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果禪師禪七開示錄
內容簡介
來公宗說兼通,痛念祖道秋晚,別出手法,普接三根;隱理致機用於普說之中:直說、橫說,法說、喻說,粗說、細說,方便、了義說。始自入門途徑,翦盡荊榛;規矩法則,堂堂軌範。心行由粗入細,總歸一條心行,而至無心。工夫由站立不長,而至能穩、能長,成團、成片。逐日策發,一路挾持;令學者田地穩密,尋究到無用心處,而豁見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來果禪師禪七開示錄》供參禪學人的切入契機,同時也由此可見一代高僧提撕學人的婆心悲切,使學人對「中國禪」有明徹的概念。
《來果禪師禪七開示錄》供參禪學人的切入契機,同時也由此可見一代高僧提撕學人的婆心悲切,使學人對「中國禪」有明徹的概念。
目錄
首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二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三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四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五七: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六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七七: ;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八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九七: ;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十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註:師在十一月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十二月十三、十四日,五天未進堂開示
二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三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四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五七: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六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七七: ;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八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九七: ;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十七:首日 ;第二日 ;第三日 ;第四日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註:師在十一月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十二月十三、十四日,五天未進堂開示
序/導讀
倓虛法師序
凡聖心體,本無生滅;眾生無始沈迷逐妄,以未知自己安身立命所在也。宗門特為發明此事,信手拈出示人,其作用類同舉拳示珠;若夙根種草,窺影知鞭,從緣便薦。所謂薦者,知諸聖皆用此一念心起時了不可得;才入思惟,便成剩法;故是真不可思議耳。以此薦入,一念相應,如同本得,豈非疾乎?所謂本得者,驗知六根本性無生,六塵各從緣起,自體全無,亦無生滅;根、塵、識三,應時消落。如是的實領荷,則中虛外寂,可施無功之功,任運「保任」「長養」,此為一受常寂然,法門大種草之作略也。然此等根性,求諸今日,實難其人;即機語機用,亦施用不著。以今時蕓蕓之眾,結習牢強,豈容以黠慧聰明,承虛接響,鹵莽承當。苟不令深歷一番寒徹骨工夫,充其力用;就令識得生是不生之法,卻被生死所流轉。流識未淨,而欲現量遽呈;內黏未脫,而欲發本明耀,決為不可。故話頭究參一法,近古以來,未之或易。
高旻寺來果和尚,現代宗門碩德,具挺特資,懷濟世志;徹透個事委要,剔盡學者疑膜。近頃,誠祥法師出示其手鈔來公完善足本禪七開示錄,擬付梓流通;並得顏居士世亮發心,將之轉述英文,公諸世界;問序於予。予惟禪宗一道,中國千餘年來,大暢其機。來公宗說兼通,痛念祖道秋晚,別出手法,普接三根;隱理致機用於普說之中:直說、橫說,法說、喻說,粗說、細說,方便、了義說。始自入門途徑,翦盡荊榛;規矩法則,堂堂軌範。心行由粗入細,總歸一條心行,而至無心。工夫由站立不長,而至能穩、能長,成團、成片。逐日策發,一路挾持;令學者田地穩密,尋究到無用心處,而豁見自己安身立命所在。觀其覿面提持,鉗錘緊密:婆和處,如剝盡核皮,與人下口;嚴峻處,如驅耕奪食,逼人納財。反復伸說,而不為費辭;行到說到,而全無孤負。凡茲打掃潔淨,蕩滌一切依稀、光影、穿鑿、卜度之病,無非志在學者證得本分清晰;如此荷挾,刻骨究實,不妨易得。
宋代靈源惟清禪師云:「學者未脫生死,病在偷心未死耳!古人言下脫生死,效在偷心死盡;然非學者能爾,實由師家鉗錘妙密也。如梁武帝見侯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枯竭無餘。」茲篇作者宗師,切見時人之病,不取活句接人,惟用大死大活手段;學人不悟則已,悟必頂底透徹。宗下悟後有牧牛行,田地若仍未穩,且順摩捋;若不犯苗稼,四方放去,要收只在索頭;行、住、坐、臥,到處在不變異處行履。古人謂此著與圓教暗合。《法華經》云:「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總觀全篇示話,皆是作者親歷甘苦境界得來,與普通泛說者異其旨趣。吾願閱者細加研究,依而行之,則受用處有非意想所及者矣!
