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變態心理實錄(人格障礙篇):偏執型×自戀型×做作型×反社會型×被動攻擊型,20則諮商手記,每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致

  • 79 296
    37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偏執型】你今天說這些話,是不是在針對我?
【反社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看不到別人的痛苦
【強迫型】先規劃好再行動,面對突發狀況不知所措
【受虐型】習慣了被人欺負,同時也在傷害別人

我們其實都存在人格問題,
受刺激時以各種「情緒」爆發出來

排除掉器質性的精神疾病,
人類的精神疾病只有一種,即「人格障礙症」

▎偏執與孤獨:心靈的牢籠

偏執型人格障礙者經常築起高牆,將自己與世界隔絕,他們充滿懷疑,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而思覺失調型的個體在現實與幻覺之間掙扎,難以找到心靈的平靜;孤僻型人格障礙者則在愛與被愛的渴望中徘徊,總是質疑自己的價值。這些案例揭示了內心的孤獨與偏執給生活帶來的重重困境。

▎邊緣型人格:情感的雲霄飛車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情感經歷如同雲霄飛車般劇烈起伏。他們可能在前一刻感受到極致的愛,下一刻卻陷入深深的恨意。一位女性描述了在家庭暴力中感受到的死亡威脅,反映了邊緣型人格的極端反應。另一則個案中,一名女子多次萌生離婚念頭,顯示了邊緣型人格者在親密關係中的矛盾和痛苦。

▎自戀與反社會:自我為中心的迷失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總是將自己置於中心,渴望別人的讚美和關注,一位母親透過與女兒的無形競爭顯示出這種過度的自我關注。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則冷酷無情,無視社會規範,常以極端行為挑戰道德和法律。這些故事展示了自戀和反社會人格的內在運作,呈現了他們的深層心理需求。

▎焦慮型人格:無止境的內心鬥爭

焦慮型人格障礙者的生活充滿了無休止的內心鬥爭。強迫型人格障礙者被無數強迫行為控制,難以擺脫。迴避型人格障礙者在親密關係中感到孤獨,無法真正與他人建立連繫。依賴型人格障礙者則在忍耐與爆發之間掙扎,最終無法承受壓力而崩潰。以上種種皆表達了焦慮型人格障礙者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與壓力。

▎隱藏的內心世界:其他類型人格障礙

除了常見的人格障礙,本書還探討了一些較為隱晦的類型。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者的行為讓人難以捉摸,卻總讓人感到不對勁。憂鬱型人格障礙者在生活中感到無比疲憊,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受虐型人格障礙者在痛苦中尋找生存的意義,看似遭遇了莫大委屈卻也使自己成為了施虐者。我們從中看到了人類心理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深入了解各種類型的人格障礙,還能學會如何以同理心去看待和支持身邊的患者。每一個案例都不僅僅是病症的描述,更是對人性、情感和關係的深刻反思。作者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不為人知的心理世界,開啟一段理解與共情的旅程。

本書特色

本書是《變態心理實錄(妄想形成篇)》的續作,這次將剖析不同人格障礙者的行為模式與內心掙扎,透過諮商師親身經歷的個案,讀者能夠了解偏執型、邊緣型、自戀型、反社會等各種人格障礙症的表現與根源。書中探討了患者在面對人際關係、情感及自我認知時的挑戰,並引導讀者對這些複雜心理現象產生同理心與深入理解。

作者

刁慶紅

資深諮商心理師,心理諮商碩士。曾在諮商機構和醫院從事心理諮商以及心理治療工作,有上萬個小時的個案諮商經驗。代表作《變態心理實錄(妄想形成篇)》、《心理學與生活》、《婚戀心理學》等。喜歡精神分析,想要透過自己的文字,傳播精神分析文化。

京師博仁

專業心理機構。

目錄

前言 
世界上只有一種精神疾病

第一章 
古怪類人格障礙
  偏執型:一個四面樹敵的女人
  思覺失調型:無法化解的心結
  孤僻型:我值得被愛嗎?

