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嗎哪到我家:哥林多前書
內容簡介
                        
★ 重磅級研經靈修鉅作,最值得收藏!
66卷聖經分冊或合輯陸續推出!
清晨嗎哪到我家,一本滿足您的七大需求:
◆ 是一本讓你享受讀經的書,因為它將幫助你明白聖經的真理。
◆ 是一本讓你明白聖經的書,因為它為你解釋一些聖經的難題。
◆ 是一本讓你與人分享的書,因為它擁有清晰而且明朗的信息。
◆ 是一本讓你信仰生活的書,因為它教你如何把聖經實踐出來。
◆ 是一本讓你學習禱告的書,因為它教你禱告且為哪些事代禱。
◆ 是一本讓你省察生命的書,因為它有許多生命的學習與提醒。
◆ 是一本讓你小組討論的書,因為它提供有條不紊的重點整理。
像這樣的書,您能錯過嗎?
像這樣的書,您不渴望送一本《聖經》,再加上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給您的慕道朋友嗎?
張木泉牧師把牧會三十多來的研究與領受,藉著《清晨嗎哪到我家》呈現出來,讓許多弟兄姊妹更加認識神的心意,使讀經成為一種享受;新朋友不再以讀經為苦差事,因為深入淺出的《清晨嗎哪到我家》讓他們讀經更有亮光。
每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包含的內容有:
1 本章大意:該章經文所講述的內容。若你有新的看見,可以把它寫在空白處,作為補充。
2 釋經與亮光:這是作者在讀經時所歸納出來的亮光(含解經),可幫助讀者明白神的心意。你若有其他的亮光,可以把它寫在「我的領受」空白處內。
3 捫心自問:你可以透過這部分來問問自己對真理的回應情形。若它正反應你現在的屬靈光景、生活情況,需要向神認罪,或對你有更深提醒,或付之行動……,你就停下來向神禱告,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4 禱告回應:期待你能使用這個部分,真心向神禱告(邊看邊讀)。雖然這些是作者自己的感動,你若以為美,只要真心誠意地禱告,神必然垂聽。
5 代禱事項:這些代禱事項是從該章經文所引發出來 的,你也可自加代禱事項在空白處。期待你的禱告不再只是內向的禱告,你當求神擴大你的禱告視野,常常求神的國和義,為別人、教會、所住城市及國家社會的需要代禱,使你成為一個被神所祝福的人。
6 每日金句:你可以從每天所讀的經文中,挑出一段或一節、一句話,成為你今天的座右銘,把它寫在空白處,而後讀它、背它、默想它,使它成為你今天的幫助。
7 我的領受(我的行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清晨嗎哪到我家》所提供的資料外,你還有其他的領受,可以把它放在這個位置,不斷提醒自己,使生命得著更新。或是你讀了這章經文後,挑戰自己所要採取的行動(至少一項)。
				66卷聖經分冊或合輯陸續推出!
清晨嗎哪到我家,一本滿足您的七大需求:
◆ 是一本讓你享受讀經的書,因為它將幫助你明白聖經的真理。
◆ 是一本讓你明白聖經的書,因為它為你解釋一些聖經的難題。
◆ 是一本讓你與人分享的書,因為它擁有清晰而且明朗的信息。
◆ 是一本讓你信仰生活的書,因為它教你如何把聖經實踐出來。
◆ 是一本讓你學習禱告的書,因為它教你禱告且為哪些事代禱。
◆ 是一本讓你省察生命的書,因為它有許多生命的學習與提醒。
◆ 是一本讓你小組討論的書,因為它提供有條不紊的重點整理。
像這樣的書,您能錯過嗎?
像這樣的書,您不渴望送一本《聖經》,再加上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給您的慕道朋友嗎?
