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行旅 第二冊
奇蹟,發自心靈,必將流向心靈。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奇蹟課程》在人類靈性進化史上的貢獻可謂史無前例,而《正文行旅》乃是《奇蹟課程釋義》三部曲的完結篇。肯恩由文學,詩體,音樂三重角度,依循各章節的主題,提供了「重點式」以及「全面性」的導覽,幫助學員深入奇蹟三昧,沉浸於智慧與慈悲之海。
這部行旅可說是肯恩一生教學的智慧結晶,奇蹟學員浸潤日久,必會如他所願: 奇蹟,發自心靈,必將流向心靈。
試閱
第五章
療癒與圓滿
導 言
從貝多芬的大賦格談小我與聖靈
我們在前面說過,《奇蹟課程》第四章正式將小我推上檯面,到了第五章,聖靈才隆重登場;可以說,這是《奇蹟課程》首次長篇細述聖靈的角色。
在討論聖靈的角色以及祂臨在心靈的意義之前,我要再次回到「前奏曲」提過的貝多芬和他的《大賦格》(Grosse Fuge)四重奏。遙想當年,在我開始埋首研讀《奇蹟課程》、沉思人心內小我和聖靈的戰場之際,浮現腦海的正是貝多芬這首《大賦格》。貝多芬的作品一般分成前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備受推崇的名曲大都屬於中期,包括第三、第五和第七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是他中晚期之間的巔峰之作,晚期作品則以鋼琴奏鳴曲及弦樂四重奏為主。在我心目中,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可說是音樂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各位可能還記得我說過,《大賦格》乃是貝多芬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它原是貝多芬為《第13號弦樂四重奏》所作的最後一個樂章。
要了解《大賦格》,必須先說明這個所謂的「賦格」(Fugue),簡單地說,它是同一樂曲裡,先後推出兩三個主旋律,而且不斷翻新,乃至變化無窮。這種特質恰恰是小我的拿手本領,「無明法則」就是這麼形成的。相對於「賦格」,《大賦格》這首樂曲更猶如千軍萬馬,力道之強,幾乎無法演奏,更別提一般聽眾的欣賞了。整首曲子不到二十分鐘,聽起來卻令人感到永無盡頭似的。有一次,我躺在客廳的地板上欣賞貝多芬最後幾首四重奏,播放至《大賦格》時,突然感到整個房間天旋地轉,書架上的書本好似飛落到我身上,我簡直失魂落魄了。幸好,在樂曲一開始曾經曇花一現的柔美旋律及時出現,當下解救了我。這種感受近似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恩典經驗,而我從那柔美優雅的旋律中領受到了聖靈以及祂的寬恕(當然,貝多芬絕不會這麼說的)。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又冒出另外一段失序混亂、令人震耳欲聾的音樂,把聽眾打入地獄一般。所幸,那個天恩一般的旋律也不時會流淌出來,慢慢的,馴服了無明的喧囂。經過陣陣跌宕起伏,柔美的旋律才逐漸穩住,成為賦格的一部分。整個過程像極了小我和聖靈的來回交鋒,相互追逐,但最終小我的旋律必會逐漸轉為神聖的凱旋之音的。
我在「前奏曲」也提過,繼《大賦格》之後,貝多芬又創作了《第14號四重奏》第一樂章,仍是一首賦格曲。我敢說,人間最能夠呈現上主平安的音樂,莫過於這首曲子了。如果把這些四重奏串連為一個整體來欣賞,我們不難領悟出,若非經歷一場小我的混戰,是很難體驗天堂的平安的。話說回來,若無聖靈的溫柔指引,我們也難以安然度過小我的驚濤駭浪。也就是說,一旦邁入奇蹟的實修之路,我們如果不是只用頭腦去研究這部課程,而是真心想要活出它的教誨,心中必然會經歷這兩種勢力的交戰的。當然,我們都知道聖靈絕不參戰,但在小我眼中,聖靈卻是它除之而後快的大敵。然而,聖靈的愛終將大獲全勝,一如貝多芬這些曠世傑作所呈現的過程——只要把小我的肅殺之音帶到聖靈愛的歌聲中,它就馴服下來了。
〈正文〉「遺忘的歌曲」那一節曾為我們描述天堂的溫柔天音(T-21.I),詳細的內容,留待後文再來敘說。另外,在〈頌禱〉這個篇章裡也用歌聲來象徵天父和聖子之間的相互唱和(S-l.in.),生動地呈現出上主的平安以及天父和聖子的一體境界,可以說,沒有比這樣的歌聲更貼切的象徵了;至於聖靈,正代表著這首歌曲留在正念之心的那個記憶。上述這番解說,用意就是要我們意識到,這首歌的記憶不僅存留在每個人的心內,還一刻不停地吟唱著甜美的旋律。不幸的是,在充滿仇恨、敵意以及恐怖的現實生活中,愛的天樂經常被淹沒在小我刺耳的叫囂中。縱然如此,那首愛之歌仍會長駐於我們心裡──這就是救贖原則的真諦。的確如此,聖靈始終臨在我們心中正是「分裂不曾發生過」的鐵證,即使我們千方百計地掩藏祂,也不可能把祂的愛忘得一乾二淨的。縱然活在充滿罪咎仇恨的小我亂世,人心內永遠都有幾個音符暗暗敲打著我們的心,提醒我們:「重新選擇吧!」
