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5冊講經 + 1冊《六祖壇經經文本》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2個人喜歡
  • 9 1350
    15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其他宗教真佛宗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盧勝彥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燈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5/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蓮生活佛盧勝彥開示集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
5冊講經 + 1冊《六祖壇經經文本》


《六祖壇經》記載禪宗六祖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一直以來被視為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眾人耳熟能詳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便是此經文經典的名句。

當代法王蓮生活佛盧勝彥,應弟子請法,自2008年7月起,每週六講解《六祖壇經》,歷時3年半,至2011年底,共講解142講次,圓滿講述完成。蓮生活佛融合道、顯、密修行,在其抽絲剝繭、畫龍點睛的點撥下,書中精闢入理、深入淺出的開示,讓此經文擺脫一般佛教經典給人艱深難懂的印象,開卷者必能契入本經,瞭解六祖惠能大師一生的行誼與智慧。

我學佛,就開始讀《六祖壇經》,六祖惠能一生當中的所有經歷,全部在裡面。經多年鑽研,終於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頓開佛慧,講《六祖壇經》,一一明晰。
~蓮生活佛盧勝彥

《大心印》全套共有5冊,收錄蓮生活佛自2008年7月起至2011年底,歷時約3年半時光,講解《六祖壇經》共142講次的開示內容。此次推出,除了5冊講經,特別額外加送1本《六祖壇經經文本》,謹供讀者潛心參詳。

~大燈文化供稿

作者

盧勝彥

世界華人的驕傲
蓮生活佛盧勝彥西元1945年出生於台灣,曾旅居美國西雅圖,專注於寫作、繪畫、及教授密法;國際地位崇高,受到前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與華盛頓州前任州長駱家輝及Mike Lowry等名流的尊崇。

活佛之師
他畢生精研佛法,日日實修,得到大成就。全球皈依弟子逾五百萬眾,有眾多知名的西藏活佛皈依門下,如:前西藏國會議長金美仁波切、吐登嘉措仁波切、占巴仁波切……等。

微笑人生 寫作度化有緣人
他有極罕見的圓滿慈悲相,且為人幽默風趣、平易近人,他文筆洗鍊,日日寫作不輟,書中展現出他真實的經歷與修行的體悟;且創作高達二百四十九冊;其文章內容不但安撫人們的傷痛,更能提昇性靈,進而改變命運!

