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智光照:功德寶藏論顯宗分講記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學習藏傳佛法必聽過吉美林巴的大名,必讀過他所著述的《功德寶藏論》!
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此論中!
吉美林巴仁波切在藏傳佛教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們所修學的所有龍欽寧體教法,都是由吉美林巴所傳下來的法。吉美林巴沒有讀過書,卻在第一年閉關時,親見密乘第一佛:蓮花生大士;第二年閉關時,親見密乘第二佛:龍欽巴大士;閉關第三年後,與龍欽巴大士無二無別。
龍欽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說是大圓滿龍欽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閉關時,實修大遍智龍欽巴(法),親見龍欽巴三次,同時龍欽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一切的指導、教誡。
吉美林巴所著《功德寶藏歡喜雨》就是將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個根本大綱,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後善:結行。
※解釋書名
原書名有印度語和西藏語,意思是「功德寶藏歡喜雨」。
為何這樣說明呢?因為書裡所講的三士道,基是功德,道路的範圍是功德,果的一切也是功德,諸如此類的各種功德都放在這裡,像個寶藏一樣。譬如國王得到金銀財寶等各種寶藏,可以除去貧窮的痛苦。一般人如果得到一個藏寶庫,當然也是一生不愁吃穿,不再辛苦勞累。
一樣的道理,三士道的內容包括基、道、果,需要下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下士道;需要中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中士道;需要上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上士道,因為聽聞的緣故而擁有下、中、上士道的功德,不再有所欠缺,所以是「功德寶藏」。
其次,「歡喜雨」是以農夫作比喻。種田的人希望稻米能豐收不再貧窮,因此,把所要收穫的稻米比喻成功德,想得到稻米就像我們想要得到功德。但要得到稻米並不只是辛苦就夠了,老天也要幫忙,要下雨使泥土得到滋潤,稻苗慢慢才能長出稻米。當老天下雨時,農夫的期盼轉成歡喜高興,所以稱為「歡喜雨」。
同理,希望得到下士道功德的人,向他講解下士道的基道果,他聽聞後非常歡喜;喜歡中士道的人,向他講解中士道的基道果,他聽聞後歡喜無比;喜歡上士道的人,向他講解上士道的基道果,他也是非常歡喜!因此,這部書就像是滂沱大雨的喜悅,講解了三士道基道果的理論,想要得到這些功德的人,聽聞後就像農夫遇到大雨一樣歡喜無比。
遍智吉美林巴寫這部書時,以此比喻作為書名,意思就是如同農夫遇到盼望的大雨一樣,向渴求三士道的人講解所需基道果的部分,讓他們歡喜無比。
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此論中!
吉美林巴仁波切在藏傳佛教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們所修學的所有龍欽寧體教法,都是由吉美林巴所傳下來的法。吉美林巴沒有讀過書,卻在第一年閉關時,親見密乘第一佛:蓮花生大士;第二年閉關時,親見密乘第二佛:龍欽巴大士;閉關第三年後,與龍欽巴大士無二無別。
龍欽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說是大圓滿龍欽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閉關時,實修大遍智龍欽巴(法),親見龍欽巴三次,同時龍欽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一切的指導、教誡。
吉美林巴所著《功德寶藏歡喜雨》就是將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個根本大綱,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後善:結行。
※解釋書名
原書名有印度語和西藏語,意思是「功德寶藏歡喜雨」。
為何這樣說明呢?因為書裡所講的三士道,基是功德,道路的範圍是功德,果的一切也是功德,諸如此類的各種功德都放在這裡,像個寶藏一樣。譬如國王得到金銀財寶等各種寶藏,可以除去貧窮的痛苦。一般人如果得到一個藏寶庫,當然也是一生不愁吃穿,不再辛苦勞累。
一樣的道理,三士道的內容包括基、道、果,需要下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下士道;需要中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中士道;需要上士道功德的人,就向他講解上士道,因為聽聞的緣故而擁有下、中、上士道的功德,不再有所欠缺,所以是「功德寶藏」。
其次,「歡喜雨」是以農夫作比喻。種田的人希望稻米能豐收不再貧窮,因此,把所要收穫的稻米比喻成功德,想得到稻米就像我們想要得到功德。但要得到稻米並不只是辛苦就夠了,老天也要幫忙,要下雨使泥土得到滋潤,稻苗慢慢才能長出稻米。當老天下雨時,農夫的期盼轉成歡喜高興,所以稱為「歡喜雨」。
同理,希望得到下士道功德的人,向他講解下士道的基道果,他聽聞後非常歡喜;喜歡中士道的人,向他講解中士道的基道果,他聽聞後歡喜無比;喜歡上士道的人,向他講解上士道的基道果,他也是非常歡喜!因此,這部書就像是滂沱大雨的喜悅,講解了三士道基道果的理論,想要得到這些功德的人,聽聞後就像農夫遇到大雨一樣歡喜無比。
遍智吉美林巴寫這部書時,以此比喻作為書名,意思就是如同農夫遇到盼望的大雨一樣,向渴求三士道的人講解所需基道果的部分,讓他們歡喜無比。
目錄
導讀
初善--前言
解釋書名
供養禮讚文
撰者誓言
中善--正文
第一章 暇滿難得
八有暇
十圓滿
十八暇滿
