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_李珠珢主場日記

身體記憶52講(重拾記憶版,加贈「是身如燄」金屬書籤)

  • 79 379
    48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活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蔣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1/27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內容簡介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告別荒涼、重拾身體美學的經典雋永之作
 
愛是身體的記憶,
是觸覺、嗅覺、味覺、視覺全部的記憶。
一本不能被遺忘的書,
如同,
我們不能遺忘自己的身體,不能遺忘去愛。
 
大腦的記憶會遺忘,而身體的記憶
卻永遠烙印在皮膚、肌肉、骨髓之中。──蔣勳
 
此身難得──我們的身體是上天賜予的最大禮物;但是,你有好好和自己的身體做朋友嗎?
52,是一年的週數總和,也意味著,一年365天都要愛自己的身體,無論內外,身心,動靜。
我的身體有一種嚮往:是埃及的均衡紀律,希臘的肌力動感,印度的柔軟伸展;是佛朗明哥的收緊,肚皮舞的放鬆;還是西方的向上飛揚,或東方的下沉踏實?
我的身體有一種渴望:我用呼吸感覺氣的流動,以重心穩定著自我;在每一次摔倒後再站起來,從每一天行走中學習從容;然後,以手掌相觸的喜悅、擁抱環護的祝福,傳遞體溫,告別荒涼。
懂得時時做身體的功課,充分地活出自己,在不同的年齡感受生命的美好可能,在收放之間找到平衡與圓滿,終會知道,自己身體的美是他人不可取代的。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此書獻給所有渴望身體美麗的朋友!
 
【書籍特色】
──蔣勳的身體筆記
跟著蔣勳老師的文字與思緒,觀看不同文化的身體美學,再從身體的外在旅行到身體的內裡,找回從容自信的人生。
 
──身體出發的處世觀
從文化與日常的哲思中,學習一套身體的處世觀,不再害怕逃避身體,「我們的身體如火燄,熾熱燃燒,渴望愛,渴望另一個身體依靠擁抱。」
 
──愛的最初的記憶
我們的身體銘刻了種種記憶,從母親的體溫到執子之手,我們不只擁有身體,而且在與身體相遇的過程中,在所有關於愛的記憶裡,相知相交。
 
──做身體的功課
反思儒家文化中受到制約的身體,從呼吸、行走、站立……,重新省視自己身體的慣性,繼而珍愛已身,那是一種更內在的美的探求,一種更豐潤的生活姿態。
 
【限量收藏】
──「是身如燄」金屬書籤
「這個身體,像熾烈的火燄,渴望愛。」
尺寸:5 x 4.3cm  厚度:0.4mm  材質:不鏽鋼
 
每一天耕耘身體,
就能聽見生命最真實的聲音,
也給另一個身體多些依靠。

作者

蔣勳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著有散文《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我的文青時代》、《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龍仔尾 貓》、《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雲淡風輕》、《品味唐詩》、《感覺宋詞》、《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5》、《吳哥之美》、《身體記憶52講》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新編美的曙光》、《天地有大美》、《九歌:諸神復活》、《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藝術解碼系列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編傳說》、《情不自禁》、《欲愛書:寫給Ly’s M》等;有聲書《孤獨六講》等;畫冊《池上印象》等。

目錄

自序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前言 我身體的覺醒
 
第一部 此身難得
 
身體記憶01:等待發芽的果核仁 
身體記憶02:母親的體溫 
身體記憶03:重量的承擔 
身體記憶04:找到平衡 
身體記憶05:節制速度 
身體記憶06:動作的紀律 
身體記憶07:飛的渴望
身體記憶08:超越限制
 
第二部 尋找自己的重心
 
身體記憶09:充分呼吸 
身體記憶10:氣的流動 
身體記憶11:呼吸以沉澱雜質 
身體記憶12:向內領悟 
身體記憶13:像花般綻放 
身體記憶14:穩定生命的重心 
身體記憶15:旋轉的修行 
身體記憶16:尋找重心的極限
 
第三部 包容與愛的起點
 
身體記憶17:認識並珍愛己身 
身體記憶18:手的牽繫 
身體記憶19:掌心相對的喜悅 
身體記憶20:執子之手 
身體記憶21:擁抱,身體最深的渴望 
身體記憶22:傳遞體溫給荒涼之身 
身體記憶23:一切愛的起點 
身體記憶24:觸覺的細節
 
第四部 摔跤和行走的功課
 
身體記憶25:學步、進步 
身體記憶26:摔跤之後再站起來 
身體記憶27:直立,人的表徵 
身體記憶28:摔跤的心理功課 
身體記憶29:行走的節奏,生命的節拍 
身體記憶30:肢體的表情 
身體記憶31:豐富的行走 
身體記憶32:行走的習慣成為印記
 
