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人渣文本的36個幸福突圍指南

所謂「幸福人生」,就是去流淚、去體驗、去付出後的總結果。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會員好評 ★★★★★(1)
  • 4個人喜歡
  • 9 279
    310

出版情報

幸福的陰影V.S.不幸的曙光

2016/01/04 超喜歡克里斯多夫‧安德烈;談論幸福的人比比皆是,但能把幸福跟苦難放在同一個欄位,描述得如此精闢的人並不多見,這絕對是花上很多心思、深入探究,才領悟出的箇中道理。 謝謝心靈工坊的引薦,讓我從作者的另一部作品《靜能量》中認識了這號人物,或許你也是他的忠實讀者,如果不是,我倒想重申他在該書中提到的某個觀點,以便瞭解我對他的青睞。 我常常在演講中轉述這則故事:安德烈指出,冬天,當每天一如往常洗著熱水澡,並不會讓人特別感受幸福的存在,但是,當熱水爐壞了幾天,苦無熱水,在修好之際,當水龍頭一開,再次感受到溫潤的熱水花灑在身上的那一刻,同樣的溫度、同樣的場景,卻能喚醒有別於以往的一份超完美「幸福感」。為什麼? 因為少了不幸,幸福很難單獨存在。他還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那些不主張幸福存在的人,很可能沒有真正體驗過痛苦。」真耐人尋味。 這一說,把人生中遇到的痛苦經驗帶到了一個與幸福、快樂同等的位置,不只同等重要,根本是如出一轍,缺一不可。這時,千年以來人們在靈性上不斷努力追求的「離苦得樂」,相形之下,不得不讓人重新質疑起它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相較於之前的作品,本書的書寫方式非常獨特,是一本需要花時間,細細咀嚼的智慧與經驗分享。閱讀本書,我經常得停下來,甚至沉澱一會兒,以滿足我心底那份渴望與其呼應,以及希望被渲染的需求。作者的誠實與誠懇,經常喚起我更深層的省思,很多事情我也曾質疑過,但由於不甚清晰,難免飄忽不定,也很難說個準。然而藉由作者的自省、剖析、觀察、研究、質疑,閱讀過程不時讓我打從心裡感受到一股共振,還有一種被瞭解的踏實感。 當靜下心,沉澱到底層最核心處,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距離,作者的心靈體會就是你我的經驗……差異不大。這也是為何這麼多年來,我如此熱衷閱讀成熟的心靈書籍,在字裡行間中看到的總是自己,而且是令人欣慰、心儀的自己。 閱讀間也不時檢視著自己對於幸福、正向思考,是否也像大眾一樣,早早掉入一廂情願的完美陷阱。這位長期與患者相處,專門陪伴焦慮症與恐慌症患者的精神科醫師,時常點出有哪些靈性目標也許不夠實際,哪些謬論與專業研究根本背道而馳,哪些具價值的人性弱點需要養分,哪些將我們往火裡推的隱形推手需要監控。這裡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觀點被提出、被提醒、被質疑。 如今正向心理學的推廣蔚為風潮,當全球都在強調幸福的重要與價值,作者也指出,大量標榜這類訊息,小心讓某些人更感受到自己極其不幸。這讓我想起,美國每年到了聖誕節這種重大的家庭節慶前後,當家家戶戶、媒體、百貨公司都在傳揚幸福和樂的畫面同時,也是全國自殺率驟升的高峰期。這種鋪天蓋地頌揚幸福的聲浪,對一些正在面臨情感波折的人來說,影響不容小覷。相較於大環境呈現出來的歡樂,反差之大,更教人深感哀傷、挫敗,實難擺脫自己是被詛咒、被遺棄的可憐蟲框架。 說到社會現象,不可諱言,如今我們已經活在一個幾乎完全被媒體掌控的時代,而這種被推著走的形勢,大大主宰了我們所有的消費習慣,無論從服裝、酒精、食物、信仰、愛情等,無一不受媒體影響,我們也都心知肚明,只要沾到金錢的邊,其真實度都有待驗證。而這些生活裡會遇到的大小事,本書幾乎都涵蓋了,接下來可以做的是靜下心來,慢慢沉澱、檢視。也許你也會發現,快樂、幸福就藏在這些日常生活瑣碎的事物中。 我喜歡安德烈,喜歡他的詩意,喜歡他說故事的方式;即便已是精神科學領域的翹楚,他仍坦言在幸福的學習上,自己實屬資質不高之人,還是必須透過每天不斷學習跟努力才能讓自己趨於正向一些。對於這一點,我認為是他謙虛了,但這也是我覺得他平易近人的地方;平實的陳述,很多時候讓人覺得我們似乎都在面對同樣的掙扎、同樣的過程、同樣的再度掙扎…… 最後幾個溫馨小提醒:無論哪方面的專業,無論年紀大小,套句作者說的,學習「幸福」就像學外語一樣,盡量越早開始越好。還有,要記得留個位置給不幸。我們要記得,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的內心都有足夠豐沛的資源可供自身汲取。「不幸是幸福不可分割的陰影」,它們同時存在。既然瞭解了不幸是生存無可避免的際遇,那麼就讓我們早一點做好準備,學習與之共存,別像個懵懂、天真的孩子,總幻想著它將永遠遠離。 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邀請,一起務實地看待「接受苦難」的必要性?也許這一回,你真的可以從不幸中看到幸福的曙光。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人渣文本給我們的當頭棒喝:
人生根本沒有「大幸福」,只有「小確幸」。
眼下的事好好做,所謂「幸福人生」,就是去流淚、去體驗、去付出後的總結果。
 
