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一年:行住坐臥永平寺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攝心,為了自由;
結束,為了開始。
一年來去,
一無所求的練習。
在永平寺,學習肯定過去的勇氣,以及珍惜當下的喜悅。
三十歲,出家修行
「那,我等你可以嗎?」
「咦,等?到底要等什麼呢?是說想要躲在哪裡等我剃光頭後跳出來大聲笑我嗎?與其這樣,不如像我以前告訴你的,找個善良又老實的上班族談一場大戀愛,然後到無人島舉行婚禮吧。我一定會在永平寺誦經迴向給你們,祝願兩個人永浴愛河的。」
「…………」
峰子八成是哭了。兩個人認識以來,第一次陷入如此漫長的沉默。
三十歲那年,對社會、生活倦怠,對身邊一切感到厭煩,為了逃離,他決定離開穩定的工作、告別感情,出家修行。可一旦社會開始慢慢離自己遠去,卻不禁有些落寞,一天比一天傷感。何況他選擇的是紀律森嚴的永平寺,人稱「將近八百年時間傳承不斷,仿佛宗教與文化的活化石」。
自我崩解的場所
「你為何而來?」
「為修行而來!」
「是嗎,那麼所謂修行到底是什麼?」
「…………」
「我在問你那是什麼?」
「…………」
「你剛剛不是說為了修行而來嗎?那是什麼?你其實不知道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嗎?」
「不是!」
「這種胡言亂語的傢伙沒有資格進這個門!還不快給我滾回去!」
「叫你回去聽不懂嗎?」
他再一次狼狽地跌落石階。之後客行將試圖爬上來的他又推落好幾次;儘管他踉踉蹌蹌、舉步維艱,還是拚了命爬上石階。
草鞋袈裟網代笠, 龍門山門伽藍,行住坐臥,甚至進食、如廁,一連串儀節做法重頭學起,以往慣習瞬間消滅殆盡,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在此被徹底抹去。而想要逃離,這個世界上也已經沒有可以若無其事回去的地方。
與真實的我相見
仿佛到今天為止一路所背負的失望與沮喪、後悔與眷戀等等念頭,決堤一樣與淚水一起從雙眼流了出來。真想大聲號泣,直到將心中累積的那些糾結的情緒全部流得一乾二淨為止。
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當時滾落臉頰的淚水之灼熱。
那些記憶如果能夠繼續存在身體某個角落,或許在將來一次號哭或是絕望想死的時候突然被呼喚出來就好了。
朝課晚課諷經面壁打坐,到底能不能好好坐到最後,其實心裡充滿了不安。但這時充分感受到嶄新的人生帶來的刺激,懷抱著從此時此地出發讓自己再一次面對試煉的決心,整個人激動不已。自己真實的高度與深度,即使終於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裡都值得。
一位年輕僧侶在永平寺行住坐臥一年,寫下古寺的四季和三百六十餘天的日常,以及體悟「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珍惜活在當下」的勇氣和喜悅。藉著他的經歷,我們也將身上的一切清除一空,並繼續向著自己提問。去年、來年,結束,也是開始。
目錄
第一章 結束,以及開始
遍 參
地藏院
龍 門
山 門
旦過寮
東 司
面 壁
應量器
晚課諷經
藥 石
夜 坐
第二章 作法即禪
朝課諷經
行 粥
迴廊掃除
威 儀
洗 面
偈 文
午 時
警 策
第三章 在黑暗中凍結的孤獨
入 堂
僧 堂
鐘 灑
振 司
鐘 點
反省會
淨 人
僧 食
淨 髪
大 鑒
饑 渴
第四章 隨流而行時在乎的事
逃 亡