第五部 每一天的耕耘
 
身體記憶33:心裡的結,身體的結 
身體記憶34:用身體感覺空間 
身體記憶35:用身體去勞動 
身體記憶36:與大自然同步感受 
身體記憶37:尋找極限,舞出極致 
身體記憶38:每一天耕耘身體 
身體記憶39:水平美與垂直美 
身體記憶40:時間與文化的印記 
身體記憶41:身體裡有一種嚮往 
身體記憶42:我一直在雕塑自己的身體 
身體記憶43:打掃精神之屋
 
第六部 做自己的第一名
 
身體記憶44:多一點擁抱和依靠 
身體記憶45:如樹伸張,每個身體都是美的 
身體記憶46:如馬馳騁,不和他人比較 
身體記憶47:解開糾纏,充分地活出自己 
身體記憶48:最美麗的禮物 
身體記憶49:人生似長河 
身體記憶50:枯木逢春 
身體記憶51:轉換生命速度 
身體記憶52:使生命圓滿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序/導讀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
──自序
 
讀《維摩詰經》讀到「是身如燄,從渴愛生」,心中一驚。
佛經許多關於身體的比喻,如「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這個身體,像水中浮沫,稍一觸碰就破滅了。
這個身體,像熾烈的火燄,燃燒,跳躍,嘯叫,渴望愛。因為渴望,炙熱燃燒,如火如燄,然而一無所得。
儒家傳統很少談身體,對自己的身體一無所知,害怕身體,逃避身體,視身體如仇讎,會對生命有健康的見解嗎?
小時候讀《孟子》,讀到「嫂溺,援之以手」,心裡充滿懷疑。
嫂嫂掉到河裡,要淹死了,這時候還在討論:要不要伸出手去救。
我們的身體要如此吝嗇嗎?
我們的身體如此恐懼慾望嗎?
我們不相信身體對生命的不忍遠遠大過男女的慾望嗎?
我總想像著一個畫面,一名女子落水快要溺斃,濁流滾滾,岸上的男子驚慌,看著女子載浮載沉,心裡盤算:這是嫂嫂,可以伸手救援嗎?
印度佛經討論身體,古代希臘哲學討論身體,東歐比「嫂溺,援之以手」有更多對身體的愛與敬重。
我在儒家傳統的教育下長大,身體受到的約制多不自覺。
到歐洲受教育,在不同的文化中衝擊比較,重新檢查自己身體的許多慣性,有機會一點一點地省視成長過程身體的記憶。
這些很個人的記憶,在廣播節目中娓娓道來,講了五十二集,出版社的朋友覺得可以是許多人共同關心的問題,整理成為文字,成為這本小書。
許多思考並無結論,只是提供一個反觀自身的索隱吧。
「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我們的身體如火燄,熾熱燃燒,渴望愛,渴望另一個身體依靠擁抱。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還做著身體艱難的功課。

試閱

前言
 
〈我身體的覺醒〉
 
身體裡有一個非常早的記憶,覺得自己是一粒種籽,蜷縮在幽暗密閉的空間裡。彷彿聽得到一點水和空氣流動的聲音,感覺到一點彷彿是心跳的脈動,我的心跳,或是母親的心跳,有一根臍帶連接著……
 
學醫學的朋友告訴我,大腦還沒有形成,應該沒有記憶。
 
但是,那記憶似乎不是大腦的記憶,而是身體的記憶。
 
大腦的記憶會遺忘,身體的記憶卻永遠烙印在皮膚、肌肉、骨髓之中。
 
有一個做按摩的朋友告訴我,他在按摩時可以感覺到對方身體的硬塊。
 
「硬塊?是腫瘤嗎?」我有點好奇。
 
「不是!」他說:「身體受過傷,會留下疤痕,皮膚上的疤,肌肉上的疤,骨骼上的疤,都有硬塊。按摩的時候,可以耐心地推,把硬塊推開,讓疤痕平復,血氣可以通過,不再阻塞,身體就自由了。」
 
「你常常推到硬塊?」我仍然好奇。
 
他笑了笑,說:「最難推開的不是肉體的疤。肉體受傷留下的疤,容易發現。最難發現的是心靈受傷留下的疤。一個小小的硬塊,隱藏在身體很深的地方,不容易發現,要很細心地用指尖去觸探。一個化解不開的結,留在身體裡,可能十年、二十年了,大腦都遺忘了,但那個心事的疤還在,固執地結在那裡……」
 
