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記對自己好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快樂是一種練習,學著放下,學著對自己笑,才能看見自我價值!
大學院校、媒體盛讚 最長銷的智慧處世書
泰國佛教大師的56堂生活佛法幸福人生課
再多的難過、生氣、受委屈,也沒人替你受
你可以選擇用快樂,找回擁有勇氣的自己
◇◆◇◆◇◆◇◆◇◆◇◆◇◆◇◆◇◆
如果,你心愛、眷戀的東西消失了──
這一生我們從任何地方得到的任何東西,不管是金錢或者權力,甚至朋友或者親人,最後都會消逝,不要在失去之後才學會放下,應該在還擁有的時候就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不小心犯了令人沮喪的錯誤──
人難免犯錯,試著接受你的失誤以及缺點,能使你尊重自己,不用一直找藉口或謊言來掩蓋真實。
面子只在別人面前才有意義,別把快樂或痛苦交由別人來決定。
如果,你受病痛折磨──
一旦生病,我們才會發現只要保持健康,已經是無比的快樂,至少病痛給了你休息的機會,很多人就是在生病期間,拉近了與家人之間的距離。
保持平常心能舒緩身體上的疼痛,提升心靈層次。
如果,你覺得衰老,青春不再──
歲月,會讓人看清一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衰弱的體力,讓你放下對錢財、名譽、工作的執著,把選擇用在你覺得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情上面。
目錄
第1章
既然是隨時可能消失的事物,又何必執著?
東西不見了,就別再失去好心情
花錢,買不到真正的快樂
少欲望、少比較,才會明白自己多富足
財務發生虧損,是提醒你改變心態和方法
破產了,人生還有很多無價之寶
善意的批評當指點,惡意的批評就忽略
人難免會犯錯,何必太在意丟臉
第2章
當健康、青春美麗不再時,才能顯現生命的意義
身體已經生病了,別讓心也一起生病
就算殘障,生為人即是無上的幸運
身體殘缺雖辛苦,但怨天尤人更苦
即使身體動彈不得,心仍能自由飛翔
美麗的外表轉眼即逝,擁有美麗心靈才能快樂一生
歲月讓人看清值得一生追求的東西
當生命將盡,要把握時間減少遺憾
第3章
工作上有挫折、壓力,正是提升實力的時候
工作不愉快時,先問自己付出多少
慢慢來,走得更長遠
薪水少、位階低,就思考工作價值
工作失敗,其實更接近成功
欣賞傑出的同事,能提升工作力
嫉妒同事薪水多,會忘記享受自己擁有的
失業,讓你找到更理想的未來
没被錄取,就當是訓練自己更堅強
第4章
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和朋友或情人吵架時,想想對方的優點
失戀,讓你遇到更好的人
別因為離婚否定自己,你的價值由你決定
用不生氣戰勝生氣,用不抱怨戰勝抱怨
在抱怨別人不了解你之前,先問清楚
父母沒用你期待的方式待你,那仍是愛
他是你的孩子,卻不是「你的」
只有在你受到偏袒時,才會感到公平
與其為逝者傷心,不如想著他的好
第5章
在人生順境時,更要惜福
金錢不是幸福的保障,有錢不等於擁有幸福
當窮得只剩下錢時
健康不是永恆,病痛存在無病痛之中
擁有美麗外表,也要有智慧與善心
和每個幫助過你的人分享成功
被嘉奬時,要準備好面對批評和中傷
晉升,代表權力變大、責任變多
能力卓越,更要懂得謙卑和助人
運用戀愛的魔力,帶給更多人幸福
第6章
每個重要的時刻,都是通向成長的階梯
長了一歲,代表你更值得依靠
新的一年,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領了畢業證書,仍要終身學習
結婚,是用相近的步調,一起走向美好人生
孩子,是來自你的身體與心靈的禮物
有了孩子,要更有責任感和理性
退休,讓你能做過去没時間做的事
不怕面對死亡,珍惜人生的每一秒
第7章
佛陀說:「勿信風說」
景氣低迷時,要學會知足和簡樸
別因政治立場不同,而與親友對立
要小心自己對暴力麻木
聽聞重大事故,要將心比心、思考防範方法
聽聞謀殺,要反省自己的為人處事
吃飽穿暖、和家人相守,是受災民的夢想
生命無比珍貴,別執著於一己的身分立場,製造戰爭
序/導讀
導讀
每個生命都渴望幸福,但往往幸福往往看似遙不可及,就算不停地追逐,也是徒勞一場;有時候好像快要抓住了,卻仍錯身而過,又得重新尋覓。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結果,就算抓得到,未必能留得住。
事實上,幸福離你不遠,就在你心中,之所以會找不到或被讓它從手中溜走,是因為你總以為幸福就是金錢財富、名聲權力、成功或得到認可,。這些東西會帶給你快樂,但無法長久,一旦你習慣它的存在或想要更多,幸福感就會消失,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懂得知足。
找不到幸福就已經是大問題了,更大的問題是還要遇到令人痛苦的麻煩,不但追求不到心裡渴求的美好,而且還失去了原有的東西,例如:破財、失戀、失業、破產等,在一生中,我們都會一直遇到悲傷或財物的損失,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以至於因此這些事情可說是謂能稱之為人生常態。
即使失去、分離,或遇到意外是人生的一環,也不表示你要悲傷度日,當錢財與身外之物無法帶給你真正的幸福快樂,那失去它們就未必會要造成讓你的痛苦。
簡單地說,失去再多,你依然有權利拒絕痛苦。
那麼,痛苦來自何處?