西元一九六三年歲次癸卯六月 湛山倓虛綴語
凡聖心體,本無生滅;眾生無始沈迷逐妄,以未知自己安身立命所在也。宗門特為發明此事,信手拈出示人,其作用類同舉拳示珠;若夙根種草,窺影知鞭,從緣便薦。所謂薦者,知諸聖皆用此一念心起時了不可得;才入思惟,便成剩法;故是真不可思議耳。以此薦入,一念相應,如同本得,豈非疾乎?所謂本得者,驗知六根本性無生,六塵各從緣起,自體全無,亦無生滅;根、塵、識三,應時消落。如是的實領荷,則中虛外寂,可施無功之功,任運「保任」「長養」,此為一受常寂然,法門大種草之作略也。然此等根性,求諸今日,實難其人;即機語機用,亦施用不著。以今時蕓蕓之眾,結習牢強,豈容以黠慧聰明,承虛接響,鹵莽承當。苟不令深歷一番寒徹骨工夫,充其力用;就令識得生是不生之法,卻被生死所流轉。流識未淨,而欲現量遽呈;內黏未脫,而欲發本明耀,決為不可。故話頭究參一法,近古以來,未之或易。
高旻寺來果和尚,現代宗門碩德,具挺特資,懷濟世志;徹透個事委要,剔盡學者疑膜。近頃,誠祥法師出示其手鈔來公完善足本禪七開示錄,擬付梓流通;並得顏居士世亮發心,將之轉述英文,公諸世界;問序於予。予惟禪宗一道,中國千餘年來,大暢其機。來公宗說兼通,痛念祖道秋晚,別出手法,普接三根;隱理致機用於普說之中:直說、橫說,法說、喻說,粗說、細說,方便、了義說。始自入門途徑,翦盡荊榛;規矩法則,堂堂軌範。心行由粗入細,總歸一條心行,而至無心。工夫由站立不長,而至能穩、能長,成團、成片。逐日策發,一路挾持;令學者田地穩密,尋究到無用心處,而豁見自己安身立命所在。觀其覿面提持,鉗錘緊密:婆和處,如剝盡核皮,與人下口;嚴峻處,如驅耕奪食,逼人納財。反復伸說,而不為費辭;行到說到,而全無孤負。凡茲打掃潔淨,蕩滌一切依稀、光影、穿鑿、卜度之病,無非志在學者證得本分清晰;如此荷挾,刻骨究實,不妨易得。
宋代靈源惟清禪師云:「學者未脫生死,病在偷心未死耳!古人言下脫生死,效在偷心死盡;然非學者能爾,實由師家鉗錘妙密也。如梁武帝見侯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枯竭無餘。」茲篇作者宗師,切見時人之病,不取活句接人,惟用大死大活手段;學人不悟則已,悟必頂底透徹。宗下悟後有牧牛行,田地若仍未穩,且順摩捋;若不犯苗稼,四方放去,要收只在索頭;行、住、坐、臥,到處在不變異處行履。古人謂此著與圓教暗合。《法華經》云:「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總觀全篇示話,皆是作者親歷甘苦境界得來,與普通泛說者異其旨趣。吾願閱者細加研究,依而行之,則受用處有非意想所及者矣!
西元一九六三年歲次癸卯六月 湛山倓虛綴語
試閱
起七
民國三十一年(西元一九四二年)歲次壬午,開示於江蘇揚州三汊河高旻寺,冬結制禪七期中,夏曆十月十五日起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止。
起七法語
師執香板云:
爐開大冶正斯時,萬聖千賢總盡知;鐵額銅頭齊下練,虛空瓦礫莫宜遲。重添炭,猛加追;太虛破後莫停椎!直待生前脫落盡,快將自己捉生回。──起!