張木泉牧師把牧會三十多來的研究與領受,藉著《清晨嗎哪到我家》呈現出來,讓許多弟兄姊妹更加認識神的心意,使讀經成為一種享受;新朋友不再以讀經為苦差事,因為深入淺出的《清晨嗎哪到我家》讓他們讀經更有亮光。
每一本《清晨嗎哪到我家》包含的內容有:
1 本章大意:該章經文所講述的內容。若你有新的看見,可以把它寫在空白處,作為補充。
2 釋經與亮光:這是作者在讀經時所歸納出來的亮光(含解經),可幫助讀者明白神的心意。你若有其他的亮光,可以把它寫在「我的領受」空白處內。
3 捫心自問:你可以透過這部分來問問自己對真理的回應情形。若它正反應你現在的屬靈光景、生活情況,需要向神認罪,或對你有更深提醒,或付之行動……,你就停下來向神禱告,千萬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4 禱告回應:期待你能使用這個部分,真心向神禱告(邊看邊讀)。雖然這些是作者自己的感動,你若以為美,只要真心誠意地禱告,神必然垂聽。
5 代禱事項:這些代禱事項是從該章經文所引發出來 的,你也可自加代禱事項在空白處。期待你的禱告不再只是內向的禱告,你當求神擴大你的禱告視野,常常求神的國和義,為別人、教會、所住城市及國家社會的需要代禱,使你成為一個被神所祝福的人。
6 每日金句:你可以從每天所讀的經文中,挑出一段或一節、一句話,成為你今天的座右銘,把它寫在空白處,而後讀它、背它、默想它,使它成為你今天的幫助。
7 我的領受(我的行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除了《清晨嗎哪到我家》所提供的資料外,你還有其他的領受,可以把它放在這個位置,不斷提醒自己,使生命得著更新。或是你讀了這章經文後,挑戰自己所要採取的行動(至少一項)。
目錄
						初心
牧者的渴望
讀者迴響一
讀者迴響二
讀者迴響三
讀者迴響四
讀者迴響五
讀者迴響六
「清晨嗎哪」如何收取
哥林多前書簡介
第一章(上)
第一章(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上)
第七章(下)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上)
第十五章(下)
第十六章
				牧者的渴望
讀者迴響一
讀者迴響二
讀者迴響三
讀者迴響四
讀者迴響五
讀者迴響六
「清晨嗎哪」如何收取
哥林多前書簡介
第一章(上)
第一章(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上)
第七章(下)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上)
第十五章(下)
第十六章
序/導讀
						  哥林多前書簡介
一、 作者與受書人
1. 作者:保羅,羅馬名字,「微小」之意。原名為掃羅,猶太名字,「問神」之意(徒十三9),生於基利家省的大數城,是敬虔的猶太人,屬便雅憫支派。他學問淵博,曾受教於當日有名拉比(教師)迦瑪列門下,加入生活嚴謹的法利賽教(徒廿二3、加一14、腓三5-6)。保羅尚未信主前,自視甚高,而且自義,十分敵基督真道,屢次要置基督徒於死地(徒八1-3、九1-2、林前十五9、加一13),但神的恩典臨到他,昔日逼迫教會的大敵,卻成為最偉大的外邦福音使者(有「外邦人使徒」之稱),並且寫下許多不朽的書信,闡揚真理,成為新約聖經正典的重要部分。保羅於主後66年底或67年初,為了傳揚福音,被羅馬當局處於死刑,壯烈殉道。
2. 受書人:哥林多教會(一2)。
二、 寫作日期與地點
1. 寫作日期:主後54-55年,或57年間。
2. 寫作地點:以弗所(十六8)。
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時,曾在以弗所居留約達三年之久(廿31)。就在最後一年(大約主後54-55年)的五旬節以前,在以弗所寫了本書(十六8)。
三、 哥林多城
位於希臘南部、雅典以西,羅馬與東方交通往來的要道上,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哥林多向來以廟寺聞名,以供奉希臘美與性的女神維納斯最為有名。哥林多人藉用宗教之名鼓吹嫖妓,全盛時期廟妓數目高達千人。由於哥林多人的宗教信仰腐敗,故這城也以不道德聞名於世。人們常以「哥林多化」一詞,作為「放縱情慾」的代號,用來形容生活墮落與腐敗。
四、 內容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徒十八)。在耶穌時代,哥林多城市是亞該亞省的首都,也是羅馬帝國四大都會之一。該城以繁盛的商業和高度的文明著稱,但風氣敗壞、道德低落,人民信奉多種宗教,教會也受這惡風影響。哥林多教會的會友成員相當複雜,有希臘、羅馬、猶太及別國籍的人,但仍以外邦人為主(十二2)。他們的出身或社會階層比國籍更為參差,士農工商、貧富貴賤、奴隸自主、君子妓女均有,因此一些異端之道德或人生觀念便潛入教會,使教會受影響不少。因此,保羅寫了這封信來幫助他們,處理許多教會及信徒間的問題。例如:信徒分黨結派、亂倫、爭訟、婚姻、吃祭偶像之物、蒙頭、主餐、屬靈恩賜、基督的復活、基督徒的復活等問題,以及為聖徒捐款之事。
五、 目的
以基督愛的福音矯正及教導教會的各類混亂。例如:教會內部有分門結黨的事(一11-12)、淫亂和彼此爭訟的事(五1、六1)、嫁娶和守童身的問題(七)、吃祭偶像之物和吃喝享受的問題(八至十)、女人蒙頭和吃主的晚餐並愛筵的問題(十一)、屬靈恩賜的問題(十二至十四)、復活的問題(十五)、捐款的問題(十六)等。
六、 讀經態度
1. 把自己當成聖經中的人物來研讀:雖然內容跟你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要你能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必能從其中得著亮光與幫助。
2. 渴慕神對你說話:你渴望今天神對你說些甚麼?要你實踐甚麼?要你反省甚麼?要你調整甚麼?給你甚麼挑戰?…………如此的讀經必能帶給你極大的祝福。
