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演義:佛法已誤傳2500年
The Evolv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uddha Dharma: How the Buddha Dharma has been misinterprete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佛教創教距今約2500年,看似蓬勃發展,但是三藏十二部之八萬四千法門,未必就是佛陀的本懷,作者先從比較宗教談到大乘佛教與形上學,進而評判大乘八宗之祖龍樹,藉由評論隨佛討論傳統修道次第的謬誤,並提出﹝中道修學次第﹞,再重新審視佛陀的十二因緣,以及十二因緣與四聖諦的關聯;阿含禪觀心要是講解《阿含》禪觀方法以及《雜阿含》;另外收錄了幾篇文章,合成這本《佛法演義》,期盼能將佛法被誤解的地方說清楚,並終結佛教亂象,這在佛教界會是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目錄
自序
上篇:終結佛教亂象
比較宗教
大乘佛教與形上學
評論龍樹
評論隨佛
中道修學次第
因緣緣生法
下篇:阿含禪觀心要
阿含止觀禪
《雜阿含》心要
外篇:著作收錄
《五教止觀》〈生即無生門〉初探
從佛陀的沉默看熊十力的體用哲學
請問佛陀
淺談「開法眼」
圖表
作者簡介
上篇:終結佛教亂象
比較宗教
大乘佛教與形上學
評論龍樹
評論隨佛
中道修學次第
因緣緣生法
下篇:阿含禪觀心要
阿含止觀禪
《雜阿含》心要
外篇:著作收錄
《五教止觀》〈生即無生門〉初探
從佛陀的沉默看熊十力的體用哲學
請問佛陀
淺談「開法眼」
圖表
作者簡介
序/導讀
自序
我曾經在十九歲做了一個夢,夢中我的穿著像唐三藏,穿著草鞋、背著經書架,獨自一人在沙漠中行走,此時天空顯現一尊莊嚴慈祥的釋迦佛,並對我說:「張某某,你難道忘記曾經許下的諾言嗎?」我立刻五體投地跪下,回應說:「弟子不敢忘」,於是佛微笑著,並像燈泡一樣慢慢地消失;隨後換了一個場景,我以居士的形相在寺院的藏經閣寫書,當書本完成、而我正欣喜可以當作鎮寺之寶的同時,大地突然裂開、放光,湧現出一部經典,這個夢似乎告訴我,有些事要去實現!雖然當時夢中的我並不記得曾經許過什麼諾言,但是經過三十年的歲月,我終於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事,就是1.將佛法被誤解的地方說清楚,2.終結佛教亂象,這兩件事雖非同一件事,卻有很密切地關聯,佛教創教距今約2500年,看似蓬勃發展,但是三藏十二部之八萬四千法門,未必就是佛陀的本懷,每一位傳法者都說自己是正法,都在廣度眾生,卻很有可能只是瞎子摸象、以盲引盲。
我在第一篇文章做了簡單的比較宗教,除了點出「三教合一」的問題之外,也探討了各宗教對宇宙生命的看法,當然我是鍾情於佛教的解釋;佛教之所以會跟其他的宗教合流,主要是大乘佛教談了許多形上學的議題,而這些議題的始作俑者,都指向大乘八宗之祖龍樹論師,所以我花了二個篇幅來說明與評論,這是屬於佛教與其他宗教之間的外部問題;至於佛教內部產生的問題,則是在實踐方法上,也就是修道次第出了問題,拜現代學術研究之賜,已公認《阿含》是原始佛教的聖典,印順法師可以說是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關鍵,他已注意到佛教的修學次第,傳統所謂的「戒定慧」與八正道的「慧戒定」並不相同,直到隨佛法師從《舍利佛阿毗達磨》的「十結」(或《相應部》的「五上分結」)說,發現此論將無明改為最後斷,進而改變了整個修道次第,有著重大的突破貢獻,很可惜他並沒有一次到位,還原正確的修道次第,反而歧出地提出許多錯誤的觀點,我也有專文評論之;傳統除了「慧學」之外還有「定學」上的迷失,因此我整理出【中道修學次第】,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統一論述,還原「慧戒定」的修道次第共十二步驟,簡言之,三十七道品是在講同一件事,而非各自不同系統的名相;另外我也重新審視並解釋佛陀的十二因緣,以及十二因緣與四聖諦的關聯。
下篇﹝阿含禪觀心要﹞是講解《阿含》禪觀方法(經典原文取自《佛光藏》),以及《雜阿含(1〜18卷)》(15卷之後禪思與禪定已混淆);外篇則是收錄了以往的幾篇文章,合成這本《佛法演義》。
丁酉年 張清二(金靈子) 謹識
我曾經在十九歲做了一個夢,夢中我的穿著像唐三藏,穿著草鞋、背著經書架,獨自一人在沙漠中行走,此時天空顯現一尊莊嚴慈祥的釋迦佛,並對我說:「張某某,你難道忘記曾經許下的諾言嗎?」我立刻五體投地跪下,回應說:「弟子不敢忘」,於是佛微笑著,並像燈泡一樣慢慢地消失;隨後換了一個場景,我以居士的形相在寺院的藏經閣寫書,當書本完成、而我正欣喜可以當作鎮寺之寶的同時,大地突然裂開、放光,湧現出一部經典,這個夢似乎告訴我,有些事要去實現!雖然當時夢中的我並不記得曾經許過什麼諾言,但是經過三十年的歲月,我終於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事,就是1.將佛法被誤解的地方說清楚,2.終結佛教亂象,這兩件事雖非同一件事,卻有很密切地關聯,佛教創教距今約2500年,看似蓬勃發展,但是三藏十二部之八萬四千法門,未必就是佛陀的本懷,每一位傳法者都說自己是正法,都在廣度眾生,卻很有可能只是瞎子摸象、以盲引盲。
我在第一篇文章做了簡單的比較宗教,除了點出「三教合一」的問題之外,也探討了各宗教對宇宙生命的看法,當然我是鍾情於佛教的解釋;佛教之所以會跟其他的宗教合流,主要是大乘佛教談了許多形上學的議題,而這些議題的始作俑者,都指向大乘八宗之祖龍樹論師,所以我花了二個篇幅來說明與評論,這是屬於佛教與其他宗教之間的外部問題;至於佛教內部產生的問題,則是在實踐方法上,也就是修道次第出了問題,拜現代學術研究之賜,已公認《阿含》是原始佛教的聖典,印順法師可以說是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關鍵,他已注意到佛教的修學次第,傳統所謂的「戒定慧」與八正道的「慧戒定」並不相同,直到隨佛法師從《舍利佛阿毗達磨》的「十結」(或《相應部》的「五上分結」)說,發現此論將無明改為最後斷,進而改變了整個修道次第,有著重大的突破貢獻,很可惜他並沒有一次到位,還原正確的修道次第,反而歧出地提出許多錯誤的觀點,我也有專文評論之;傳統除了「慧學」之外還有「定學」上的迷失,因此我整理出【中道修學次第】,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統一論述,還原「慧戒定」的修道次第共十二步驟,簡言之,三十七道品是在講同一件事,而非各自不同系統的名相;另外我也重新審視並解釋佛陀的十二因緣,以及十二因緣與四聖諦的關聯。
下篇﹝阿含禪觀心要﹞是講解《阿含》禪觀方法(經典原文取自《佛光藏》),以及《雜阿含(1〜18卷)》(15卷之後禪思與禪定已混淆);外篇則是收錄了以往的幾篇文章,合成這本《佛法演義》。
丁酉年 張清二(金靈子)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