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漢傳佛教專題史

  • 9 630
    7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于君方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方怡蓉
  • 出版社: 法鼓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9/1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于君方教授40年教學願力之作,中文版上市!  

2020年英文版出版,即獲歐美諸多學者讚許,並採用為教科書。

 

☆ 專題涵蓋:經論介紹、佛菩薩信仰、節日儀式、宗派(天台、華嚴、禪宗、淨土)、性別研究、現代漢傳佛教等主題,包含新近研究資料。

☆ 提供問題討論和延伸閱讀,輔助對章節主題的自我學習。

☆ 跨越古今,層層剖析,為探索漢傳佛教思想與文化精華的精彩之作。

 

「《漢傳佛教專題史》是2020年由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原著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 的中譯本。正如英文原序的說明,這是一本教科書,對象是美國的大學生和一般讀者。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幾乎都設有宗教系,「佛教」和「中國宗教」都是經常開設的課程。我在美國授課四十多年,一直渴望有一本專門介紹漢傳佛教的教科書。使人遺憾的是,雖然有不少關於佛教或中國宗教的教科書,但漢傳佛教通常只占一章,甚至只有全書的一小部分。因此我很早就發願,必須補上這個缺陷。值得欣慰的是,本書在出版之後,立刻得到許多同業學者的讚許,並且已經採用為教科書,嘉惠許多學子。

 

根據我多年授課的經驗,我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很難掌握漢傳佛教的全面,因此我決定採取九個專題來介紹漢傳佛教。國內雖有不少佛學學者專家,市面上也有很多介紹漢傳佛教的通史類書籍,或如隋唐佛教史、宋代佛教史等相關的佛教斷代史。但是因為本書的介紹方法和切入主題不同,並輔以照片增加內容的可讀性,我希望中譯本的讀者,仍然會有所收穫。」——于君方


 

 

作者

于君方(Chün-fang Yü)

 

臺灣東海大學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榮譽退休教授,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多年從事漢傳佛教的研究,包括漢傳佛教思想、制度、儀軌,佛教與社會諸課題,對佛教的漢化、佛教與釋道之間的互動、佛教與性別特別有興趣。

 

主要著作包括 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宏及明末融合》);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8,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劍橋中國明代史1368-1644(下卷)》第十四章〈明代佛教〉);合編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in China(《中國進香與朝聖之地》);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śvara(《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臺灣,2009;北京,2014);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傳光——香光尼僧團與當代臺灣比丘尼 》);“Guanyin and Dizang: The Creation of a Buddhist Pantheon”(〈觀音與地藏——漢傳佛教創立的造像〉,收錄於Asiatische Studien - Études Asiatiques,Vol. 70 Issue 3〔《亞洲研究》70卷3期〕);以及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漢傳佛教專題史》)。
 

譯者簡介

 

方怡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現任法鼓山僧伽大學兼任講師。譯有《橘子禪》、《經王法華經》、《佛陀之心》、《南瓜法師西遊記》、《放下禪》、《放輕鬆》、《中觀》、Knocking Gently on the Door of Chan、《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宏及明末融合》等書。


 

 

目錄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梵文專門用語與人名的轉寫說明
 
導論
第一章漢傳佛教主要經論
第二章諸佛菩薩信仰
第三章佛教節日與儀式
第四章僧團
第五章教門:天台與華嚴
第六章宗門:禪宗
第七章信願之門:淨土宗
第八章佛教與性別
第九章現代漢傳佛教
 
詞彙表
索引

 

序/導讀

英文版序

 

我在大學教授「佛教概論」與「中國宗教」等課程已超過四十年,但這麼多年來一直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來介紹漢傳佛教。關於佛教和中國宗教,當然有一些很好的教科書。然而,大多數的佛教概述中,漢傳佛教只占很小一部分。同樣地,有關中國宗教的教科書分配給漢傳佛教的討論篇幅也很有限。此外,這些教科書專門探討漢傳佛教的章節往往著重其哲學和教義方面,這種偏好自然導致闡述的內容僅限於一些漢傳佛教傳統,其中禪宗占了大部分。這有兩個原因,其一與大眾文化有關,自1950年代以來,許多美國人已經熟悉日本禪。第二個原因是二手文獻較為豐富,二十世紀禪學研究居學術界首要之位長達數十年,因此出版了許多禪學的相關書籍。

 

要想全面了解漢傳佛教,必須了解這個宗教的其他方面。例如,有哪些佛經教導中國人認識這個宗教?人們信奉哪些佛教神祇?有哪些節日和儀式?在漢傳佛教大約兩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中外僧人都曾經在佛教的創造與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其中一些僧人的故事將會很有幫助。佛教原是外來宗教,和中國本土思想與宗教傳統之間如何相互影響?與皇權關係如何?對於家庭結構和性別角色有何影響?這些是最近學術研究處理的一些問題,這也是我的興趣。這些問題促使我動筆撰寫這本書。

 