其實就來自你的內心。
幸福或痛苦由你的心決定,中頭彩拿到數億元獎金,最後也有可能自殺;相反的,有些人為生活奔波勞碌,反而更覺得幸福;有的人擁有姣好的外表,還會苦惱到精神崩潰;行動不便的傷殘人士,臉上反而掛著令人羨慕的笑容。
說到幸福與悲苦,外在的一切甚至是身體都是次要的因素,而主要的因素是自己的心。佛祖說,任何東西所造成的傷害,都不如錯誤的心智所造成的;任何東西所成就的善果,都不如正確的心智所成就的。
不管遇到什麼什麼狀況,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態,遇到值得開心的事卻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反而是一種苦;相對的,遇到令人痛苦的事,若能夠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就是一種幸福。
聰明地工作,聰明地健康養身,聰明地待人接物,以及為社會創造福祉,都是善美的事,但不能忽略的是,放寬心胸去接納所有的人事物,也就是以道修心。
聰明處世非常重要,不僅是發生不幸的事或失去渴求的東西時,在發生值得開心的事情或得到自己所渴求的東西時也很重要,因為讓人開心的財富或名利,若沒有用正確的心態面對,依舊會帶來痛苦。
聰明處世指的是,一、正確地思考、觀察或判斷,理性地看透事實的真相,或做了之後能導致讓正面的心靈變得正面,不再有生氣、難過、氣餒或疏忽等痛苦或感到罪惡的情況;二、謙虛,或修練心智,讓自己喜悅、平靜、豁達、自由或不畏懼任何事情的影響。
正確地思考、觀察或判斷,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達成,例如:尋找問題的根源,從根本解決問題,釜底抽薪;觀察或接受那是人生的常態;從不喜歡的事情裡尋找正面的角度或優點,包括正向思考,佛教將此稱為「如理作意」*。
而謙虛或修練心智,讓自己產生喜悅、平靜、豁達,同樣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達成,例如:傳遞慈音或善念,保持理性、清楚當下,或訓練心智專注,此佛教將此稱為「增上心學」*(Training in Higher Mentality),也就是「定學」,善心一境性為定。這是培育心的一境性,讓心遠離種種紛雜、煩惱的狀態,是「三無漏學」*(Treefold Training)中的一項,或是冥想祈禱。
以上這兩項,不是僅限於某一群人的神祕傳說,事實上,你我都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而且應該應用在生活中的各種狀況。
聰明處世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可分成四個方面:
一、遇到麻煩事時要聰明面對
二、遇到開心事時要聰明面對
三、重要的時刻需要聰明面對
四、接收到不好的訊息消息或新聞時需要聰明面對
本書內容偏重於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的處世方式,因為這些是大部分人的共同問題,而卻往往找不到出口,或思考方法不正確,而導致使得痛苦感覺加倍。
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不同的事情感到痛苦,原因各異,但都脫不了以下四種不幸或不如意:
一、錢財或自己的身體外表
二、身體
三、工作
四、人際關係
遇到這四類煩惱,即使再嚴重,只要能正確地面對,苦難就會化為小事,或甚至化為有益的事。
*註) 如理作意:指知道做任何事情的原因並防止煩惱。與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法隨法行皆為獲得正見的方法。
*註) 增上心學:又稱定學,即禪定,包含八正道中的正精進、正念、正定。定可攝散澄神、摒除雜念、見性悟道。
*註) 三無漏學:又稱三學,包括持戒、禪定、智慧,即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佛教認為只有這三學能讓人解脫三界生死輪迴的煩惱,達到最終的解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