第二章 
邊緣型人格障礙
  他打我時,我感到死亡威脅
  我曾經想過一萬次要和你離婚

第三章 
情緒化類人格障礙
  自戀型:我和自己的女兒在競爭什麼?
  反社會:《下課》主角的人格解讀
  做作型:我靠別人的目光滋養我

第四章 
焦慮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他過著很機械的生活
  迴避型:夫妻不過是彼此孤獨的見證者
  依賴型:忍無可忍、毋須再忍

第五章 
其他類型人格障礙
  被動攻擊型人格:有些感覺很不對
  憂鬱型人格:我活得好累
  受虐型人格:我心裡有一片沙漠

序/導讀

前言 世界上只有一種精神疾病(節錄)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訂本《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仍保留了ICD的簡稱,並被統稱為ICD-10。ICD-10將精神和行為障礙分為如下11類:

器質性精神障礙;
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引起的精神和行為障礙;
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人格障礙症和妄想症;
心境障礙;
精神官能症性、緊迫相關的以及軀體形式障礙;
與生理紊亂和軀體因素有關的行為症候群;
成人人格和行為障礙;
精神發育遲滯;
心理發育障礙;
通常發病於童年和青少年期的行為和情緒障礙;
未特指的精神障礙。

在這11個種類之中,排除掉器質性的精神疾病,我認為,人類的精神疾病只有一種,即人格障礙症。

人格障礙症患者充斥在我們社會上的大量普通人群之中,因為其社會功能的良好而不被識別,只有當他們表現出各種精神官能症症狀、軀體形式障礙以及精神病學上面的各種臨床症狀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他們病了。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在這些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來的疾病的背後,都隱伏著人格的變異和障礙。

在所有的臨床症狀的背後,如果沒有人格上的問題,那些臨床症狀都是不會出現的。而人格問題,卻是我們普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

在我們的人生過得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不會出現焦慮、憂鬱、強迫等現象;而在我們的人生遭遇變故的時候,這些以情緒為表現形式的東西都會冒出來襲擊我們。

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引起的精神和行為障礙的一群人中,他們被內在的空虛、憂鬱、自體意象模糊所驅動,希冀透過自我麻醉來為虛弱的精神找一個出口,這不是人格上的問題是什麼呢?

思覺失調症或者精神病性障礙患者,他的人格基礎就是以這樣的兩類人格障礙為代表的:偏執型人格障礙和思覺失調人格障礙症。在這兩類人格障礙中,如果生活還比較平順的話,他們是帶著人格障礙的心理疾病活著的;而在生活遭遇變故的時候,他們本身就不穩定的人格結構徹底地破碎了,進而退化到精神病性障礙裡。

在所有的精神病性障礙裡,我們都可以觀察到患者在發病前就有非常明顯的人格異常或者是偏離以及在病癒後也有很明顯的人格異常或者是偏離。

關於心境障礙,如果他內在沒有人格上的問題,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就不會產生不合理的認知以及持續的負面情緒。

曾經在臨床上扮演主要角色的各種精神官能症,只是人格障礙的表現形式和呈現方式。也就是說,我們以焦慮、憂鬱、慮病、強迫、恐懼等形式,來反映我們的人格障礙,還可以說,人格障礙的表現形式或者叫症狀,就是精神官能症和其他軀體形式障礙以及身心疾病。

其他,諸如失眠、身心疾病、軀體化、解離症等的背後,都有人格障礙症做基礎。

我們以上所說的內容的前提,都不包含器質性的精神疾病,而只是功能性的精神疾病。

我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吸引關注,而是心理治療的臨床需求。因為如果我們沒有看到精神疾病背後的人格因素的話,對於治療一個人,我們可能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試閱

我曾經想過一萬次要和你離婚
吳雪妮,女,33歲

  以下的內容是心理諮商中雙方共同構建的內容,但是反思部分是諮商心理師加上去的。

  前幾天,我和他一起去他女性朋友家裡吃飯的時候,那個女性朋友當著我,很親暱地挽著他的手臂說:「張凡,你還記得我們之前在高中同桌時候發生的那些『糗事』嗎?下課時,我正在吃雪糕呢,你一不小心抬起頭,就撞到我的雪糕上,你滿頭的雪糕,白花花的一片,我們班同學笑瘋了;有一次,是夏天,你的手臂越過我畫的『楚河漢界』,我在你手臂上畫上圈圈……」

