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活的更好:活出幸福人生的心靈密碼
內容簡介
要善待自己,按照自己的性向走,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好命。即使你不修行,不講究明心見性的工夫,你仍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出自己。
修德、修心等正面能量,確實可創造出較好的命運,但這是修行的自然因果。
若你濫用心力的話,反而變成雜念太多,會造成反效果。
福至心靈,心靈清淨與清靜,福氣自然來。
生活要尋求身心靈的平衡,不要一直想著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只要我們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我們已經很完美了。最不忍心看到萬物之靈的人,被物質給困死,為了謀生而受外在環境的操縱,甘心做一受宰割的牛羊。為了謀生,人必須工作來成全自己,但要找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考量。身為哲學家皇帝,工作可以辛苦,但是對生命,不能太辛苦。若從事一個讓你感到勞心的工作,你會錯過生命中許多有意義的事。
修德、修心等正面能量,確實可創造出較好的命運,但這是修行的自然因果。
若你濫用心力的話,反而變成雜念太多,會造成反效果。
福至心靈,心靈清淨與清靜,福氣自然來。
生活要尋求身心靈的平衡,不要一直想著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只要我們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我們已經很完美了。最不忍心看到萬物之靈的人,被物質給困死,為了謀生而受外在環境的操縱,甘心做一受宰割的牛羊。為了謀生,人必須工作來成全自己,但要找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考量。身為哲學家皇帝,工作可以辛苦,但是對生命,不能太辛苦。若從事一個讓你感到勞心的工作,你會錯過生命中許多有意義的事。
試閱
勇敢做自己
做自己有這麼難嗎?沒錯,真的很難。請問你的求學、工作、愛情……等人生大事,有幾次是自己真心喜歡的?自己主動?其實,能不能成為一個人,就在於是否擁有真正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就是自在的選擇做自己。
陳之藩說:「哲學家皇帝的理論,是希臘哲學家想出來的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辦法是讓皇帝從生硬的現實上受挫折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滴下汗來賺取自己的衣食。」身為皇帝都要經過這樣的訓練,一般人又怎能好高騖遠?
美國的學生大都自食其力,拚命工作,永遠獨立、勇敢,像個哲學家皇帝一般,所以美國的國力強盛。陳之藩在美國求學時,發現美國學生都有自食其力的氣勢在,不過他也發現他們欠缺哲學家皇帝的另一種訓練--人文素養。因此,美國人較重物質而輕精神,長期下來,也造就了美國心理醫學的發達。
人是心物合一的宇宙一分子,要「出世中含入世,入世中含出世」。就算我們贏得全世界卻失去了自由,那人生也只是活一半。自由是內心的自在自得,但不是叛逆,也不是放縱情慾,而是完全認識自我的本質後,自然產生的。惟有自由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成為智者。身心自由,是做人的最基本條件,偏偏大多數的人,生活過得不自在快樂。
人的悲苦在於做「別人」,與別人做比較。而人的珍貴,在於可以自由的選擇做自己。人要認清自己,要明白你的祖先、你的資質及性向。不要模仿別人,也不要依賴別人給的幸福,只有勇敢的做自己,你才能踏出成為自由人的第一步。
真實的自己
我們的一生難免會受人指使,或者是模仿別人。我們也常不清楚自己在想什麼,或是下一步該如何走。一般人大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很多人碰到重大的抉擇時,會跑去算命,希望算命師能指點迷津。如果算命不準,為何全世界這麼多人算過命?如果算命很準,為何不給算命師應有的評價?
