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花:蓮師七句祈請文闡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蓮師七句祈請文,是藏傳佛教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祈願文,
字字句句充滿不可思議的力量及深刻意義。
在所有上師蓮花生大士所做的祈請文中,以七句祈請文最為莊嚴崇高。數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人們珍視為迎請蓮師加持最強而有力的方式。《白蓮花》是米龐仁波切最啟發人心的著作之一,而我們擁有這本論著來闡釋這些殊勝的偈頌,揭露其甚深要義,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蔣貢米龐仁波切的《白蓮花》是一本動人而重要的著作,描述金剛乘的智慧以外、內、密的方式展現為蓮師。這部嶄新的譯本將為那些行走在密續道上的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薩姜米龐仁波切,《心的導引》作者
金剛七句祈請文是對蓮師最神聖珍貴的祈請文。著名的學者米龐仁波切詳盡闡釋七句祈請文的五層意義。這是對蓮師的祈請文,也是對蓮師的觀修。蓮師乃心自顯之本初智慧,金剛身之不變大樂,智慧光之本俱明燦──也就是成佛。」
──祖古東杜仁波切,《無盡的療癒》、《心靈神醫》作者
由於米龐仁波切了不起的智慧和博學多聞,我們才能看見這本論釋。我們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了解蓮師七句祈請文。這部論釋顯示,此一珍貴殊勝的祈願文以濃縮精簡的方式涵蓋整個密咒乘。
──吉美欽哲仁波切
字字句句充滿不可思議的力量及深刻意義。
在所有上師蓮花生大士所做的祈請文中,以七句祈請文最為莊嚴崇高。數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人們珍視為迎請蓮師加持最強而有力的方式。《白蓮花》是米龐仁波切最啟發人心的著作之一,而我們擁有這本論著來闡釋這些殊勝的偈頌,揭露其甚深要義,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蔣貢米龐仁波切的《白蓮花》是一本動人而重要的著作,描述金剛乘的智慧以外、內、密的方式展現為蓮師。這部嶄新的譯本將為那些行走在密續道上的人帶來巨大的利益。
──薩姜米龐仁波切,《心的導引》作者
金剛七句祈請文是對蓮師最神聖珍貴的祈請文。著名的學者米龐仁波切詳盡闡釋七句祈請文的五層意義。這是對蓮師的祈請文,也是對蓮師的觀修。蓮師乃心自顯之本初智慧,金剛身之不變大樂,智慧光之本俱明燦──也就是成佛。」
──祖古東杜仁波切,《無盡的療癒》、《心靈神醫》作者
由於米龐仁波切了不起的智慧和博學多聞,我們才能看見這本論釋。我們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了解蓮師七句祈請文。這部論釋顯示,此一珍貴殊勝的祈願文以濃縮精簡的方式涵蓋整個密咒乘。
──吉美欽哲仁波切
目錄
序言--吉美欽哲仁波切
英譯者導言
序
針對七句祈請文外在字面意義所做的闡釋
根據七句祈請文隱含意義所做的闡釋
根據解脫道的教法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善巧方便道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無上密咒共的圓滿次第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祕密大圓滿之明光心要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修持解脫道和善巧方便道之口訣教導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針對上述內容付諸實修所做的簡短闡釋
跋
加持雨
辭彙解釋
英譯者導言
序
針對七句祈請文外在字面意義所做的闡釋
根據七句祈請文隱含意義所做的闡釋