新到掛搭式
開 浴
結 制
作 務
罰 油
眼藏會
轉 役
第五章 微溫生命的所在
副行兼瑞雲閣接頭
便 用
拜 請
瑞雲閣
點 檢
雜 巾
解 制
第六章 峰之色、谷之響
監 行
相 見
行 者
朝 參
侍 香
開 爐
臘八攝心
掃 煤
歲 朝
開旦過
打 坐
行履調查
乞 暇
後記
序/導讀
後記
如今回頭想了又想,當初我為何感到走投無路以致絕望到做出「出家」這個結論,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真要說的話,或許就是當時自己所有狀況的總和,以及圍繞著自己的社會一切之總和。
我曾經在既非春天夏天、也不是秋天或冬天,而是不屬於任何季節的季節之間隙,一個人在路上漫無目的地走到天昏地暗。
大學生活就像一般學生一樣,被年輕的慾望與焦躁所驅使,獲得一些玻璃般易碎的成就感,也受過兩三次微不足道的傷害。但不管是哪一樣,都好像發生在電視映像管中的畫面那樣,冰冷、空洞、毫無真實感到令人害怕。
我在那樣的季節的間隙僅僅是活著,自己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有意思或沒意思。
不得不停下來,是在大學生活進入最後一年,為了求職活動而必須與社會現實面對面的時候。我站在那樣的現實之前,瞬間陷入茫然,完全抓不著任何頭緒。
我非常需要知道活下去的明確意義。這樣的想法漸次從「欲求」變成「必然」。對我而言,無法找到生命的意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不時被這種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理想壓得喘不過氣來。每當那種時刻,總會對自身的一切感到無比厭煩。但是繼續抱持那個自己也說不清楚的理想,對當時的我來說變成自己唯一的存在價值。
結果我放棄所有求職活動,行屍走肉般參加完畢業典禮,即出發去旅行。第一站是曼谷。
不可否認,若是再怎麼用心思考還是找不到「今後」的出路,那麼順著社會的慣習隨波逐流,然後在裡面暗中摸索也是一種選項。可是我一點都不想在得到自己滿意的結論前,勉強給自己找個安身立命之處,。
旅途上炙熱的陽光與汗水讓我的皮膚變黑,滾燙的瀝青使得鞋底越磨越薄。然而出國之前悄悄期待著旅行帶來的戲劇性改變,一直到長旅結束都沒有出現。
不過整個人都輕快了起來。回國以後,趁著那種愉悅的微熱還沒從體內退去,馬上去找了個工作開始上班,總算踏出個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那大而無當的理想,依然橫亙在腦海之中,可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忙碌的生活讓自己越來越悶悶不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人生就像壞掉的齒輪一樣空轉。然後就在忙碌不堪的工作壓力下,突然被難以形容的不安所啃噬。
的確,照目前的生活繼續過下去,我可以清楚預見在社會這個大繭之中,我將過著無風無浪、安穩舒適的日子。可是過了三十歲還是這樣,等接近四十歲的時候我的心恐怕已經枯槁,失去了潤澤與活力。
儘管如此,卻也沒有改掉重練、另尋出路的想法,兩難的處境讓自己更加進退失據。
就在即將進入三十歲的時候,我的心已經厚厚堆積了一層難以移除的東西,對周遭的一切越來越無法忍受,與社會也愈形疏離。
那時腦海中突然冒出「出家」兩個字。為什麼會這樣我也說不清楚。