第二章 死亡無常
第三章 業力因果
總說業果的理論
別說善惡之業果
第四章 輪迴痛苦
四聖諦
十二緣起
第五章 殊勝士夫最初入門處--四大輪
第一輪 安住於相隨順之處
第二輪 依止純正上師
第三輪 依賴四種善願
第四輪 欲求福德救度
第六章 佛道入門--皈依
皈依之因是信心
辨明清楚皈依的對境
皈依的類型
皈依的動機
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學處
第七章 正式進入大乘--四無量心
大乘道整體總論
緣取的對象、形相
錯誤的道路
殊勝的特色
觀修的方式
果報利益
第八章 發殊勝菩提心
甚麼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質
菩提心的分類
菩提心產生的方式
第九章 菩薩學處
守護學處的方法
應斷學處
應做學處
初善--前言
解釋書名
供養禮讚文
撰者誓言
中善--正文
第一章 暇滿難得
八有暇
十圓滿
十八暇滿
第二章 死亡無常
第三章 業力因果
總說業果的理論
別說善惡之業果
第四章 輪迴痛苦
四聖諦
十二緣起
第五章 殊勝士夫最初入門處--四大輪
第一輪 安住於相隨順之處
第二輪 依止純正上師
第三輪 依賴四種善願
第四輪 欲求福德救度
第六章 佛道入門--皈依
皈依之因是信心
辨明清楚皈依的對境
皈依的類型
皈依的動機
皈依的利益
皈依的學處
第七章 正式進入大乘--四無量心
大乘道整體總論
緣取的對象、形相
錯誤的道路
殊勝的特色
觀修的方式
果報利益
第八章 發殊勝菩提心
甚麼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質
菩提心的分類
菩提心產生的方式
第九章 菩薩學處
守護學處的方法
應斷學處
應做學處
序/導讀
導讀
龍欽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說是大圓滿龍欽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閉關時,實修大遍智龍欽巴(法),親見龍欽巴三次,同時龍欽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一切的指導、教誡。
吉美林巴所著《功德寶藏歡喜雨》,就是將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個根本大綱,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後善──結行。
正文分為十三章:
第一章:暇滿難得
第二章:死亡無常
第三章:業力因果
第四章:輪迴痛苦
第五章:殊勝士夫最初入門處──四大輪
第六章:佛道入門──皈依
第七章:正式進入大乘──四無量心
第八章:發殊勝菩提心
第九章:菩薩學處
第十章:持明藏典
第十一章:一切聖教之頂──自性大圓滿
第十二章:自性大圓滿不共之道
第十三章:究竟之果──佛身與佛智
其中,第一至第三章是使本來還沒有趨向於佛法的人,能夠轉心向法;第四章到第九章,講說脫離三界輪迴的解脫之道;第十章是能滅盡其錯亂見地之方便;第十一、十二、十三章,講述把一切迷惑所顯現的景象全部清淨去除的方法,去除後,所顯全是清淨浩瀚,唯有本智。
以三士道次第而言,第三至第十三章廣說所應修持的三士道次第,下士道於第三章講說;中士道於第四章講說;上士道屬不共道,細分為三項:
1.說明前行法:第五章
2.說明道之所依基礎:第六章
3.說明道之主體「觀修兩種菩提心」,再細分為三:
(1)道之主幹──依因經教性相乘門而說
修心──四無量心:第七章
發誓──全面執持菩提心:第八章
修學學處──願、行菩提心學處:第九章
(2)道之隱義──依果密咒金剛乘門而說:第十章
(3)道之近道──依自性大圓滿而說:第十一至十三章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屬密分,本書內容只講述第一章到第九章顯分部分;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密分部分將於下冊講述。
龍欽心滴的伏藏教法由遍智吉美林巴在他第一次三年閉關時挖掘取得,因此,遍智吉美林巴可說是大圓滿龍欽心滴的教法法主。他在第二次三年閉關時,實修大遍智龍欽巴(法),親見龍欽巴三次,同時龍欽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一切的指導、教誡。
吉美林巴所著《功德寶藏歡喜雨》,就是將大遍智龍欽巴所著《七寶藏論》的關鍵精髓全部凝聚在一起,包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基、道、果的部分。分成三個根本大綱,也就是初善──前言,中善──正文,後善──結行。
正文分為十三章:
第一章:暇滿難得
第二章:死亡無常
第三章:業力因果
第四章:輪迴痛苦
第五章:殊勝士夫最初入門處──四大輪
第六章:佛道入門──皈依
第七章:正式進入大乘──四無量心
第八章:發殊勝菩提心
第九章:菩薩學處
第十章:持明藏典
第十一章:一切聖教之頂──自性大圓滿
第十二章:自性大圓滿不共之道
第十三章:究竟之果──佛身與佛智
其中,第一至第三章是使本來還沒有趨向於佛法的人,能夠轉心向法;第四章到第九章,講說脫離三界輪迴的解脫之道;第十章是能滅盡其錯亂見地之方便;第十一、十二、十三章,講述把一切迷惑所顯現的景象全部清淨去除的方法,去除後,所顯全是清淨浩瀚,唯有本智。
以三士道次第而言,第三至第十三章廣說所應修持的三士道次第,下士道於第三章講說;中士道於第四章講說;上士道屬不共道,細分為三項:
1.說明前行法:第五章
2.說明道之所依基礎:第六章
3.說明道之主體「觀修兩種菩提心」,再細分為三:
(1)道之主幹──依因經教性相乘門而說
修心──四無量心:第七章
發誓──全面執持菩提心:第八章
修學學處──願、行菩提心學處:第九章
(2)道之隱義──依果密咒金剛乘門而說:第十章
(3)道之近道──依自性大圓滿而說:第十一至十三章
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屬密分,本書內容只講述第一章到第九章顯分部分;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密分部分將於下冊講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