名校、名牌、豪宅,金山銀山多到花不完……
如果幸福只是如此而已,為什麼有錢人也覺得不幸福?
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也看不爽……
大環境改善無望?那麼,你必須下定決心,打掉重練!
 
 
最受歡迎的大學通識老師
最洞察趨勢的超紅評論家
擊潰幸福的迷思與幻想,
讓你動起來的人生,更有光!
 
人生的大事,你應該這樣做: 
關於孝順──不是聽話就好,你應該回頭「教育爸媽」。
關於工作──你就是要做個「不要臉」的上班族。 
關於獨立──你要用「結婚」和長輩一決勝負。
關於買房──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關於自省──你每年都該寫「五句式自傳」。
 
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
但如果只是隨波逐流,卻從沒認清自己真正的價值在哪裡,不管你的生活再怎麼符合「別人的」定義,你永遠都只會哀嘆不幸。
事實上,幸福是種賭注。
賭你能否勇往直前,從哀鴻遍野的當下,揪出一朵朵唯你獨有的小確幸,灌養成未來的一大朵花。
這本書,提供了衝出現實困境的36條大道。從電爆世界的四大關鍵、確立人生方向的五句式自傳,到以驚人的「恥力」脫穎而出,人渣文本一針見血戳得你驚痛大叫,更犀利激發你直面人生的勇氣,與「關關難過關關過」的爆炸潛力!
幸福之路就在前方,只要你想,現在就出發。
 
〔什麼是幸福?怎樣會幸福?〕
別想依靠大師,也不要覺得我是大師,而是要以挑戰我、打敗我為目標。
你可以拿著這本書比對我的立場是否有改變,也可以進一步思考,自己最喜歡的立場為何。
你就多聽多看,好好思考對自己來說的「幸福人生」是什麼,就夠了。
──周偉航(人渣文本)
 

目錄

【自序】幸福的公式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第一部 幸福

 

關於金錢──多少錢才「夠」用?

你根本沒那麼爛,根本沒那麼窮,你只是想太多,而做的太少。

 

關於買房子──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人生幸福包括許多要素,住所只是其中之一。

 

關於愛情──對得起你自己

轉個頭,他可以一秒變陌生人,跑到無影無蹤。

 

關於結婚──「永遠」是天堂還是地獄?

你要想的是,你真能和這個人一起生活,而且永遠一起生活下去嗎?

 

關於獨立──用「結婚」和長輩一決勝負

用舉辦婚禮的強勢態度,來證明你是個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吧。

 

關於獨身──一定要結婚嗎?