我說找不到漢傳佛教的教科書,並不是指沒有這方面的著作。事實上,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有兩本書一直是學者的標準參考資料:許理和(Eric Z?rcher)的《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和適應》(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1959),以及陳觀勝(Kenneth Chen)的《中國佛教通史》(Buddhism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1964)。但是許理和的著作只關注佛教傳入中土最初五個世紀的發展,並未論及隋(581-618)、唐(618-907)時代這個新宗教的真正全盛期。陳觀勝雖然按年代先後順序介紹佛教歷史,上自佛教初傳,下至二十世紀,但是內容篇幅分配不均,對於宋代(960-1279)以後的佛教著墨較少。更嚴重的不足在於他和同時代的其他學者一樣,認為唐代之後佛教衰微,但這種觀點已經站不住腳了。由於這些原因,需要一本關於漢傳佛教的新教科書。此外,這兩本書皆已出版數十年,現在該是時候出一本適合大學生和一般讀者,而且包含更多新近研究資料的書了。

 

本書無意按照朝代順序編寫漢傳佛教的歷史,而是著重佛教在中國社會的鮮明特色與要點。教科書反映出編寫者對內容的取捨,所以不可能無所不包。本書兼用共時與歷時的研究方法,有幾章的論述採取歷時法,例如佛教傳入中國、現代漢傳佛教等章節,但是諸如主要經典、諸佛菩薩信仰、節日和儀式等其他章節,不涉及任何特定的歷史時期,因此使用共時論述法。這是一部專題史,每章處理一個主題及其相關問題。

 

導論介紹佛教基本教義,以及漢代佛教初傳時,中國的本土宗教信仰,以利後續章節的論述。最初五世紀最引人注目的或許是中國人如何試圖了解佛教,以及在這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但這些問題在隨後的朝代仍然繼續存在。由於中國人認識佛教是透過漢譯佛典與傳教僧的教導,因此有必要大致了解翻譯如何進行。本章也論述幾位知名的異國僧人、其翻譯方法與中國弟子,在佛教漢化的漫長過程中,這些中國弟子貢獻良多。

 

第一章討論幾部最著名的大乘經典的主要思想,這些佛經成為漢傳佛教的經典依據。本章另一個討論主題是一項影響深遠的教義:佛性與本覺,這個思想對於六世紀及其後佛教諸宗的創立極為重要。由於印度沒有這些宗派,因此這是漢傳佛教成熟的表現。

 

 

第二章探討諸佛菩薩信仰,闡述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藥師佛、西方淨土教主阿彌陀佛等信仰,以及觀音菩薩信仰-這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菩薩。本章論及佛像的鑄造和這些聖者的造像,也描述以壁畫和塑像裝飾的巨大佛教石窟的開鑿,以及安奉佛菩薩聖像的寺廟之建造。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兩者皆是漢傳佛教不可或缺的部分。

 

佛教每年的節日和重要儀式是中國平民百姓認識佛教的主要途徑。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一年一度的節慶順應農耕週期而定,而佛教節日密切配合既有的四時節慶。佛教儀式讓已故的家親眷屬得到救度,因此鞏固佛教傳入之前的祖先崇拜信仰,同時也讓這種信仰產生轉變。這些是第三章論述的主題。

 

第四章的主題是僧團,闡述寺院的建築布局與不同的類型。出家成為僧尼的條件,以及寺院和僧尼的社會經濟功能,也是這一章涵蓋的主題。

 

第五章探討漢傳佛教兩大教宗:天台與華嚴,這是中國對佛教的獨特貢獻。以修行為主的禪宗與淨土宗向來有許多漢傳佛教信徒,也受到較多西方學術界的關注。我分兩章論述:第六章以禪宗為主題,第七章討論淨土宗。

 

第八章的主題是佛教與性別,追溯中、印兩地佛教各種不同的女性觀。佛教是世界宗教,讓人人皆得解脫,不分性別。然而,如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也反映它所在之處的社會和歷史條件。正因為佛教並非大一統的宗教傳統,所以佛教的女性觀也是多元的。

 

現代漢傳佛教的新發展是第九章的討論主題,重點在於佛教與科學和民族主義的交接。本章描述自1980年代佛教在中國復興以來的一些當前趨勢,並以臺灣尼眾的個案研究結束這章的論述。比丘尼僧團早在五世紀即已建立於中國,而當今在臺灣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復興。

 

我在每章結尾列出一些討論問題與延伸閱讀的建議書單。這些問題聚焦於每一章提出的若干要點,延伸閱讀的建議書單有助於更深入了解主題。

 

我將這本書命名為《漢傳佛教專題史》,因為本書關注的是漢人信奉的佛教。藏傳佛教、密教或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各種佛教傳統,不在本書討論範圍之內,這有兩個原因。雖然元、明、清等朝代有些統治者在位時,朝廷護持藏傳佛教,但是國人信仰的卻是漢傳佛教。同時雖然如第三章探討的一些最盛行的漢傳佛教儀式中,也有密教的要素,但是它們並不代表漢傳佛教所有的儀軌。不過,我會指出密教經典如何影響聖像的製作和超度儀式,也會提到藏傳佛教近來在中國和臺灣大受歡迎。

 

我要感謝往昔受教的所有師長,以及撰述參考文獻的所有學者,尤其想感謝我教過的所有學生,因為正是他們經常提出的問題,迫使我擴大閱讀範圍,並且更深入的思考。這本書是我為了報答上述所有人而努力的結果。本書的寫作得到聖嚴教育基金會的資助,我也要感謝原稿的兩位匿名審閱者提出極有幫助的評論和建議。希望這本書將漢傳佛教的一些根本層面介紹給讀者,這是我多年前開始執教時非常渴望而找不到的資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598966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92
    • 商品規格
    • 21*15*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