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人生.莊嚴身行(2冊/套)(不分售)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佛教是探究宇宙人生的生命之學,而佛門禮儀所蘊含的慈悲、智慧、恬淡等,
能幫助人們身心和諧,讓生命的每一刻都「語默動靜體安然」。
作者跟隨星雲大師近七十年,一心秉承師教弘化,透過本書的三十四講內容,
讀者對於僧團及在家居士的生活起居、生老病死、修行次第等等,
可有進一步的認識,若能依之實踐,莊嚴幸福的人生就在眼前。
目錄
第一冊
序文1 星雲大師序
作者簡介
序文2 作者自序
壹、學佛行儀
內文1 四威儀
內文2 殿堂禮儀
內文3 衣食禮儀
內文4 皈依三寶
內文5 受持五戒
內文6 八關齋戒、菩薩戒
內文7 佛事懺儀
貳、佛教文化
內文8 稱謂禮儀 1
內文9 稱謂禮儀 2
內文10 稱謂禮儀 3
內文11 稱謂禮儀 4
內文12 認識寺院
內文13 巡禮道場
內文14 各種法器
內文15 鐘板號令
內文16 浴佛法會
內文17 請職、安單
第二冊
参、福慧資糧
內文18 修行法門初探
內文19 朝山
內文20 結夏安居
內文21 孝道月
內文22 藥師法會
肆、生活修行
內文23 居家精進 1
內文24 居家精進 2 1
內文25 居家精進 3
內文26 拜訪、探病禮儀
內文27 生活佛法化 1
內文28 生活佛法化 2
伍、人生儀禮
內文29 佛教成年禮、佛化婚禮
內文30 佛化家庭
內文31 毓麟之禮
內文32 臨終關懷
內文33 病危助念
內文34 殯葬典禮
序/導讀
星雲大師推薦序
言教身教雙美
我來台灣之後,早年跟隨我出家的五位比丘尼,因為表現優秀,為佛光山立下許多汗馬功勞,被稱為「五虎將」,慈容法師是其中之一。他雖然自幼體弱,卻有堅毅獨立的性格,吃苦耐勞的精神。
容法師在佛門六十多年,他除了社會福利的慈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在普門寺、台北道場當住持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乃至到澳洲、歐洲、美洲、日本等地建寺弘法,都做出亮麗的成績;1991年佛光會創立之後,他擔任祕書長多年,在世界各地奔波、成立協分會,帶領佛光會穩定而蓬勃的發展。
容法師和我一樣,喜歡走入人間,和大眾在一起。今天佛教能國際化,佛法能普照全球,他協助我甚多,也是重要的推手!
另外,是他天賦本具的才能,也是自己肯得用心學習吧。他勇於任事,我交代給他的工作,無論多艱鉅、多困難,他都不畏縮的承擔下來。一般的共修、講經說法、貴賓接待不用說,許多大型活動,如: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三十年沒間斷的「開大座講經」,以及「把心找回來」、「慈悲愛心列車」、「萬人禪淨共修」等社會弘法活動,大多由他承辦。他在舞台設計、進行流程、進出動線、人員發動各方面的規畫和執行力,真是讓人敬佩讚歎;實可謂「舉辦佛教活動第一人」!