算命的工具不管是面相也好、八字也好,甚至一些旁門左道等等,若要算準一點的話,算命師多少都要精通一點「讀心術」。讀心術並非很神祕,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而這些習慣會左右我們的動作。人的每一個行為、念頭,其實都有跡可循。直覺力高的人,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如何做,也可預測別人會怎麼做。直覺就是潛意識,但還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無我」,也就是超意識。這樣解釋你可能不明白,不過沒關係,我會在後面的章節陸續的說明。
人是宇宙的一分子,大自然的任何信息,人都可以感應到,何況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人的本能幾乎是無窮的,一個直覺力高的人,根本不用擔心命運如何,自然而然的,他就知道下一步要如何走。直覺力可不可以鍛鍊呢?可以,只要你修行明心見性的工夫,多讓自己清淨、清靜,你內心的真實自我就會慢慢顯現出來。因為人懂得精神生活,懂得修心養性,因此算命也就無法精準。
算命也許算得出你的性向,但無法精準推算出人一生的壽命及何時發財、發多少財……等非關性向的事宜。除非你是純肉體的人,沒什麼精神生活可言,否則人的一生是無法算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宗教家要苦口婆心的勸人要行善積德、修心養性的原因了。詳細的原因,我也會在《生命篇》裡做有系統的說明。只要你循序的閱讀下去,就會發現「教條」所存在的內涵,是令人感動的。
不要做受宰割的牛羊
人間天堂的實現,需要每個人都受過哲學家皇帝的訓練。我們要從小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以及人文內涵的養成,二者缺一不可。現代人大致來說,都還算努力,較欠缺的是人文素養的訓練及對自己的肯定。世俗的成功定義,不知殘害了多少人的幸福。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人竟然可以行屍走肉的過著毫無人性的生活,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
生活要尋求身心靈的平衡,不要一直想著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只要我們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我們已經很完美了。最不忍心看到萬物之靈的人,被物質給困死,為了謀生而受外在環境的操縱,甘心做一受宰割的牛羊。為了謀生,人必須工作來成全自己,但要找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考量。身為哲學家皇帝,工作可以辛苦,但是對生命,不能太辛苦。若從事一個讓你感到勞心的工作,你會錯過生命中許多有意義的事。
很多人不敢做自己,覺得不符合成功的標準。自己不敢做自己,也不允許別人做自己,因此才會苛求家人、子女……。希望大家不要活在假面具下了,允許自己及別人各自成為自己,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愛。這不是消極,反而是積極的態度,唯有身心靈平衡,人的潛力才能發揮。每個人都很自然的做自己,這就是人間天堂。
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
人總是希望加入團體,因為團體會讓人有安全感。尤其是組織及領導人權威愈大愈好。參與組織原本也沒有什麼對錯可言,但是人都有盲從的習慣,最恐怖的是組織會讓人「洗腦」,會讓人相信其他不同團體的言論及信仰是不對的。於是就產生了門派之爭。要知道,批判別人要比反省自己容易多了,如果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照見自己的缺點,就表示境界與別人已不一樣了。
不是所有的團體都不好,事實上,許多團體都鼓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其立場較客觀,不會極端。不要盲目加入團體,並不表示要與人群保持距離,我們對人也要充滿愛心。愛的反面意思不是恨,而是冷陌。我們的內心要保持清靜,但對人不能冷陌。只要你內心清靜,事實上,對人自然不會冷陌,這點你不用擔心。最重要的是知道,向外求不如向內求,我們的潛力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本心,團體頂多是給你指點方向罷了。若你連這點內省的工夫都沒有,隨便加入團體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先肯定自我,才能靜下心來,返回本心。返回本心後,才能體會萬靈一體的境界,最終悟證「無我」的「空、無」真理。這個精神的進化,是有一定的順序,急不來,你還是先從肯定自己做起吧!
同樣的,求學及工作也不一定要受別人的誇獎才肯定自己。你是一個哲學家皇帝,是自己的主人,你的對錯,要由自己肯定與原諒,別人的看法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是能否成為哲學家皇帝的第一個關卡。否則,一個耳根軟、對自己沒信心、又對自己失望的人,肯定是一個昏君。
惟人為萬物之靈
人何以稱為萬物之靈?因人懂得自由。不自由的人,其靈魂也不自由,若想以理智來區分人與動物的差別,是不夠的。相對的,人若無法真正自由,那又與動物有何差別?