說到底,人生為何陷入這樣的地步,也沒辦法用數學的等式來加以明確表述。人生是無數正數與負數的複雜糾葛,不一定會歸結出一個結果或等號來。唯一可以確定的,其結果是來自人生一瞬一瞬的要素、以接近極度偶然的必然性作用而產生。
也就是說,當社會讓我感到煩躁、疏離,以致腳步越來越沉重時,有一顆小石頭擋住了我的去路。那時我沒有繞道而行,反而停住將那顆擋路的小石頭檢了起來。
那顆小石頭就是「出家」。現在想想,二十多歲時以中國為出發點,經過西藏、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泰國,一路尋尋覓覓的旅途,最後的終點就是永平寺。
* *
之後已經過了五年。
我又開始過著完全與過去沒有兩樣的生活。每天在爆滿的電車中搖搖晃晃、通勤上班、下班後到市立游泳池游個兩公里。一個人簡單吃過晚飯,時間一過十二點即上牀睡覺。
對我而言,永平寺的一年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人生當中,有些東西是等你失去之後才第一次留意它的存在,但永平寺的一年,則是透過徹底將一切從你身上清除一空,並繼續不斷向你提出質問。
經過那樣的一年,我自身的改變是——
首先,要下手打停在自己身上的蚊子時會有一陣遲疑。
其次,吃東西不過量。
還有,不會想太多。
最後,就是變成一個愛哭鬼。以前我曾經跟誰說過「長大後還會哭的男人是幸福的」。我是個不會哭的人。越是告訴自己哭出來會好過一點,卻怎麼都哭不出來。但是現在動不動就哭。
大概也就是這樣而已。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的心理作用。
最近,關於永平寺那一年的記憶開始變得模糊起來。然而遺忘也是活著的證明,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像被推湧到沙灘上的貝殼,被浪潮打碎,成為小小的沙粒終至消失,那一年每一天的情景,最後也將被眾多的記憶所埋沒。這些都沒有關係。
即使過去完全被忘卻了,但過去肯定仍存活於現在。現在,是過去的產物。
此外,就像現在乃過去之產物一樣,未來也是現在的產物。
我在永平寺學到的,是肯定過去一切事物的勇氣,以及珍惜活著當下——未來所由生的現在——的喜悅。
我想那些記憶如果能夠繼續存在身體某個角落,或許在將來一次號哭或是絕望想死的時候突然被呼喚出來就好了。
那時,我應該就會懂得永平寺一年對我的意義了。
我因為被永平寺那一年所感動所以寫這本書。如果這本書的內容被永平寺內或曹洞宗宗門的大德們認為有問題,那全都是我的筆力有所不逮,首先在這裡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從開始執筆直到完成為止,對於寫這樣一本書是否妥當從未停止過迷惑與不安。不過像我這樣一個普通人,只在永平寺待過一年,並寫下稚拙的感思,想必無法撼搖永平寺七百五十年的法燈,我就是在這樣的確信下才放心執筆的。
正所謂「如蚊子咬鐵牛」是也。
這本書的出版,承蒙新潮社伊藤貴和子氏、諏訪部大太郎氏、郡司裕子氏的寬容與指導,才得以順利完成,內心感到無比感激。
此外也得到永平寺內以及曹洞宗宗門許多大德的協助。不過考慮到如果指名道姓反而會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此略過,但還是要表示我的謝意。謝謝你們!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
野々村 馨
試閱
登上斜坡後,我依照預先收到的指示,把門口旁邊掛著的木版拉過來,以木槌用力敲打了三下。每打一下,木版乾硬的聲音也在身體深處回響。