所以,我常說:「只要是容法師負責的活動,我就可以安心上台主持、主法,不用掛慮會出什麼紕漏。」
近日得知容法師早年在電視佛學院教學的「佛門禮儀」,將由佛光文化編輯出版,心中很歡喜。這是一套很重要而實用的書。許多人對佛教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甚至學佛之後產生疑惑,有了似是而非的的觀念見解。例如:吃素會讓身體不好、營養不良嗎?在家眾能在房間誦經念佛嗎?人往生一定要燒冥紙給他嗎?梵唄有什麼功能?參加法會一定要穿海青嗎?……
我曾經花了幾年講說一般人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也結集成《當代問題座談紀實》這套書。內容包含佛教對人生命運、身心疾病、民間信仰、生命教育、應用管理,以及家庭、修行、環保、經濟、政治人權等各種問題的看法。
此套書同樣有釋疑解惑的功能和價值,且針對學佛者(不論出家、在家)提供了諸多自我修持、與眾共修必須了解的常識和儀禮。書名定為《自覺人生‧莊嚴身行》,甚好!一個人能自覺要進步成長、要廣結善緣,身口意自然會行三好,而能擁有莊嚴美好的人生。
容法師對佛教的各種法會、儀軌,都有豐富的經驗,也做過深入的研究。尤其他本身自我修持嚴謹,注重威儀,無論行住坐臥、舉手投足,展現的都是優雅和煦的雍容氣度。歡喜他以言教、身教來弘法利生,樂之為序。
星雲
2019年10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作者自序
學佛,讓人生更莊嚴美好
佛光山以文教起家,星雲大師也很重視文字的影響力,他自己寫作不輟,著作逾身,也常鼓勵弟子要讀書、要寫作。
記得剛到宜蘭雷音寺時,大師為了提升我們幾個年輕人的文字能力,便要我們寫作文,他則一篇篇很仔細的批閱修改。
出家後,大師讓我到日本京都佛教大學研讀社會福祉的科系。學成回台,讓我籌辦養老院、育幼院、雲水醫院等各種慈善相關的事業。接下來所做的如道場弘法、佛光會帶領、各種活動策畫等,大多偏向動態性質。這期間當然也少不了要講說、要動筆為文教工作。之前的《我看美國人》、《幽蘭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即是如此結集的。
不是專職從事文字工作,往往講過、寫過就不著意,如雲淡風輕般。近年來,助理妙止法師整理資料,發現我的文字稿還真不少。他列了清冊,有我多年來四處講演的記錄稿,有在人間衛視、人間大學上課的講稿,有福慧家園講座文稿,也有於佛館、佛光會刊物的專文……。
妙止很積極的帶著部份文稿與清冊,和佛光文化的滿觀法師討論。他們決定先出版內容完備、講稿集中的「佛門禮儀」;這是早年在電視佛學院上課的內容。共有34講,內容包含:四威儀、殿堂禮儀、皈依三寶、八關齋戒、認識寺院、修行法門、生活佛法化、毓麟之禮、臨終關懷等等。
許多人剛接觸佛教,什麼都不懂。看到法師不知如何稱呼?進入大殿東張西望,不知如何禮拜?進一步想建立自己的信仰,又該如何?有沒有循序漸進的次第?還有,想了解參加法會的意義、流程……種種問題常會在腦海裡縈繞。
凡事非「生而知之」,多為「學而知之」。當初我來到佛門也像一片白紙,在大師慈悲耐煩、循循善誘的教導下,我們這些年輕人才能因法水的滋潤而逐漸養深積厚,而安心歡喜的在佛門學習、成長。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周公「制禮作樂」;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並具體而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其實,佛陀當時即訂有一些禮儀,如結夏安居、布薩、托缽乞食的規則、儀式等。佛法傳來中國之後,為順應不同國度的風俗民情,有所謂的「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因此,對於寺院建築、稱謂,乃至學佛行儀、修持、法事各方面,都有了適合漢地的規矩與制度。
當然,經過一千多年,因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相信全球各地的佛教寺院,也必有或多或少的調整吧。
從「佛已制戒,不可更改;佛未制戒,不可增加」,進展到「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大師則編制了《佛光山徒眾手冊》(後更名為《佛光山清規》)。不違佛制的根本精神,大師所制訂的清規,讓佛光人得以依循、得以安住身心,而無牽無礙的為佛教、為常住、為大眾服務奉獻。
《禮記・大學》說「誠於中,形於外。」我想所制定的禮儀、規矩,不只是外在的框架。用心學習,首先養成端莊優雅的言語舉止,逐漸的,儀式所蘊含的慈悲、智慧、恬淡、平和、道氣等,會自然而然滲入心坎。如此,身心和諧一致,就是「語默動靜體安然」的境地。
佛教不只是一個宗教、一個信仰,它更是包涵探究宇宙人生的生命之學。此書內容涵蓋僧團及在家居士的生活起居、行住坐臥、生老病死、修行次第等等。希望能讓讀者對佛教各種禮儀有進一步的認識,並依之實踐而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