3. 渴慕付諸行動:渴望把所讀神的話語加以實踐,必然在所行的事上得福。
				一、 作者與受書人
1. 作者:保羅,羅馬名字,「微小」之意。原名為掃羅,猶太名字,「問神」之意(徒十三9),生於基利家省的大數城,是敬虔的猶太人,屬便雅憫支派。他學問淵博,曾受教於當日有名拉比(教師)迦瑪列門下,加入生活嚴謹的法利賽教(徒廿二3、加一14、腓三5-6)。保羅尚未信主前,自視甚高,而且自義,十分敵基督真道,屢次要置基督徒於死地(徒八1-3、九1-2、林前十五9、加一13),但神的恩典臨到他,昔日逼迫教會的大敵,卻成為最偉大的外邦福音使者(有「外邦人使徒」之稱),並且寫下許多不朽的書信,闡揚真理,成為新約聖經正典的重要部分。保羅於主後66年底或67年初,為了傳揚福音,被羅馬當局處於死刑,壯烈殉道。
2. 受書人:哥林多教會(一2)。
二、 寫作日期與地點
1. 寫作日期:主後54-55年,或57年間。
2. 寫作地點:以弗所(十六8)。
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時,曾在以弗所居留約達三年之久(廿31)。就在最後一年(大約主後54-55年)的五旬節以前,在以弗所寫了本書(十六8)。
三、 哥林多城
位於希臘南部、雅典以西,羅馬與東方交通往來的要道上,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城市。哥林多向來以廟寺聞名,以供奉希臘美與性的女神維納斯最為有名。哥林多人藉用宗教之名鼓吹嫖妓,全盛時期廟妓數目高達千人。由於哥林多人的宗教信仰腐敗,故這城也以不道德聞名於世。人們常以「哥林多化」一詞,作為「放縱情慾」的代號,用來形容生活墮落與腐敗。
四、 內容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行佈道時所建立的(徒十八)。在耶穌時代,哥林多城市是亞該亞省的首都,也是羅馬帝國四大都會之一。該城以繁盛的商業和高度的文明著稱,但風氣敗壞、道德低落,人民信奉多種宗教,教會也受這惡風影響。哥林多教會的會友成員相當複雜,有希臘、羅馬、猶太及別國籍的人,但仍以外邦人為主(十二2)。他們的出身或社會階層比國籍更為參差,士農工商、貧富貴賤、奴隸自主、君子妓女均有,因此一些異端之道德或人生觀念便潛入教會,使教會受影響不少。因此,保羅寫了這封信來幫助他們,處理許多教會及信徒間的問題。例如:信徒分黨結派、亂倫、爭訟、婚姻、吃祭偶像之物、蒙頭、主餐、屬靈恩賜、基督的復活、基督徒的復活等問題,以及為聖徒捐款之事。
五、 目的
以基督愛的福音矯正及教導教會的各類混亂。例如:教會內部有分門結黨的事(一11-12)、淫亂和彼此爭訟的事(五1、六1)、嫁娶和守童身的問題(七)、吃祭偶像之物和吃喝享受的問題(八至十)、女人蒙頭和吃主的晚餐並愛筵的問題(十一)、屬靈恩賜的問題(十二至十四)、復活的問題(十五)、捐款的問題(十六)等。
六、 讀經態度
1. 把自己當成聖經中的人物來研讀:雖然內容跟你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要你能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必能從其中得著亮光與幫助。
2. 渴慕神對你說話:你渴望今天神對你說些甚麼?要你實踐甚麼?要你反省甚麼?要你調整甚麼?給你甚麼挑戰?…………如此的讀經必能帶給你極大的祝福。
3. 渴慕付諸行動:渴望把所讀神的話語加以實踐,必然在所行的事上得福。
試閱
						  第一章(上)
壹、 本章大意(1-17)
1. 保羅為哥林多教會從神得著豐盛的領受感謝神。
2. 提醒信徒不可分門結黨,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貳、 釋經與亮光
1-9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1):保羅如此的介紹自己,乃要受信人知道他是神所召傳信息的使者。他在哥林多後書、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及提摩太後書都如此稱呼自己,可能因為他的地位受到質疑;也可能因為信中所處理的問題極為重要,涉及基本教義,因此不但提到職分,也主張自己有說話的權柄。保羅是使徒中最有學問的,曾在當代最有學問的拉比迦瑪列門下受教,但向崇尚智慧的哥林多人自薦時,並不強調其學位。保羅得救約在主後33年,在安提阿教會受差遣約主後47年,前後相隔14年,這段時間是神在預備他做好宣教的事工。「奉神旨意」表示保羅現在的身分完全是出於神的旨意,不是自取的。「使徒」原文為奉差遣的人、使者之意。「同」表示此書信乃與別人(所提尼)一同署名,但實際上是保羅一人所寫(十六21)。「兄弟」原文在前面有定冠詞,表示所提尼是哥林多教會所熟悉的人物,是為當地眾聖徒所敬重,目前正跟隨保羅到以弗所幫助傳福音工作。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2a):保羅寫信稱哥林多教會為「神的教會」,乃因哥林多信徒誤把教會當作「人的教會」,按著人意分起派別來(12)。「成聖」指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給神。「聖徒」原文指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雖然哥林多教會有紛爭結黨和各種罪惡存在,但在基督耶穌這個地位裡,仍然被看作是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人。「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表明受信對象除了哥林多教會外,還包括其他教會。
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b):在保羅書信的開端問候語中,只有本書加上這話。保羅要使那些哥林多分派別的人把眼光放大、放遠,基督不是他們那一小群人的主而已。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3):「恩惠」是神給我們白白地賜與。「平安」是希臘慣用的問安,但希伯來的「平安」不是指沒有爭鬥,而是指一種積極的福氣與人同在,是整個人得著豐盛,尤其是屬靈的興盛。「恩惠、平安」指神賜給人一切好處的代表。