每個人的人生一開始都是獨身的,你本來就是在各種人生可能性中做選擇。

 

關於薪水──你被老闆吃死死嗎?

公司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只有你「可以」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關於工作──做個「不要臉」的上班族

現在年輕人的問題,是「恥力」(臉皮的厚度)太差了。

 

關於自我經營──如何電爆全世界?

「創新」、「機敏」、「結盟」與「清醒」,能幫助你完成人生目標。

 

關於自省──每年都該寫「五句式自傳」

你的人生安排,真的是「你的」人生安排嗎?

 

關於朋友──大家都該組個兄弟會

當你怎樣怎樣,他們會自己出現,這才是朋友,這才是你需要的友誼。

 

關於讀大學──要看大學成績單的公司

學業成績的確是人生某個階段最主要的指標,但不代表它永遠都有同樣的意義與價值。

 

關於科系──你讀那個吃得飽嗎

你只要認真思考,就會發現「以後要做什麼」是個很有殺傷力的問題。

 

關於成長──媽寶和寶媽的偽裝

雙寶之間的親親愛愛,只是欺騙、吸取彼此資源的一種手段。

 

關於孝順──你該教爸媽的幾件事

教他們這些,是讓他們面對「真實的新世界」時不會有太多挫折。

 

關於選舉──從爛蘋果中選出較不爛的蘋果

完全不接觸,不參與,不討論政治……你真的做得到嗎?

 

關於人生──「認真活」的笑話

別瞧不起笑話。如果你能笑得出來,代表你自己頗厲害,有認真活過。

 

第二部 不只是「事件」

 

關於困境──自己的道德,自己救

認為「年輕人有病」的老傢伙,往往就是道德崩壞的「露頭」。

 

關於責任──鄭捷殺人干你何事?

對責任的追究或許永遠不會有終點和成果,但我們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什麼。

 

關於真心──贖罪的江蕙演唱會

看重平時的相處,人生就不會永遠忙著「補贖」。

 

關於批判力──不要怕犯錯

經歷踏「錯」的經驗,才能慢慢往「對」的方向走。

 

關於原則──為何不吃蟑螂油?

「吃了也不會死」無法說服人,「吃了就不再是人」才是重點。

 

關於誠實──從馬桶數量可以看幸福度?

世界各國都喜歡發明一個幸福指數,然後「證明」自己滿幸福的。

 

關於義務──我們其實虧欠這些人

運動精英代表國家出賽,不是盡其「義務」,而是一種「超義務行為」。

 

關於資源運用──機殼王與雞排王

當這個世界淪為情緒論主宰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關於態度──倒碗所倒掉的

他­們的錯比表面的失言更嚴重,因為他們還想把這種錯誤的道德態度教給學生。

 

關於真相──聖人的新聞台

如果標榜崇高價值的宗教媒體還這樣搞,只代表主事者走向腐化與墮落。

 

第三部 對錯

 

關於理念──從胸部談責任感

每種行業都有自身的責任感理論。

 

關於善意──可以只捐1元嗎?

就看你捐到多少會開始心痛,比那多一點點就好。

 

關於節制──我們都誤會賭博了?

「投資」這事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也和賭博差不了太多。
 

關於浪費──魚翅=5000元的白蘿蔔?

「小」確幸就是要以「小」成其「樂」,你硬拿「大」排場的東西來幹嘛?

 

關於價值觀──這世界,什麼都能賣嗎?

想不懂,想不出來,不是你的錯。有想過,有討論過,就夠了。

<

序/導讀

【自序】幸福的公式

 

在討論這本書的寫作方向時,出版社希望我能談「年輕人該如何在當前經濟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類的東西。

 

這意思,大概就是要我在這本書中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讓大家能在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什麼都看不爽的狀況下,還能追求小確幸。

 

這要求夠屌。

不過,我還是把書寫出來了。

在缺乏物質條件的狀況下,還要「爽」,基本上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進入絕對的幻覺之中,永遠不會醒來。這種「迷幻系」、「發夢系」的作法,不是要你吸毒,就是要你信一種奇怪的邪教,然後這邪教通常也在吸毒。這當然不會是我推薦的方法。

 

