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經精要: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大集經》屬於各種大乘經籍的彙編,以中觀理論基礎,除了可看到地理、天文、習俗等豐富的內容,且富濃厚之密教色彩。本經對中觀的空義多有闡述,並說明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也是佛陀對菩薩所說通達實相之究竟修行境界,正法是在菩薩行中實踐出來的,菩薩行如何修,本經也不乏詳細、有系統的解釋。閱讀此經,以中觀、實相作為修行方針,從身心淨化到自他和樂中得究竟自在,成為菩薩行的實踐者。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瓔珞品第一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往古諸佛本所住處大塔之中,與無量菩薩俱。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
佛陀為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宣說應修戒定慧三學及陀羅尼之四種瓔珞莊嚴法等。
寶女品第三
敘述寶女童女所成就之三十二種寶心等。
不眴菩薩品第四
佛陀為不眴菩薩闡說八陀羅尼門、八精進、八法、八莊嚴、八發心等之要旨。
海慧菩薩品第五
佛陀對海慧菩薩說示淨印三味、菩薩之發願、魔業、四天王咒等。
無言菩薩品第六
佛陀依無言菩薩所說之無言、無聲、空等,一一解說其法性。
不可說菩薩品第七
敘述不可說菩薩所說發無上菩提心之十六法、增長菩提心之三十二法等。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
佛陀為虛空藏菩薩說六波羅蜜及菩薩之種種德業。
寶幢分
分為魔苦品、往古品、魔調伏品等十三品。
虛空目分
分為聲聞品、世間目品、彌勒品等十品。
寶髻菩薩品第十一
佛陀為寶髻菩薩等宣說菩薩之波羅蜜行、助菩提行、神通行及調眾生行等。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
闡說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六通、四攝、四無礙智、四依等之不可盡。
日密分
包括護法品、四方菩薩集品等六品。
日藏分
包括護持正法品、陀羅尼品等十三品。
月藏分
包括月幢神咒品、魔王波旬詣佛所品等二十品。
須彌藏分
包括聲聞品、菩薩禪本業品等四品。
十方菩薩分
闡說五十種校計罪。
本書特色
行者要如何獲得達摩呢?《大集經》為您宣說甚深法藏。
同時佛陀對菩薩演說無礙甚深法門,通達實相之究竟修行境界。
並教導如何究竟開展圓滿的菩薩行,令行者入見道位,生無漏智的根本善根。
本書除了說明念佛之無上深妙智慧,兼含密教說法及陀羅尼與梵天等諸天護法之事,及地理、天文、習俗等豐富的內容,甚是稀有難得。
目錄
序
導讀
本經
01 瓔珞品卷一
菩薩會如何用四種瓔珞莊嚴法身呢?
02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卷一至四
菩薩要怎麼壞眾生四顛倒及斷眾生我見及斷見呢?
03 寶女品卷五至六
寶女童女如何成就三十二種寶心?
真實的菩薩是什麼樣子?假名的菩薩又是什麼樣子呢?
04 不眴菩薩品卷七
為什麼能堅持淨戒,就能擁有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法呢?
05 海慧菩薩品卷八至十一
為何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業,都是魔業呢?
要怎麼知道我們修善修錯了,到最後結果會變成魔呢?
06 無言菩薩品卷十二
為何應該要依要義,而莫依於語言文字?
一切諸法,皆沒有語言文字,這是為什麼呢?
07 不可說菩薩品卷十三
菩薩之戒不可宣說,到底要怎麼說呢?
一眾生與一切眾生、一佛法與一切佛法,兩者是有差別的嗎?
08 虛空藏品卷十四至十八
為什麼虛空不等於顏色,卻可以在虛空中見各種顏色呢?
如果一切都是不生不滅的,怎麼還有像是顏色的數量可以數呢?
09 寶幢分
為什麼說眾生完全相信且追逐星宿書籍,不知道只是方便,這就是執著於顛倒妄相,被煩惱所繫縛呢?
星宿雖然有其因緣相貌,但這是定法還是不定之法?為何佛陀說還是要觀察因緣眾相、問解脫因緣的妙義呢?
