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中修行(新版)
內容簡介
禪修一定要正襟危坐,才能與妄念抗衡嗎?其實只要打開對自我的設限,隨時隨地皆在動中修行!
本書共分七個段落,從佛陀悟道的故事說起,依次教導讀者如何追隨佛陀及成就者的腳步,經由「傳法」、「布施」、「安忍」、「禪定」、「智慧」,漸次了解禪修就在我們平時的食衣住行中。
本書特色
現代人生活忙碌,特別需要動中修行的功夫──尤其,面對「非做不可」的壓力時……。本書所教授的方法,能讓我們在身與心的高度緊繃之間,找到歇息的舒緩點。
請看以下創巴仁波切精彩語錄!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下來?
如果我們在家裡打坐,卻不巧住在鬧區,我們無法因為自己需要安靜而讓車子都停下來,至少可以讓自己停下來——我們可以接受噪音,噪音當中也包含安靜。我們要讓自己安靜,而不是要世界安靜,如同佛陀所做的一樣。
■當下接納
想安靜,不是得趕走聒噪的鳥兒;想安靜,不是得制止空氣的流動或河水的奔騰。接受它們,你就會感受到寧靜,它們是寧靜的一部分。想經驗寧靜,重點在於不排拒,並盡量利用當下的一刻;不論是怎樣的情境,都接納它、尊重它。
■自我,只是個大氣泡
我們試著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這是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氣泡,那個大氣泡,包含的不是空氣和水,而是恐懼與對外在的反射,完全堵塞了新鮮空氣的進入。那大氣泡就是——自我!
■溝通
言辭並非唯一的溝通方式。在我們尚未說出什麼、甚至只說「哈囉!」或「你好嗎?」的時候,溝通已然開始。有時在我們講完話之後,溝通仍然持續。
■沒有障礙
如果一個人能夠直視當下,不受過去或對未來的期望所影響,而只看到當下那一刻──那一刻對他而言就沒有障礙存在。只有與過去或與未來的期望有所聯想,障礙才會產生;「當下」是全無障礙的。
■完全敞開
上師是一扇門,弟子是另一扇門,當兩扇門同時打開,即產生全然的虛空,二者全然地合一,這就是「二心交會」……傳法,原只是雙方面完全敞開,毫不保留地開放。
■練習
請練習「什麼都不做」。
本書共分七個段落,從佛陀悟道的故事說起,依次教導讀者如何追隨佛陀及成就者的腳步,經由「傳法」、「布施」、「安忍」、「禪定」、「智慧」,漸次了解禪修就在我們平時的食衣住行中。
本書特色
現代人生活忙碌,特別需要動中修行的功夫──尤其,面對「非做不可」的壓力時……。本書所教授的方法,能讓我們在身與心的高度緊繃之間,找到歇息的舒緩點。
請看以下創巴仁波切精彩語錄!
■讓世界靜下來,或讓自己靜下來?
如果我們在家裡打坐,卻不巧住在鬧區,我們無法因為自己需要安靜而讓車子都停下來,至少可以讓自己停下來——我們可以接受噪音,噪音當中也包含安靜。我們要讓自己安靜,而不是要世界安靜,如同佛陀所做的一樣。
■當下接納
想安靜,不是得趕走聒噪的鳥兒;想安靜,不是得制止空氣的流動或河水的奔騰。接受它們,你就會感受到寧靜,它們是寧靜的一部分。想經驗寧靜,重點在於不排拒,並盡量利用當下的一刻;不論是怎樣的情境,都接納它、尊重它。
■自我,只是個大氣泡
我們試著將自己與外界隔離,這是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氣泡,那個大氣泡,包含的不是空氣和水,而是恐懼與對外在的反射,完全堵塞了新鮮空氣的進入。那大氣泡就是——自我!