根據解脫道的教法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善巧方便道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無上密咒共的圓滿次第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祕密大圓滿之明光心要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根據修持解脫道和善巧方便道之口訣教導對七句祈請文所做的闡釋
針對上述內容付諸實修所做的簡短闡釋
跋
加持雨
辭彙解釋
序/導讀
英譯者導言
此處所翻譯的論釋,不尋常又稀有。即使在寧瑪派內,除了這部論釋的作者米龐仁波切的直接教法傳承外,鮮少為外人知。我們在祖古貝瑪望賈仁波切(Tulku Pema Wangyal Rinpoche)傳法期間,領受到這部論釋的口傳與闡釋。祖古貝瑪望賈仁波切從他的父親甘珠仁波切(Kangyur Rinpoche)領受到這個教法,而甘珠仁波切則從米龐仁波切最親近的弟子之一噶陀錫度卻吉嘉措(Kathok Situ Chkyi Gyatso)那裡領受這個教法。儘管這部論釋稀有罕見,但是其主題──蓮師七句祈請文,卻是藏傳佛教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祈願文。凡是蓮師受到崇敬之處,七句祈請文就會受到人們的珍愛和念誦,在佛教於西藏萌芽階段即興起的寧瑪派中尤其受到重視。這是針對蓮師所做的首要祈請文。蓮師被視為一切皈依的體現,所有證悟者的化身,以及藏傳佛教傳統所有後繼之大師和上師的典範。在寧瑪派中,沒有一座修法、沒有一種禪修、沒有一個儀軌,不是以念誦三次七句祈請文做為起始。而且如我們可以從這本論著的後記了解到,修行者投入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來持誦七句祈請文,累積大量的持誦次數並不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
對許多西方人士而言,即使對那些受到藏傳佛教吸引的人來說,蓮師似乎是一個不可思議、如謎一般難解的人物。根據紀錄,來自烏迪亞納(或許是位於現今巴基斯坦境內的一個地區)、身為密續佛教大師的蓮師,在西元第八世紀造訪西藏,因此幾乎沒有什麼重大的理由可以懷疑蓮師的史實性。然而關於蓮師的傳統文獻,其中包括數本未經刪節的傳記,充滿了我們平常會聯想成為傳說和神話的那種奇蹟。讓我們簡短地回顧蓮師重要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和西藏及西藏人民的關係。
蓮師
根據西藏編年史的記載,當西藏國王赤松德贊希望在他的國家奠定佛教教法的時候,他所採取的第一個行動,即是邀請偉大的比丘兼學者寂護大師入藏。寂護大師是規模宏大的那瀾陀佛學院的知名住持,在當時,那瀾陀佛學院是佛教國印度的榮耀。寂護大師抵達西藏後,努力教導國王及子民。他開始在桑耶興建寺廟,授戒第一批比丘,並且展開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然而,他的努力未達成功。他遭遇來自西藏貴族和皇室大臣的強大反對力量,這些人的心和興趣在於他們本土宗教的信仰和修行法門,而這個宗教即是西藏信仰鬼神的異教。儘管這些人具有強烈的敵意,然而寂護大師覺得,最大的反對力量完全不是來自人類,而是來自神本身。寂護大師這個外來阿闍黎的出現,打擾妨礙了西藏本地的神祇,他的教法將會廢除供養他們的血祭,破壞他們與西藏這片土地和人們的連結。這些神祇發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天災來展現他們的暴怒。寂護大師推斷,直接處理這些神祇,用魔法對抗魔法乃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他坦承這種英勇之舉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於是建議國王尋求佛教密續大師、具有無礙力量的瑜伽士蓮花生大士的保護。
偉大的蓮師按時抵達西藏,並且應西藏國王之請,把西藏轉化成為一片佛土。如寂護大師所預測的,蓮師的首要任務是調伏眾神,以及頑強傲慢、統領天下的鬼靈。根據傳統的說法,當蓮師在西藏境內不同地方的許多場合對抗和擊敗這些鬼神時,並不是用摧毀或驅除的方法,而是用他的威嚴來壓倒他們,使其順從他的話語。據說,許多鬼神因而皈依蓮師。他們進入佛法之門,成為佛教徒。其他比較不肯順從的鬼神則受到蓮師瑜伽力量的制伏,誓言護持佛法。因此,在平息鬼靈世界之後,蓮師自由而無礙地傳播佛教教法,尤其是金剛乘的教法。據說,為了達到傳播教法的目的,蓮師徹徹底底地加持西藏整片國土,其徹底的程度沒有一個地方不曾被他的聖足碰觸過,沒有一塊土壤不充滿蓮師的加持。