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4):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雖有許多的失敗和軟弱,但保羅先看見他們的優點而為他們感恩。「恩惠」特別指各樣屬靈的恩賜。
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5):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凡事都相當富足,唯獨欠缺靈性的富足,致使他們像屬靈的嬰孩(三1)。「富足」原文是極為富有之意。神在基督裡所賞給哥林多信徒的恩典極其豐富,問題是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在正面上享用神的恩典。「口才」指外在的表達能力;「知識」則指內在的領受能力。「口才、知識都全備」指具備屬靈的知識與表達知識的能力。有人有知識而無口才,無法表達出他的學問;有人有口才卻無知識,所表達出來的對人沒有助益,甚至傷人,哥林多教會卻二者兼備。哥林多人很有口才,因為希臘人是善於辯論的,這是他們原本就有的。若他們持續在耶穌基督裡,口才就更不一樣。
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6):「我為基督作的見證」指保羅為基督所傳講的福音。「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指福音在哥林多信徒的心裡所產生的功效。可惜的是,哥林多信徒雖明白信仰,卻沒有好好實踐,所以生命依然像嬰孩(三1)。
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7):這是對整個教會而言,非指個人。「恩賜」指神賦予信徒的才幹和能力,目的是為了事奉祂,促進教會的增長。恩賜全備並不代表靈性成熟,靈性長進與恩賜充足是兩回事,因哥林多人靈性幼稚(三1),有紛爭、結黨(10-11),更有淫亂的事(五1)。「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表明神給哥林多人恩賜的目的,是要他們運用所得的恩賜廣傳福音,建立基督的身體、造就別人,等候主的再來,非用來誇口。「顯現」指再來。
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8):當代聖經譯為「主一定會加增你們力量,使你們持守真理一直到底,在祂再來的時候無可責備。」「堅固……到底」不是指一時的堅固,而是持續不斷一直到底的堅固。保羅並非相信哥林多信徒,而是相信那位信實的神,必使哥林多信徒更加美好。保羅若不能為哥林多信徒在神前有信心──相信神會施恩、修剪、造就,就只能見到他們的問題與弱點,無法為他們感恩。「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指主再來的日子。
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9):「神是信實的」表明神是信實可靠的,祂說話算話。「一同得分」原文為「與人合夥」,表明神選召我們的目的,是要與祂兒子耶穌進入一種新的關係,就是一種夥伴的親密關係,並且合而為一。
保羅和所提尼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主裡問候並祝福他們。保羅提到他常為哥林多教會感謝神,因神所賜的恩惠及恩賜都豐富,並且使他們與耶穌一同得分。這在在提醒我們:
1. 求神賜給我們智慧,在不同的環境,使用自己合適的身分,避免使服事受到攔阻。正如保羅面對崇尚學問的哥林多教會時,他不提到自己的學位,避免落人口舌與比較,卻以耶穌的使徒自居(1)。
2. 教會是屬神的,當由神來掌管,不是屬人的,信徒絕不能代替神來左右教會。哥林多教會似乎犯了這個錯誤,為了糾正他們,保羅特別在書信中提到,哥林多教會是屬神的教會(2),不是屬人的教會。
3. 學習要有寬闊的心胸,不但享受基督的美好,更要分享基督的榮美,千萬不可獨占神的愛與祝福。正如保羅所說:「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換言之,基督是我們的主,也當讓別人認識基督,進而成為他們的主。
4. 我們當學會用口祝福別人,藉著我們把從神領受的祝福分享出去。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祝福:「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3)
5. 挑戰自己有積極的眼光,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且為此向神感恩。保羅就是如此之人:「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4-5)
6. 基督信仰是用來實踐,使靈性更健康,不只是一種學問;恩賜是用來服事神和人,叫神得榮耀,使人得益處,不只是一種能力。雖然哥林多教會對信仰懂得很多,也很有恩賜(5-7),但沒有徹底實踐,致使成為屬靈嬰孩(三1)。
7. 凡事與耶穌合夥(祂掌權、我執行),必能帶來極大的榮耀與祝福,這正是神讓耶穌降世為人的目的之一。「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9)
10-17
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都說一樣的話」指同心合意,是古希臘人用來勸勉同一團體的成員團結一致的慣用語。「一心一意」指不要堅持自己不同的意見,因為這是引起紛爭的主因。「相合」原文指成全、使之完全。