魔苦品 卷十九至二十一
往古品
魔調伏品
味神足品
相品
陀羅尼品
護品
授記品
悲品
護法品
四天王護法品
曠野鬼品
還本品
10 虛空目分
為什麼說於諸法中不見受者及施者、無說者及聽法者,也無有作者及受者,就好像虛空一樣呢?
聲聞品 二十二至二十四
世間目品
彌勒品
四無量心品
淨目品
聖目品
辟支佛乘品
聖無礙智品
護法品
大眾還品
11 寶髻菩薩品卷二十五至二十六
為什麼說離一切覺,就叫作正覺呢?
為什麼說若觀凡夫法不具足,佛法也會因此而不具足呢?
12 無盡意菩薩品卷二十七之三十
為什麼菩薩要修習無盡及教化無盡?
什麼是菩薩如意神通?如意神通也是不可盡的嗎?
13 日密分 護法品卷三十一至三十三
四方菩薩集品
分別說欲品
分別品
為什麼說聲聞乘者即是大乘,大乘者即聲聞乘呢?
愛有哪幾種?欲有哪幾種?怎麼做才能到達心寂靜呢?
14 日藏分 護持正法品卷三十四至四十五
陀羅尼品
菩薩使品
定品
惡業集品
佛現神通品
星宿品
送使品
念佛三味品
升須彌山頂品
三歸濟龍品
護塔品
什麼是內空?什麼是外空?觀內外色空,能成就什麼呢?
15 月藏分 月幢神咒品卷四十六至五十六
四魔王波旬詣佛所品
諸阿修羅詣佛所品
四本事品
第一義諦品
令魔得信樂品
一切鬼神集會品
諸惡鬼神得敬信品
諸天王護持品
諸魔敬信品
提頭賴吒天王護持品
毘樓勒叉天王品
毘樓博叉天王品
毘沙門天王品
呪輪護持品
忍辱品
布閻浮提品
星宿攝受品
建立塔寺品
法滅盡品
為什麼聖者於第一義常相應呢?
什麼是清淨平等?什麼是世間智器平等?
16 須彌藏分 聲聞品卷五十七至五十八
菩薩禪本業品
滅時風雨品
陀羅尼品
為什麼若欲得見一由旬千由旬乃至一四天下,可以從一一毛孔而觀察之呢?
17 十方菩薩品卷五十九至六十
序/導讀
序
《大集經》全稱《大方等大集經》,亦名《合部大方等大集經》,廣本全六十卷,北涼.曇無讖等譯,是以大集法會、法聚名為基礎,將各品獨立的經典彙編成一大部的大乘經,為大乘佛教經典彙編,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該經以中觀、實相為宗旨,講述各種大乘修行法門,在大乘佛教經典中佔有重要地位,為大乘佛教五部經之一(其他包括《大般若經》、《大寶積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
《大集經》內容敘述佛陀於成道後第十六年,觀察此地的眾生善根成熟,可以宣說大乘菩薩法藏,因此集合十方佛剎諸菩薩及天龍鬼神等,為諸菩薩等宣說菩薩所行之無礙法門。無量世界菩薩來集,故名大集。內容涉及大乘六波羅蜜法與諸法性空思想以外,亦記述了魔王、阿修羅等諸天護法的內容,並且以般若空觀作為其主軸,宣導廣大行持,強調陀羅尼的功用,富濃厚之密教色彩。此外本經宣揚末法思想,影響淨土宗、三階教,乃至日本的毘沙門信仰。本經還可以看到地理、天文、習俗等多彩多姿的敘述,為研究印度、中亞、中國思想、文化史的第一手資料,反映了印度、西域和中國古代醫學及天文、地理、曆法等方面的成就。
《大集經》內容共有六十卷,是佛對菩薩行者宣講的重要經典,對修持者了解佛教菩薩的要義,以及指導自己的修持都非常重要,故本精要重點選錄以經中的菩薩行為主,以大悲心與菩提心、禪觀與密法的修持,了知其中自性清淨與無自性的觀念、了義與不了義的判別、性空與緣起的圓融等內容,供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修持者學習。此外,諸經中只有此經講到魔王得授記,這也勸勉末法眾生要對佛法有信心。志心讀此經,仿效經中菩薩的超越魔道精神,不來不去不住內外,就能獲得清淨平等;以菩薩為榜樣,學菩薩殊勝之行,在世間了知一切眾生之心,斷除煩惱習氣,行菩薩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