這座地藏院是永平寺的塔頭(Tattsyu,大寺所屬的分院)之一,志願上山的人於正式上山前一天在此暫住一宿,接受各種上山的點檢與指示。簡單說地藏院就是建在娑婆5與佛界的境界線前面一步之處。
打過木版,從正面進入地藏院境內,看到先來的兩位正默默地閉目佇立。我沒說什麼,也學他們朝地藏院大門站著。
到底從現在開始會發生什麼事,我一概不知。唯有用力深呼吸一口氣,當閉上雙眼,即聽到雨滴從屋簷滑落石板地迸散的聲音,在背後廣闊的寂寥當中引起輕微的回音。
不久又陸陸續續有人敲打木版,總計八名上山者都到齊了。每個人都因為前程未定而難掩不安,鎖緊雙唇,一動也不動。
上空低垂的雨雲不知何時散去,地藏院的屋簷下開始沐浴在溫和的春陽中,突然緊閉的大門打開了。
眼前出現的,彷彿是個獨自承擔世上所有不滿、表情苦澀嚴峻的一名雲水。
我們聽從他以兇惡口吻發出的命令,從最邊邊開始一個一個大聲報上自己的名字。大家卯足全身力氣,幾乎是叫出來的。
「聽不到!」
立刻被罵了回來。
「只能發出這種聲音的傢伙,休想修行啦!」
「像你這樣的傢伙,不如給我滾回家去算了!」
我們的聲音夠大,不可能聽不到。但是像這樣不合理的回應,首先是在考驗上山者願心的強弱。
每個人一次又一次聲嘶力竭,感覺全身血液都要逆流從喉嚨噴出來似的拚命喊叫。在交錯的吶喊聲中,只有獲得允許的人才可以脫下草鞋,走進沉重的木門裡面。
結果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留在外面。每次用力吶喊,聲音就變得沙啞一些,更加難以發出想要的音量。天曉得我還要像這樣待多久。
早春的殘陽逐漸暗淡,當最後一道陽光自地藏院屋簷底下隱去時,四周立刻被山間的冷冽空氣所包圍。
終於獲得允許脫下草鞋的時候,整個山區都已經被夜色籠罩了。我從凍僵失去感覺的腳上脫下濕濡而堅硬的草鞋和足袋,總算可以走進屋裡。
進去一看,裡面不是別的,是小而美的寺院本堂。走上去之後,首先得到的指示是以準備好的紙、硯,寫下自己的姓名與來歷。紙上面已經依照脫草鞋的先後順序寫好了名字。此時此刻,一旦在這張紙上寫下姓名,就要與之前和社會的各種關係完全斷絕。當墨水開始要滲入紙上的剎那,手上的筆輕輕顫抖著。
看到我填好所有資料以後,負責的雲水只留下「接到下一個指示之前給我正坐6等待」一句話,即轉身離去。
比我先脫草鞋的同伴已經面朝裡面默默端坐。我也依照指示,將硬梆梆的腳打彎,坐在他們後面。
時間的確分秒前進。但即使地藏院牆上掛了鐘,也沒有那個心情去看一眼。另有別的東西讓我們明確感知時間的流動。那就是逐漸發疼的腳。
隨著時間流逝,榻榻米變得像石板一樣堅硬,慢慢地兩腳除了疼痛以外完全失去其他知覺。那種痛就像腳要被折斷一樣,教人突然一陣恍惚,這時睜眼一看,其他七個人也正為腳的疼痛所苦。
這麼說一直不被允許脫下草鞋、最後才開始正坐的我,比起他們,我的疼痛想必輕多了。他們的疼痛肯定比我嚴重好幾倍。我對自己的鬆弛渙散感到羞愧,趕忙抖擻精神端正坐好。
突然天井的電燈被點亮。在我們與腳痛格鬥期間,不知不覺天就黑了。只有在大放光明時,才驚覺到時間無形無影卻分秒流轉不息,我們已經被夜色所包圍。
電燈亮了以後,剛才的雲水再度現身,以明快的指示帶領著我們。看來晚餐已經開始了。
本堂的側邊有排列成ㄇ字形的長桌,一湯一菜裝在朱紅色食器中整齊擺放桌上。一個最大的食器裝的是米飯,次大的裝著味噌湯,最小的裡面放著少少一點青菜。最後傳過來一盆醬菜,每個人拿筷子挾了幾片放在飯碗的邊上。
負責的雲水確認一切都分配好之後,即簡單加以說明,然後教我們應和名為戒尺的拍子木7打出的節拍聲,一起唱誦〈五觀之偈〉8,接著他舉起戒尺開始緩慢地互相擊打。同伴們跟著唱誦起〈五觀之偈〉,唯一不會的就我一個,只能錯愕地站著。