第二,是把歷來思想家的想法挖出來,找出最有可能達成目標的理論,改成現代版。的確有種方法,可以讓你在物質條件不理想的狀況下,依然能開出幸福的小花;而且這不是靠「迷幻系」或「發夢系」的外在、物質方法,而是透過想法的轉變。

 

你只要接受一套「幸福的公式」。

「公式?幸福會有公式嗎?若真有這種公式,應該很多人已經在照做了呀!」

當然,這公式不像代數公式那麼明確,而且沒受過訓練的普通人,還真的不太好理解,因此並沒有那麼多人知道。但我們還是先介紹一下這個鬼公式好了:

 

「具備德行以追求合作活動中的卓越標準,在活動過程中,行為者就可獲得各種內在善;只要在人生的各種活動中都能獲得內在善,其一生就會是幸福的。」

 

啊哈哈哈,看不懂對吧!這麼多專有名詞,普通人當然看不懂。我來慢慢把這些話翻譯成白話文吧。

追求幸福的先決條件,就是你要活在人類社會裡,與別人合作、互動。如果活在孤島和一顆叫威爾森的排球在一起,就很難追求什麼小確幸了。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啦,但你應該清楚這「威爾森式幸福」是多數人不太想要的那種。

 

我們需要與他人進行互動,這「他人」的範圍可以小至家庭成員,大到全體地球人類加上潛伏的外星人。

 

透過和他人互動,我們就能獲得與創造價值。

接著再回到個人層面。

每個人活著,都有一些目標,「那要追求什麼目標比較妥當呢?」

各種人類合作活動,從教書、上班、騎車、搭捷運,甚至打電動,都有前人留下來的「卓越標準」,你具備德行之後,就可以去追求這些標準。就像美國職籃NBA的成員,多數都想追求麥可.喬丹所留下的六次冠軍紀錄。

 

而一個活動的現有卓越標準,就是你在這個活動中要追求的「目標」了。在追求目標時,你需要採取「行動」,也就是「手段」。你的「手段」應有一些彈性,一切作為,都要看當時的情境適不適合。

「啊,那我怎麼知道這行動適不適合?」

 

最「適合」的行為模式,通常被稱為「德行」。德行就是良好的做事習慣,可以幫助你追求特定的人生目標。若你是火車駕駛,你就要有「準時」之德,不然事情就大條了。

 

教書有教書的德行,煮麵有煮麵的德行,你可以參考各行各業裡高手所留下的德行模範,得知拿捏「適合」程度的技巧,也可以透過不斷的嘗試與修正錯誤的過程,來培養該行為所需要的德行。

你有了「目標」,也養成了追求這目標的「德行」,接下來呢?接下來當然就是「好好幹」。

 

只要你具備「德行」以追求「卓越標準」,依幸福的公式,你就可以獲得「內在善」。內在善,就是內在於人類活動中的一種特殊價值。

 

內在善有很多形式,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等各種情,也有榮耀、滿足感、成就感、安心感等各種感,整體來講,內在善就是「小小的幸福感」,只要累積夠多「內在善」,你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不過也有人會質疑,那些很多人參與的活動,其卓越標準都被推進得非常高,高到我們根本不可能達到,不就代表沒辦法獲得幸福?

 

重點中的重點來了。

不是「達到」卓越標準,才能獲得內在善,而是在追求卓越標準的「過程」中,就可以獲得內在善。

因此你只要具備德行認真打球,並追求優秀所留下的卓越標準,你就可以在實際運動的過程中達到內在善。你不見得需要達到前人的卓越標準。

 

如果你不懂,就想想你的收藏品。

每個人都有收藏癖,不見得都是高價物,有些根本是垃圾,或是放進櫃子箱子後就再也沒拿出來過。請問收藏那些東西有什麼用?

通常不會有用。

那為什麼還收藏?

因為收藏的價值,是產生在收藏的「過程」中,而不是「結果」。在把漫畫放進書櫃整齊排好的瞬間,你就已經「爽」到了。那種收納的滿足感,就是內在善。

還是參不透?