這不是人們第一次試圖透過超自然的手段來改變西藏的宗教信仰。根據西藏文獻的記載,在蓮師應邀入藏的數個世紀前,西藏國王松贊干布曾經建造一整個寺院網絡,這些寺院都座落於風水要地之上,目的在於約束難以駕馭的國家;他把西藏想像成一個伸展手腳躺在地面上的巨大女體─仰躺的食人女妖。典籍告訴我們,這個方法發揮了一時之效,佛教教法開始傳佈生根。然而,這些散佈在西藏各地、用來「鎮伏國界」的寺院難以維繫。在松贊干布過世後,這些寺院荒廢失修,佛教修行也開始消失式微,並被舊日的陰影入侵取代。據說,蓮師為了防止他離開西藏、王朝瓦解之後可能發生的類似衰微,於是封藏伏藏教法,提供西藏未來的世代使用,而這些教法將由蓮師親近弟子的轉世取出。這些伏藏教法曾經是、也仍然是寧瑪派教法和修行的重要特徵,也是蓮師造訪西藏所留下最不可思議的遺產之一。伏藏教法也扮演保護密續修行法門所仰賴的口傳傳承的角色,並且一直是使教法一再重振復興的手段。
藉由蓮師改變西藏人與非人居民的宗教信仰,以及藉由蓮師加持的力量,他把西藏和整個喜馬拉雅山區創造成為一片受保護的土地,使得經與續的研究與修行,能夠不間斷地興盛一千年。在佛陀的教法在其發源地消失之後,這些教法仍然在西藏和整個喜馬拉雅山區活躍達數世紀之久。在西藏歷史的不同階段,創建新學派和傳承的其他偉大上師,擴展並豐富了這個雖然經歷迫害和時間的流逝、卻仍然保持完整的傳統。這些大師即是在此既有傳統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學派和傳承。這些大師及其教法之所以能夠繁榮興盛,也要歸功於由咕嚕仁波切的加持所創造維護的環境。咕嚕仁波切和西藏命運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因此當咕嚕仁波切為了保護西藏所設計的特殊儀軌受到忽視時(這是由於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過世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繼任之前的過渡期,派系不容的情況大為惡化之故),許多西藏人視其為大難臨頭的前兆。
當我們進一步閱讀咕嚕仁波切傳統的生平記述時,我們發現,儘管咕嚕仁波切在西藏和鄰近地區所展現的事蹟有多麼偉大勝妙,都難以道盡他的事業。根據傳統的記述和密續中的授記,咕嚕仁波切第一次在這個世界上顯現,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入大般涅槃後不久,他以一個美麗孩童的身相顯現,坐在達那科夏湖內一朵莊嚴的蓮花上。他被當地國王因札菩提收養,在王宮中長大。成年時,他從阿難尊者那裡領受比丘戒。在後來的階段,他修持金剛乘的法門,尤其是大圓滿教法,並且達到「大遷虹身」的成就,他的人身轉化為光,永遠不死。等到他在西藏遇見赤松德贊和寂護大師時,按照人間的計算方式,他已經超過一千歲了。
他的事業也不侷限在這個世界。據說,他曾經造訪許多不同的世界體系,教導當地的眾生。在他長遠的生涯中,他根據眾生的需求,以許多不同的形相顯現,其中包括八大神變和無數小神變。最後,他在西藏完成任務後,前往羅剎居住的妙拂洲。根據古代印度的宇宙觀,妙拂洲是位於南瞻部洲西南方的一個附洲。南瞻部洲即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座落於宇宙中軸須彌山的南方。即使故事說到這裡,仍難以道盡蓮師的事蹟。蓮師永遠記得西藏這片土地,以及散佈世界各地、充滿信心的弟子。蓮師定期造訪他們,尤其是在陰曆初十和二十五日,乘著日出和日落的光芒從妙拂洲前來。
這個對咕嚕仁波切生平事蹟所做的簡短記述,原本應該是要詳加說明,而不該因為當代人對這個議題的敏感程度而有所讓步。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一般人都相信關於咕嚕仁波切的生平。此外,對咕嚕仁波切的虔誠追隨者而言,不論是寧瑪巴或其他學派,他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一個來自過去、受人懷念的英雄。他是當下的真實,時時刻刻受到人們的喚請。人們毫不猶豫、自然而然地預期他會直接介入日常生活事務。當喇嘛傳授教法時,甚至於尋常人的對話中,都會提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而他所展現的奇蹟,以及他顯現在聖哲和瑜伽士面前的種種,都彷彿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其中一些確實是最近才發生的。
