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雲法師教育情懷與志業(修訂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文獻分析與歷史研究法,跡尋當代比丘尼教育家曉雲法師教育與生命結合的因緣,著重其教育情懷與教育志業發展之歷史脈絡的釐清與客觀系統的呈現;箇中教育志業的部分,涵蓋法師教育思想結晶「覺之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其教育理想「二部並進」的實踐過程。本書「情、理兼顧」,為瞭解法師教育思想提供一完整而精要的珍貴資料。
目錄
初版序 雲山有情覺樹開 1
修訂版序 慈雲法雨潤人華 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說明 1
第二節 研究宗旨、材料、方法與限制 4
一 研究宗旨 4
二 研究材料、方法與限制 5
第三節 本書章節簡介 7
第二章 曉雲法師與教育結緣的一生 9
第一節 童蒙至少女時期──詩畫為友、玄思為伴 10
第二節 香港麗精美術學院時期──拜師學藝、初為人師 13
第三節 烽火連天西南行──殷憂啟聖、發出家願 17
第四節 東南行──遊學聖域、寓教於畫 22
第五節 島嶼歲月并環宇周行──回小向大、入如來家 25
第六節 三山(陽明山、光明山、大崙山)行跡──興學育才、貞定不渝 32
第三章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開展與映現 35
第一節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開展──興發、拓展到昇華 37
一 教育情懷的興發──自幼好學、崇仰師道 37
二 教育情懷的拓展──從人生哲理的探微到棲心於佛陀的聖教 39
三 教育情懷的昇華──從有所為到無所得 43
第二節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具體映現 46
一 尊師重道 46
(一)一面之緣 終身私淑 48
(二)一朝之言 終身服膺 50
(三)敬師如在 死生如一 51
二 勤學善教 53
(一)勤學不厭 55
(二)誨人不倦 59
三 踐行以教育救世之悲願 66
第四章 曉雲法師的教育志業(上)──理論篇 73
第一節 抉擇獻身佛教教育以為弘道淑世、淨化社會人心之因 73
一 佛教教育為人類之所需 74
二 繼志倓虛老法師為佛教培養人材 76
三 佛教應世弘道、淨化社會人心之根本下手處 79
四 對治時代「心物相離」之弊病 81
第二節 曉雲法師教育思想結晶「覺之教育」 84
一 「覺之教育」理論形塑之歷史回顧 86
(一)濫觴期 87
(二)儒佛文教思想與西方教育思想參研融貫期 88
(三)「覺之教育」理念宣揚期 90
二 「覺之教育」理論依據 92
三 「覺之教育」的內涵 96
(一)教育宗旨 97
(二)教育施設 98
四 「覺之教育」的特色 106
(一)淨心與安身為本 107
(二)慈悲與仁德為體 109
(三)智慧與知識為用 111
第五章 曉雲法師的教育志業(下)──實踐篇 115
第一節 蓮華學佛園 116
一 創辦緣起 116
二 創辦宗旨 117
三 辦學特色 118
(一)學園命名 118
(二)課程安排 119
(三)施教方式 120
(四)師資來源 121
(五)注重景觀境教與藝術陶冶 122
第二節 華梵佛學研究所 123
一 創辦緣起 123
二 創辦宗旨 124
三 辦學之特色 124
(一)施教方針 124
(二)建教合作 125
(三)師資來源 126
第三節 華梵大學 126
一 創辦緣起與經過 126
二 辦學宗旨 131
三 辦學特色 132
(一)重視景觀境教的陶冶 132
(二)人師經師善導群倫 134
(三)依仁遊藝之通識教育 134
第六章 結論 137
附錄資料
【附錄一】 曉雲法師年表 147
【附錄二】 曉雲法師著作一覽表 159
【附錄三】 曉雲法師指導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165
【附錄四】 曉雲法師出席國內外學術會議一覽表 167
【附錄五】 《華嚴經》對曉雲法師的影響 179
參考文獻 203
修訂版序 慈雲法雨潤人華 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說明 1
第二節 研究宗旨、材料、方法與限制 4
一 研究宗旨 4
二 研究材料、方法與限制 5
第三節 本書章節簡介 7
第二章 曉雲法師與教育結緣的一生 9
第一節 童蒙至少女時期──詩畫為友、玄思為伴 10
第二節 香港麗精美術學院時期──拜師學藝、初為人師 13
第三節 烽火連天西南行──殷憂啟聖、發出家願 17
第四節 東南行──遊學聖域、寓教於畫 22
第五節 島嶼歲月并環宇周行──回小向大、入如來家 25
第六節 三山(陽明山、光明山、大崙山)行跡──興學育才、貞定不渝 32
第三章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開展與映現 35
第一節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開展──興發、拓展到昇華 37
一 教育情懷的興發──自幼好學、崇仰師道 37
二 教育情懷的拓展──從人生哲理的探微到棲心於佛陀的聖教 39
三 教育情懷的昇華──從有所為到無所得 43
第二節 曉雲法師教育情懷的具體映現 46
一 尊師重道 46
(一)一面之緣 終身私淑 48
(二)一朝之言 終身服膺 50
(三)敬師如在 死生如一 51
二 勤學善教 53
(一)勤學不厭 55
(二)誨人不倦 59
三 踐行以教育救世之悲願 66
第四章 曉雲法師的教育志業(上)──理論篇 73
第一節 抉擇獻身佛教教育以為弘道淑世、淨化社會人心之因 73
一 佛教教育為人類之所需 74
二 繼志倓虛老法師為佛教培養人材 76
三 佛教應世弘道、淨化社會人心之根本下手處 79
四 對治時代「心物相離」之弊病 81
第二節 曉雲法師教育思想結晶「覺之教育」 84
一 「覺之教育」理論形塑之歷史回顧 86
(一)濫觴期 87
(二)儒佛文教思想與西方教育思想參研融貫期 88
(三)「覺之教育」理念宣揚期 90
二 「覺之教育」理論依據 92
三 「覺之教育」的內涵 96
(一)教育宗旨 97
(二)教育施設 98
四 「覺之教育」的特色 106
(一)淨心與安身為本 107
(二)慈悲與仁德為體 109
(三)智慧與知識為用 111
第五章 曉雲法師的教育志業(下)──實踐篇 115
第一節 蓮華學佛園 116
一 創辦緣起 116
二 創辦宗旨 117
三 辦學特色 118
(一)學園命名 118
(二)課程安排 119
(三)施教方式 120
(四)師資來源 121
(五)注重景觀境教與藝術陶冶 122
第二節 華梵佛學研究所 123
一 創辦緣起 123
二 創辦宗旨 124
三 辦學之特色 124
(一)施教方針 124
(二)建教合作 125
(三)師資來源 126
第三節 華梵大學 126
一 創辦緣起與經過 126
二 辦學宗旨 131
三 辦學特色 132
(一)重視景觀境教的陶冶 132
(二)人師經師善導群倫 134
(三)依仁遊藝之通識教育 134
第六章 結論 137
附錄資料
【附錄一】 曉雲法師年表 147
【附錄二】 曉雲法師著作一覽表 159
【附錄三】 曉雲法師指導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165
【附錄四】 曉雲法師出席國內外學術會議一覽表 167
【附錄五】 《華嚴經》對曉雲法師的影響 179
參考文獻 203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