 

那就想想下面這個狀況:

一個九十幾歲滿臉皺紋的老太婆,每天卻還是花兩個小時認真塗抹保養品。她這樣做,有沒有「用」?

她爽就好,關你屁事。這樣懂了吧?

 

「幸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端看你從事的各種活動為何,透過這些活動交織出專屬於你的幸福答案。你將發現幸福就是「探尋幸福」的過程。

就像電玩由許多關卡組成,人生也由不同的活動組成,即便你無法「全破」,也可以在「每一關」中努力,就可以獲得每一關的樂趣了。

 

所謂的「幸福公式」,其實就像電玩的攻略指南,不可能瞭解了之後你就變得幸福。只有當你跳下去「大玩特玩」,才有辦法挖掘出價值,並且愛上這個過程。

在本書中,我選了三十六個主題來驗證這套公式,其中大多數都會發生在你的生活周遭。你可以看看我如何運用這公式來「攻略」人生,再想想若是你碰到這些狀況,有辦法找出一條對自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具內在善的路嗎?

一定有辦法的。只要你出發去找。

試閱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每週有一天,我會在桃園地區授課,早上、下午分別是不同學校。其間有兩個小時的中午空檔,總是匆忙用餐,隨即飛車趕往水田中的二手書店,叫一壺茶,買幾本書,坐著浪費時間。

運氣好的話,可以待在這一個小時多。有時吃飯要排隊,車子要加油,路上紅燈多,就只能待個半小時。半小時也好。

這個叫什麼呢?

這叫「假掰文青時間」。

我雖然有在寫專欄,但不是文學家,掰不出什麼優美又有營養的東西,但是至少可以透過假掰行為生出一點「文青值」。在很文青的地方,以很文青的姿態倒茶,再打開很文青的蘋果筆電。

然後上網看八卦新聞。因為沒什麼文青新聞可看呀!

好啦,最近我有帶羅毓嘉的小說去看,彌補一下人文素養,以免一直看政治人物講白痴話,自己也變白痴。

要說這家書店有什麼特別,其實也還好。因為是在生活圈之外,所以是學生推薦才得知。幾間小木屋,一片綠地,平日沒啥客人,但鄉下本來就這氣氛。二手書有,新書也賣,「文青感」和很多標榜特色風格的獨立書店不相上下。

但能去晃晃,就會有一種「爽感」。若是某週沒空拉車過去,接下來的六天都會有點小遺憾。這是種「儀式」,像老人家每天上香拜拜一樣,不拜就不對勁。

我的每週儀式不只這個。

前往苗栗老家的聯合大學授課時,我也固定去一家肉圓店吃早餐。這店開在我幼時的通學路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只要有錢、有閒、路線拉得過去,我就會過去吃點東西。如果「應過去」、「能過去」,而「未過去」,就會一整個不爽。

但這間店也只是普通好吃而已。以前是超便宜(一顆肉圓只要五元!但那是民國七十多年),現在價格已經沒有優勢。

就我的觀察,所謂「苗栗美食」,通常都只是比較大碗而已,味道還好。因為苗栗多客家人,客家人比較節儉(或小氣),看到同樣價格卻比較大碗,就會四處推薦。所以客家美食等於客家大食。

那這間店的重要性在哪?

當然就不是「文青」了,這是「懷舊」,只要吃一口,時光倒流二十年,彷彿短褲小學制服再次上身。不過,正牌文青可能認為懷舊值也算是種文青值。

只是普通二手書店,只是普通肉圓店,但前往這些店家的「儀式」,就是一點都不普通。這對我來說有意義,但對你就不一定了。不論是文青值或是懷舊值,都是所謂的「小確幸」。在書店喝個茶,是公忙之餘的小確幸。吃一粒肉圓,是開啟一天工作的小確幸。

村上春樹把「小確幸」一詞帶進我們的世界中,指那些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原版的村上小確幸,是激烈運動過後喝冰涼啤酒。這的確很爽,但沒試過的人要小心氣卡到。

而且根據我之前的學術研究,跑完馬拉松後喝啤酒,立刻洗澡睡覺,睡眠過程中發生「鬼壓床」的機率非常高。這就不只是小確幸了,已進階到超自然確幸。原因是電解質不足。

小確幸一詞被引進台灣社會之後,意外受到歡迎,到處都可看到標榜「小確幸」的產品。專有名詞一旦被濫用,自然會出現負評。

有大企業家指責年輕人都在追求開咖啡店這種小確幸,沒有大志。也有年輕人反彈,說這詞不應濫用,甚至根本不該用,會腐化人心。更有網路名人指稱,如果政府可讓民眾有大確幸,誰需要小確幸。

這些說法各有其理,但我想他們或許誤解了小確幸。那小確幸到底是什麼呢?