盧梭曾說過一句名言:「人類生而自由,但是處處都是枷鎖。」很多人只知道人類生而自由,卻不明白為何處處是枷鎖?而盧梭認為:社會文明就是讓許多人喪失自由的罪魁禍首。
沒錯,社會文明的束縛,的確使很多人感到苦悶。「不自由」是很多人普遍的感覺,甚至有人一輩子都不曾自由過。想想看,這樣的一生,你願意嗎?莊子認為:「人根本的問題在於不自由,因為人有依賴。」而我們依賴什麼呢?就是依賴物質。依賴物質也依賴手錶的時間控制。在文明社會裏,想要自由確實不易,所以我們才要透過自我的修養,返樸歸真,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自在,不輕易受外在環境的剝削與束縛。這種精神的絕對自由,就像佛家所講的佛性一樣,也是人類生而具有。神性與佛性是人人生而具有,但不修煉心性,也是無法顯現。人為萬物之靈,有見解、有靈性,懂得爭自由,所以人最有可能藉由明心見性的修養,來顯現神性與佛性。
承認無知,才能得知
蘇格拉底曾說:「無知就是一種境界,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得到知識。」知識不單指學問而已,而應包括真理及智慧。讀很多書,並不代表智慧高。很多人並未讀過什麼書,可是他的見解及智慧卻高人一等。有時,讀太多書反而是一種障礙,會造成你的成見及自以為是的偏見。真正的智慧,是要領悟知識後,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應證。知而不行,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當你悟證明心見性的圓融智慧後,才發現智慧及知識都僅是比喻而已,僅是悟證精神境界的一個過程罷了。
人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見解及智慧,可以自由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除了天生悟性高的人以外,一般人都要經過學習才會得到知識,得到知識後,才有可能轉為自己的智慧。承認自己無知,是進入慧門的第一步。「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就如同你忘記了五歲以前的事,並不代表你沒有經歷過零到五歲的時光。同樣的能量、因果、輪迴……等真理,並不是因為你不知道,就表示沒有。許多人只相信科學,而且是相信科學儀器證實過的才叫真理。事實上,科學儀器是屬物質境界,物質並不能完全證實精神境界。精神境界要你走進來,才可以感受到,這是屬於內在的知識,不要太執著於外在的知識,時常向內心尋找知識。你會變得較有智慧。雖然如此,目前的科技仍能以物質證明一些精神的表相,但許多境界我們仍屬無知,而無知並不表示沒有這些境界。
領悟精神境界,並不會占據我們太多時間。人原本就是心物合一的宇宙一分子,精神境界本來就應走一回,何況進入精神境界的感覺是如此的美好。以前讀先知先賢的教化,心理感覺很沉重。直到年歲漸長,才體會文天祥那句話的心境:「父母之病,縱不可醫,亦無不用藥之理。」何況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無知,並未到不可醫的程度。古聖先賢以無所為而為及不教之教的潛移默化方式教化世人,令人感動。有緣人自然可以體會先知的用意,即使現在未能體會也沒關係,有朝一日,你也可能像我一樣後知後覺,而且覺悟得非常徹底。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存有這些精神境界的智慧,返回本心後,就可以與先知先賢的信息產生共鳴,而產生圓融智慧。
記住,要常反省、觀照自己,否則永遠是一個不知不覺的人。
做自己有這麼難嗎?沒錯,真的很難。請問你的求學、工作、愛情……等人生大事,有幾次是自己真心喜歡的?自己主動?其實,能不能成為一個人,就在於是否擁有真正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就是自在的選擇做自己。
陳之藩說:「哲學家皇帝的理論,是希臘哲學家想出來的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辦法是讓皇帝從生硬的現實上受挫折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滴下汗來賺取自己的衣食。」身為皇帝都要經過這樣的訓練,一般人又怎能好高騖遠?
美國的學生大都自食其力,拚命工作,永遠獨立、勇敢,像個哲學家皇帝一般,所以美國的國力強盛。陳之藩在美國求學時,發現美國學生都有自食其力的氣勢在,不過他也發現他們欠缺哲學家皇帝的另一種訓練--人文素養。因此,美國人較重物質而輕精神,長期下來,也造就了美國心理醫學的發達。
人是心物合一的宇宙一分子,要「出世中含入世,入世中含出世」。就算我們贏得全世界卻失去了自由,那人生也只是活一半。自由是內心的自在自得,但不是叛逆,也不是放縱情慾,而是完全認識自我的本質後,自然產生的。惟有自由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成為智者。身心自由,是做人的最基本條件,偏偏大多數的人,生活過得不自在快樂。
人的悲苦在於做「別人」,與別人做比較。而人的珍貴,在於可以自由的選擇做自己。人要認清自己,要明白你的祖先、你的資質及性向。不要模仿別人,也不要依賴別人給的幸福,只有勇敢的做自己,你才能踏出成為自由人的第一步。
真實的自己
我們的一生難免會受人指使,或者是模仿別人。我們也常不清楚自己在想什麼,或是下一步該如何走。一般人大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很多人碰到重大的抉擇時,會跑去算命,希望算命師能指點迷津。如果算命不準,為何全世界這麼多人算過命?如果算命很準,為何不給算命師應有的評價?