目錄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一)
‧【第一講】談《六祖壇經》(一)
‧【第二講】談《六祖壇經》(二)
‧【第三講】時,大師至寶林……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第四講】惠能嚴父……客曰:《金剛經》。
‧【第五講】復問:從何所來……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第六講】惠能聞說……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第七講】經八月餘……不敢行至當前,令人不覺。
‧【第八講】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第九講】祖,三更喚秀入堂……眾以為然。
‧【第十講】次日,祖潛至……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第十一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第十二講】惠能啟曰……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第十三講】祖云:如是,如是……惠明言下大悟。
‧【第十四講】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明禮辭。
‧【第十五講】惠能後至曹溪……一眾駭然。
‧【第十六講】印宗延至上席……佛法是不二之法。
‧【第十七講】宗又問……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第十八講】印宗聞說……歡喜作禮而退。
‧【第十九講】次日,韋使君請益。
‧【第二十講】師陞坐……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第二十一講】復云:善知識……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第二十二講】善知識……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第二十三講】善知識……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
‧【第二十四講】本性是佛……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第二十五講】善知識……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第二十六講】善知識……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第二十七講】善知識……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第二十八講】善知識……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第二十九講】善知識……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第三十講】善知識!一切般若智……名為真性自用。
‧【第三十一講】一真一切真……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二)
‧【第三十二講】善知識!何名般若……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第三十三講】一念愚即般若絕……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第三十四講】何名波羅蜜……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第三十五講】著境生滅起……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第三十六講】善知識!迷人口念……悟此法者,是般若法。
‧【第三十七講】修此行者,是般若行……後念離境即菩提。
‧【第三十八講】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三世諸佛從中出。
‧【第三十九講】當用大智慧……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第四十講】善知識!我此法門……悟此法者,即是無念。
‧【第四十一講】無憶無著,不起誑妄……即是見性成佛道。
‧【第四十二講】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此經功德無量無邊。
‧【第四十三講】經中分明讚歎……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
‧【第四十四講】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若雨大海,不增不減。
‧【第四十五講】若大乘人……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第四十六講】善知識!小根之人……小根之人,亦復如是。
‧【第四十七講】元有般若之智……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第四十八講】般若之智亦無大小……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第四十九講】善知識!內外不住……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第五十講】善知識!一切修多羅……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第五十一講】緣其人中,有愚有智……即與智人無別。
‧【第五十二講】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還得本心。
‧【第五十三講】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第五十四講】若自不悟……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第五十五講】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內有知識自悟。
‧【第五十六講】若起邪迷,妄念顛倒……一悟即至佛地。
‧【第五十七講】善知識!智慧觀照……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第五十八講】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即名邊見。
‧【第五十九講】善知識!……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第六十講】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究竟無益。
‧【第六十一講】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惟記吾言,亦無有益。
‧【第六十二講】聽吾頌曰:說通及心通……常須生慧日。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三)
‧【第六十三講】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終身不見道。
‧【第六十四講】波波度一生……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六十五講】若見他人非……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第六十六講】欲擬化他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第六十七講】正見名出世……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第六十八講】師復曰……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第六十九講】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吾當為說。
‧【第七十講】韋公曰……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第七十一講】師又曰……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第七十二講】若修功德之人……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第七十三講】善知識!……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第七十四講】刺史又問曰……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第七十五講】使君東方人……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第七十六講】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第七十七講】眾皆頂禮云……貪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第七十八講】善知識!常行十善……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第七十九講】韋公又問……各得開悟,信受奉行。(一)
‧【第八十講】韋公又問……各得開悟,信受奉行。(二)
‧【第八十一講】師示眾云……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第八十二講】善知識!……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第八十三講】善知識!……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第八十四講】善知識!……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第八十五講】善知識!……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第八十六講】善知識!……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第八十七講】善知識!……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第八十八講】師示眾云……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第八十九講】善知識!……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第九十講】善知識!……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第九十一講】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名解脫知見香。
‧【第九十二講】善知識!……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四)
‧【第九十三講】善知識!……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
‧【第九十四講】善知識!……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第九十五講】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第九十六講】善知識!各自觀察……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第九十七講】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第九十八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如彼天雲。
‧【第九十九講】善知識!智如日……自心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第一○○講】自歸依者……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
‧【第一○一講】是自歸依……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
‧【第一○二講】自性起一念惡……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第一○三講】善知識!法身本具……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第一○四講】師自黃梅得法……吾若具說,窮劫不盡。
‧【第一○五講】聽吾偈曰……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第一○六講】僧法達……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
‧【第一○七講】師曰……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第一○八講】佛,猶覺也……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第一○九講】聽吾偈曰……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第一一○講】達聞偈,不覺悲泣……達蒙啟發,踴躍歡喜。
‧【第一一一講】以偈讚曰……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第一一二講】僧智通……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第一一三講】通再啟曰……繁興永處那伽定。
‧【第一一四講】通頓悟性智……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第一一五講】僧智常……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
‧【第一一六講】吾今示汝一偈……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第一一七講】智常一日問師曰……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
‧【第一一八講】僧志道……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
‧【第一一九講】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第一二○講】聽吾偈曰……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

大心印──蓮生活佛講六祖壇經(五)
‧【第一二一講】行思禪師……弘法紹化。諡弘濟禪師。
‧【第一二二講】懷讓禪師……大闡禪宗。敕諡大慧禪師。
‧【第一二三講】永嘉玄覺禪師……謚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
‧【第一二四講】禪者智隍……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第一二五講】隍聞是說,徑來謁師……復歸河北,開化四眾。
‧【第一二六講】一僧問師云……積以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
‧【第一二七講】忽有一僧來禮拜……住持於此,重建殿宇。
‧【第一二八講】宋嘉祐八年……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第一二九講】時,

序/導讀

談《六祖壇經》

首先敬禮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壇城三寶。師母,各位上師、教授師,各位法師、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大家好!

