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內學年刊第4輯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內學年刊為支那內學院發行的佛教研究刊物,相當於該院的學報。據傳共有六輯,然坊間所見,僅有四輯,1975年台灣坊間有流通本(鼎文版),將四輯結集成一冊,即以「內學年刊」之名行世。其中所收諸文之作者,皆為支那內學院成員,亦為當時之著名佛教學者。如歐陽漸、蒙文通、呂澂、王恩洋、湯用彤、聶耦庚、熊十力、梅光羲等人。作者以居士為主,出家人甚為少見。茲列各輯要目如下︰
(1)第一輯︰今日之佛法研究、心學大意、中國禪學考、顯揚聖教論大意、成立唯識義、雜阿含經刊定記、釋迦時代之外道等。
(2)第二輯︰談內學研究、龍樹法相學、楞伽疏決、雜阿含經蘊誦略釋、攝論大意、西藏傳本攝大乘論、起信論唯識釋質疑、阿毗達磨汎論、南傳小乘部執、經部義、日本相宗古德著述略表等。
(3)第三輯︰支那內學院院訓釋、諸家戒本通論、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入論十四因過解等。
(4)第四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南傳念安般經、觀所緣釋論會譯,集量論釋略抄、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因輪論圖解等。
(1)第一輯︰今日之佛法研究、心學大意、中國禪學考、顯揚聖教論大意、成立唯識義、雜阿含經刊定記、釋迦時代之外道等。
(2)第二輯︰談內學研究、龍樹法相學、楞伽疏決、雜阿含經蘊誦略釋、攝論大意、西藏傳本攝大乘論、起信論唯識釋質疑、阿毗達磨汎論、南傳小乘部執、經部義、日本相宗古德著述略表等。
(3)第三輯︰支那內學院院訓釋、諸家戒本通論、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入論十四因過解等。
(4)第四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南傳念安般經、觀所緣釋論會譯,集量論釋略抄、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因輪論圖解等。
目錄
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 歐陽漸
卷一 五周敘事第一
卷二 續前
卷三 續前
卷四 十義決擇第二 諸經所繁第三 諸家所明第四 緒言第五
2. 南傳念安般經 湯用彤譯
3. 觀所緣釋論會譯 呂澂 釋印滄(附:論唐譯本之特徵)
4. 集量論釋略抄 呂澂(附錄集量所破義)
5. 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 呂澂 釋印滄
6. 因輪論圖解 呂澂
7. 本院事紀
附圖 陳那菩薩畫像(集量論釋略抄卷端)
卷一 五周敘事第一
卷二 續前
卷三 續前
卷四 十義決擇第二 諸經所繁第三 諸家所明第四 緒言第五
2. 南傳念安般經 湯用彤譯
3. 觀所緣釋論會譯 呂澂 釋印滄(附:論唐譯本之特徵)
4. 集量論釋略抄 呂澂(附錄集量所破義)
5. 因明正理門論本證文 呂澂 釋印滄
6. 因輪論圖解 呂澂
7. 本院事紀
附圖 陳那菩薩畫像(集量論釋略抄卷端)
試閱
卷一
敘曰:應學般若學。般若者,五度之目,萬行之鵠,三世諸佛之所自出。有母然後有子,有般若然後有世間人天,出世聖賢。般若者智也,智也者用也,用也者以空為具,非以空為事也。是故空有二義:非義不義無義之空,空亦應空;如義實義涅槃義之空,空則非空。般若之相無住涅槃,般若之行瑜伽巧便,般若之至無上菩提。是故應學般若學,以四門敘:一曰五周以敘事,二曰十事以抉擇,三曰諸經之所繫,四曰諸家之所明,而以緒言終焉。
