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講述修定、學佛與人生
本書以「修定、學佛與人生」為主題內容簡介
本書以「修定、學佛與人生」為主題,編錄南懷瑾先生在1970至1985年間於《十方月刊》等雜誌發表過的文章與講記,內容包括南師講解修定與念佛的方法、闡述佛教大愛精神與世俗觀念結合的現況、答覆學生因學佛引伸的人生問題等等。
南師說法方便應機,出入各宗,談禪而不限於禪,說理而兼顧實修。無論是講演紀錄或是往來詢答,在親切平實的語氣間,仍不時可見智慧火花迸現,盡顯南師一貫風格。
目錄
出版前言 3
修定、念佛、觀音法門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3
念佛法門給大家無限的信心 3
佛法修行在轉業 6
別讓善知識的方便說成了「見思惑」上的爭執 9
普賢菩薩教念佛給我們的啟示 14
此去一條大道 20
阿音與阿彌陀佛的功德 22
念佛由有相光融入自性心光 25
如何修觀想念佛 29
「淨念相繼」說三種持名念佛法門 33
修定與念佛的方法 37
一、修定 37
持戒以得定 得定而生慧 37
修定是治心理動亂的藥 39
依因緣根基 擇勤修法門 40
人生非散亂即昏沉 43
怎樣才是「定」? 45
修定不能得定的原因 46
二、念佛的方法 47
瑜伽念佛 47
微聲念佛 49
大聲念佛 49
觀音法門另一章 51
大英雄、大豪傑才能做到的事 51
超覺靜坐的來源 52
觀世音與觀自在 54
一切音聲皆是咒語 55
觀心是何心 57
由音聲入清淨法性之流 59
「能」與「所」 61
參透動靜二相 62
寂滅道體無所住 64
觀音的慈悲 66
如夢如幻的音聲法門熏就金剛三昧 68
三十二應身的妙用 68
宇宙人生怎麼來的? 70
直截根源的佛的法教 72
歸元無二 方便多門 76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 79
一心皈命淨土法門 79
幾人念佛得到了一心不亂 82
要與《藥師經》合併參究 84
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 87
舉一則念佛的笑話 89
臨終時為何不能念佛 91
自欺、欺人、被人欺 94
心頭只掛著這一念 96
窮極呼天 痛極呼父母 98
「頑空定」的念佛法 101
但持正念 莫問黑煙 103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105
學佛談人生
佛教的孝道思想 111
民間信仰的儱侗佛教 111
為什麼與僧道無緣? 115
韓愈與狄仁傑的忠告 116
孝是中華文化的特色 118
兒子是國家的 女兒是人家的 120
愛天下人也是一樣 123
孝順父母的佛陀 125
度化阿闍世王的故事 127
義在大孝的《盂蘭盆經》 129
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 131
目連尊者救母難 134
梁武帝倡建盂蘭盆法會 136
放燄口與拜水懺 138
經懺彰顯了孝道思想 141
行菩薩道濟度一切眾生 143
漫談佛法中的經濟思想 145
經濟一詞的來源與含義 145
佛讓出家人乞食的兩緣由 148
從令人去貪的人文精神到一切治生產業皆與空相不相違背的佛法 150
佛教叢林的經濟制度 154
化緣就是功德的觀念導致錯誤的修行心理 157
為何要想別人荷包裡的錢 160
真正的布施──建立萬人如一的大我精神 164
研究佛學的基本認識 169
佛法、佛學與學佛 169
人生的目的 171
佛法的人生觀和宇宙觀 172
認識佛道修證的方法 177
大小乘佛法的宗派 180
由聞思修慧得解脫 183
與緣社談緣 185
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185
杭州城隍廟的一副對聯 187
西泠橋畔兩蘇墳 189
願為一滴楊枝水 191
才女的「麻將經」 193
返老還童的「外婆禪」 198
答中大覺聲社學生問 201
笑談聲中話家常 201
什麼是正知正見? 203
對「一貫道」的看法 205
儒道的中心論點 207
有我與無我 209
佛法是活活潑潑的 211
從心理學看佛教 213
吃素與學佛有什麼關係 215
偉大的佛陀 218
考工對話 221
人生與宇宙問題答客問 227
之一 一九七三年四月十八日 227
之二 一九七三年四月廿五日 233
之三 一九七三年五月二日 235
真理與人性答客問 239
答美籍學人皇甫瑞專函 247
佛教不是無神論 251
感言序介話禪密
為影印《指月錄》感言 257
荷蘭文初譯禪宗馬祖語錄記言 261
譯作的經過 261
有關於馬祖和禪宗的四個問題 263
有關馬祖語錄中三段示眾的提要 271
敘印普庵禪師咒及記傳 275
附 錄
太極拳與道功 281
一、習武經過 282
二、訪道經過 284
三、漫談練氣與武功 291
四、太極拳法要簡介 310
序/導讀
出版前言