小確幸是種幸福,而幸福是種「價值」。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已提到非常類似小確幸的一種價值,他稱之為「靈魂的善」。到了現代,倫理學中的德行論者將之命名為「內在善」。

小確幸就是藏在活動裡頭的「善」。你要參與某個活動,且真正理解這個活動,才能掌握其中的內在善。生活中的每種人類合作活動都有內在善,那會是滿足感、成就感、榮耀感、自由感、正義感,以及各種人際情感。

如果你在參與每種活動時,都能把握其中的內在善,都能獲得小確幸,那你的一生就會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人生是經歷諸多小確幸之後的總評價。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大確幸」或什麼「幸福人生」,都是小確幸去「堆」出來的,不存在一個具體的「大幸福」。

你吃個肉圓,有小確幸;喝個茶,有小確幸;開車挖鼻孔,有小確幸;打電動團戰「中離」去上廁所,有小確幸;排隊買甜甜圈,有小確幸;按下網購確認鍵,有小確幸。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小確幸,但卻抱怨過得不幸福,那鐵定是大腦有問題。能在生活中隨時解讀出小確幸(也就是內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就算有豪宅跑車,不會用,無法善用,那也不會產生內在善,也就沒有小確幸。有財主買了豪宅,但自己都在國外忙生意,房子都是女傭住,那就是女傭有小確幸,屋主只有小確悻。

這也不是說要排斥錢。村上春樹也要花錢買他的啤酒,我也要花錢買我的肉圓,錢還是有用的,但不需多,只要用得準,幾十塊錢的東西就能有美好的一天。錢本身無善惡,但不會「用」錢的人,一定不幸福,這是很確定的「大確不幸」。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不要執著於什麼大確幸,眼下的事好好做,人生就能十足爽。

【關於金錢:多少錢才「夠」用?】

最近和收入中上的幾個兄弟閒聊到「理想的房子」這個主題。

我提到一些個人的想法,像最好是透天、停車方便、離主要工作點不遠、有綠樹、生活機能健全、大眾運輸方便、環境清幽等等。

有個朋友的回應是:「你這條件的房子我上個月正好看過,要一億八千萬。」

這只能以「XD」回應。如此價格的東西,勞動階級自然無法應付。

◎十億台幣才夠用

錢當然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呢?或說,要賺到多少錢,才算是「夠」用?這要先定義「夠」。我的另一批朋友們(收入是國民前十趴等級)曾在臉書上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們對「錢夠用」的定義是:「在街上看到想吃的,可以不考慮價格直接進去吃」(食)、「想買衣服和奢侈品不需要刻意比價」(衣)、「能住到完全符合理想的房子」(住)、「想去某個地點,就能立刻動身,不用排假」(行)、「自己想學什麼、想讓子女受什麼教育,都不需擔心錢」(育),「能玩到只怕沒有時間玩,而不是沒有錢玩」(樂)。

這樣過一輩子,要多少錢呢?一些精於理財的朋友進行估算,在全數資金用以購買低風險金融產品與所需不動產的狀況下,大概需要「十億」台幣。

這當然也是一個讓人「XD」的數字。

不妨注意一下這六大向度的內容。若要在其中歸納出一種共通性,大概就是「無憂無慮」的快意感。

因此「錢夠用」所帶來的,基本上就是「無憂無慮」。無憂無慮才是「目的」,錢只是種「手段」。◎如何能夠無憂無慮?

那除了花錢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無憂無慮」?