療癒與圓滿
導 言
從貝多芬的大賦格談小我與聖靈
我們在前面說過,《奇蹟課程》第四章正式將小我推上檯面,到了第五章,聖靈才隆重登場;可以說,這是《奇蹟課程》首次長篇細述聖靈的角色。
在討論聖靈的角色以及祂臨在心靈的意義之前,我要再次回到「前奏曲」提過的貝多芬和他的《大賦格》(Grosse Fuge)四重奏。遙想當年,在我開始埋首研讀《奇蹟課程》、沉思人心內小我和聖靈的戰場之際,浮現腦海的正是貝多芬這首《大賦格》。貝多芬的作品一般分成前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備受推崇的名曲大都屬於中期,包括第三、第五和第七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是他中晚期之間的巔峰之作,晚期作品則以鋼琴奏鳴曲及弦樂四重奏為主。在我心目中,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可說是音樂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各位可能還記得我說過,《大賦格》乃是貝多芬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它原是貝多芬為《第13號弦樂四重奏》所作的最後一個樂章。
要了解《大賦格》,必須先說明這個所謂的「賦格」(Fugue),簡單地說,它是同一樂曲裡,先後推出兩三個主旋律,而且不斷翻新,乃至變化無窮。這種特質恰恰是小我的拿手本領,「無明法則」就是這麼形成的。相對於「賦格」,《大賦格》這首樂曲更猶如千軍萬馬,力道之強,幾乎無法演奏,更別提一般聽眾的欣賞了。整首曲子不到二十分鐘,聽起來卻令人感到永無盡頭似的。有一次,我躺在客廳的地板上欣賞貝多芬最後幾首四重奏,播放至《大賦格》時,突然感到整個房間天旋地轉,書架上的書本好似飛落到我身上,我簡直失魂落魄了。幸好,在樂曲一開始曾經曇花一現的柔美旋律及時出現,當下解救了我。這種感受近似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恩典經驗,而我從那柔美優雅的旋律中領受到了聖靈以及祂的寬恕(當然,貝多芬絕不會這麼說的)。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又冒出另外一段失序混亂、令人震耳欲聾的音樂,把聽眾打入地獄一般。所幸,那個天恩一般的旋律也不時會流淌出來,慢慢的,馴服了無明的喧囂。經過陣陣跌宕起伏,柔美的旋律才逐漸穩住,成為賦格的一部分。整個過程像極了小我和聖靈的來回交鋒,相互追逐,但最終小我的旋律必會逐漸轉為神聖的凱旋之音的。
我在「前奏曲」也提過,繼《大賦格》之後,貝多芬又創作了《第14號四重奏》第一樂章,仍是一首賦格曲。我敢說,人間最能夠呈現上主平安的音樂,莫過於這首曲子了。如果把這些四重奏串連為一個整體來欣賞,我們不難領悟出,若非經歷一場小我的混戰,是很難體驗天堂的平安的。話說回來,若無聖靈的溫柔指引,我們也難以安然度過小我的驚濤駭浪。也就是說,一旦邁入奇蹟的實修之路,我們如果不是只用頭腦去研究這部課程,而是真心想要活出它的教誨,心中必然會經歷這兩種勢力的交戰的。當然,我們都知道聖靈絕不參戰,但在小我眼中,聖靈卻是它除之而後快的大敵。然而,聖靈的愛終將大獲全勝,一如貝多芬這些曠世傑作所呈現的過程——只要把小我的肅殺之音帶到聖靈愛的歌聲中,它就馴服下來了。
〈正文〉「遺忘的歌曲」那一節曾為我們描述天堂的溫柔天音(T-21.I),詳細的內容,留待後文再來敘說。另外,在〈頌禱〉這個篇章裡也用歌聲來象徵天父和聖子之間的相互唱和(S-l.in.),生動地呈現出上主的平安以及天父和聖子的一體境界,可以說,沒有比這樣的歌聲更貼切的象徵了;至於聖靈,正代表著這首歌曲留在正念之心的那個記憶。上述這番解說,用意就是要我們意識到,這首歌的記憶不僅存留在每個人的心內,還一刻不停地吟唱著甜美的旋律。不幸的是,在充滿仇恨、敵意以及恐怖的現實生活中,愛的天樂經常被淹沒在小我刺耳的叫囂中。縱然如此,那首愛之歌仍會長駐於我們心裡──這就是救贖原則的真諦。的確如此,聖靈始終臨在我們心中正是「分裂不曾發生過」的鐵證,即使我們千方百計地掩藏祂,也不可能把祂的愛忘得一乾二淨的。縱然活在充滿罪咎仇恨的小我亂世,人心內永遠都有幾個音符暗暗敲打著我們的心,提醒我們:「重新選擇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