我們曉得,禪宗是由達摩祖師到了中土,印度的達摩祖師是二十八祖,到了中國以後就是中土的第一位祖師。達摩祖師在圓寂了以後,有人把他的棺木打開,發覺只剩下一隻草鞋,另外一隻草鞋他提著走了。我有一次在禪定裡面遇到達摩祖師,我就問他:「你為什麼留一隻草鞋在那裡,另外一隻草鞋提著走?」達摩祖師告訴我:「留下來的這隻草鞋,是給二祖慧可的,表示我認可了二祖慧可。從來就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另外一隻草鞋提著走?』今天你問了這一句,這個草鞋就送給你。」(眾鼓掌)這個是達摩祖師的預言,他說他另外一隻草鞋就送給我,因為我問了,表示印可。這個二祖就是慧可,三祖是僧燦,四祖就是道信,五祖是弘忍,六祖是惠能。

六祖惠能他是廣東人,是嶺南人。我始終認為廣東人不像中國人,雖然是中國人,但事實上不像中國人,因為廣東人草莽的性格,跟臺灣人是一樣的。廣州城叫五羊城,又有方世玉,又有洪熙官,又有顏詠春,到後來又有黃飛鴻,好多,數不完。廣東人好武、好鬥,打來打去。有一次我說:「想搬到香港去住一段時間。」他說:「不行啊!香港不能去啊!在香港是常常看到有人拿著菜刀在追人。」可能電影看太多了。臺灣的流氓在香港叫什麼?「古惑仔」。廣東很多的,真的很多,臺灣也是一樣。

六祖惠能是廣東人,他不是古惑仔。(師尊笑)五祖弘忍就問他:「你們嶺南的都是比較野蠻的,哪裡會有佛性?」六祖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但是佛性沒有南北之分。」五祖弘忍一聽,就覺得這個人不簡單,很賞識六祖惠能。廣東人跟中國大陸人是真的不一樣,因為我去香港一看,「奇怪!怎麼都是橘子皮?」(師尊笑)橘子皮比較粗。我去中國大陸一看,都是橘子肉。(師尊笑、眾笑)所以人有南北之分是真的,北方人比較秀,有水秀,南方人比較土,有土氣。

像臺灣人跟中國大陸人是不太一樣;同樣是中國人,但臺灣人的土氣就比較重,所以叫做「番薯」(師尊講臺語)——地瓜啦!中國那邊來的都比較秀氣,我們稱為「芋頭」(師尊講臺語),芋頭跟番薯是不一樣的,但是同種同根。我們看內地來的,他的臉就不同。

言歸正傳。六祖惠能還沒有回廣州的時候,更早以前,就有一位天竺來的,就是印度的三藏法師,所謂的三藏法師並不是指唐三藏,而是指懂得「經、律、論」的法師就稱為三藏法師。那個時候有一位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他到了廣州的法性寺,就在那裡立了一個碑做預言。他說:「未來有一個肉身菩薩,將在這裡受剃度,而且完成具足戒。」肉身菩薩指的就是六祖惠能,會在法性寺完成具足戒。又有一位也是天竺來的三藏法師,叫做智樂法師,他也立了一個碑說:「這裡叫做寶林寺,未來將有一位肉身菩薩在這裡傳法,度了無數的眾生,像山上的樹木那麼多。」這個就是指六祖惠能。達摩祖師從二祖到了六祖惠能,所傳的就是佛心印,也就是如來的心印,所以禪宗又叫做「佛心宗」。什麼是佛的心印?我上上上個禮拜已經講了,盧師尊所悟到的,就是佛的心印,沒有比這個再更上的開悟了;開悟的中心,就是心印。

我曾經到印度去,去了菩提伽耶,到了菩提樹,坐在那裡乘涼一下,眼睛看到四方好多好多的出家人,也有喇嘛,也有小乘的出家人,也有大乘的出家人,還有金剛乘、小乘、大乘,種種的出家人,穿各色的衣服,全部在那裡禪定。在菩提樹的周圍,在大菩提塔的底下,每個人坐在那裡,很想跟釋迦牟尼佛所悟的一樣。我看了一看,好多人都想開悟,都在那裡打坐。我站起來走了一遍,繞了一圈,其中有幾個人看著我,他們不知道開悟的人,就從他的旁邊走過去。

佛心印我是得到了,我請大家講,或者偷偷的寫給我。有很多人講,也寫給我。像:「如夢幻泡影。」這是《金剛經》裡面已經講了,你何必再講呢?有的人寫給我:「一切都是假的。」我說:「學佛的人都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你何必再講呢?」有的人講說:「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假、一切都是無、如夢幻泡影。」都是五個字。

有的人乾脆看到師尊就拿一張白紙給我看。我一看,什麼也沒寫,他說:「還要解釋。」我說:「你既然拿白紙給我看,還解釋什麼?」那就不用解釋啦!很多人寫信來,還有寫六個字的:「一根蔥一根蒜。」我說:「炒菜正好。」什麼蔥、什麼蒜?你是算哪一根蔥,算哪一根蒜?答案非常的奇奇怪怪,也非常的接近了。