許多宗教要求信徒別追求金錢,甚至該完全捨棄金錢,才能達到心靈上的安適狀態,所以他們主張你要「絕財」、「出家」、「斷捨離」,才能「無憂無慮」。

但能做到這些要求的人非常少。就算是出家人,現在看來也愈來愈「氣派」,一般的信徒更不用講了。大家信歸信,聽歸聽,真要照經典操作,只怕認真的人數不到百分之一。

這不代表其理論有問題,問題是在於現實人心太過脆弱。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亞里斯多德主張透過沉思默想,以類似坐禪的方法達到心靈上的超越。

但現代社會賺錢辛苦,不賺錢的時候懶得動腦,多少人有那個心思在那邊靜坐?

過去都說佛家的打坐是「禪七」,但因為要坐七天,能參加的人太少,現在多半改成「禪三」了。就算是「禪三」,參加的通常也是退休人士、社會賢達。像是之前有人打坐時,發現身旁多數是大老闆,一轉頭,更驚覺後面正是梁朝偉。

平常人沒那個命哦!

到了近代,哲學家愈來愈務實。他們不提供一次就能成佛的方法,開始認真面對錢的問題。要讓生活「無憂無慮」,完全沒錢是不行的。

但對常人來說,「錢夠用」的金額也不是個小數目。依我前面提到的十億標準,更是要連中好幾次大樂透才行。

所以多數人就注定一生「有憂有慮」嗎?

◎「吃都吃不完」,好煩惱

沒這麼悲觀。不同流派的哲學家都認為,完全沒錢難以幸福,但要達到一定的幸福水準,不用「十億」這麼多,因為人類行為有一些先天限制。

舉個例子。有位朋友三十出頭,資產就已超過十億標準,靠的是炒房。他幾年前在都會區買了棟樓,兩年後賣掉,賺了快三百萬。

雖然炒房無數,但他突然有種靈感,決定把這筆錢設定為「伙食費」,所有飲食都從這三百萬扣。他想,自己成天四處跑看房子,那麼「辛苦」,總該吃好一點吧!

他開始天天吃最貴的名店,台北的幾間知名餐廳,他都吃過一輪以上。但吃久也會膩,最後他還是跑回去吃一、兩百的小吃攤。

他最近抱怨:「計劃出了點問題。」「什麼問題?」

「吃不完。我本來以為一年可以吃完三百萬,但是現在感覺十年都吃不完。」

他把這筆錢放在理財專戶中,如果沒有認真吃掉,比他更認真的理專會幫他愈賺愈多。

「如果吃不掉,錢會變多。」多棒的煩惱。

◎其實你沒那麼窮

人的欲望,一方面有其享用的極限,另一方面,也不是貴的東西才能帶來內在價值。有時二十五元的滷肉飯就能安撫你悲愴的心,因此對於心態上易滿足、隨遇而安的人,要達到心靈安適的金錢準備就不用那麼多,或許幾十萬、幾百萬就能搞定。

有哲學家認為只要達到某種資產低標,就可以追逐幸福的人生。他們提出「社會基本善」的概念,認為我們應該保障所有社會成員都能享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像是食物、住所、教育、健康照顧等等,他們才有辦法承擔社會責任,並追求個人的幸福。

我們的社會福利與中低收入戶的許多保障機制,其實就是這類的「社會基本善」,而台灣絕大多數人都在這條「線」以上。你能看得懂這本書的語句,代表你受過教育,有一定的知識程度,就能挑戰多種人生活動,也能透過這些活動中的內在善來建構屬於自己的「無憂無慮」人生。

所以你根本沒那麼爛,根本沒那麼窮,你只是想太多,而做的太少。

不論有錢、沒錢,脫離空想做一些實事的人,才能真正「錢夠用」,感受什麼叫「無憂無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06032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83********680 說:
    2020-02-25
    作者以寫作當下所發生的36件時事為例,討論其背後隱藏著的倫理及政治因素,歸納出了36個人生課題。 俏皮又直白的比喻,使得書中引述的哲學理論平易近人,也引導讀者對看似稀鬆平常的時事進行深度思考。(封面擺了副刀叉在地溝油旁有十分帶有創意及諷刺意味)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