  回來我就不高興,要他把他和他女性朋友之前的照片全部刪除了。他對我的言行非常反感,堅決不刪除,說人家是有老公有孩子的,人家夫妻感情好得很,而且,我們是好朋友都那麼多年了,妳吃這個醋幹嘛呀……

  以前,其實我們幾家人都經常玩在一起的,我也的確不吃醋,但是最近,我發現老公對我越來越沒有什麼興趣了。所以,凡是和他走得近的女性朋友,都是我的敵人。

  所以我們吵架了,他開始不搭理我,一直到昨天都還是這樣,連孩子都看出來了。後來,孩子就問我,爸爸是不是不高興了?然後,我就說是的,之後的話語裡,我就開始咬牙切齒地恨了起來。

  想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兒,但是發現自己無論如何都睡不著,然後起來。

  坐在椅子上,心裡很不舒服,他已經出去辦事了。這個時候,按照以往的風格,我會傳給他一長串的LINE表達我的憤怒,甚至,我腦海裡立刻又閃現出讓他滾出這個家的念頭,而且,在讓他離開之前,一定先把婚離了。

  每次他不理睬我的時候,我都能夠特別敏感地捕捉到,然後,我會如同瘋了一樣陷入一種忐忑不安的情緒之中,隨後,就是設想怎樣報復他。當然,我報復他的方式中最高級別的就是離婚。

  離婚,讓這個人永遠地消失在我的世界中。這樣,他不理睬我的時候,傳遞給我的危險訊息就不會再有了。

  那個危險訊息是什麼呢?我想我大著膽子去解讀一下吧,平時,這樣的訊息只能讓我感覺到危險,然後馬上就進入下一步,也就是瘋狂地仇恨和報復的那些步驟。我沒有辦法面對和放慢,不知道他變臉背後究竟是些什麼樣的情緒,會讓我崩塌。

  所以,我現在是在努力地回到當時的情景之中。其實當時的情緒裡面,有恐懼,有不安,有巨大的憤怒。在這些情緒的背後,有一些核心信念,這些核心信念都是我假設他不理睬我的原因,就是「妳是不值得被愛的,妳不是讓我喜歡的人,我不喜歡妳,我甚至討厭妳,所以才會不理睬妳……」

  這些訊息裡,一定是有我的痛點的,一定是包含著我生命的過往裡難以承受的痛苦。所以到今天,老公表現出和這些訊息相關的點,才會引爆我的憤怒情緒。

  上面這些話,是我和我的諮商心理師在諮商室裡共同產生的一些回顧,當然,接下來的話,也是。

  想到那個痛點的時候,我會想起我小時候的那個反覆的痛點。

  爸爸是一個軍人,是在我6歲以後才回到這個家的。回家以後,爸爸和媽媽整天吵架打架。從我有記憶以來,他們就是分房睡覺的。爸爸心情應該是不好的,他時常暴打我,在打完我以後,又把我關進小黑屋,關了一會兒之後,他又會進來,抱著我痛哭和懺悔,「爸爸不該打雪妮,雪妮這麼乖,爸爸不是人,爸爸以後不會再打雪妮了……」哭完,他會帶我去街上,買我平時喜歡吃的棒棒糖或者雪糕給我。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忘記之前對我說過的話,繼續打我,關我,然後繼續懺悔,帶我去街上買東西吃。

  所以,我在面對爸爸的時候,心情是很複雜的。我不知道我是該依戀他呢,還是該躲避他?經常在他來抱我的時候,我的身體會瑟瑟發抖。

  媽媽是一個情感冰冷的女人,我幾乎感覺不到她對我有什麼溫度,她喜歡指責我,貶低我,和我比較,她比我更能幹,更聰明。在我結婚以前,有一次我流產了,她把我送到醫院,自己就走了,因為她覺得我很丟人。結果,我一個人上手術臺,一個人下手術臺,在寒冷的冬天裡,自己一個人顫顫巍巍地走出醫院叫車……

  後來,每當我生病住院的時候,我都是一個人去,一個人回來,我從來不告訴我父母。

  結婚以後,老公對我其實很好。但是,因為我時常體會不到他的感受,而我自己的感受又時常多如牛毛,如潮水般洶湧澎湃地襲擊我,所以,當我的感受沒有被他體會到的時候,我就會對他發飆。

