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人生觀:月溪法師文集(3)
內容簡介
人對於要怎樣過日子的看法,概括起來說就是人生觀。人生觀都有一定的目的,大部分的人追求衣食無虞、生活安定,並維持相當程度的自尊,且以此為已足的終其一生。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除了欲求物質的滿足之外,還有追求自我實現和超越的需求,明瞭人生的真諦,如此才不至於糊裡糊塗的罔過一世。
儘管有無數的專家都以他們所持的看法,試圖來告訴我們該怎麼活著,人生才有意義,只是那些看法,往往因環境的變遷而變的不合時宜,甚至還會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月溪法師有鑑於此,乃依佛陀的教法,告訴我們該如何徹究人生的真相,突破苦樂的覺受,泯除虛妄的迷夢,完成作為一個人的究竟宗旨─成佛。
目錄
月溪法師法像
月溪法師手跡
新編月溪法師文集緣起────自在居士
香港沙田萬佛寺開山祖師第一代主持月溪上人肉身法體鋪金圓滿陞座碑
佛教的人生觀
1.原序
2.佛教的人生觀
3.用佛法解釋人生真義
無始無明
1.由真起妄返妄歸真之考證
2.無始無明與妄念無明之分別
3.如何將無始無明打破
大乘八宗修法
1.律宗
2.淨土宗
3.唯識宗
4.天臺宗
5.華嚴宗
6.真言宗
7.禪宗
8.三論宗
月溪法師高臥處碑文
編後語
序/導讀
序
眾生雖萬類不齊,而有同具之情焉,其情為何?曰:「離苦得樂是也。」佛之成佛,與菩薩之為菩薩,其出發點亦不外是情。此釋迦世尊,既先以事行教化吾人矣。試觀其為悉達太子時,豈非因見有老病死苦,而發出家求道之心乎?夫生老病死是眾生皆有之苦,是最普遍而不能免者。而佛法均能了決之,故知佛法者是出於至情,而為人生所本當需要者也。
以方便言之,亦可說:「佛者,成就離苦得樂之事業者也。菩薩者,為此事業者也。」是故我等凡夫欲了生脫死、出離諸苦,非依佛法修行不可。否則任汝有掀天揭地的奇才,隨汝立驚世駭俗的偉業;哲學家,任汝聰明尋求真理;宗教家,任汝熱誠信拜真神,終不能跳出生死苦海的範圍。何以故?根本在迷故。在迷而不自知故。忘本逐末故。妄執顛倒故。認假作真故。以虛為實故。不內返心源,而向外馳求故。佛法是出迷啟悟,證真求實之學也。佛法不使人厭世,亦不使人樂世。惟教人認真識妄,不為世迷而已。而吾人之學佛法,實分內中最重要之事也。今者得在月溪法師座下聽受佛法,此善根未知從何生所種也。
法師講經在未開講之前,或先講人生的真義,以示此重要的切身的大問題,最值吾人之研究,而孔老莊墨諸先哲、程朱陸王等學派、耶回婆羅門各宗教,乃至一般文人傑士、歐西哲學所不能完全答覆者,而佛法可以美滿解決之。
所以引起聽眾研究佛法之興趣,斯法師之善導也。或先講佛教唯心的人生觀,以示吾輩凡夫舉止語默、感覺憶念、思想起伏、清靜煩惱、起居飲食、應酬交際、大小事業、高下品格、善惡是非、喜怒哀樂,括而言之,全部生活都以吾人虛偽夢幻迷妄心識為樞紐,莫不是妄心的作用,所以不得自在。吾人本有真心,不過為無始根本無明之所蓋覆而不顯露。若依法修行,則無明可破,真心可見。一見真心即得究竟解脫,所以令聽者猛醒覺悟也。其中說明妄心如何構成、真心如何可證、中陰之測驗、無明之境界、學佛易犯之病、外道錯走之途,凡此等等,法師既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詳為開示矣,其為重要可知也。
爰敬述之如左,題為佛教人生觀。學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而法師慈悲度眾之願方不負也歟。至人生真義所示各家學說,前即有翟鏡銘居士筆記。茲故不贅。而各家之所以不究竟,人生觀亦有論及也。
弟子葉智尊敬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