起七開示
今天常住替你們起七,忙了一些人:禪堂、外寮、首領、行單,乃至寺外的人,都是很忙的。為了你們打七,不但寺內寺外的人忙;大概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護法龍天,也是忙的,不歇的忙罷!總是為你們打七。
我問你們:打七做甚麼事?為甚麼忙了這許多人呢?這還不算,連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護法龍天,要比我們還忙,忙的是甚麼事呢?你們還有人知道嗎?打七做甚麼事?大概還有人不曉得。你們心裏說:「平常的苦頭就不得了,還又要打七!你說的好聽,為我們打七,又說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護法龍天,都為我們忙。忙的甚麼事,打七做甚麼事的,不過把點苦頭我們吃吃就是了,還有其他甚麼事?」對罷!真是可憐!不可說的可憐!你們雖然這樣子的愚迷,我還要照常住上的規矩辦。
你們要曉得:打七規矩是嚴厲的,與平常不同的。不同的在甚麼地方呢?就是今天你們向過去諸祖告生死假,又向我告生死假。我允許你們的生死假,你們的生死就在我兩隻手裏抓住,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站在這裏死。在平常,色身交與常住,性命付於龍天;七期裏不然,色身、性命都交在我手裏。規矩嚴厲是怎麼樣呢?我把大概告訴你們聽聽:向後七期中,清眾、行單不向維那合一個掌,亦不向班首問一個訊,亦不向我合掌、問訊。七期裏佛也不拜,香也不燒,你們問訊、合掌做甚麼?我替你們預先說一下子:大不了的事,就是一個大病;最大的事沒有了,統起來說罷,就是病。一有了病,不是要向維那合掌告假嗎?維那不敢准假,不是又向班首合掌嗎?不行,班首就敢准你病假嗎?不但病假,就是香假、經行假,乃至一切假,班首、維那大概沒有這麼大的膽子。甚麼道理呢?你告生死假,不是向班首、維那告的,是向我告的。他們就敢准我的假嗎?有了病怎麼辦呢?沒有甚麼辦法,生也打七,死也打七,好也打七,病也打七,終歸打七。就是病重了,站也不能站,怎麼跑呢?你們真真達到不能跑的那個時候,就把你們身體向廣單底下一拋,你病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直到解七後送往生。七期不送往生,三個、五個總拋到廣單底下,這是有病的解決。還有,你們七期中行香、坐香、過堂,乃至大、小架房,把頭掉一下子,或笑一下子,那麼,我告訴你們:你的命就沒有了!怎麼辦呢?你一進堂,班首、維那的香板一齊擁上來,一、二十塊香板,不論頭、臉、耳朵,一齊打,打掉了沒有死,還是打七。假使打傷了,怎麼辦呢?也是向廣單底下一丟,解七後一齊送往生。不是平常打死了就趕往生,打傷了送如意寮,七期裏不是這樣的。那麼,高旻寺打死人不算一回事?往年七期裏總有幾個,這是平常事,不算奇特。
我再三告訴你們:交代甚麼規矩,就是甚麼樣子;不徇情,不能訛錯一下子的。我再總說一句:有病要死,沒得病假,死了,就丟在廣單底下;犯了規矩打死,也丟在廣單底下。我交代得清清白白,絲毫不能訛錯的。還有,平常的時候,你們靜中要上架房,向維那告假,維那打六個香板,就可以開門出去。七期裏不許,因為一天十二枝行香,可以有二十四回上架房,你們就是屙肚子,有多少屙呢?無論那枝香,是不准開門的;你們就是屙在褲子裏,或屙在墊子上,不怪你們的,墊子上屙可以,開門不可以。你們要留心!打七為甚麼事?大眾要明瞭:無非是參禪、悟道、了生、脫死,沒有其他的事。要參禪,非參「念佛是誰」不可;了生死,亦復「念佛是誰」可了。
各人發起心來──參!
民國三十一年(西元一九四二年)歲次壬午,開示於江蘇揚州三汊河高旻寺,冬結制禪七期中,夏曆十月十五日起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止。
起七法語
師執香板云:
爐開大冶正斯時,萬聖千賢總盡知;鐵額銅頭齊下練,虛空瓦礫莫宜遲。重添炭,猛加追;太虛破後莫停椎!直待生前脫落盡,快將自己捉生回。──起!
