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佛寺志‧第四集
內容簡介
《宜蘭縣佛寺志》由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帶領博碩士研究生,分組進行田調與口述訪談。本書以山川地理、歷史圖片、沿革、人物、建築、藝文為綱目撰述,類例分明,含括全面。不僅保存地方重要佛教文化,這種佛教界、學術界、教育界共同攜手編撰的模式,也提供了運作的典範。
本書詳察宜蘭三間極具歷史的寺院:佛光山蘭陽別院、圓明寺、靈山寺。在師生縝密務實的史料收集、田調口述歷史,將寺院彌足珍貴的歷史發展記錄下來。一來彰顯各寺歷年僧眾與大德之悲智雙運行誼,亦可作為後世弘法者借鑑的典範,二者更可窺見星雲大師早年在宜蘭弘法的縮影。
第四集收錄三座寺院。
一、宜蘭蘭陽別院
前身為龍華派齋堂啟昌堂,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同治九年(1870)重修,日本殖民時期逐漸轉型為佛寺。民國四十二年春,星雲大師應李決和等宜蘭地方善信之邀,主持雷音寺「週六念佛會」,以創新通俗的弘法模式,吸引大批青年及知識分子,宜蘭成為大師落實人間佛教理念的最初根據地。幾經重修,民國八十六年合併重建為十四層大樓的都市型道場,更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
二、礁溪圓明寺
俗稱「莿仔崙佛祖廟」,大正六年(1917)由覺意、覺慈法師發起創立。日本殖民時期為宜蘭地區最早且最大的尼眾道場,並分衍出其他道場,至少有礁溪福崇寺、頭城靈山寺、冬山白蓮寺等。民國五十一年,因強颱肆虐寺院受損嚴重,經覺意、妙觀師徒多年籌劃,民國六十六年展開重建工程。民國六十九年經信徒大會決議,圓明寺交由星雲大師擔任管理人。
三、頭城靈山寺
開山妙圓法師,於大正十二年(1923)十二月取得土地所有權,可視為建寺之始;日本殖民時期,以農禪生活為修行模式。民國五十五年,妙圓法師因年邁,尋求星雲大師協助管理寺院,達德法師作為妙圓法師皈依弟子,受星雲大師委派接管靈山寺並著手寺院重建。至民國八十一年,經信徒大會表決交由佛光山接管。
本書詳察宜蘭三間極具歷史的寺院:佛光山蘭陽別院、圓明寺、靈山寺。在師生縝密務實的史料收集、田調口述歷史,將寺院彌足珍貴的歷史發展記錄下來。一來彰顯各寺歷年僧眾與大德之悲智雙運行誼,亦可作為後世弘法者借鑑的典範,二者更可窺見星雲大師早年在宜蘭弘法的縮影。
第四集收錄三座寺院。
一、宜蘭蘭陽別院
前身為龍華派齋堂啟昌堂,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同治九年(1870)重修,日本殖民時期逐漸轉型為佛寺。民國四十二年春,星雲大師應李決和等宜蘭地方善信之邀,主持雷音寺「週六念佛會」,以創新通俗的弘法模式,吸引大批青年及知識分子,宜蘭成為大師落實人間佛教理念的最初根據地。幾經重修,民國八十六年合併重建為十四層大樓的都市型道場,更名為「佛光山蘭陽別院」。
二、礁溪圓明寺
俗稱「莿仔崙佛祖廟」,大正六年(1917)由覺意、覺慈法師發起創立。日本殖民時期為宜蘭地區最早且最大的尼眾道場,並分衍出其他道場,至少有礁溪福崇寺、頭城靈山寺、冬山白蓮寺等。民國五十一年,因強颱肆虐寺院受損嚴重,經覺意、妙觀師徒多年籌劃,民國六十六年展開重建工程。民國六十九年經信徒大會決議,圓明寺交由星雲大師擔任管理人。
三、頭城靈山寺
開山妙圓法師,於大正十二年(1923)十二月取得土地所有權,可視為建寺之始;日本殖民時期,以農禪生活為修行模式。民國五十五年,妙圓法師因年邁,尋求星雲大師協助管理寺院,達德法師作為妙圓法師皈依弟子,受星雲大師委派接管靈山寺並著手寺院重建。至民國八十一年,經信徒大會表決交由佛光山接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