五周敘事第一
一曰五周以敘事者:般若十六會,初有五會,義海全潮,有統有系。中有五會,河漢江淮,巨流時出。後有六會,六度各六,一度繫屬。全豹窺觀,應 於初五,初雖五分,文異義同。詳略文異,應為三類:初分為一類,文四百卷,是為極詳﹔四、五為一類,但有四周而缺方便,世稱小品道行四會是也,是為極略﹔二、三為一類,具敘五周而缺最後方便付囑,然秦譯詳,世稱大品放光、光讚二會是也,是為酌中,最便研讀。今循二會,按文提系,談五周敘事。
此經五周說般若也。以經名智慧,舍利弗智慧第一。故初周佛詔舍利弗談菩薩智慧,談菩薩二諦,是為最初舍利弗般若。般若多說空義,須菩提好深行空法,又慈念眾生,故次周佛詔須菩提談菩薩三解脫門,談摩訶衍摩訶薩,是為第二須菩提般若。金剛能斷論云:欲令佛種不斷者,未成熟菩薩聞多福德於般若起信解,已成熟心入甚深義,已得不輕賤者修多功德不復退轉,已得淨心令大乘久住,本其意義讀索此經。佛以帝釋久聞能記,許與問論,而談般若福德,令初發心咸生信解,是為信解般若,亦為帝釋般若。佛於中含為彌勒授菩提記,又於此經為彌勒說菩薩行,菩薩行佛所行得亦無得,令已成熟入深般若,是為入甚深般若,亦為彌勒般若。合上二事並為一談,應說為第三信解般若。龍樹緣起論,此經為說阿鞞跋致相故,為說魔幻魔偽魔事故,為說當來 世人供養般若因緣故。佛為顯示種種,令久修人功深不退,是為第四不退轉地般若,亦為實相般若。佛行即菩薩行,菩薩行者,妙於方便,境行果三,此周特勝。經之為摩訶衍,人之為摩訶薩,法之為大菩提,亦於此周闡發無餘,是為第五究竟地般若,亦為方便般若。
敘曰:應學般若學。般若者,五度之目,萬行之鵠,三世諸佛之所自出。有母然後有子,有般若然後有世間人天,出世聖賢。般若者智也,智也者用也,用也者以空為具,非以空為事也。是故空有二義:非義不義無義之空,空亦應空;如義實義涅槃義之空,空則非空。般若之相無住涅槃,般若之行瑜伽巧便,般若之至無上菩提。是故應學般若學,以四門敘:一曰五周以敘事,二曰十事以抉擇,三曰諸經之所繫,四曰諸家之所明,而以緒言終焉。
五周敘事第一
一曰五周以敘事者:般若十六會,初有五會,義海全潮,有統有系。中有五會,河漢江淮,巨流時出。後有六會,六度各六,一度繫屬。全豹窺觀,應 於初五,初雖五分,文異義同。詳略文異,應為三類:初分為一類,文四百卷,是為極詳﹔四、五為一類,但有四周而缺方便,世稱小品道行四會是也,是為極略﹔二、三為一類,具敘五周而缺最後方便付囑,然秦譯詳,世稱大品放光、光讚二會是也,是為酌中,最便研讀。今循二會,按文提系,談五周敘事。
此經五周說般若也。以經名智慧,舍利弗智慧第一。故初周佛詔舍利弗談菩薩智慧,談菩薩二諦,是為最初舍利弗般若。般若多說空義,須菩提好深行空法,又慈念眾生,故次周佛詔須菩提談菩薩三解脫門,談摩訶衍摩訶薩,是為第二須菩提般若。金剛能斷論云:欲令佛種不斷者,未成熟菩薩聞多福德於般若起信解,已成熟心入甚深義,已得不輕賤者修多功德不復退轉,已得淨心令大乘久住,本其意義讀索此經。佛以帝釋久聞能記,許與問論,而談般若福德,令初發心咸生信解,是為信解般若,亦為帝釋般若。佛於中含為彌勒授菩提記,又於此經為彌勒說菩薩行,菩薩行佛所行得亦無得,令已成熟入深般若,是為入甚深般若,亦為彌勒般若。合上二事並為一談,應說為第三信解般若。龍樹緣起論,此經為說阿鞞跋致相故,為說魔幻魔偽魔事故,為說當來 世人供養般若因緣故。佛為顯示種種,令久修人功深不退,是為第四不退轉地般若,亦為實相般若。佛行即菩薩行,菩薩行者,妙於方便,境行果三,此周特勝。經之為摩訶衍,人之為摩訶薩,法之為大菩提,亦於此周闡發無餘,是為第五究竟地般若,亦為方便般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