像我以前講過了,「無所得」、「無所謂」、「無所住」、「無所證」,也有寫「非想非非想」,答案很多,都沒有得到佛的心印,都在佛心印的周圍轉。我告訴大家,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所傳的都是佛心印,總有一天,我會將佛心印傳給大家。(眾鼓掌)講得太快了。(師尊笑、眾笑)我總有一天將佛的心印傳給我要傳的人。當你的領悟已經接近了佛的心印的時候,我就會把佛心印給你,畫龍點睛,給你印可,說你所悟的,我跟你講的,是互相印可的。

我所悟到的,我今天跟大家講,跟上上上個禮拜所講的是一樣的。我所悟到的,將把你所有的一切煩惱全部斷除;我所悟到的這一句話,將把你所有的生死全部都免了;都超脫了生死,都超脫了煩惱,都超脫了人生,都超脫了宇宙;我給你印可的這一句話,就超脫回到你自己永遠本來的面目。

也有人給我寫這樣一句話:「本來的面目。」不錯,是本來的面目,但是你要講出,為什麼會得到本來的面目啊?是「本來的面目」、「本地的風光」,沒有錯;是「法身佛」,沒有錯,但是為什麼能夠證得「法身佛」呢?為什麼能夠證得「本來的面目」呢?為什麼能夠證得「本地的風光」呢?這一句話一說出來,所有天地通通泯滅,佛陀所悟到的就是那一句。

我今天所悟到的,就是如來的心的那一句,所以這個就是禪,就是佛心。你們參,去好好的修、好好的去參,總有一天你們會知道。你的領悟接近了佛心,我會給你畫龍點睛,這就是真正的傳人。(眾鼓掌)

另外還有一點,我們修密宗,為什麼師尊要講《六祖壇經》呢?因為密教走到最後,跟禪宗同樣一個山頂。修行的道路有很多,像密教的修行,有「四喜」──「初喜、勝喜、超喜、俱生喜」,你證明了俱生喜以後,會進入一種泯滅的狀態,如來的心印就產生起來了。當你見到了如來的心印,就印證了佛的心印。你在俱生喜的時候,一轉化就很容易開悟了。

密教跟佛心宗幾乎都是一樣,走到最後都相等。所以紅教的大圓滿法就是禪宗的大開大悟,那個時候就可以神通任運,也就是有點像老子所講的天道自然。所以,為什麼講《六祖壇經》呢?因為密教修到最後,一樣也是大開大悟,只是密教修行的事法多,一直達到無形的大開大悟。禪宗是直接,一下子講到大開大悟,然後退回來,好好的去依照佛的心印去實踐。像五祖弘忍教導六祖以後,他說:「你既然開悟了,就照著開悟的路去實踐吧!」就是在實修。我們是先實修,最後到達大開大悟。

密教事法比較多,密教的方便法也比較多;禪宗是很直接的。佛心印希望你們繼續再參,你們如果知道了這一句,告訴了我,我印可你,那你真的是了不起的傳人。因為佛所講的,佛知道;眾生難解難明,很難懂得這個佛心印,很難去想到佛心印,根本想都想不到。也很難解釋佛心印,很難說得通,很難想得到,很難臆測。

今天盧師尊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佛心印;我知道的,沒有比這個更上面的。所以我們常常唸,這個是「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唸這個做什麼?因為是佛心印啊!沒有比這個再更高的理論了。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相對論》只是在相對而已;相對是有二,佛心印是「不二門」。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相對論》例子。男的、女的,就相對了;黑的、白的,就相對了;天、地,就相對了;水、火,就相對了;陰、陽,就相對了;病跟治病,就相對了。所有一切佛法都是對治,相對的。你有什麼毛病,我用什麼東西去對治;你有什麼病,我用什麼藥去對治;你有什麼「貪」,我用「不貪」去對治;你「瞋」,我用「不瞋」去對治;你有「痴」,我用「不痴」去對治。也就是用「戒」去對治「貪」,用「慧」去對治「痴」,用「定」去對治「瞋」,都是相對的,都是方便。今天所悟到的佛心印,不是相對的,是絕對的,只有這個才是無上。

大家好好參吧!
嗡嘛呢唄咪吽。

~大燈文化供稿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85924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5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