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請孔子讀論語:培養好學的心態,在承擔中勇敢成長,成為自己生命的王者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269
    299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載時光,傾心聆聽《論語》,
讓我們用全新的視角,再一次走近至聖先師那顆偉大的心靈。


▍以什麼來衡量一個人的「好學」?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衡量一個人是否好學的標準,不是從他從這件事上希望得到什麼來衡量,而是看他肯為這件事情付出什麼,是心有所屬、心甘情願。
真正的心甘情願,不僅僅是指為追求美和善而要付出的辛勞,有時候,還要有對於公眾價值偏差所帶來的負向認知的擔當。比如,關於孔子,有人講他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有人說他「若喪家之犬」。他自己怎麼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很多問題我們都無力改變,那還要不要繼續努力?
──「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

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講,沒有為難,怎會有真正的成熟與成長呢?沒有委屈,怎麼能有所擔當呢?真正的成長,就是面對困境和為難,而真正的擔當,恰恰是指對委屈的擔當。
  
  
▍一名君子、士人氣質的涵養,盡在於此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在詩中,表達內心情感的興發感動,實現溫柔敦厚;在禮中,規範人之舉止,中正地表達性情,實現恭儉莊敬;在樂中,有一份獨有的價值與情操,能夠激發那最豐厚深邃的生命精神。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關於生命、關於靈魂、關於愛與美的渴望,詩、禮、樂將這種渴望表達出來,而這種關於靈魂深處的表達有種追求,即是人與自然的呼應,最終直指天地之心。


▍《論語》,在呼吸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讀到此,《論語》整部書首尾貫通,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在呼吸吐納間靜靜雌守。孔子堅信人生要有追求,執守不改變,追求的就是王道行天下。他還希望每個人都做自己生命的王者,由「知命,知禮,知言」,進而「做君子、有擔當」。做自己生命的王者,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
當人生有了這般的追求,生命便開始與眾不同,便被賦予了意義與境界。

我們距離孔子就是那一尺陽光的距離,
即使他曾經困厄,但抖一抖身上的浮塵,
又是非凡氣象,再起天香。


▍本書特色
《論語》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體,它的首尾之間遙相呼應,它的篇章之間血脈相連,它的章節之間大小相成,既散落成珠,又渾然一體,以下各篇分別談為政以德、守禮明禮、擇仁處仁等,層層剝離,依次展開。
時隔千載,傾心聆聽,他們心脈的搏動仍張弛有度,吐呐的氣韻仍靜定安詳。只有看清其間的這種邏輯關聯,才能準確理解章句旨意。

作者

楊朝明

楊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著名孔子研究專家,先後擔任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院長、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儒學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孔子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周易學會副會長等。出版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研究等普及著作二十餘部。多次應邀赴韓國、日本、歐洲以及香港講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李文文

李文文,衛視《孔子大學堂》主講,先後為師範大學等眾多大學、企業講授《怎麼讀經典》、《講讀論語》、《儒家文化的智慧與啟迪》、《禮樂文明》等百餘場次。著有《問學孔子家語》、《論語的邏輯》、《孔子研究院國學課堂中學生讀論語》、《孔子研究院國學課堂小學生讀論語》等著作。

目錄

引言 請孔子解讀《論語》

第一章 當生命邂逅生活
一、《論語》的密碼
二、面對希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面對失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面對絕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五、《論語》在呼吸

第二章 道,政治的方向
一、道在最前方帶路
二、詩與政治的關聯?
三、懲惡是為了勸善
四、孝與政治的關聯
五、政令不通是為政大忌
六、一呼一吸之謂道

第三章 禮,就是理
一、不可逾越的底線
二、築起道德的堤防
三、樂在表達禮,豐盈飽滿
四、禍亂的根源

第四章 覺知與超越
一、人性的自覺來自哪裡?
二、知止而後有定
三、因覺知而超越,因自覺而自在
四、因自覺而覺他

第五章 選擇與擔當
一、我的選擇與擔當
二、一念之間
三、進退裕如的曠達
四、心有所屬,心甘情願

第六章 向上生長·向下扎根
一、向上生長:擔當與有為
二、向下扎根:立身的資本
三、君子有所不為
四、知命,安於命
五、立己達人,旋轉式行進

第七章 濟古維來
一、「述而不作」是「一」的繼承
二、孔子夢周公
三、品悟生命的至高追求
四、孔子的素描

第八章 遠宗其道
一、禮讓的天下
二、力求美德的中正
三、曾子的突出地位
四、君子貴在自成
五、祖述先王之道

第九章 主觀與客觀交參互贊
一、孔子何以「罕言利」?
二、洞悉「禮」的本質
三、斯文在茲:孔子的使命
四、當止則止,當進則進
五、「命」與「仁」交互參贊

第十章 日常的視聽言動
一、於公於私,於上於下,都是剛剛好
二、特寫:鞠躬如也
三、特質·品味
四、深厚的教養
五、生活的細節
六、定格·被凝固的優雅
七、深情·不矯情
八、我是誰?怎樣做?