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紛爭(11):「革來式」可能是當時一個極有財富的女人,家中有許多僕婢,其中有些是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或寫信,或親自到訪,告訴保羅這教會的情況。她這樣做不是搬弄是非,是為使教會更好,榮耀主名。保羅明提其名乃是有智慧的作法:①表明革來氏願為所說的話負責任;②不要讓教會產生猜疑;③提醒信徒不要用匿名信向牧者反應控訴。「提起」含有清楚說明的意思。「紛爭」表示不僅是意見不合,已經發展到彼此爭吵、爭鬧的地步。這是神所憎惡的(箴六16-19),千萬不要中魔鬼的伎倆,作挑撥離間的人。
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12):信徒各人擁護自己所佩服的教會領袖,形成黨派,彼此分門別類。「保羅」派的可能強調要向外邦人傳福音,因哥林多教會是保羅所建立的;「亞波羅」派的可能強調講道者的口才;「磯法」(指彼得)派的也許強調這位使徒的首要地位,或高舉律法的律法主義者,如此卻忽略了恩典;「基督」派的可能以「屬靈人」自居,以自己為正統,別人不正統,進而高抬自己。「屬基督」本來是正確的,但是拿「屬基督」來與其他信徒造成分別,那就變成壞事了。
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13):「基督是分開的嗎」表示他們將主的身體──教會分成了數個對立的小群。「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保羅強調要高舉主,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為罪人釘十字架。「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可能有人以誰為他們施洗就自認屬誰的,或以那為他施洗的神僕誇口。
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15):「奉我的名受洗」指受洗歸入保羅的名下,而「歸於名下」含有完全所有之意。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保羅認為傳福音比為人施洗更為重要,因傳福音關乎靈魂得救,施洗只是宗教禮儀。「智慧的言語」指以動聽的雄辯和華麗的言辭來征服人心。「智慧的言語」是當時希臘人所熱衷追求的哲學修辭技巧。希臘人愛好智慧,哥林多人也受此環境的影響,對世俗的哲理和華麗的辭藻相當風靡。為何用智慧的言語、用世界的學問傳福音會叫「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呢?因世界的學問只能把人帶到人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把人帶到神前。
保羅在信中教導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可分門結黨,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為基督不是分開的。保羅特別強調他沒有為他們釘十架,他們受洗也不是奉他的名。他到他們那裡,不是為了施洗,而是為傳福音給他們。保羅的這番話提醒我們:
1. 合一是神的心意(弗四2-3),合一不代表教會沒有問題,而是在問題中彼此提醒和勸勉。正如保羅所說:「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
2. 做個肯負責任、說話算話的基督徒,使人可以信任。革來式向保羅反應教會的問題,保羅就清楚指出她來,就是最好的例子(11)。
3. 我們要信靠的是耶穌,擁戴的更是耶穌,不是教會的領袖。哥林多信徒有錯誤的觀念,抬舉人過於神,致使保羅責備他們:「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13)
4. 傳福音領人歸主,使世人的靈魂得以拯救,是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天國目標──太廿八19-20)。所以保羅強烈地表達:「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
參、 捫心自問
1. 人都有多重的身分(父母、兒女、朋友、工人、老師、基督徒……),你最常使用的是甚麼頭銜?保羅在面對崇尚學問的哥林多教會時,卻使用耶穌的僕人身分。這給你甚麼提醒?
2. 你認為教會的主權應交在誰的手中?耶穌基督是教會的主,但交由牧者及相關的長老、執事來管理(必須合乎真理)。你同意這個說法嗎?放眼望去,許多教會常落在人的紛爭、爭權奪利中,這是正常的教會運作嗎?
3. 當你認識耶穌,享受祂的榮美後,總是獨樂樂,還是努力跟人傳福音,帶來眾樂樂的祝福?你是屬於分享基督型的人,還是獨占基督型的自私基督徒?
4. 要你用嘴巴說出祝福別人的話容易嗎?開口就用神的話來祝福別人,對你而言,容易做到嗎?如果你能每天花一些時間背誦神的話,要開口用神的話祝福別人,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5. 面對一個人的表現,你的第一反應是甚麼?總是看他的優勢,還是常會挑他毛病?一個眼光消極的人,他的人際關係會良好嗎?
6. 你來到教會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基督信仰,還是把信仰實在生活化?研究信仰和實踐信仰,最大的差異在哪裡?
7. 試問自己:你的婚姻、家庭、親子、工作、生意、經濟、人際、服事……是獨立承擔,還是讓耶穌掌權?與耶穌合夥可能帶來哪些祝福?與人合夥,人會變節;與耶穌合夥,祂會顧守。
8. 今年,你向多少人分享過耶穌?帶領多少人來過教會敬拜?幫助多少人渴慕認識神、接受裝備?帶領多少人成為門徒,和你一起愛主、事奉主?
