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街坊眾神:世界宗教在香港

複雜的宗教信仰,為何能在香港和平共存?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284
    36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信仰著些甚麼?

異端、邪說、妖言惑眾——是誰下的定義?

穿梭在香港這座石屎叢林中,

12位少數宗教人士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

 

自2020年始,Diversity in Hong Kong這個由一群香港學者牽頭發起的多元文化研究計劃開始了一個項目,關注香港的少數宗教,並聯絡到12位信仰著不同宗教的信眾。「在何種香港的處境下促使您信仰了這一宗教?」、「信仰了這一宗教後,又認識了香港的何種面貌?」,在不強調知性分析、不深入解釋教義的情況下,《街坊眾神》嘗試帶領讀者進入「香港街坊」的異質生活。

 

印度教、道教、東正教會、泰國佛教、中國佛教、日本真言宗、伊斯蘭教、天主教聖方濟小兄弟會、錫克教、基督教後期聖徒會、巴哈伊教與「正念」,儘管受訪者信仰各異,他們在香港中也不算是特別的人物。我們不能看到他們在生命中某一時刻推動了香港整體社會作出歷史性變遷;但述說他們在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出入,有如在油畫中刻畫光影變化,當中包含了對時間和空間想像的改變,也反映了思想與價值的更新。

 

本書命名為《街坊眾神》,是希望從香港社會底層出發,以公共輿論的角度梳理香港複雜而多層次的歷史。香港存在著種種來源不同的宗教信仰,卻未有出現教派之間的勢不兩立,其實是十九世紀以來的重大奇蹟。

 

「本書為讀者介紹的是一個名為『香港』的交流空間,即使參與交流的群體各自有不同的價值觀,他們卻彷彿構成了共同信納的輿論。」

——孔德維博士專文導讀

 

本書特色

不正當、不道德、異端邪說——是誰下的定義?
以街坊圍爐八卦,以小眾倒影大眾
突破框限,走進十二位「奇人異士」的炫目日常

關瑞文教授、賴品超教授、譚家齊教授、羅樂然教授  好評推薦
孔德維博士  專文導讀

 

名人推薦

本書所載的採訪、故事,和作者們所用的田野調查方法,正好示範了對「日常宗教」的重視,還原宗教的實踐面貌,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關瑞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副院長)

 

這本小書除了有助讀者了解香港的一些掌故與現況,更可提升讀者的興趣及洞察力,讓讀者自行發掘身旁的街坊眾神的故事。(賴品超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宗教研究))

 

為大眾寫史的好處,是因為我們不常為立法的問題或企業併購的問題而煩惱,所以街坊對生活瑣事的切身經驗,可能是更有用的歷史知識。但願這部《街坊眾神》,能給我們有血有肉的啟示。(譚家齊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目錄

導論:在街坊之中訪問眾神,從下而上梳理的香港歷史  孔德維
推薦序:還原宗教的實踐面貌  關瑞文
推薦序:比想像中更多元的香港宗教  賴品超
推薦序:先除「迷信」再讀史  譚家齊

遇見奎師那:與ISKCON的邂逅與沉浸
眾神皆喜:神功師傅的多元宗教觀
從衝突中尋找合一:希臘正教徒在港成長故事
港裡尋根:港泰混血兒的信仰省思
鬧市中尋淨土:法忍法師的學佛弘法之旅
從高野山到獅子山:港人真言宗住持的苦行密法
戴上頭巾:華人穆斯林的自述
遠離繁都:天主教修士的奉獻生活
包頭阿Sir:錫克教徒的香港故事
為其正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徒的信仰生活
擁抱大同世界:揭開巴哈伊的神秘面紗
靈性與事業結合:禪修者的創業之路
後記  韓樂憫

序/導讀

推薦序

先除「迷信」再讀史  譚家齊

 

香港小學的中國語文課程,曾經有一篇可圈可點的課文,大意如下: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少年時代,於鄉下跟玩伴到寺廟中遊玩。在得意忘形之際,這幫頑童駭然發現殿宇中的神像面目威嚴,便都害怕起來了,更準備逃離寺廟。遊戲時間似乎要就此結束,但天不怕地不怕的國父為讓眾人釋懷,竟跳上神壇並併發神力,將神像的手臂折斷,聲稱「偶像」連自己的手也保不住,大家對它又何必敬畏呢!神像沒有反抗,是否即代表這個神靈是虛幻的呢?這則課文竟沒有指斥國父破壞家鄉的文化遺產,反而藉此誇讚這位基督教徒破除了「迷信」,從小便展示了革命領袖的本色。前輩學者已指出此故事疑點不少,而且相關行為也有充滿爭議性,最終在課程中消失了。不過,故事主要的教訓卻烙印在好幾代人的心裡,似乎成了香港以至整個大中華地區的精英價值:將傳統信仰標籤為「迷信」,視之為中國要進入現代社會必須「破除」的障礙。

 