對西方人士而言,面對這種活生生的傳統,可能會令人感到困惑費解。對我們而言,這些事件似乎是虛構的神話,因此,當我們和那些相信這些事件是真實的歷史描述的人互動時,我們會感到不安。藏傳佛教徒對咕嚕仁波切毫不保留的信心,對我們的思考方式是一種挑戰,因此,我們可能會採取各種不同的策略來適應這種可能會令人感到不自在的情況。舉例來說,我們也許會告訴自己,他的生平細節─他從蓮花中出生、他的不死和超凡的力量,並不是宗教教義。它們不是需要盲目地、毫不質疑地贊同的宗教信仰。當我們專注於更重要的佛法面向時,這些肯定可以被放在一旁。我們可以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記述視為一種象徵,他從蓮花中出生,只是一種以充滿詩意的方式來表達化身的教義;而他騎乘在光線之上,事實上是指妥噶修行法門的淨相等等。我們用這種簡化的論點來解釋被人們視為荒誕古怪、不可能是真實的事件和行為,然後將其重新公式化,使它們在智識上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
到某個程度,這個程序是可理解的。然而,當我們把宗教的概念簡化到一個層次,只用我們目前對世界的了解來加以詮釋時,就會有風險。對那些把佛法當做心靈改革手段的人而言,用這種方式來稀釋、刪節教法,並非明智之舉。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發現自己無動於衷,沒有改變,並且堅信唯物主義的想法,而佛法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要轉化這種唯物主義的想法。這種對咕嚕仁波切的描述,明顯地影響那些用開放的態度和信心接受它們的人,而我們卻讓自己對這種力量免疫。我們無法否認,所有過去偉大的瑜伽士和所有當今的偉大上師,都透過在一種世界觀內修行而獲致了證。在這種世界觀內,他們從不覺得有必要去質疑我們之前所描述的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這個事實應該讓我們停下來,或許讓我們不急著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視為民間傳說。這種簡化的問題在於,人們試圖對傳統的記述有更精密複雜的詮釋,但所得到的結果不是對佛法的意義有更深刻的內觀,反而是產生唯物主義的修行態度。
然而,這不是
此處所翻譯的論釋,不尋常又稀有。即使在寧瑪派內,除了這部論釋的作者米龐仁波切的直接教法傳承外,鮮少為外人知。我們在祖古貝瑪望賈仁波切(Tulku Pema Wangyal Rinpoche)傳法期間,領受到這部論釋的口傳與闡釋。祖古貝瑪望賈仁波切從他的父親甘珠仁波切(Kangyur Rinpoche)領受到這個教法,而甘珠仁波切則從米龐仁波切最親近的弟子之一噶陀錫度卻吉嘉措(Kathok Situ Chkyi Gyatso)那裡領受這個教法。儘管這部論釋稀有罕見,但是其主題──蓮師七句祈請文,卻是藏傳佛教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祈願文。凡是蓮師受到崇敬之處,七句祈請文就會受到人們的珍愛和念誦,在佛教於西藏萌芽階段即興起的寧瑪派中尤其受到重視。這是針對蓮師所做的首要祈請文。蓮師被視為一切皈依的體現,所有證悟者的化身,以及藏傳佛教傳統所有後繼之大師和上師的典範。在寧瑪派中,沒有一座修法、沒有一種禪修、沒有一個儀軌,不是以念誦三次七句祈請文做為起始。而且如我們可以從這本論著的後記了解到,修行者投入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來持誦七句祈請文,累積大量的持誦次數並不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
對許多西方人士而言,即使對那些受到藏傳佛教吸引的人來說,蓮師似乎是一個不可思議、如謎一般難解的人物。根據紀錄,來自烏迪亞納(或許是位於現今巴基斯坦境內的一個地區)、身為密續佛教大師的蓮師,在西元第八世紀造訪西藏,因此幾乎沒有什麼重大的理由可以懷疑蓮師的史實性。然而關於蓮師的傳統文獻,其中包括數本未經刪節的傳記,充滿了我們平常會聯想成為傳說和神話的那種奇蹟。讓我們簡短地回顧蓮師重要的生平事蹟,以及他和西藏及西藏人民的關係。
蓮師