由於身心都處於緊張僵硬的狀態,根本忘了餓肚子這回事,等到食物像這樣在眼前一一排好,肚子立刻餓了起來。麥飯也好,油炸豆皮煮的味噌湯也好,還有煮得幾乎變成透明的白蘿蔔切片,每一樣看起來都比平常好吃很多。
但是並沒有慢慢咀嚼品味的時間。裝在大藥罐9裡面的茶湯已經傳過來了。鄰座同伴接過藥罐,將茶湯注入裝麥飯的碗時,我心裡叫了聲「完蛋」。我把醬菜吃得一乾二淨了。開始用齋前,我們接到的指示,是不要把醬菜全部吃光,留個一兩片,最後茶湯倒進飯碗時,可以用醬菜來刮洗容器,再把洗過碗的湯水喝光。
不過已經吃進肚子的東西後悔也來不及了。我裝作用筷子挾著醬菜,在碗裡面刮了幾下,然後若無其事地將茶湯喝光。滿嘴都是焙茶10的清香與甘味。
吃過晚餐後,又加入三、四名雲水,開始做行李點檢。我們面對面排成兩列坐下,前面擺著今天各自帶上山來的袈裟行李和後附行李。接著依照指示順序解開行李。裡面的持參品,都是上山之前通知單上詳細規定的東西。
當天攜帶上山的,就是裝了指定物品的袈裟行李與後附行李,加上一具坐蒲團而已。
袈裟行李中放的是:袈裟、血脈11、龍天善神軸12、《正法眼藏》13、上山許可狀、印鑑、保險證、應量器14一式;此外還有修行期間本人因故死亡時,作為弔唁用的涅槃金一千圓。
後附行李之中則有:盥洗用的牙刷、牙粉,淨髮用的單刃安全剃刀,襪子與足袋,以及針線盒。
這些物品依照一定的摺疊、收納方式分別裝在兩個行李袋中。
每個人都接受詳細的行李檢查,規定外的東西一律沒收。我的手帕被沒收了,看看其他人,有的是現金、手錶、肥皂、成藥,還有一個因為花粉症過敏而帶了一大堆衛生紙,這些全都遭到沒收。沒收物品被放到寫了各自姓名的塑膠袋裡面統一保管。
這項作業完成後,接著是將解開的行李再度回復原狀包好。兩只行李都是用數枚鼠灰色的棉布包覆的。這幾枚棉布不單用來包裹行李,同時也是洗面手巾、服紗15、護膝布等修行生活中不時會使用到的布巾。行李就是將這些布巾以儀禮般繁複的手法加以包裹。
等我終於包好之後,看一下其他人的情況,發現有人完全呆在那裡什麼都沒做。
「嘿,為什麼不會包?這麼重要的行李竟然不是自己打包的,你哪根筋不對啊!」
雲水一邊還在怒罵,一邊就狠狠甩他巴掌,我們都被那慘烈的聲響嚇到,一起轉過頭去看。
被打的同伴由於事出突然,眼睛睜得大大的在那邊發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當然我們其他人也因為完全搞不清楚狀況而狼狽不已。
今天到此前為止表面上看似尋常的光景,瞬間被撕裂得支離破碎,露出可怕的、暗黑的實態。會不會我們來錯地方了。行李的點檢告一段落之後,我們從原地站起來,開始進行衣服的點檢。衣服的部分也和行李中的物品一樣,都是在上山通知裡面做了詳細規定。
當天全身的裝束是這樣的:純黑無花紋的直裰、純黑的絡子16、白色以外素色的袍子、黑色手巾、角帶17、白腳絆、白足袋、網代笠。內衣為白色,如太長則必須自手肘、膝蓋以下剪斷。眼鏡必須是黑框的。
當確認全員排好隊後,由一名雲水負責指揮,首先一起將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件順序脫下。每脫下一件,即教導我們正確的摺疊方法。最後身上只剩下內衣,內衣也一一點檢。這一部分的點檢結束,接著則是以相反順序,教我們將剛才脫下來的衣服一件件以正確方法穿回去。
在永平寺,依照規定作法正確而優雅地莊嚴自己的外表,也是修行的要素之一,受到特別的著重。問題是,我們這些人直到昨天為止,都是一路穿著西式服裝生活、工作過來的。和依照身體線條立體剪裁的西式服裝不同,直線裁剪的傳統衣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穿得慣。又有好幾個同伴被大聲斥責。