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我,在小學至大學本科時代,竟不自覺地將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同於「迷信」。雖然未敢如國父般跳上神壇,但往往對熱情投入於自身宗教的親朋戚友有所保留,甚至我自身信仰了基督新教,也是以極為理性的方式去「了解」教義,更視聖經及其他基督教文獻為「研究」的對象。因為在我的骨子裡,就是要拒絕「迷信」。

 

不過,究竟甚麼是「迷信」呢?我似乎沒有找到答案,因為如果視野偏狹,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若是胸襟夠廣,則「迷信」就根本不存在了。這個結論,是我在牛津大學修讀博士課程時體會回來的。當時我最勤出席的課程,是中國考古學權威羅森夫人(Dame Jessica Rawson)的研究生討論會。每個參與的同學都是學有專攻的,會就不同的考古學及藝術史課題作深度的報告,還會被教授、客席學者與「天不怕地不怕」的同學尖銳地詰問。有次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學,對漢代黃泉世界概念與墓葬關係作報告,提到那些宗教觀念是「迷信(Superstition)」,羅森教授竟當頭棒喝,厲聲責問那些概念有何不對,我們憑什麼說人家是「迷信」?

 

其實從歐美的史學史角度來看,「迷信」確是一個過時的標籤。早在一九六○年代開始,西方的史家在研究前現代的歷史時,已指出不同信仰的神學系統,甚至其中法術、魔力、神蹟等對世界運作的闡述,其實都是現代科學出現以前,對各種自然與人文現象的「技術性」解釋。例如在傳染病觀念未形成之前,解釋染疫者是受惡靈的侵害。那些宗教術語當然有別於科學語言,但都是在技術限制下盡量忠於事實的描述,不可一概說是欺騙百姓或胡思亂想的結果。以為掌握了科學,便會指出不用科學語言描述的世界觀是迷信;以為自己的信仰就是真理,便會指責其他的宗教是迷信。自己不解當然是迷,但自己不解自己便不必去信,何必辱罵其他能解能信的人為「迷信」呢?此外,既然有人能解,為何不嘗試問問人家的理解如何,也問問為何他們能接受有相關的信仰。有了這種「同情地理解」定體悟,便開闊了對歷史人物了解的新天地。

 

我一直相信歷史研究對今人最大的貢獻,是分析過去的人物在面對他們的處境時如何做選擇。受了現代科學、經濟學洗禮的我們,易以「最大利益」的「理性」框架,套入古人的思維來了解他們的抉擇。但是祖輩的信仰跟我們往往不同,他們眼中的最大利益或許超越了物質與現世。如果對人的了解缺少了宗教信仰的維度,就難免一知半解了。當然,要解決這限制是知易行難的,因為這是根深柢固的包袱,並不只能怪孫中山先生。

 

我們常說香港是中西文化的匯萃之地,那麼中西文化對本地的宗教發展,是否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呢?這要視乎站的是精英文化還是普羅文化的立場。中國的精英文化是高度理性的,天道是沒有喜怒哀樂的規律,而孔子也「不語怪、力、亂、神」。另一方面,西方的有識之士如果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無神論者,就多是秉持「在禮貌的社群中,不談政治與宗教」的原則,因為這樣大概能避免出現不禮貌的爭辯。所以除了系統研究宗教的學者外,中西的精英多慣於將鬼、神及信仰推到邊緣位置,不得已才觸及宗教的話題。流風所及在探索古人時,便盡量不以宗教為史事解釋的核心了。

 

當然,中西匯萃也包含了不受精英束縛的普羅文化。開埠以來世界各地的移民與訪客,便將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帶到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在擁擠的街坊中樹立各種聖域與寺廟。也許普羅大眾自有謙卑的心腸,不敢相信真理就在自己的手中,而香港的低下階層多視各種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因而不同宗教的信徒,通常也能和而不同地共處,甚至追求多教的融合,聽取不同的神諭與陌生的心聲。只是這個街坊的香港,在以政治家和大商家為主軸的歷史書寫下,只有模糊的面貌,往往隱沒於時代的洪流之中。

 

德維以宗教角度研究歷史起家,但言行時有刻意凡俗的傾向,所以他會告訴你被視為「痴漢」的困境,或者對「蘿莉控」的同情。正因為出聖入凡,更能走出精英的框框而進入普羅的世界,去探望及聆聽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去了解鬼、神、天父如何跟他們渡過人生的喜怒哀樂,去分析他們的信仰如何指點迷津,幫助作大小的抉擇。德維與幾位同是有心人的伙伴,走入街坊的深處,為我們搜集一塊塊細碎的拼圖,以香港的不同宗教為經,以多個宗教信徒具體的信仰經驗為緯,為我們編織出一部以普羅為主角的香港故事。為大眾寫史的好處,是因為我們不常為立法的問題或企業併購的問題而煩惱,所以街坊對生活瑣事的切身經驗,可能是更有用的歷史知識。

 

先破除對「迷信」的執著,也不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並且尊重與理解有別於自身的信仰,再盡量走進普羅之中,嘗試去體會他們人生的抉擇,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書寫。這樣的「採風」編纂過程,會不會成為歷史研究的「新常態」呢?但願這部《街坊眾神》,能給我們有血有肉的啟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59568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