根據西藏編年史的記載,當西藏國王赤松德贊希望在他的國家奠定佛教教法的時候,他所採取的第一個行動,即是邀請偉大的比丘兼學者寂護大師入藏。寂護大師是規模宏大的那瀾陀佛學院的知名住持,在當時,那瀾陀佛學院是佛教國印度的榮耀。寂護大師抵達西藏後,努力教導國王及子民。他開始在桑耶興建寺廟,授戒第一批比丘,並且展開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然而,他的努力未達成功。他遭遇來自西藏貴族和皇室大臣的強大反對力量,這些人的心和興趣在於他們本土宗教的信仰和修行法門,而這個宗教即是西藏信仰鬼神的異教。儘管這些人具有強烈的敵意,然而寂護大師覺得,最大的反對力量完全不是來自人類,而是來自神本身。寂護大師這個外來阿闍黎的出現,打擾妨礙了西藏本地的神祇,他的教法將會廢除供養他們的血祭,破壞他們與西藏這片土地和人們的連結。這些神祇發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天災來展現他們的暴怒。寂護大師推斷,直接處理這些神祇,用魔法對抗魔法乃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他坦承這種英勇之舉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於是建議國王尋求佛教密續大師、具有無礙力量的瑜伽士蓮花生大士的保護。
偉大的蓮師按時抵達西藏,並且應西藏國王之請,把西藏轉化成為一片佛土。如寂護大師所預測的,蓮師的首要任務是調伏眾神,以及頑強傲慢、統領天下的鬼靈。根據傳統的說法,當蓮師在西藏境內不同地方的許多場合對抗和擊敗這些鬼神時,並不是用摧毀或驅除的方法,而是用他的威嚴來壓倒他們,使其順從他的話語。據說,許多鬼神因而皈依蓮師。他們進入佛法之門,成為佛教徒。其他比較不肯順從的鬼神則受到蓮師瑜伽力量的制伏,誓言護持佛法。因此,在平息鬼靈世界之後,蓮師自由而無礙地傳播佛教教法,尤其是金剛乘的教法。據說,為了達到傳播教法的目的,蓮師徹徹底底地加持西藏整片國土,其徹底的程度沒有一個地方不曾被他的聖足碰觸過,沒有一塊土壤不充滿蓮師的加持。
這不是人們第一次試圖透過超自然的手段來改變西藏的宗教信仰。根據西藏文獻的記載,在蓮師應邀入藏的數個世紀前,西藏國王松贊干布曾經建造一整個寺院網絡,這些寺院都座落於風水要地之上,目的在於約束難以駕馭的國家;他把西藏想像成一個伸展手腳躺在地面上的巨大女體─仰躺的食人女妖。典籍告訴我們,這個方法發揮了一時之效,佛教教法開始傳佈生根。然而,這些散佈在西藏各地、用來「鎮伏國界」的寺院難以維繫。在松贊干布過世後,這些寺院荒廢失修,佛教修行也開始消失式微,並被舊日的陰影入侵取代。據說,蓮師為了防止他離開西藏、王朝瓦解之後可能發生的類似衰微,於是封藏伏藏教法,提供西藏未來的世代使用,而這些教法將由蓮師親近弟子的轉世取出。這些伏藏教法曾經是、也仍然是寧瑪派教法和修行的重要特徵,也是蓮師造訪西藏所留下最不可思議的遺產之一。伏藏教法也扮演保護密續修行法門所仰賴的口傳傳承的角色,並且一直是使教法一再重振復興的手段。
藉由蓮師改變西藏人與非人居民的宗教信仰,以及藉由蓮師加持的力量,他把西藏和整個喜馬拉雅山區創造成為一片受保護的土地,使得經與續的研究與修行,能夠不間斷地興盛一千年。在佛陀的教法在其發源地消失之後,這些教法仍然在西藏和整個喜馬拉雅山區活躍達數世紀之久。在西藏歷史的不同階段,創建新學派和傳承的其他偉大上師,擴展並豐富了這個雖然經歷迫害和時間的流逝、卻仍然保持完整的傳統。這些大師即是在此既有傳統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學派和傳承。這些大師及其教法之所以能夠繁榮興盛,也要歸功於由咕嚕仁波切的加持所創造維護的環境。咕嚕仁波切和西藏命運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因此當咕嚕仁波切為了保護西藏所設計的特殊儀軌受到忽視時(這是由於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過世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繼任之前的過渡期,派系不容的情況大為惡化之故),許多西藏人視其為大難臨頭的前兆。
