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星雲大師出家八十年,佛光山開山五十年,培養僧眾弟子一千三百人,全球五大洲建寺院道場三百間。對漢傳佛教的振衰起敝,對整個佛教現代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人間佛教的弘揚和實踐。
九十二歲的星雲大師,寫過一首著名的偈,三個版本反映他人生的三個階段:
一:願心廣大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所願,佛光普照五大洲。
二:願力已成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
三:走入眾中(成為佛陀座下佛教徒之一)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他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作為光山的未來指引。他的傳承者已在全世界為光大人間佛教續添新猷。本書是十一位法師及開山長老的訪談,記述近半世紀師徒「佛教靠我,捨我其誰」的故事。
目錄
策畫序 「人對,事對」的集體創作 高希均、王力行
【卷一】大師的話
佛光山未來展望 星雲大師
【卷二】人間佛教的集體創作──佛光山法師訪談錄
堅定教育的信念──慈惠法師(佛光山長老,開山寮特助)
跟在師父旁邊做事做了一輩子,現在終於體會,只要照著做,會做成的。但是中間不能把它做偏掉,偏掉就不行了。
創新文化的妙意──慈容法師(佛光山長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
師父教導我們出家人,誦經念佛不是念給佛聽的,社會人士大家都是未來佛。要想出人能接受或是有興趣的方法,譬如用體育也能弘法,在佛教界過去沒有人這樣做。
人生有法無礙──心保和尚(佛光山寺第九任住持)
大師真正「無我」,所以「真空生妙有」。他因無我而能承擔,而能集眾人的因緣「集體創作」,大師最後也是走入眾中,成為佛陀座下佛教徒之一。
難行更要前行──慧傳法師(佛光山寺常務副住持、佛光山寺都監院院長)
大師對做一件事情的認真執著,用一句台灣話叫做「追到走投無路」。他看我們已經做不起來了,就會自己去想辦法,也不用什麼計畫書,不用畫圖,什麼事情對他來講都舉重若輕很簡單。
珍視善緣的力量──蕭碧霞師姑(佛光山長老,佛光山司庫顧問)
師父同時做很多事,他不休息,拚命做。他生病以後我們提醒他要照顧身體,太累了就去小睡一下。他就說:「要睡,以後可以睡很長。」他那個意志和生命力,連醫生都佩服。
當下就是最好的──滿謙法師(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台北道場住持)
在海外做事都要請示師父的,如果必須自己下判斷甚至馬上決定,開始時膽顫心驚,後來慢慢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一切為了佛教,為了大眾,答案就很容易浮出來了。
散播歡喜自在的種子──滿潤法師(佛光山日韓教區總住持)
師父很早就提出在地人加入人間佛教弘法,甚至可以讓日本人做住持。信徒不接受這種先進想法。師父就講,如果沒有當年印度的和尚培養中國僧人,後來就不會有漢傳佛教,佛教到哪裡,都一樣要本土。
有信仰就能承擔──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
我問師父:「為什麼我們要花那多心力去做這件事?」師父說:「為了佛教。」其實每次他的回答都如此。慢慢的我才體會到,師父的身心血液裡,真的就只有「為了佛教」這一件事。
多蓋一所學校,就會少一座監獄──覺誠法師(佛光山新馬泰印總住持)
去亞馬遜拜訪神父的時候,師父說:「你好像很喜歡辦這個教育。」我說:「是。」師父說:「好,這個教育就叫『如來之子』,你就讓孩子學習語言、學習電腦、學習技能、學習道德,但不可以改變人家的宗教。」
善用集體創作新平台──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我不明白師父為什麼認為,我的出家之路會走不下去?有一天他說:「我送你十二個字,你要每天反覆去想,而且這麼做。」我說:「好。」師父就說:「十二個字,做做做,苦苦苦,等等等,忍忍忍。」
傳遞佛法大智慧──覺元法師(佛光山藏經樓堂主)
建完南台別院,我問師父可不可以請求閉關。「閉關?」師父眼睛瞪好大:「你才三十出頭,要閉什麼關?天地就是你的關房,眾生就是你的老師,關房就這麼小嗎?」
序/導讀
總策畫序
「人對,事對」的集體創作
高希均、王力行
今年九十二歲高壽的星雲大師,弘法八十年期間,創立百千座道場、學校、圖書館、美術館等,他如何管理這龐大的佛教事業、傳承聯繫僧信二眾的心?大師曾在<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十五講>(《人間佛教系列》,2006「香海文化」出版)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做為他的管理哲學,是宗教上的思索創見。
台灣社會在解嚴三十年後,進入一個既少權威、也少英雄的個人散漫時代,因此典範難以建立,制度難以推動。影響所至,大到國家議事空轉,小至人人各行其是,「一事無成」變成了民主化的代價。此刻再度思考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管理理念,雖是宗教上的思索創見,放在一般企業的管理上、社會大眾的心態上,也可相互呼應。
什麼是「集體創作」?大師說:
這個世間不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經過多少人的經驗,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的辛苦,共同來成就,才能成功的。
《人間佛教語錄.宗門思想篇》
(2008「香海文化」出版)
在中華文化裡,君子有成人之美,成就別人的善行,這當中就是「人」與「善行」,所以人對了還不夠,事也必須對了(須是善行),才有可能成就一件好事。星雲大師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事先要求自己,以「無我」去成就別人,我在眾中,廣結善緣。放在入世的觀點來看,他以「集體創作」的無私無我,積極開創,培養人才,成就今日佛光山叢林道場,以文化、藝術與教育弘法。
大師對集體創作的看法,充滿智慧:
集體創作是大眾,沒有個人;集體創作是共有,沒有個人;集體創作是真理,真理不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輔相成。
集體創作的核心是方法要集中、觀念要溝通;主管必須要有屬下的擁護,屬下必須要服從主管領導。能夠「互相成就」,才能發揮集體創作,才能共成共榮。
《人間福報》2001年3月6日
「集體創作」是星雲大師有大成就的祕訣,同時也是人間佛教在全球流傳的關鍵。本書收錄了卷一「大師的話」兩篇重要文章,星雲大師談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藍圖;卷二則是「遠見創意製作」在二〇一八年中特別專訪了慈惠法師、慈容法師、心保和尚、慧傳法師、蕭碧霞師姑、滿謙法師、滿潤法師、覺培法師、覺誠法師、如常法師、覺元法師,追隨大師多年的這些弟子們,細述了人間佛教的發揚與集體創作的成就。
本書順利出版,特別謝謝特約主編秋萍,一支筆傳寫動人的故事,佩穎及天下文化編輯團隊的精心編輯,遠見創意製作團隊駱俊嘉、葉政榮不眠不休日夜投入,顧問楊棟樑以獨特視角,掌鏡拍攝本書封面,正是共同成就的「集體創作」,也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三百位同事對星雲大師的集體敬意。
大師曾自述「生於憂患、長於困難,一生喜悅」,我們在大師的身教與言教,看到了人間佛教與佛光山安頓人心的力量。追隨與仰慕大師的海內外信徒與大眾,不能僅僅是看到與體會,更要好好地傳承與發揚。
二○一八年八月十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