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根法師開示語錄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一本開示錄,原書名是《佛學通解》,這是隆根長老數年來從事宏法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替一般學佛大眾解釋佛法的方便。為何信佛,怎樣學佛,佛法對人間的益處,佛法對人生宇宙的看法,念佛的意義怎樣……這些在專論佛法的書籍裏是不易讀到的;但在這一本開示錄中都有了明澈的說明。
目錄
1.即人成佛的釋尊
2.宇宙的真理
3.佛教與人生
4.佛學與人生
5.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6.從宗教要素說到佛教
7.從人間說到佛教
8.從佛陀建教說到興教救國
9.佛教是信仰、理智、道德的宗教
10.為什麼要信仰佛教
11.佛教必盛
12.生死與解脫
13.人生是苦的意義
14.佛陀的慈悲精神
15.從仁德的發揚說到全仁
16.研究佛學的步驟
17.怎樣學佛
18.佛學問題淺釋
19.求生淨土的目的
20.廣大的淨土法門
21.漫談穢土與淨土
22.從「娑婆世界」說到「極樂世界」
23.唯識學漫談
24.求富貴得富貴
25.佛教對於財富的看法
26.觀音菩薩的靈感
27.佛教的孝親觀
2.宇宙的真理
3.佛教與人生
4.佛學與人生
5.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6.從宗教要素說到佛教
7.從人間說到佛教
8.從佛陀建教說到興教救國
9.佛教是信仰、理智、道德的宗教
10.為什麼要信仰佛教
11.佛教必盛
12.生死與解脫
13.人生是苦的意義
14.佛陀的慈悲精神
15.從仁德的發揚說到全仁
16.研究佛學的步驟
17.怎樣學佛
18.佛學問題淺釋
19.求生淨土的目的
20.廣大的淨土法門
21.漫談穢土與淨土
22.從「娑婆世界」說到「極樂世界」
23.唯識學漫談
24.求富貴得富貴
25.佛教對於財富的看法
26.觀音菩薩的靈感
27.佛教的孝親觀
序/導讀
【自序】
《佛學通解》,是學友唯慈法師為我編輯與立名,我很感謝他。同時,我也很慚愧,本書內容俱不稱量,但很榮幸地獲此通曉的名題。
回想我幼年出家,未能早出參學。後來幸遇勝緣,由上海佛學院轉武昌佛學院肄業;但未滿三年,又達時局劇變,即行南來香港、臺灣以及現在大馬來西亞的星洲,不覺轉瞬,已是一十六年。在這雲水生涯中,雖然時時抱著學習的意念,想為自己求些進步,想為佛教盡點責任,做些事情,終以根性愚鈍,福智淺薄,常感毫無能為而愧憾不已!
然而佛教的復興,佛法的發揚,需要多方的人事策導與開建,分工合作求進展,常思高上的佛事,有賴僧俗大德長輩的領導與推動,基下的法務,亦企需我輩後進,各盡所能的不計辛勞得失以挺進,本此觀念,我曾先後在各居留地的佛教文化或宣傳,陸續工作多年。當我服務上項工作時,不覺具此能力,但確認這是我應當學習為教的機會。也因此,我毫不自量地不時寫一些文稿,在各地的佛刊及報章上發表,其中有為我對佛學的淺識與稚解,有為我對佛教時事的觀感與改進,有為我對古今聖僧大德的敬讚與介紹,藉以供養初學佛法的人士之參考,與未入佛門的人士之啟導。這也即是我所能為的基層佛教之工作。
最近有感星馬佛教文化的停滯,佛學著述出版的稀少,尤其星馬的佛從,初基佛學認識水準,多未見高,需要疏通與啟導,因將歷年發表過的存稿,檢出寄請遠住菲律賓普賢學校宿務分校中執教的唯慈法師審閱與編輯,承分類立名為《佛學通解》、《佛教評議集》、《聖僧掌故》三編。茲先將第一本編印出贈閱與流通,以期對星馬的廣大佛徒,在佛學初步認識中,多一小助耳。至第二、三兩編,俟諸來日,有緣再行續出。
又本書承諸星馬、香港僧俗師友與善信,惠助印資,於此致謝之餘,並回此功德,祝禱福慧無量!
佛元二五〇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於星洲南洋佛學書局
《佛學通解》,是學友唯慈法師為我編輯與立名,我很感謝他。同時,我也很慚愧,本書內容俱不稱量,但很榮幸地獲此通曉的名題。
回想我幼年出家,未能早出參學。後來幸遇勝緣,由上海佛學院轉武昌佛學院肄業;但未滿三年,又達時局劇變,即行南來香港、臺灣以及現在大馬來西亞的星洲,不覺轉瞬,已是一十六年。在這雲水生涯中,雖然時時抱著學習的意念,想為自己求些進步,想為佛教盡點責任,做些事情,終以根性愚鈍,福智淺薄,常感毫無能為而愧憾不已!
然而佛教的復興,佛法的發揚,需要多方的人事策導與開建,分工合作求進展,常思高上的佛事,有賴僧俗大德長輩的領導與推動,基下的法務,亦企需我輩後進,各盡所能的不計辛勞得失以挺進,本此觀念,我曾先後在各居留地的佛教文化或宣傳,陸續工作多年。當我服務上項工作時,不覺具此能力,但確認這是我應當學習為教的機會。也因此,我毫不自量地不時寫一些文稿,在各地的佛刊及報章上發表,其中有為我對佛學的淺識與稚解,有為我對佛教時事的觀感與改進,有為我對古今聖僧大德的敬讚與介紹,藉以供養初學佛法的人士之參考,與未入佛門的人士之啟導。這也即是我所能為的基層佛教之工作。
最近有感星馬佛教文化的停滯,佛學著述出版的稀少,尤其星馬的佛從,初基佛學認識水準,多未見高,需要疏通與啟導,因將歷年發表過的存稿,檢出寄請遠住菲律賓普賢學校宿務分校中執教的唯慈法師審閱與編輯,承分類立名為《佛學通解》、《佛教評議集》、《聖僧掌故》三編。茲先將第一本編印出贈閱與流通,以期對星馬的廣大佛徒,在佛學初步認識中,多一小助耳。至第二、三兩編,俟諸來日,有緣再行續出。
又本書承諸星馬、香港僧俗師友與善信,惠助印資,於此致謝之餘,並回此功德,祝禱福慧無量!
佛元二五〇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於星洲南洋佛學書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