算命的工具不管是面相也好、八字也好,甚至一些旁門左道等等,若要算準一點的話,算命師多少都要精通一點「讀心術」。讀心術並非很神祕,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而這些習慣會左右我們的動作。人的每一個行為、念頭,其實都有跡可循。直覺力高的人,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如何做,也可預測別人會怎麼做。直覺就是潛意識,但還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無我」,也就是超意識。這樣解釋你可能不明白,不過沒關係,我會在後面的章節陸續的說明。
人是宇宙的一分子,大自然的任何信息,人都可以感應到,何況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人的本能幾乎是無窮的,一個直覺力高的人,根本不用擔心命運如何,自然而然的,他就知道下一步要如何走。直覺力可不可以鍛鍊呢?可以,只要你修行明心見性的工夫,多讓自己清淨、清靜,你內心的真實自我就會慢慢顯現出來。因為人懂得精神生活,懂得修心養性,因此算命也就無法精準。
算命也許算得出你的性向,但無法精準推算出人一生的壽命及何時發財、發多少財……等非關性向的事宜。除非你是純肉體的人,沒什麼精神生活可言,否則人的一生是無法算準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宗教家要苦口婆心的勸人要行善積德、修心養性的原因了。詳細的原因,我也會在《生命篇》裡做有系統的說明。只要你循序的閱讀下去,就會發現「教條」所存在的內涵,是令人感動的。
不要做受宰割的牛羊
人間天堂的實現,需要每個人都受過哲學家皇帝的訓練。我們要從小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以及人文內涵的養成,二者缺一不可。現代人大致來說,都還算努力,較欠缺的是人文素養的訓練及對自己的肯定。世俗的成功定義,不知殘害了多少人的幸福。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人竟然可以行屍走肉的過著毫無人性的生活,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
生活要尋求身心靈的平衡,不要一直想著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只要我們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我們已經很完美了。最不忍心看到萬物之靈的人,被物質給困死,為了謀生而受外在環境的操縱,甘心做一受宰割的牛羊。為了謀生,人必須工作來成全自己,但要找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考量。身為哲學家皇帝,工作可以辛苦,但是對生命,不能太辛苦。若從事一個讓你感到勞心的工作,你會錯過生命中許多有意義的事。
很多人不敢做自己,覺得不符合成功的標準。自己不敢做自己,也不允許別人做自己,因此才會苛求家人、子女……。希望大家不要活在假面具下了,允許自己及別人各自成為自己,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愛。這不是消極,反而是積極的態度,唯有身心靈平衡,人的潛力才能發揮。每個人都很自然的做自己,這就是人間天堂。
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
人總是希望加入團體,因為團體會讓人有安全感。尤其是組織及領導人權威愈大愈好。參與組織原本也沒有什麼對錯可言,但是人都有盲從的習慣,最恐怖的是組織會讓人「洗腦」,會讓人相信其他不同團體的言論及信仰是不對的。於是就產生了門派之爭。要知道,批判別人要比反省自己容易多了,如果我們能從別人身上照見自己的缺點,就表示境界與別人已不一樣了。
不是所有的團體都不好,事實上,許多團體都鼓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其立場較客觀,不會極端。不要盲目加入團體,並不表示要與人群保持距離,我們對人也要充滿愛心。愛的反面意思不是恨,而是冷陌。我們的內心要保持清靜,但對人不能冷陌。只要你內心清靜,事實上,對人自然不會冷陌,這點你不用擔心。最重要的是知道,向外求不如向內求,我們的潛力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本心,團體頂多是給你指點方向罷了。若你連這點內省的工夫都沒有,隨便加入團體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先肯定自我,才能靜下心來,返回本心。返回本心後,才能體會萬靈一體的境界,最終悟證「無我」的「空、無」真理。這個精神的進化,是有一定的順序,急不來,你還是先從肯定自己做起吧!