「你可以用按摩化解開嗎?」我問。
 
他正按著我肩胛骨下方,很輕、很慢、很專注地往復推拿按摩,彷彿提醒我回想起身體上一個久遠的記憶。
 
* * *
 
這些年很專注於重新找回身體上的許多記憶。
 
接受母親哺乳時整個身體被母親的體溫環抱著的記憶。
 
口腔裡吸吮著溫熱乳汁的記憶。飽足的胃的幸福的記憶,與飢餓時腸胃蠕動渴望食物的記憶。
 
牙齒從牙床上生長出來的奇異的有點癢又有一點痛的記憶。
 
被蜜蜂螫過的手指上腫脹火燒熱辣的記憶。
 
我閉著眼睛,讓身體自己呼喚起所有點點滴滴的記憶,身體在這些記憶中覺醒了起來。
 
我做了一系列身體的筆記。
 
我也喜歡坐在路邊觀察人,不是用大腦的思維,而是嘗試開放身體的直覺,直接感受到一個人的喜悅或憂傷。
 
感覺每一個人心事上的傷疤,如同我的按摩師告訴我的,嘗試推開自己心中的結,也嘗試推開他人心事上的結。
 
使一個身體美麗起來的原因,絕對不只是年齡、身高、體重這些外在的因素,也一定包含著內在的心事的元素。
 
有時候覺得自己的身體輕盈如同天空上一絲卷舒從容的白雲。
 
有時候覺得身體廣大寬闊如無邊無際的原野,可以容納承載許多生命的繁衍與成長。
 
有時候覺得身體像洶湧澎湃的驚濤駭浪,追逐著慾望不可遏止的狂烈高潮,彷彿要在最大的熱情裡使自己在風中化散成千萬浪花與飛沫。
 
有時候覺得身體是一座篤定的山巒,可以從亙古靜定到未來,可以任風雲在眼前不斷變滅,而這身體只是守住不動。
 
這身體究竟在等待什麼?
 
聲帶上的震動在等待最宛轉高亢的歌聲。
 
鼻腔的黏膜渴望著令人陶醉的花的芬芳。
 
耳膜最深處彷彿等待著最輕柔的愛人的呼喚。
 
舌根的味蕾等待最甜的寵愛,最鹹的汗,最辛辣的戟刺,最酸楚的失落,最苦味的省悟。
 
眼常見一切無限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耳常聽一切無限聲,聲即是空,空即是聲。
 
鼻常嗅一切無限香,香即是空,空即是香。
 
舌常遍嚐一切無限味,味即是空,空即是味。
 
身常受一切種種無限觸,觸即是空,空即是觸。
 
講身體美學,使我體悟最深的其實是佛陀的經文,但我知道我的身體仍有這麼多貪戀,我的領悟也只還是大腦的領悟,而不是身體的領悟。
 
* * *
 
在藝術史上,年輕時著迷於希臘式的人體美學對青春完美肉體的歌頌,卻也慢慢隨著自己身體記憶的一一覺醒,愈來愈發現,在印度文化中古老東方對身體功課更深沉而且更豐富的表現。
 
印度的身體飽滿、柔軟、富裕,常常像一朵還在綻放的盛夏之花,透露出肉體渴望擴大與延長的欲望本質。
 
在儒家文化重重禁忌中被拘束著的身體,彷彿在印度身體美學的引領下慢慢得到了解放。
 
「解放」或許容易被誤認為是肆無忌憚的放縱。其實恰好相反,印度美學中的身體,可以收放自如,是放縱的極限,也恰好是收歛的極限;使身體在靜與動、收與放之間,找到一種平衡與圓滿。
 
儒家文化的初始絕不是不重視身體美學的。揖、讓、進、退,其實就是身體美學。
 
禮、樂、射、御、書、數,先秦的基本教育中至少「射」與「御」,習練射箭與駕馬車,都有直接身體運動的訓練;而「禮」的基礎絕對是身體美學的講究。
 
禮的儀式,在任何民族都是身體美學的結果。
 
典禮之中,看到人的行走、致敬、前進、迴旋與後退,莫不是身體美學的表現。
 
因此,身體美學使我細心觀看「典禮」,婚禮、喪禮,乃至於一般的頒獎典禮或畢業典禮。一個自信的身體,在舞台上,在典禮儀式中,既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卑;一個從容自信的身體,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尊重其他生命的定位。
 
成熟的身體美學,使自己與群體間有了秩序。
 
日本的古典文化使身體受規矩壓抑。日本的身體美學如同格律,有嚴謹規矩,但又似乎少掉了自在的從容,一旦解放,也常常放肆到殘酷或不可收拾。
 
台灣是受過日本統治的,民間談到日本人有一句「有禮無體」的慣用語。「禮」畢竟是身體外在的表現,「體」的本質正在於身體的覺醒,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正是在收放之間的微妙平衡。
 