肆、 禱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讓保羅成為我的屬靈榜樣,凡事學會欣賞別人、稱讚別人;使我擁有積極的眼光、積極的態度和積極的思想,透過我的生命,影響和感染別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謝謝祢讓我從哥林多教會信徒的身上,體會基督信仰是用來實踐的,好建立健康的生命,不只是用來研究而已;恩賜是用來服事神、造就人,使祢因我的服事得著榮耀,別人因我得著造就,不只是一種能力的彰顯而已。求祢不斷幫助我,藉著讀經、聽道,把祢的話加以吸收和實踐,叫我的生命一天天茁壯長大,成為屬靈的巨人,好見證祢的榮耀作為。
我願意把婚姻、家庭、親子、工作、服事、人際……,與祢合夥,讓祢完全掌權。求祢教導我謙卑順服的功課,使我凡事依靠祢,不走在祢的前頭,懂得緊緊跟隨,好使我的一生不偏離左右。
我渴望成為一個傳福音、領人歸主的大使。求祢把愛靈魂的心志不斷賜給我,讓它成為我的天國目標,好使我努力為祢而活,讓人因為我認識祢這位賜福的神。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伍、 代禱事項
1. 求神賜給我們智慧,在合適的時間、環境,使用合適的身分來榮耀神的名。
2. 求神在教會完全掌權,牧者、長老及執事懂得謙卑順服神的引導,以神的愛來帶領教會,使教會能在地上彰顯神的榮耀。
3. 求神用祂的愛激動我們,不但享受基督,更要分享基督,讓別人因我們得著認識基督、事奉基督、一生跟隨基督。
4. 求神激動我們的心,不但渴慕研讀神的話,更能背誦神的話,並且使用神的話語來祝福、提醒和勸勉別人,使聽見的人都得著益處。
5. 求神賜給我們有積極的眼光,在面對所接觸的人群,總能看到別人的優勢,學習欣賞別人、肯定別人,使人得著激勵,進而剛強起來,樂意事奉神。
6. 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每個基督徒都願意在凡事上與耶穌合夥,讓神完全掌權,自己做個忠心的管家。」
7. 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教會是屬耶穌的,沒有任何分門結黨,依靠耶穌同心合意事奉全能真神,使人得著益處、教會得著復興。」
8. 求神幫助我們把傳福音、領人歸主,成為我們的天國目標,一生努力付出,叫人得著認識神,脫離罪惡的生活,重新建立榮耀的一生。
				壹、 本章大意(1-17)
1. 保羅為哥林多教會從神得著豐盛的領受感謝神。
2. 提醒信徒不可分門結黨,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貳、 釋經與亮光
1-9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1):保羅如此的介紹自己,乃要受信人知道他是神所召傳信息的使者。他在哥林多後書、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及提摩太後書都如此稱呼自己,可能因為他的地位受到質疑;也可能因為信中所處理的問題極為重要,涉及基本教義,因此不但提到職分,也主張自己有說話的權柄。保羅是使徒中最有學問的,曾在當代最有學問的拉比迦瑪列門下受教,但向崇尚智慧的哥林多人自薦時,並不強調其學位。保羅得救約在主後33年,在安提阿教會受差遣約主後47年,前後相隔14年,這段時間是神在預備他做好宣教的事工。「奉神旨意」表示保羅現在的身分完全是出於神的旨意,不是自取的。「使徒」原文為奉差遣的人、使者之意。「同」表示此書信乃與別人(所提尼)一同署名,但實際上是保羅一人所寫(十六21)。「兄弟」原文在前面有定冠詞,表示所提尼是哥林多教會所熟悉的人物,是為當地眾聖徒所敬重,目前正跟隨保羅到以弗所幫助傳福音工作。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2a):保羅寫信稱哥林多教會為「神的教會」,乃因哥林多信徒誤把教會當作「人的教會」,按著人意分起派別來(12)。「成聖」指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給神。「聖徒」原文指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雖然哥林多教會有紛爭結黨和各種罪惡存在,但在基督耶穌這個地位裡,仍然被看作是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人。「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表明受信對象除了哥林多教會外,還包括其他教會。
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b):在保羅書信的開端問候語中,只有本書加上這話。保羅要使那些哥林多分派別的人把眼光放大、放遠,基督不是他們那一小群人的主而已。
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3):「恩惠」是神給我們白白地賜與。「平安」是希臘慣用的問安,但希伯來的「平安」不是指沒有爭鬥,而是指一種積極的福氣與人同在,是整個人得著豐盛,尤其是屬靈的興盛。「恩惠、平安」指神賜給人一切好處的代表。
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4):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雖有許多的失敗和軟弱,但保羅先看見他們的優點而為他們感恩。「恩惠」特別指各樣屬靈的恩賜。
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5):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凡事都相當富足,唯獨欠缺靈性的富足,致使他們像屬靈的嬰孩(三1)。「富足」原文是極為富有之意。神在基督裡所賞給哥林多信徒的恩典極其豐富,問題是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在正面上享用神的恩典。「口才」指外在的表達能力;「知識」則指內在的領受能力。「口才、知識都全備」指具備屬靈的知識與表達知識的能力。有人有知識而無口才,無法表達出他的學問;有人有口才卻無知識,所表達出來的對人沒有助益,甚至傷人,哥林多教會卻二者兼備。哥林多人很有口才,因為希臘人是善於辯論的,這是他們原本就有的。若他們持續在耶穌基督裡,口才就更不一樣。