第十一章 仰望與追隨
一、孔子的腔調
二、執守、追隨大道,需要好學
三、本與末
四、大孝
五、孔子師承何方?
六、關鍵是得其門而入

第十二章 深沉的精神追求
一、深沉的精神追求:王道行天下
二、王道精神落地:尊五美,摒四惡

序/導讀

引言 請孔子解讀《論語》

有一份報紙,在介紹我們的相關研究時,用了《讓孔子解讀〈論語〉》這樣的標題,我們覺得很有創意,對我們研究《論語》的特點也具概括性。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有人會問:《論語》本身分明就是孔子在說,其中記載的主要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怎麼還讓孔子去解讀?

問題的關鍵正在這裡。《論語》是研究孔子的基本素材,甚至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典籍。《論語》成書以來,歷代研讀者不計其數,近年來出版物更數不勝數。可是,為什麼人們仍有那麼多的分歧呢?

這部共分為二十篇、一萬五千餘字的著作非常特殊,因為它就像言論等片段的摘編。表面看來,各篇章前後似乎沒什麼聯繫,有不少沒有明確、具體的語言環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便很正常了。

但由《論語》的性質所決定,它的章句不會僅僅朦朧地去表達一種意象,不會像賦詩言志那樣可以斷章取義、詩無達詁。在《論語》的素材中,無論孔子還是孔子弟子以及「時人」,無論言論還是行為、事蹟,他們總在表達一定的意義,也就是說,《論語》的編者一定想用這些素材表達什麼。

一個人用心解說、闡發一部典籍,一定包含著這個人的理解;一個人傾力編纂、匯輯一部著作,一定包含了這個人的思想傾向。就像《易傳》的思想既屬於《周易》同時也屬於孔子那樣,《論語》也不僅僅屬於孔子,它一定也體現了《論語》編者的「想法」,表現了他對孔子的理解。

那麼,《論語》為何而編?誰是《論語》的編者?這兩個密切相連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對《論語》的準確認識。

孔子長期從事教育,他的講授以「六經」為主,他的思想自然也就體現在對「六經」的講讀和論述中。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因為個性和著眼點的差異,在理解孔子思想時就有側重點的不同,以至於出現了「各是其是」、「儒分為八」的情形。

孔子當時授學時,弟子「各有所記」。他晚年講授時,還專門有年齡較小的弟子輪流筆錄,留下了大量的孔子遺說。孔子從事教育,路徑和目標十分明確,這就是《孔子家語》所記載的:「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後成之以文德。」如何成就「文德」恐怕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問題。當孔門內部分歧出現時,以孔子「零散的言論」表達他「系統的思想」的現象便開始成形。

最後完成這項工作的,是孔子的裔孫子思。以往,人們對子思瞭解不多,由於新素材的發現,現在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孔子逝世以後,子思的造詣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隨著孔子弟子的相繼辭世,子思歷史地承擔了彙聚、整理、選編孔子遺教的使命。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今天看到的《論語》、《孔子家語》,其最初的編纂,可能都與子思有直接關係。

認定子思最終編訂了《論語》,當然有一個縝密論證的過程。不難理解,既然人們傳述孔子學說時出現了分歧,就要求有能力、有資格的人述正言、正視聽,子思的能力與身分,使他擔當起了這一使命。在儒家之「道」被割裂分散,不少人「各以巧意而為枝葉」的情況下,子思希望人們能把握孔子學說的真諦。可能是由於他以孔子裔孫的身分做了這一工作,有人還誤解他、質疑他。

不過,作為孔子裔孫,子思顯然比別人更有責任感、使命感,他最希望「不失其意」地傳述「夫子本旨」,將「典雅正實」的孔子言論留予後人。於是,子思開始了孔子遺說的收集與整理,並從眾多的孔子遺說中「選取」。

首先,《論語》書名中的「論」,就是「選取」。在關於《論語》成書問題的說法中,《漢書·藝文志》的說法比較流行,它說《論語》是孔子門人在孔子去世後「相與輯而論纂」而成。唐人顏師古注說「輯與集同,纂與撰同」,「輯而論纂」就是「集撰」或者「撰集」。至於如何「撰集」,時間更早的孔安國明確說是「選取」。