當我們進一步閱讀咕嚕仁波切傳統的生平記述時,我們發現,儘管咕嚕仁波切在西藏和鄰近地區所展現的事蹟有多麼偉大勝妙,都難以道盡他的事業。根據傳統的記述和密續中的授記,咕嚕仁波切第一次在這個世界上顯現,是在釋迦牟尼佛滅入大般涅槃後不久,他以一個美麗孩童的身相顯現,坐在達那科夏湖內一朵莊嚴的蓮花上。他被當地國王因札菩提收養,在王宮中長大。成年時,他從阿難尊者那裡領受比丘戒。在後來的階段,他修持金剛乘的法門,尤其是大圓滿教法,並且達到「大遷虹身」的成就,他的人身轉化為光,永遠不死。等到他在西藏遇見赤松德贊和寂護大師時,按照人間的計算方式,他已經超過一千歲了。
他的事業也不侷限在這個世界。據說,他曾經造訪許多不同的世界體系,教導當地的眾生。在他長遠的生涯中,他根據眾生的需求,以許多不同的形相顯現,其中包括八大神變和無數小神變。最後,他在西藏完成任務後,前往羅剎居住的妙拂洲。根據古代印度的宇宙觀,妙拂洲是位於南瞻部洲西南方的一個附洲。南瞻部洲即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座落於宇宙中軸須彌山的南方。即使故事說到這裡,仍難以道盡蓮師的事蹟。蓮師永遠記得西藏這片土地,以及散佈世界各地、充滿信心的弟子。蓮師定期造訪他們,尤其是在陰曆初十和二十五日,乘著日出和日落的光芒從妙拂洲前來。
這個對咕嚕仁波切生平事蹟所做的簡短記述,原本應該是要詳加說明,而不該因為當代人對這個議題的敏感程度而有所讓步。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一般人都相信關於咕嚕仁波切的生平。此外,對咕嚕仁波切的虔誠追隨者而言,不論是寧瑪巴或其他學派,他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一個來自過去、受人懷念的英雄。他是當下的真實,時時刻刻受到人們的喚請。人們毫不猶豫、自然而然地預期他會直接介入日常生活事務。當喇嘛傳授教法時,甚至於尋常人的對話中,都會提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而他所展現的奇蹟,以及他顯現在聖哲和瑜伽士面前的種種,都彷彿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事實上,其中一些確實是最近才發生的。
對西方人士而言,面對這種活生生的傳統,可能會令人感到困惑費解。對我們而言,這些事件似乎是虛構的神話,因此,當我們和那些相信這些事件是真實的歷史描述的人互動時,我們會感到不安。藏傳佛教徒對咕嚕仁波切毫不保留的信心,對我們的思考方式是一種挑戰,因此,我們可能會採取各種不同的策略來適應這種可能會令人感到不自在的情況。舉例來說,我們也許會告訴自己,他的生平細節─他從蓮花中出生、他的不死和超凡的力量,並不是宗教教義。它們不是需要盲目地、毫不質疑地贊同的宗教信仰。當我們專注於更重要的佛法面向時,這些肯定可以被放在一旁。我們可以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記述視為一種象徵,他從蓮花中出生,只是一種以充滿詩意的方式來表達化身的教義;而他騎乘在光線之上,事實上是指妥噶修行法門的淨相等等。我們用這種簡化的論點來解釋被人們視為荒誕古怪、不可能是真實的事件和行為,然後將其重新公式化,使它們在智識上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
到某個程度,這個程序是可理解的。然而,當我們把宗教的概念簡化到一個層次,只用我們目前對世界的了解來加以詮釋時,就會有風險。對那些把佛法當做心靈改革手段的人而言,用這種方式來稀釋、刪節教法,並非明智之舉。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發現自己無動於衷,沒有改變,並且堅信唯物主義的想法,而佛法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要轉化這種唯物主義的想法。這種對咕嚕仁波切的描述,明顯地影響那些用開放的態度和信心接受它們的人,而我們卻讓自己對這種力量免疫。我們無法否認,所有過去偉大的瑜伽士和所有當今的偉大上師,都透過在一種世界觀內修行而獲致了證。在這種世界觀內,他們從不覺得有必要去質疑我們之前所描述的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這個事實應該讓我們停下來,或許讓我們不急著把咕嚕仁波切的生平事蹟視為民間傳說。這種簡化的問題在於,人們試圖對傳統的記述有更精密複雜的詮釋,但所得到的結果不是對佛法的意義有更深刻的內觀,反而是產生唯物主義的修行態度。
然而,這不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