同樣的,求學及工作也不一定要受別人的誇獎才肯定自己。你是一個哲學家皇帝,是自己的主人,你的對錯,要由自己肯定與原諒,別人的看法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是能否成為哲學家皇帝的第一個關卡。否則,一個耳根軟、對自己沒信心、又對自己失望的人,肯定是一個昏君。
惟人為萬物之靈
人何以稱為萬物之靈?因人懂得自由。不自由的人,其靈魂也不自由,若想以理智來區分人與動物的差別,是不夠的。相對的,人若無法真正自由,那又與動物有何差別?
盧梭曾說過一句名言:「人類生而自由,但是處處都是枷鎖。」很多人只知道人類生而自由,卻不明白為何處處是枷鎖?而盧梭認為:社會文明就是讓許多人喪失自由的罪魁禍首。
沒錯,社會文明的束縛,的確使很多人感到苦悶。「不自由」是很多人普遍的感覺,甚至有人一輩子都不曾自由過。想想看,這樣的一生,你願意嗎?莊子認為:「人根本的問題在於不自由,因為人有依賴。」而我們依賴什麼呢?就是依賴物質。依賴物質也依賴手錶的時間控制。在文明社會裏,想要自由確實不易,所以我們才要透過自我的修養,返樸歸真,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自在,不輕易受外在環境的剝削與束縛。這種精神的絕對自由,就像佛家所講的佛性一樣,也是人類生而具有。神性與佛性是人人生而具有,但不修煉心性,也是無法顯現。人為萬物之靈,有見解、有靈性,懂得爭自由,所以人最有可能藉由明心見性的修養,來顯現神性與佛性。
承認無知,才能得知
蘇格拉底曾說:「無知就是一種境界,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得到知識。」知識不單指學問而已,而應包括真理及智慧。讀很多書,並不代表智慧高。很多人並未讀過什麼書,可是他的見解及智慧卻高人一等。有時,讀太多書反而是一種障礙,會造成你的成見及自以為是的偏見。真正的智慧,是要領悟知識後,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應證。知而不行,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當你悟證明心見性的圓融智慧後,才發現智慧及知識都僅是比喻而已,僅是悟證精神境界的一個過程罷了。
人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見解及智慧,可以自由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除了天生悟性高的人以外,一般人都要經過學習才會得到知識,得到知識後,才有可能轉為自己的智慧。承認自己無知,是進入慧門的第一步。「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就如同你忘記了五歲以前的事,並不代表你沒有經歷過零到五歲的時光。同樣的能量、因果、輪迴……等真理,並不是因為你不知道,就表示沒有。許多人只相信科學,而且是相信科學儀器證實過的才叫真理。事實上,科學儀器是屬物質境界,物質並不能完全證實精神境界。精神境界要你走進來,才可以感受到,這是屬於內在的知識,不要太執著於外在的知識,時常向內心尋找知識。你會變得較有智慧。雖然如此,目前的科技仍能以物質證明一些精神的表相,但許多境界我們仍屬無知,而無知並不表示沒有這些境界。
領悟精神境界,並不會占據我們太多時間。人原本就是心物合一的宇宙一分子,精神境界本來就應走一回,何況進入精神境界的感覺是如此的美好。以前讀先知先賢的教化,心理感覺很沉重。直到年歲漸長,才體會文天祥那句話的心境:「父母之病,縱不可醫,亦無不用藥之理。」何況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無知,並未到不可醫的程度。古聖先賢以無所為而為及不教之教的潛移默化方式教化世人,令人感動。有緣人自然可以體會先知的用意,即使現在未能體會也沒關係,有朝一日,你也可能像我一樣後知後覺,而且覺悟得非常徹底。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存有這些精神境界的智慧,返回本心後,就可以與先知先賢的信息產生共鳴,而產生圓融智慧。
記住,要常反省、觀照自己,否則永遠是一個不知不覺的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