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閩南-西班牙文獻叢刊三)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西班牙道明會嗃呣𠿢(Juan Cobo)神父,為了向華人宣揚天主教義及西方科學知識,在馬尼拉當地閩南人的幫助下完成翻譯工作,而後在華人刻工的協助下,於1593年完成刻版印刷傳世。書分為九個章節,前三章主要為介紹天主教教義,後六章則是有關天文、地理及動植物的科學知識,並附上生動的圖說,為現存世界上最早以閩南語將十六世紀西歐知識譯成漢字的書籍,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閩南人與西班牙人在宗教、科學知識交流的過程與成果,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的重要資產。
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Spanish Dominican missionary Juan Cobo, who wished to spread Catholicism and western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Chinese people. Its translation was completed in Manila with help from local Hokkien people, and it was printed in 1593 with aid from Chinese typographers. The book had nine chapters;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mainly introduced Catholic doctrines, while the remaining six chapters contained scientific knowledge from fields such as astronomy, geography, zoology, and botany, which were complemented with vivid graphic illustrations. This book was considered the earliest work that translated 16th century Western European knowledge into Hokkien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t brilliantly presented th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s of Hokkien-Spanish exchanges in religiou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he Age of Discover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nd precious asset of "Memory of the World" for the mankind.
目錄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序 張隆志館長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序 Juan Gil 院士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序 劉莉美教授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編者導讀
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
序/導讀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叢刊三》編者導讀
李毓中、陳宗仁、José Luis Caño Ortigosa、吳昕泉
隨著西班牙人1565 年在宿霧、1571 年在馬尼拉設立殖民據點,與他們有所接觸的閩南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Sangley」),很快地便將西班牙人攜來大量白銀的消息,傳回中國閩南一帶。而後每年東北季風來臨時,大批的閩南人便乘船載著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品,航往西班牙人的馬尼拉。
自稱唐人的閩南人,希望從西班牙人身上賺到更多白銀,西班牙人也渴望獲得更多的中國資訊,進而到中國傳教及進行貿易,於是理解彼此的語言便成了重要的事務。但畢竟全面地學習異文化語言,到達深入的文化交流,而不只是生意買賣的簡單用詞,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所以初時的成果相當有限。
據馬尼拉首任大主教多明哥.德.薩拉查(Domingo de Salazar)寫於1590 年的一份信件指出,當他於1581 年初抵馬尼拉時,西班牙人與唐人的語言交流,仍相當有限,且奧古斯丁會傳教士並未學習閩南語,因此向當地唐人傳教是用菲律賓語。為此,他和菲律賓總督商討後,方指派一些神父學習閩南語,但效果仍然不彰,直到1587 年道明會傳教士抵達馬尼拉,並負責唐人聚落巴利安(Parián)的教務後,才逐漸有了轉變。
據薩拉查的陳述,共有四位傳教士負責向唐人傳教的事務,同時學習唐人的語言,其中有兩位學得特別好,甚至有一人已經學會了漢字的書寫。若以他信中斷斷續續的陳述來推斷,其中一人應是米格爾.德.貝納維德斯(Miguel de Benavides)神父,他也是第一個學會閩南語的道明會神父;另一個能夠書寫漢字的神父,應該便是嗃呣𠿢(Juan Cobo),他的語言天賦連唐人都感到詫異。在這封信中他還提到,通曉漢字的嗃呣𠿢已完成一本,一半是中文漢字,一半是卡斯提亞(Castilla,即西班牙)文的書,準備獻給西班牙國王,並說這是一本對國王有幫助的書,也就是此次出版的《明心寶鑑》。事實上,在嗃呣𠿢學習漢語翻譯《明心寶鑑》的同時,他也進行西班牙文翻譯漢語的工作,將西方天主教及科學知識選譯、編印出版,即本叢刊系列的另一本書《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
1546 年嗃呣𠿢出生於西班牙的孔蘇埃格拉(Consuegra),17 歲加入道明會,先後在亞維拉(Ávila)聖.多瑪斯(Santo Tomás)修道院及阿卡拉.德.埃納雷斯(Alcalá de Henares)學習,學成後返回聖.多瑪斯修道院擔任教職,而後自願參加菲律賓聖地西瑪.羅薩里歐(Santísimo Rosario,或譯為至聖玫瑰)教區的開創工作,離開西班牙經墨西哥於1588 年抵達馬尼拉。後被派至唐人聚落巴利安傳教,直到1592年因日本豐臣秀吉派遣使節至馬尼拉,該年6 月底奉菲律賓總督之命出使日本,並順利達成使命。但不幸在返航時遭遇船難而音信全無,直到約兩年後其死於台灣的傳聞才傳回馬尼拉。若不是其46 歲英年早逝,以其聰明才智肯定會有更多的著作傳世,為西班牙及漢語世界的語言交流搭起一座宏偉的大橋。
《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
西班牙馬德里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刊本,後來的持有者以西班牙文命名為Rectificación y mejora de principios naturales。正文有133 頁,每頁有十行,每行二十字,並附有解說天文和地理的大圖4 張,以及小圖4 張,依漢字書寫形式由右至左閱讀;另有13 頁西班牙語的手記,附於正文前後的扉頁,應是本書不同持有者所寫,依西班牙文書寫習慣,由左至右閱讀。
書中第一頁有「新刻僧師嗃呣𠿢撰無極天主正教真傳實錄」及「此書之作,非敢專製,乃旨命頒下和尚王 國王,始就民希臘,召良工刊著此版,係 西士乙千伍百九十三年仲春立」,可知該書由傳教士嗃呣𠿢所編撰,且是在他出使日本後一年,即1593 年於馬尼拉刊刻出版。據該書扉頁之西班牙文所載,這一份刊本後來由Eugenio Miranda、D. Llorente Gilón de Guadiana 等人持有,1739 年8 月21 日由Pedro Infante Amaya 神父捐贈給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的前身王家圖書館收藏。
1929 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首先在其書目著錄此書,當時認為出版於1693 年。1952 年方豪在西班牙國家圖書館尋訪古籍時「發現」此書,並在期刊及其著作《中西交通史》中發表,逐漸為學界所識。西班牙學者卡洛斯.桑斯曾翻印該書;此外,菲律賓學者卡洛斯.奎里諾(Carlos Quirino)和荷蘭學者著名漢學家龍彼得(Pier van der Loon)都曾發表相關論著。
本書分成九章,前三章專論天主教教義,後六章介紹當時西方的天文、地理、植物及生物知識。內文以典雅的中文陳述西方天主教及科學知識的概念,並且引用中國經典古籍內容或文句進行對話辯證,闡述中西方雖語言文化有所不同,但皆是探求真理,殊途同歸,展現十六世紀末馬尼拉唐人與西班牙人在宗教、科學知識交流的過程與重要的成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