■溝通
言辭並非唯一的溝通方式。在我們尚未說出什麼、甚至只說「哈囉!」或「你好嗎?」的時候,溝通已然開始。有時在我們講完話之後,溝通仍然持續。
■沒有障礙
如果一個人能夠直視當下,不受過去或對未來的期望所影響,而只看到當下那一刻──那一刻對他而言就沒有障礙存在。只有與過去或與未來的期望有所聯想,障礙才會產生;「當下」是全無障礙的。
■完全敞開
上師是一扇門,弟子是另一扇門,當兩扇門同時打開,即產生全然的虛空,二者全然地合一,這就是「二心交會」……傳法,原只是雙方面完全敞開,毫不保留地開放。
■練習
請練習「什麼都不做」。
目錄
序
壹 從佛陀的故事說起
離家出走的王子
興奮之後
真理,必須是實際的體驗
正念與自律
我執,最大的魔考
自然的慈悲
溝通,在言語之前就開始了
貳 菩提田中的經驗之肥
小心!別走進死胡同
總有辦法證悟
習氣是修行的燃料
別被自我的舊把戲騙了
每個念頭都是轉心的肥料
要播種,也要除雜草
勇敢一點!別害怕向內看
答案躲在想像之中
參 傳法
其實我們不懂上師的心
接法不過如此而已
肆 布施
從戒律窄道通往慈悲大道
只想單純為你付出
慳貪是最強勁的敵人
請聰明地捨棄持有
隨時隨地清空心靈垃圾
教學相長是大布施
你給出的不只是東西
伍 安忍
跟勉強忍耐不一樣
接受「不要」,才能到達「想要」
只會導致崩潰的假裝
陸 禪定
只需「看著它」就好
看見天空般遼闊的心
學會「不刻意去做些什麼」
問答錄
柒 智慧
聽聞學習是智慧的開端
謝絕對自己的「發現」上癮
思考是實證智慧的利器
請練習「什麼都不做」
全然開放的接納一切
壹 從佛陀的故事說起
離家出走的王子
興奮之後
真理,必須是實際的體驗
正念與自律
我執,最大的魔考
自然的慈悲
溝通,在言語之前就開始了
貳 菩提田中的經驗之肥
小心!別走進死胡同
總有辦法證悟
習氣是修行的燃料
別被自我的舊把戲騙了
每個念頭都是轉心的肥料
要播種,也要除雜草
勇敢一點!別害怕向內看
答案躲在想像之中
參 傳法
其實我們不懂上師的心
接法不過如此而已
肆 布施
從戒律窄道通往慈悲大道
只想單純為你付出
慳貪是最強勁的敵人
請聰明地捨棄持有
隨時隨地清空心靈垃圾
教學相長是大布施
你給出的不只是東西
伍 安忍
跟勉強忍耐不一樣
接受「不要」,才能到達「想要」
只會導致崩潰的假裝
陸 禪定
只需「看著它」就好
看見天空般遼闊的心
學會「不刻意去做些什麼」
問答錄
柒 智慧
聽聞學習是智慧的開端
謝絕對自己的「發現」上癮
思考是實證智慧的利器
請練習「什麼都不做」
全然開放的接納一切
序/導讀
前言
世界動得太快,人們似乎被生命的潮流困住:永不止息的思緒和欲望不斷產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事。如何才能產生菩提──證悟的心?
每一眾生都能成為證悟的覺者。創巴仁波切說:「法教永遠是開放、簡單、普通的。法教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基本上情況是永遠相同的──我們必須接受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只要我們對任何情況都不退縮,情況就永遠是可供利用的工具。」
本書集結〈從佛陀的故事說起〉、〈菩提田中的經驗之肥〉、〈傳法〉、〈安忍〉、〈布施〉、〈禪定〉、〈智慧〉七篇開示,引領人們取得個人修行的第一手經驗。
開卷有益,聽聞法教更是無比殊勝!希望藉由創巴仁波切的醍醐灌頂,讀者都能萌發菩提種子。
眾生文化 謹識
世界動得太快,人們似乎被生命的潮流困住:永不止息的思緒和欲望不斷產生,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事。如何才能產生菩提──證悟的心?
每一眾生都能成為證悟的覺者。創巴仁波切說:「法教永遠是開放、簡單、普通的。法教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基本上情況是永遠相同的──我們必須接受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只要我們對任何情況都不退縮,情況就永遠是可供利用的工具。」
本書集結〈從佛陀的故事說起〉、〈菩提田中的經驗之肥〉、〈傳法〉、〈安忍〉、〈布施〉、〈禪定〉、〈智慧〉七篇開示,引領人們取得個人修行的第一手經驗。
開卷有益,聽聞法教更是無比殊勝!希望藉由創巴仁波切的醍醐灌頂,讀者都能萌發菩提種子。
眾生文化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