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教及其行法之研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作者長期關心華嚴經教及其行法之研究,故撰寫此書諸篇,其中首先是關於華嚴祖師之研究,例如法藏、澄觀、李通玄。此外,也有真言宗、密宗的華嚴經法之研究,例如不空三藏對於普賢菩薩行法的詮釋、五臺山法脈《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華嚴經教與密教的交涉、《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讚顯密疏釋之研究。此外,也有涉及到當代的跨界應用的議題,例如華嚴經教的佛畫、禪唱、生態哲學。本書以十篇文章闡釋華嚴經教,也涉及佛教密宗的修行與法義,例如第一篇是〈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本文闡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第五十一參的彌勒菩薩法門,釐清彌勒菩薩所證「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境界,綜合運用各種文獻,並進行哲學詮釋,進而對《華嚴經》中的彌勒菩薩修行法門進行義理與行法的詮釋。謹將此書迴向給讀者們心開意解,福慧圓成。學術論述對於賢宗而言也是產生自生命體驗,並非只是戲論空談。
目錄
自序與全書導論
1. 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
2. 法藏華嚴教學對於唯識思想的吸收與轉化
3. 華嚴字母及其行法的詮釋:以清涼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為中心
4. 不空三藏對於普賢菩薩行法的詮釋
5. 普賢菩薩與金剛薩埵之研究:華嚴經教與印度密教的中國化
6. 五臺山法脈《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華嚴經教與密教的交涉
7.《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讚顯密疏釋之研究
8. 普賢菩薩行法與夏荊山畫作之中的普賢菩薩
9. 佛教生態哲學與跨文化對話:華嚴與天台「境」、「世界」的生態哲學思考
10. 當代佛教聲明的理論與實踐
附錄:諾那祖師在中國大陸弘法道場的復建與重興
1. 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
2. 法藏華嚴教學對於唯識思想的吸收與轉化
3. 華嚴字母及其行法的詮釋:以清涼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為中心
4. 不空三藏對於普賢菩薩行法的詮釋
5. 普賢菩薩與金剛薩埵之研究:華嚴經教與印度密教的中國化
6. 五臺山法脈《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華嚴經教與密教的交涉
7.《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讚顯密疏釋之研究
8. 普賢菩薩行法與夏荊山畫作之中的普賢菩薩
9. 佛教生態哲學與跨文化對話:華嚴與天台「境」、「世界」的生態哲學思考
10. 當代佛教聲明的理論與實踐
附錄:諾那祖師在中國大陸弘法道場的復建與重興
序/導讀
一、本書大要
本書首先是〈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一篇。彌勒、文殊、普賢是《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行門三法」,分別是毘盧遮那為根本智的體相用。本文闡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第五十一參的彌勒菩薩法門,釐清彌勒菩薩所證「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境界,綜合運用各種文獻,並進行哲學詮釋,進而對《華嚴經》中的彌勒菩薩修行法門進行義理與行法的詮釋。本文探究彌勒菩薩法門,從彌勒菩薩最初所證慈心三昧為最初發心來探討彌勒慈心觀之真正內涵並不單單只是局限於慈心,而是包涵了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之義涵,而所謂的四無量心乃是依照重重無盡的華嚴法界觀而觀修。所以彌勒菩薩正是以四無量心等持應化,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彰顯重重無盡的華嚴法界觀之唯心境界,成就自己是一尊未來佛,並皆大歡喜以唯心識定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本書之中的〈法藏華嚴教學對於唯識學的吸收與轉化〉一篇:筆者曾經撰著〈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登的相關闡釋〉及其他討論如來藏說之論文,收於《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一書之中,乃是以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的觀點來考察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在中國之發展,特別就《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在印度與中國佛教詮釋學史之中的特殊意義來加以反省。此文的第一節以華嚴宗三祖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為中心,就此加以討論。乃是筆者以前的研究成果的綜述,以及未來研究之前瞻。經過本文第二節對於資料論的討論之後,本文第三節與第四節就法藏的華嚴教學對於唯識學的吸收與轉化,環繞於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三中所提出的華嚴教學的十重唯識觀,旁及宗密《圓覺經大疏》的相關討論,與道霈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而進行考查。
本書之中的〈華嚴字母及其行法的詮釋:以清涼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為中心〉一篇:澄觀在五臺山講解《華嚴經》,整理成為《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一書,總引十經一論而闡釋四十二字門,可以說澄觀是研究華嚴字母四十二字門在傳統中最為詳細與最有貢獻的一位學者。本文在闡明澄觀是研究華嚴字母四十二字門的學術之貢獻之外,也主張他這方面的最大貢獻還應該也從行門來加以考察。因此,本文由創造詮釋學的觀點,來闡明澄觀在研究四十二字門在行門上的突破,以及他如何以華嚴教學的根本立場,吸收不空三藏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大方廣佛花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毘盧遮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來進行顯密圓融的創造詮釋。
本書首先是〈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一篇。彌勒、文殊、普賢是《華嚴經》入法界品的「行門三法」,分別是毘盧遮那為根本智的體相用。本文闡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第五十一參的彌勒菩薩法門,釐清彌勒菩薩所證「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境界,綜合運用各種文獻,並進行哲學詮釋,進而對《華嚴經》中的彌勒菩薩修行法門進行義理與行法的詮釋。本文探究彌勒菩薩法門,從彌勒菩薩最初所證慈心三昧為最初發心來探討彌勒慈心觀之真正內涵並不單單只是局限於慈心,而是包涵了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之義涵,而所謂的四無量心乃是依照重重無盡的華嚴法界觀而觀修。所以彌勒菩薩正是以四無量心等持應化,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彰顯重重無盡的華嚴法界觀之唯心境界,成就自己是一尊未來佛,並皆大歡喜以唯心識定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本書之中的〈法藏華嚴教學對於唯識學的吸收與轉化〉一篇:筆者曾經撰著〈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登的相關闡釋〉及其他討論如來藏說之論文,收於《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一書之中,乃是以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的交涉的觀點來考察如來藏說與唯識思想在中國之發展,特別就《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在印度與中國佛教詮釋學史之中的特殊意義來加以反省。此文的第一節以華嚴宗三祖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為中心,就此加以討論。乃是筆者以前的研究成果的綜述,以及未來研究之前瞻。經過本文第二節對於資料論的討論之後,本文第三節與第四節就法藏的華嚴教學對於唯識學的吸收與轉化,環繞於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三中所提出的華嚴教學的十重唯識觀,旁及宗密《圓覺經大疏》的相關討論,與道霈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而進行考查。
本書之中的〈華嚴字母及其行法的詮釋:以清涼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為中心〉一篇:澄觀在五臺山講解《華嚴經》,整理成為《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演義鈔》一書,總引十經一論而闡釋四十二字門,可以說澄觀是研究華嚴字母四十二字門在傳統中最為詳細與最有貢獻的一位學者。本文在闡明澄觀是研究華嚴字母四十二字門的學術之貢獻之外,也主張他這方面的最大貢獻還應該也從行門來加以考察。因此,本文由創造詮釋學的觀點,來闡明澄觀在研究四十二字門在行門上的突破,以及他如何以華嚴教學的根本立場,吸收不空三藏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大方廣佛花嚴經入法界品頓證毘盧遮那法身字輪瑜伽儀軌》,來進行顯密圓融的創造詮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