  每次我發飆完了以後,他都會來安撫我。他安撫我之後,我的情緒很快就會平復下來。但是,最近幾年,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對我的情緒產生疲憊感了,他越來越不想安撫我,並且,他居然頻繁出現不理睬我的情況了。

  每當他不理睬我的時候,就是我萬分抓狂的時候。

  每次他對我這樣的時候,我就會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之中。他對我的不理睬,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類似生和死般嚴重的「懲罰」。

  他不理睬我的時候,我的感覺是被他拋棄了,他不會再喜歡我了,他否定了我對他存在的價值,我整個人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沒有被看見的存在,我是一個不存在之物。這樣的恐懼,也會讓我有瑟瑟發抖的感覺。只是現在大了,我把這樣的恐懼隱藏起來,代之以憤怒和報復。

  甚至,他如果繼續不理睬我,在我的感覺裡,就如同被關進小黑屋一樣,我什麼都看不到,什麼都聽不到,我和這個世界失去了連繫,我彷彿看到那個被徹底的孤獨襲擊的難過的孩子。

  所以,當他不理睬我的時候,相當於是要我「死」,為了對抗這種要我「死」的悲慘命運,我恨不得立刻攆走他,讓他消失在我的世界內。離婚,當然就是這種想像的一個必然的結果。

  每次我們和好以後,我就絲毫也記不得我之前怎麼會去想離婚的事情,因為我知道我老公是很愛我的,平時大部分的時候,對我都非常好。對這樣的一個男人,為什麼在他不理睬我的時候,我就會要去「賜死」他呢?因為離婚,相當於是他「死」在了我的世界裡。

  可能是因為在他不理睬我的時候,我感覺到的是一種被「賜死」的痛楚,所以,我才會那麼狠心,想到用離婚來報復他吧!

  在那樣的時候,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因為感覺到對方的不理睬是對我的存在的否定。所以,我也立刻用離婚來否定他對我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昨天晚上和他交流了,當我好好和他說話,不指責他的時候,其實他是願意和我溝通的。溝通之後,發現我們之間有一些誤會,所以我們馬上就又和好了。和好以後,他還是像平時一樣對待我,會來親親我,抱抱我。這個時候,那個被愛的孩子的自我意象又回來了,然後,我又記不起他不理睬我的時候我的感受了。

  雖然對他表達過無數次,「我很害怕你不理睬我,如果你對我有什麼不滿,請你直接對我說,我們吵一架,甚至打一架,都比這種不理不睬讓我好受一些」。但是在最近這幾年,在面對我們之間發生的不快的時候,他有越來越多的時候會選擇用沉默來對待我。

  在和他結婚以前,我有過十多段戀愛經歷。之前的戀愛裡,我都能夠成功地「讓」那些男孩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對我動手,然後,我看到他們淚流滿面地為自己的行為懺悔,又加倍地對我好。那種施虐和受虐的感覺雖然在那個時間點讓我痛不欲生,但是,那種感覺卻非常熟悉。

  嫁給我老公,是因為我無論怎麼樣對他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施虐,他都不為我所動,都一如既往地對我好,來安撫我,他從來沒有對我動過手。但是,他對我的包容是不是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了?下一次,他會不會就忍耐不住而對我動手呢?

  不,如果是動手還好些,我知道我老公是一個謙謙君子,他很少被我的情緒激化,他最多會出現的就是不再理睬我,任憑我怎麼胡鬧,他大不了搬去他們公司住幾天而已。

  但是,沒有人知道,我最怕的就是這個結局。

  他每次搬到公司住的時候,雖然他會假借值班的機會去,但是我知道他其實是跟別人換來的值班,我心裡就恨得癢癢的。

  每當這種時候,我心裡還是會下一萬個離婚的決心,你不需要我,我幹嘛要死皮賴臉地留在這段關係裡呀?我真的這麼沒自尊心嗎?

  但是,他出去住了兩三天就會回來,並且回來的時候總是會買點我最愛吃的那家滷排骨給我,我一看見那個東西,就會忘記他對我所有的不好,那個被他愛著的小孩子的幸福感又回來了。我繼續遺忘掉所有他對我的不好,那一刻,愛我的那個他就是一個天使,而我自己也是一個天使。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9453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