東南亞的小乘佛教生態,發展出一種慵懶、緩慢、沒有野心的身體美學,他們似乎更相信內在的一點點喜悅可以蕩漾成嘴角淡淡的微笑,因此謙遜溫和多過霸氣。
 
在峇里島看女子梳髮沐浴,身體在溪水中似乎無垢無淨,常常誤以為是一隻鷺鷥,靜靜佇立水岸剔著翎毛。
 
十九世紀殖民主義發展到極盛的歐洲白種人,向外征服的身體僵硬刻板,像古典芭蕾中踮著腳尖的姿態,也是一種美,卻總讓人擔心重心不穩,要徹底垮倒。
 
十九世紀末,法國畫家高更到南太平洋的小島尋找土著的身體美學,似乎預兆著歐洲文化的質變。
 
如同古老基督教《聖經》的教訓:贏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自己,所為何來?
 
真正成功的身體,是可以贏的身體,也是可以輸的身體。
 
我們的身體從小就被設定在「輸」與「贏」之間。
 
跑得更快,跳得更遠,打敗更多對手……,這些都可能是「贏」的簡單法則。
 
但是我想回頭再省視一次自己的身體。
 
我的身體,可不可以行走得更緩慢?
 
我的身體,能不能跳躍得更輕盈?
 
我的身體,能不能包容更多的身體?
 
贏與輸都在我自己的身體之中,我想贏自己,也想輸自己。
 
靜坐冥想的時候,我清楚看到一個完全一樣的自己坐在對面,微微笑著。我知道,我跑得再快,他仍然在我對面;我跳得再遠,他也仍然在我對面;他正是我永遠打不敗的對手。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歐洲、非洲、亞洲,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指著一片空無的土地說:「這裡要有一個城市,用我的名字命名!」
 
埃及北邊真的出現了一個亞歷山大港,但是他從來沒有看過這個城市,他只是不斷向前征服。
 
亞歷山大大帝有一種希臘人的美,年輕、自負、野心勃勃,不斷向外征服。
 
亞歷山大大帝三十三歲在征途中得病死去前,不知道會不會看一看自己尚且年輕的身體,覺得有什麼遺憾?
 
* * *
 
遺憾,或許人的身體最終的功課是要面對這一命題吧。
 
父親去世時,我守在床邊,我覺得與父親的身體告別是艱難的功課。
 
母親去世時,我將她懷抱胸前,我覺得與母親的身體告別是更艱難的功課。
 
而此時,我那麼清楚,自己最艱難的功課,有一天一定將是與自己身體的告別。
 
我讀過許多關於死亡的書,各種派別的哲學與宗教對死亡的闡釋,然而,我知道,到那一時刻,不會是大腦主導的時刻,我還是要做一次徹徹底底身體的功課。
 
這身體或許會在塵土中化為塵土,這身體或許會在火燄中灰飛煙滅,這身體或許會一片一片被兀鷹帶到天上,使涕淚縱橫、血尿唾糞糾纏的肉體化解為無形。
 
然而,沒有人能告訴我,那時候這如此真實存在過的肉體,是否還會記憶著什麼?
 
我擁抱牽連眷戀過的身體都將一一告別,如同一朵一朵花的凋謝消逝。為了身體的功課,我便在每一個春天到花朵盛放的樹前,學習與肉身的告別。
 
那些身體果真都如花一般美麗。
 
我喜歡一個學生跟我說的話:「希望來世能修行成一朵花。」
 
因此,這本書是獻給所有渴望身體美麗的朋友的書。
 
有一個城市舉辦選美比賽,來函邀請我擔任評審,我覺得訝異,很難想像自己坐在伸展台邊,看穿著泳裝的美女一一走過,而我要負責打分數。
 
我打電話給主辦單位,「為什麼找到我做評審?」我問。
 
「你不是常常談『美』嗎?」他們理直氣壯地回答。
 
我想一想,對方並沒有錯,我是常常談到美。
 
我也相信,一切藝術的美,其實遠不如人的身體的美動人。
 
隔了幾天,我還是打電話回覆主辦單位,拒絕了評審工作。我說:「我的『美』是沒有第一名的。」
 
我無法在選美會中選出「第一名」,而遺棄其他人。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美的,每一個人最終都將發現自己身體的美是他人不可取代的。
 
因此,這本書也要獻給每一個自信而從容的生命。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amoxil dose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8476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19*13*1.7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