孔安國是孔子第十二代孫,他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學者,今本《孔子家語》就是他編撰而成。他曾談到《孔子家語》與《論語》的關係,他說《孔子家語》的素材出於孔子弟子的紀錄,其時代與《論語》、《孝經》一樣。人們在孔子遺說中「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彙集到一起,就是《孔子家語》。這裡的那個「取」,就是選取、挑選的意思。

學術界有一種看法很有道理:「論語」的「論」有「選擇」、「別擇」之意。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說:「論,假借為掄。」《國語·齊語》曰:「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注:「論,擇也。」《荀子·王霸》曰:「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盛者也。」楊倞注:「論,選擇也。」關於「語」,《說文解字》說:「語,論也。」《廣雅》說:「語,言也。」這樣,所謂「論語」,就是「選取出來的論述」或者「挑選出來的言論」。

值得注意的是,孔安國說《論語》素材的突出特點是「正實而切事」。所謂「正實」,就是真實可靠,這不僅說明《論語》素材之與孔子的關係,也說明與作為《論語》編訂者的子思有關。在子思最早的著作中,有一部分就專門記錄孔子言論。據《孔叢子·公儀》記載,子思曾對魯穆公說,自己記錄的孔子言論「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論語》「正實」,其可靠性自不待言。

相比之下,《論語》「切事」的特點更加重要,這也與子思的纂輯有關。他要展現孔子思想學說體系,要在眾多的素材中選擇孔子遺言,那麼,他就一定會考慮哪些更具有教化社會人心的功用,哪些更符合孔子的關切。只要我們簡單思考,也能想到子思不會將選取出來的素材隨意堆砌,他對素材的選擇,對素材的「取」,也許同時就意味著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

《論語》中的孔子言論來自孔子。經過選擇、編排,這些言論比較簡略,又缺少了具體語境,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於是,面對這些真實而簡潔的語錄,面對一條又一條的「善言嘉語」,我們往往必須先有一個提問:我們的理解對嗎?我們怎樣才能更加接近孔子那顆偉大的心靈?

終於,由對《論語》首篇首章的認識,我們發現《論語》編排的祕密。我們認為,要讀懂《論語》,最關鍵的就是這句話。作為全書的開篇,「學而時習之」的「學」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係到整部《論語》乃至孔子思想的準確把握。從孔子之學、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對待「人不知」的境遇等方面,完全可以印證「學」與「道」相近,應該作名詞來理解,指「思想主張」。首篇首章的幾個分句連貫一致,與孔子的人生主題相應,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實寫照。

在這裡,我們發現的「祕密」則是「以孔子解《論語》」,這就像經典研究中的那個「以經解經」的方法。孔子以及孔子後學的言論素材很多,只要將這些素材通觀,用其它典籍中的孔子學說解讀《論語》,就能把握其中孔子的本意。如「學而時習之」的「學」,其實就是他追求的「道術」,「志於道」與「志於學」一樣。只要品味《禮記·學記》「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和《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王事若龍,學焉得習,是學不得明也」,將其與「學而時習之」及傳統的「大學之道」合觀參驗,就會更準確地理解孔子之「學」的意義。

總之,我們所謂的「請孔子解讀《論語》」,一言以蔽之,不過就是這個「合觀參驗」而已。只要這樣做,就不會僅按個人的邏輯去縱橫馳騁,就不會遠離《論語》本身的邏輯而自以為是。比如,有的人認為孔子不以「君子」自詡,否則就違背了「謙虛的美德」。其實,《孔子家語·在厄》篇裡孔子說過「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只要看看這裡的記載,也不至於出現這樣的簡單過失。

清代人曾經考定《論語》有「竄亂」,有「續附」,各篇「各不相謀」,不出於一人之手,今人持這種看法的也不在少數。現在看來,都缺乏有力證據。當我們借助新的出土文獻,借助出土文獻「啟動」了的孔子的那些言論,回頭細細審視《論語》的記載時,發現《論語》的內在邏輯十分清晰。

《論語》首篇總論修身做人這一中心,以下各篇分別談為政以德、守禮明禮、擇仁處仁等,層層剝離,依次展開。《論語》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體,它的首尾之間遙相呼應,它的篇章之間血脈相連,它的章節之間大小相成,既散落成珠,又渾然一體。時隔千載,傾心聆聽,他們心脈的搏動仍張弛有度,吐呐的氣韻仍靜定安詳。只有看清其間的這種邏輯關聯,才能準確理解章句旨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1680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