正如我為基督作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6):「我為基督作的見證」指保羅為基督所傳講的福音。「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指福音在哥林多信徒的心裡所產生的功效。可惜的是,哥林多信徒雖明白信仰,卻沒有好好實踐,所以生命依然像嬰孩(三1)。
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7):這是對整個教會而言,非指個人。「恩賜」指神賦予信徒的才幹和能力,目的是為了事奉祂,促進教會的增長。恩賜全備並不代表靈性成熟,靈性長進與恩賜充足是兩回事,因哥林多人靈性幼稚(三1),有紛爭、結黨(10-11),更有淫亂的事(五1)。「等候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表明神給哥林多人恩賜的目的,是要他們運用所得的恩賜廣傳福音,建立基督的身體、造就別人,等候主的再來,非用來誇口。「顯現」指再來。
祂也必堅固你們到底,叫你們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日子無可責備(8):當代聖經譯為「主一定會加增你們力量,使你們持守真理一直到底,在祂再來的時候無可責備。」「堅固……到底」不是指一時的堅固,而是持續不斷一直到底的堅固。保羅並非相信哥林多信徒,而是相信那位信實的神,必使哥林多信徒更加美好。保羅若不能為哥林多信徒在神前有信心──相信神會施恩、修剪、造就,就只能見到他們的問題與弱點,無法為他們感恩。「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指主再來的日子。
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9):「神是信實的」表明神是信實可靠的,祂說話算話。「一同得分」原文為「與人合夥」,表明神選召我們的目的,是要與祂兒子耶穌進入一種新的關係,就是一種夥伴的親密關係,並且合而為一。
保羅和所提尼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主裡問候並祝福他們。保羅提到他常為哥林多教會感謝神,因神所賜的恩惠及恩賜都豐富,並且使他們與耶穌一同得分。這在在提醒我們:
1. 求神賜給我們智慧,在不同的環境,使用自己合適的身分,避免使服事受到攔阻。正如保羅面對崇尚學問的哥林多教會時,他不提到自己的學位,避免落人口舌與比較,卻以耶穌的使徒自居(1)。
2. 教會是屬神的,當由神來掌管,不是屬人的,信徒絕不能代替神來左右教會。哥林多教會似乎犯了這個錯誤,為了糾正他們,保羅特別在書信中提到,哥林多教會是屬神的教會(2),不是屬人的教會。
3. 學習要有寬闊的心胸,不但享受基督的美好,更要分享基督的榮美,千萬不可獨占神的愛與祝福。正如保羅所說:「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換言之,基督是我們的主,也當讓別人認識基督,進而成為他們的主。
4. 我們當學會用口祝福別人,藉著我們把從神領受的祝福分享出去。正如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祝福:「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3)
5. 挑戰自己有積極的眼光,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且為此向神感恩。保羅就是如此之人:「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你們的恩惠;又因你們在祂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4-5)
6. 基督信仰是用來實踐,使靈性更健康,不只是一種學問;恩賜是用來服事神和人,叫神得榮耀,使人得益處,不只是一種能力。雖然哥林多教會對信仰懂得很多,也很有恩賜(5-7),但沒有徹底實踐,致使成為屬靈嬰孩(三1)。
7. 凡事與耶穌合夥(祂掌權、我執行),必能帶來極大的榮耀與祝福,這正是神讓耶穌降世為人的目的之一。「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9)
10-17
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都說一樣的話」指同心合意,是古希臘人用來勸勉同一團體的成員團結一致的慣用語。「一心一意」指不要堅持自己不同的意見,因為這是引起紛爭的主因。「相合」原文指成全、使之完全。
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紛爭(11):「革來式」可能是當時一個極有財富的女人,家中有許多僕婢,其中有些是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或寫信,或親自到訪,告訴保羅這教會的情況。她這樣做不是搬弄是非,是為使教會更好,榮耀主名。保羅明提其名乃是有智慧的作法:①表明革來氏願為所說的話負責任;②不要讓教會產生猜疑;③提醒信徒不要用匿名信向牧者反應控訴。「提起」含有清楚說明的意思。「紛爭」表示不僅是意見不合,已經發展到彼此爭吵、爭鬧的地步。這是神所憎惡的(箴六16-19),千萬不要中魔鬼的伎倆,作挑撥離間的人。
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12):信徒各人擁護自己所佩服的教會領袖,形成黨派,彼此分門別類。「保羅」派的可能強調要向外邦人傳福音,因哥林多教會是保羅所建立的;「亞波羅」派的可能強調講道者的口才;「磯法」(指彼得)派的也許強調這位使徒的首要地位,或高舉律法的律法主義者,如此卻忽略了恩典;「基督」派的可能以「屬靈人」自居,以自己為正統,別人不正統,進而高抬自己。「屬基督」本來是正確的,但是拿「屬基督」來與其他信徒造成分別,那就變成壞事了。
