悲傷輔導研習手冊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過去,一般在談論悲傷輔導都是以西方為準。現在,本書試圖從中國角度提供另一種模式。對我們而言,解決悲傷的問題不只是情緒的緩解,更是問題的解決。要做到這一點,悲傷輔導就不只是對家屬的輔導,也是對臨終者、甚至亡者的輔導。因此,如何從殯葬禮俗或宗教儀式的處理中把含藏其中的悲傷輔導開發出來,實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在此,本書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嘗試,希望未來有志者可以沿著這個思路進一步發展,造福有需要接受輔導的人。
目錄
序 言 i
1.殯葬服務與悲傷輔導 1
第一節 前言 2
第二節 現有殯葬服務的作為 3
第三節 問題的衝突點 5
第四節 殯葬服務中的悲傷輔導 10
第五節 小結 15
2.悲傷輔導是什麼 17
第一節 前言 18
第二節 後續關懷與悲傷輔導 19
第三節 西方對於悲傷輔導的認知 23
第四節 在西方之外的中國認知 27
3.什麼是悲傷 33
第一節 前言 34
第二節 悲傷的字源意義 35
第三節 悲傷的現代意義 40
第四節 反省與深入 44
第五節 小結 47
4.人為什麼會悲傷 49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人是不是一定要悲傷 51
第三節 人之所以會悲傷的理由 56
第四節 基本的內涵 58
第五節 小結 62
5.我們對悲傷的態度:悲傷是否是種疾病 65
第一節 前言 66
第二節 悲傷是負面的存在 67
第三節 對上述觀點的反省 70
第四節 我們對悲傷應有的態度 75
第五節 小結 78
6.悲傷是否需要協助:是否所有的悲傷都能自然化解 81
第一節 前言 82
第二節 悲傷是否會自然化解 83
第三節 為什麼悲傷不能自然化解 87
第四節 我們要如何協助 91
第五節 小結 94
7.悲傷的組成要素 97
第一節 前言 98
第二節 悲傷的外延層面 99
第三節 生理的層面 103
第四節 心理的層面 105
第五節 認知的層面 108
第六節 社會(或行為)的層面 111
第七節 小結 114
8.化解悲傷的理論:任務論 117
第一節 前言 118
第二節 相關理論的選擇:任務論 119
第三節 四項基本任務 125
第四節 反省與再思考 133
第五節 小結 135
9.化解悲傷的方法 137
第一節 前言 138
第二節 完成第一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39
第三節 完成第二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43
第四節 完成第三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47
第五節 完成第四個任務可用的方法 152
第六節 小結 154
10.與殯葬有關的案例分析 157
第一節 前言 158
第二節 親人託夢在冷凍櫃中很冷怎麼辦 159
第三節 如何藉由摺紙蓮花來化解悲傷 167
第四節 想夢見親人卻夢不到要如何處理 173
第五節 擔心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不好是否需要燒更多的庫錢 179
第六節 死亡體驗活動 184
第七節 小結 189
參考文獻 191
附 錄 193
附錄一 如何協助臨終者走過悲傷 194
附錄二 如何化解死後一無所有的困擾 203
附錄三 傳統禮俗角度下的生死圓滿 217
序/導讀
序言
過去,當我們在談論悲傷輔導時,基本上都以西方的談法作為範式。但是,悲傷輔導其實是和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有密切關聯。如果這個地方的文化背景不是如此,而我們卻用這樣的悲傷輔導方式去輔導,那麼這樣輔導的效果可能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於輔導失敗。如果我們不希望如此,那麼在輔導時找出相應的範式就很重要。自從民國88 年開始在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悲傷輔導的學分班以後,原先也是以西方的範式為主。但是,隨著授課時間愈來愈久,自身對於殯葬的了解愈來愈深,就逐漸懷疑起所謂的西方範式是否就是唯一的範式?
經過多年苦思熟慮的結果,發現悲傷輔導的範式不是只有一種,它可以隨著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別。尤其是,中國文化不是只有單一文化,除了禮俗的成分以外,還有不同派別的宗教成分,例如像基督宗教的成分、佛道教的成分。前者認為悲傷輔導僅止於家屬,死後世界是屬於上帝的權限,人是無法介入的;後者則認為悲傷輔導不只和生者有關,也可以和亡者有關,只要借助法事來超渡,人是可以介入陰陽的。因此,對於不同的文化背景,當然就不能只以某種範式作為標準,而要依各別的特質加以重構。
基於這樣的反省與思考,我們可從現有的西方範式開始反省起,例如看看這樣的範式對於悲傷到底說了什麼?這樣的論說到底夠還是不夠?有沒有深入的可能?此外,對於緩解悲傷,到底要採用什麼樣的理論比較合適?關於任務論我們如何給予更系統性的建構,並對任務論的內容更加完整地敘述,讓接觸任務論的人知道任務論可以怎麼用。我們還試圖與殯葬結合,過程當中如何結合會比較合適?等等。以上都是本書嘗試性的作為,期待諸位方家多予指正。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除了本人以外,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邱達能主任、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鄧明宇主任,大家都費盡心力,努力完成這樣的嘗試性工作。對我們而言,雖然這只是一種嘗試性的工作,但對悲傷輔導的在地化、本土化、文化化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相應的悲傷輔導範式就沒有相應的生死悲傷安頓。無論對生者或亡者,在現今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的情況下,這樣的安頓是有必要的。
當然,在合序的最後,除了要感謝家人的支持之外,還要感謝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所有同仁的全力配合,更要感謝閻總編輯其編輯團隊的辛勞,沒有她們的合作,這一本書是不可能出來的。
尉遲淦、邱達能、鄧明宇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