好不容易大家都穿戴好了,接著是教我們永平寺舉行種種法要或儀禮時必須知道的各式基本進退。
首先是合掌與叉手的正確姿勢。雙手合掌時,指尖高度要與鼻齊。叉手則是左手握拳,拇指置於拳心,然後再以右手掌包覆之,放在胸口的位置。基本上除了坐著還有合掌之外,兩手都要這樣叉手交握。如此一來,不管是站著或走路,手才不會搖來晃去。
此外合掌或叉手時,我們的手肘都必須撐開舉高,而手肘位置的高低,也是用來判斷古參18或新到尊卑序列的方法。
「你們這些傢伙是怎樣,只會這樣合掌嗎?」
或許是緊張和害怕的緣故,身體僵硬到反應遲緩的同伴,馬上就被搧耳光。他們在被搧的瞬間反射式地舉手來擋。
「喂,你的手在幹嘛?怎麼教你的,混蛋!」
連罵帶打,巴掌一次比一次用力。肉打在肉上遲滯卻刺耳的聲音響徹堂內。同伴的臉頰很快又紅又腫。
「你們給我聽好了,絕對不許反抗,知道嗎?」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有人對一個毫無抵抗的人施暴的場面。
之後還是簡潔地教我們學各式各樣的進退儀節,對做不好的人照樣毫不留情地拳打腳踢。大家錯愕依舊,一方面覺悟無法反抗可能的後果,一方面拚了命記牢雲水前輩的教導。對古參的絕對服從。不管任何場合,都不許直視古參的眼睛。和古參說話,唯一可以用的字就是「是」和「不是」。
我們毫無例外都是接受近代教育,從小就被教導平等乃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還有就是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注視對方的眼睛,並且以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是待人接物應有的態度。然而這一切在一夜之間全部被否定,平生所知所學,以及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在此簡單地被徹底抹殺。
在責罵、踢打中硬著頭皮學習一連串的儀節作法告一段落後,取出靠裡邊的櫥櫃中收納的棉被在堂內鋪好,就寢時間到了。
內心很想早一點休息,卻怎麼樣也無法入睡,只能不斷地翻來覆去。可即使能夠安穩地入睡,明天早上醒來以後將要面臨的種種狀況還是教人非常不安。單單用想的都快喘不過氣來,胸部覺得悶悶的很不舒服。
在完全看不到一點光明的幽闇之中,突然有掉進水裡的感覺。不管往哪個方向看過去,既沒有可以爬上去的岸,也沒有可以抓的木片。為了呼吸拚命用手腳划水,只能勉強讓臉浮出水面。不知道像這樣窒息般的痛苦,我到底還可以撐多久。
可是一旦來到了這裡,就已經沒有退路。入口和出口都被重重地堵死,如今要做什麼都不可能了。這是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
腦海裡盡想著這些負面的東西,不經意轉頭看看兩旁,其他人也是一樣睡不著,眼神呆滯地看著一片漆黑的天花板。這時我不禁想道,是啊,受苦的不僅是我一個人而已。身旁的同伴正在和我一起分攤痛苦。這念頭是那個晚上心中唯一的安慰。
閉上眼睛注意傾聽,分不清是雨水滴落還是激流撞擊岩石發出的水聲,在地藏院外面的漆黑之境轟轟作響。
龍門
「聽清楚了,這生薑湯是前輩們一大早起來為你們準備的。喝生薑湯可以讓身體暖和。大家趁熱喝了暖一暖身,接著就要進永平寺的山門了。」
厚厚的白色湯碗,注入淡琥珀色的薑湯,熱蒸汽靜靜地畫著曲線裊裊上升。捧近嘴邊時,生薑的清爽香氣刺激著嗅覺,突然覺得昨晚的一切已經忘卻在遙遠的彼方。