起七開示
今天常住替你們起七,忙了一些人:禪堂、外寮、首領、行單,乃至寺外的人,都是很忙的。為了你們打七,不但寺內寺外的人忙;大概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護法龍天,也是忙的,不歇的忙罷!總是為你們打七。
我問你們:打七做甚麼事?為甚麼忙了這許多人呢?這還不算,連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護法龍天,要比我們還忙,忙的是甚麼事呢?你們還有人知道嗎?打七做甚麼事?大概還有人不曉得。你們心裏說:「平常的苦頭就不得了,還又要打七!你說的好聽,為我們打七,又說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歷代祖師、護法龍天,都為我們忙。忙的甚麼事,打七做甚麼事的,不過把點苦頭我們吃吃就是了,還有其他甚麼事?」對罷!真是可憐!不可說的可憐!你們雖然這樣子的愚迷,我還要照常住上的規矩辦。
你們要曉得:打七規矩是嚴厲的,與平常不同的。不同的在甚麼地方呢?就是今天你們向過去諸祖告生死假,又向我告生死假。我允許你們的生死假,你們的生死就在我兩隻手裏抓住,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站在這裏死。在平常,色身交與常住,性命付於龍天;七期裏不然,色身、性命都交在我手裏。規矩嚴厲是怎麼樣呢?我把大概告訴你們聽聽:向後七期中,清眾、行單不向維那合一個掌,亦不向班首問一個訊,亦不向我合掌、問訊。七期裏佛也不拜,香也不燒,你們問訊、合掌做甚麼?我替你們預先說一下子:大不了的事,就是一個大病;最大的事沒有了,統起來說罷,就是病。一有了病,不是要向維那合掌告假嗎?維那不敢准假,不是又向班首合掌嗎?不行,班首就敢准你病假嗎?不但病假,就是香假、經行假,乃至一切假,班首、維那大概沒有這麼大的膽子。甚麼道理呢?你告生死假,不是向班首、維那告的,是向我告的。他們就敢准我的假嗎?有了病怎麼辦呢?沒有甚麼辦法,生也打七,死也打七,好也打七,病也打七,終歸打七。就是病重了,站也不能站,怎麼跑呢?你們真真達到不能跑的那個時候,就把你們身體向廣單底下一拋,你病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直到解七後送往生。七期不送往生,三個、五個總拋到廣單底下,這是有病的解決。還有,你們七期中行香、坐香、過堂,乃至大、小架房,把頭掉一下子,或笑一下子,那麼,我告訴你們:你的命就沒有了!怎麼辦呢?你一進堂,班首、維那的香板一齊擁上來,一、二十塊香板,不論頭、臉、耳朵,一齊打,打掉了沒有死,還是打七。假使打傷了,怎麼辦呢?也是向廣單底下一丟,解七後一齊送往生。不是平常打死了就趕往生,打傷了送如意寮,七期裏不是這樣的。那麼,高旻寺打死人不算一回事?往年七期裏總有幾個,這是平常事,不算奇特。
我再三告訴你們:交代甚麼規矩,就是甚麼樣子;不徇情,不能訛錯一下子的。我再總說一句:有病要死,沒得病假,死了,就丟在廣單底下;犯了規矩打死,也丟在廣單底下。我交代得清清白白,絲毫不能訛錯的。還有,平常的時候,你們靜中要上架房,向維那告假,維那打六個香板,就可以開門出去。七期裏不許,因為一天十二枝行香,可以有二十四回上架房,你們就是屙肚子,有多少屙呢?無論那枝香,是不准開門的;你們就是屙在褲子裏,或屙在墊子上,不怪你們的,墊子上屙可以,開門不可以。你們要留心!打七為甚麼事?大眾要明瞭:無非是參禪、悟道、了生、脫死,沒有其他的事。要參禪,非參「念佛是誰」不可;了生死,亦復「念佛是誰」可了。
各人發起心來──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