南師懷瑾先生一生講學著作不輟,所講內容貫通儒、釋、道三家,輔以深厚人生智慧及獨特歷史經驗,縱橫揮灑,留下的多是經典式的詮釋和警句名言。南師的講學紀錄及所著書稿,數十年來陸續由老古文化整理、增補並彙編成冊,而在諸如《論語別裁》《金剛經說甚麼》《我說參同契》等膾炙人口的長篇講記外,亦還有許多針對不同對象講述或撰寫的精采短篇文章,其中有些曾刊登於「十方雜誌」等刊物,但未曾選編成冊。
本書以「修定、學佛與人生」為題,編集、完善南師自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五年赴美之前,曾發表過的文章及單篇講話,共收錄有: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為南師應出家法師之邀,指定講述之專題課程。針對「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這個諍論多年的議題,南師首先申明,此問題應由真修實證者詳加參究、自求解答;接著從修持淨土勤念「阿彌陀佛」的法門切入,簡略介紹觀想念佛的方法。南師認為,佛法修行在求轉業,而各種善知識觀機設教的方便說法,都不可執著,也無諍論的必要。
〈修定與念佛的方法〉中,南師由事理到實務,講解修定與念佛法門。佛教的基本,就是戒、定、慧,由戒得定,由定生慧,一切修佛法門都不離此;在此原則下,南師講述了何謂定、為何要求定、定的方法,以及不能得定的原因等等,接著提出瑜伽念佛、微聲念佛、大聲念佛三種念佛方法,作為念佛修定之參考範例。
〈觀音法門另一章〉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二日南師閉關時,應學人所請,以對答方式所做的開示。南師以淺顯明白的答問,解說觀音法門的修行方法;由音聲入清淨法性之流,觀心以找出心性本體之能,參透動靜二相而不執著,此心是活活潑潑的,不要被任何境界牽住,「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亂〉是南師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廿四日為十方念佛會會員所進行的講演。「一心不亂」可說是所有修行方法的基本目標,求的是初步的精神集中。相較於口誦阿彌陀佛的細節,南師反覆提醒一項重點:念佛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號。「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偶現妄念、空靈,皆無須煩惱驚懼,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頭一現,已是一心不亂了。
〈佛教的孝道思想〉與〈漫談佛教的經濟思想〉兩篇,南師從佛教由古至今為人誤解詬病的「無君無父」「不事生產」角度,加以解說其緣由,列舉佛教中與孝道、經濟兩議題有關的經典、紀錄、人物行跡等,再與佛教進入中國後流變至今日的狀態結合,以「濟度一切眾生」的大孝、大布施作為結語,闡明佛教的大愛精神。
〈研究佛學的基本認識〉是南師在國立師範大學中道學社的講演,簡短而精要地講述了佛法的人生及宇宙觀、大小乘佛道的宗派及修證方法等,以「聞」「思」「修」「慧」的步驟,強調研究佛學對於求證佛法的重要性,指引學人一窺佛門堂奧。
〈與緣社談緣〉是南師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於東西精華協會,對學佛社團「緣社」的講話紀錄。循「緣社」之名,南師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由男女夫婦之緣說起,講到人生各種因緣,舉例分析,提點學佛的人該如何對待處理生命中的緣分生聚,而得解脫與平安。
〈答中大覺聲社學生問〉是一九八三年元月九日在十方叢林書院,南師為中央大學佛學社社長王同學等一行解答學佛疑義的問答要點,提問如:何為正知正見、有我與無我、吃素與學佛的關係、佛教的宗派演變等問題。南師與青年學子往來詢答間,氣氛輕鬆,又不時有智慧火花迸現,盡顯南師一貫說法風格。
〈考工對話〉是南師針對學生信函中所述之悟道與知的關係、有八個機會可見性等心得,邀其親往面談的簡略開示紀錄。對話間,南師快語釐清其學佛途中的偏誤認知,並以唯識及陽明學說作為資料,提點學生多加參考研究。
〈人生與宇宙問題答客問〉〈真理與人性答客問〉〈答美籍學人皇甫瑞專函〉三篇,是南師為讀者來函提出的問題所作的答覆,提問內容包含宗教哲學、生死問題、六道輪迴、真理與人性的矛盾、密宗觀想修持等等。
〈佛教不是無神論〉是南師有感於當時部分宗教批評佛教為無神論,而做的簡短講話紀錄。真正佛法是「無主宰」,才會招致無神論的誤會;然而佛法中承認各種神的存在,只是這些「神」均是眾生的一種,並無權能去主宰任何所有的生命。
〈為影印指月錄感言〉〈荷蘭文初譯禪宗馬祖語錄記言〉〈敘印普庵禪師咒及記傳〉三篇,是南師為佛經重印本及外文譯本所作之感言及序介。
附錄〈太極拳與道功〉,本篇是南師在一九六六年於立法院之講演,由學生們當場筆記整理而成。雖是隨意而談,但述及許多太極拳的拳理原則,頗有益於習拳人士參考。
老古文化編輯室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