溫熱的甘露般口感緩緩流進喉嚨深處,並蔓延到全身上下每個角落,使得體溫立刻微幅地上升。地藏院的一夜,其實極度短暫。腦子裡面盡是些無謂的胡思亂想,對當下處境一點幫助也沒有。還記得最後一個念頭是「大概今天晚上是別想睡著了」,突然天花板的電燈大放光明,已經是起床時間。
窗外依然被漆黑的夜色所籠罩,完全沒有任何天亮的跡象。我們依序快速地完成盥洗、簡單的早課勤行、早餐、清掃,然後再度穿戴成昨天站在地藏院前面的模樣。
喝下一碗熱騰騰的生薑湯後,昨天傍晚以來即緊閉的沉重木門重新開啟,我們提著行李排隊走出去。踏出大門瞬間,清晨的寒氣有如針刺上身,讓我們清楚認知這就是我們身處的現實,不禁一陣抖索。
帶著一顆黯然的心開始穿上依舊飽含昨天雨水的冰冷草鞋;穿好起身時,不經意地回頭一望。
話說昨天在這裡站了許久,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能夠順利地被允許脫下草鞋,充滿日暮途窮之感。
最終還是脫了草鞋,走進了門裡面。現在眼前所見光景和昨天完全一樣,但我已經不是昨日的我了。僅僅昨晚在那裡面住過一宿,卻感覺自己所熟悉的那個原來的我已然不存。如今回頭一看,自己的身影、足跡,一切的一切都消失無蹤了。
最後我們各自背上自己的行李,在下顎繫好網代笠的緒繩,由地藏院負責的雲水帶領,離開了地藏院。
在林間濃濃的黎明霧靄中,飄蕩著我們草鞋的步履聲。周圍的草木彷彿為了靜待即將來臨的天亮瞬間而屏氣凝神。森羅萬象都靜止了。
我們告別灌木叢底下有點淡藍的殘雪沒多久,路徑彎向左側,開始變成鋪了長方形石板的參道,兩旁是鬱鬱蒼蒼的高聳杉木。在石板路就要高出一段的地方,領隊的雲水停下了腳步。
左右立著一對石柱,上面深深鏤刻的文字,典出道元禪師19故事—即使對長柄杓中僅存的一點水也要說法,讓它回歸谷中溪流:「杓底一殘水,汲流千億人」。從這裡往前一望,寬闊的參道穿過微暗的成排老杉,一直線滑向永平寺的伽藍。心跳突然加速。
「此處是永平寺的總門,稱為龍門。所謂龍門,意指『只要躍入佛法的大海,再小的魚也會即刻化為龍』。因此有志修行的人一旦通過這道門,馬上化龍,待永平寺的修行終了,再度走出這道門歸返外界時,又會回復成一條魚。」在一對石柱包夾下的龍門,位於我們現在所站立的石板與前面稍稍高出數公分的石板之間,如果不知道,看起來也就是前進時不小心會踢到的一個小小石階罷了。但是對我而言,這個不起眼的小階,感覺卻高得超乎想像。
我們一個接著一個越過此一結界,開始踏入永平寺的淨域。
「啊啊,這樣一來我也變成龍了是嗎……」
一邊想著,一邊將笠沿抬高仰望上空,藍色的冷空氣從遮天蔽地的老杉枝椏間降落在臉頰上。
在據聞樹齡七百年的巨木底下,我們的網代笠連成一條小小的線,朝山門前進。這些老杉想必也在超乎想像的漫長星霜之間,像今天這樣俯視著走向山門的雲水之步履。
隨著腳步的前進,我們也離外界越來越遠,接近永平寺山門時,心臟的鼓動也越來越快。
沒多久石板路在豥使門20前告一段落,我們自豥使門向右轉了個大彎,沿著高牆旁邊的小徑走去。這裡稱之為作事場,一間間屋舍,是過去負責永平寺伽藍修復、整建的木工居住區的遺跡。
小路來到一座小矮丘前,我們從它前面所建的圓通門旁邊繞道過去,突然視野寬廣了起來。
「啊,到得這裡再也沒有退路了。」
被眼前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的巨木五代杉所圍繞的永平寺山門近了。心臟越跳越快,每走一步,山門就更加顯得高大。我們的腳步沒有遲疑,也沒有餘裕處理心中不斷湧現的一個又一個疑惑,待得回過神來,我們已經站立在山門之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