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13):「基督是分開的嗎」表示他們將主的身體──教會分成了數個對立的小群。「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保羅強調要高舉主,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為罪人釘十字架。「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可能有人以誰為他們施洗就自認屬誰的,或以那為他施洗的神僕誇口。
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15):「奉我的名受洗」指受洗歸入保羅的名下,而「歸於名下」含有完全所有之意。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保羅認為傳福音比為人施洗更為重要,因傳福音關乎靈魂得救,施洗只是宗教禮儀。「智慧的言語」指以動聽的雄辯和華麗的言辭來征服人心。「智慧的言語」是當時希臘人所熱衷追求的哲學修辭技巧。希臘人愛好智慧,哥林多人也受此環境的影響,對世俗的哲理和華麗的辭藻相當風靡。為何用智慧的言語、用世界的學問傳福音會叫「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呢?因世界的學問只能把人帶到人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把人帶到神前。
保羅在信中教導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可分門結黨,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為基督不是分開的。保羅特別強調他沒有為他們釘十架,他們受洗也不是奉他的名。他到他們那裡,不是為了施洗,而是為傳福音給他們。保羅的這番話提醒我們:
1. 合一是神的心意(弗四2-3),合一不代表教會沒有問題,而是在問題中彼此提醒和勸勉。正如保羅所說:「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0)
2. 做個肯負責任、說話算話的基督徒,使人可以信任。革來式向保羅反應教會的問題,保羅就清楚指出她來,就是最好的例子(11)。
3. 我們要信靠的是耶穌,擁戴的更是耶穌,不是教會的領袖。哥林多信徒有錯誤的觀念,抬舉人過於神,致使保羅責備他們:「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13)
4. 傳福音領人歸主,使世人的靈魂得以拯救,是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天國目標──太廿八19-20)。所以保羅強烈地表達:「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17)
參、 捫心自問
1. 人都有多重的身分(父母、兒女、朋友、工人、老師、基督徒……),你最常使用的是甚麼頭銜?保羅在面對崇尚學問的哥林多教會時,卻使用耶穌的僕人身分。這給你甚麼提醒?
2. 你認為教會的主權應交在誰的手中?耶穌基督是教會的主,但交由牧者及相關的長老、執事來管理(必須合乎真理)。你同意這個說法嗎?放眼望去,許多教會常落在人的紛爭、爭權奪利中,這是正常的教會運作嗎?
3. 當你認識耶穌,享受祂的榮美後,總是獨樂樂,還是努力跟人傳福音,帶來眾樂樂的祝福?你是屬於分享基督型的人,還是獨占基督型的自私基督徒?
4. 要你用嘴巴說出祝福別人的話容易嗎?開口就用神的話來祝福別人,對你而言,容易做到嗎?如果你能每天花一些時間背誦神的話,要開口用神的話祝福別人,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5. 面對一個人的表現,你的第一反應是甚麼?總是看他的優勢,還是常會挑他毛病?一個眼光消極的人,他的人際關係會良好嗎?
6. 你來到教會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基督信仰,還是把信仰實在生活化?研究信仰和實踐信仰,最大的差異在哪裡?
7. 試問自己:你的婚姻、家庭、親子、工作、生意、經濟、人際、服事……是獨立承擔,還是讓耶穌掌權?與耶穌合夥可能帶來哪些祝福?與人合夥,人會變節;與耶穌合夥,祂會顧守。
8. 今年,你向多少人分享過耶穌?帶領多少人來過教會敬拜?幫助多少人渴慕認識神、接受裝備?帶領多少人成為門徒,和你一起愛主、事奉主?
肆、 禱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讓保羅成為我的屬靈榜樣,凡事學會欣賞別人、稱讚別人;使我擁有積極的眼光、積極的態度和積極的思想,透過我的生命,影響和感染別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謝謝祢讓我從哥林多教會信徒的身上,體會基督信仰是用來實踐的,好建立健康的生命,不只是用來研究而已;恩賜是用來服事神、造就人,使祢因我的服事得著榮耀,別人因我得著造就,不只是一種能力的彰顯而已。求祢不斷幫助我,藉著讀經、聽道,把祢的話加以吸收和實踐,叫我的生命一天天茁壯長大,成為屬靈的巨人,好見證祢的榮耀作為。
我願意把婚姻、家庭、親子、工作、服事、人際……,與祢合夥,讓祢完全掌權。求祢教導我謙卑順服的功課,使我凡事依靠祢,不走在祢的前頭,懂得緊緊跟隨,好使我的一生不偏離左右。
我渴望成為一個傳福音、領人歸主的大使。求祢把愛靈魂的心志不斷賜給我,讓它成為我的天國目標,好使我努力為祢而活,讓人因為我認識祢這位賜福的神。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伍、 代禱事項
1. 求神賜給我們智慧,在合適的時間、環境,使用合適的身分來榮耀神的名。
2. 求神在教會完全掌權,牧者、長老及執事懂得謙卑順服神的引導,以神的愛來帶領教會,使教會能在地上彰顯神的榮耀。
3. 求神用祂的愛激動我們,不但享受基督,更要分享基督,讓別人因我們得著認識基督、事奉基督、一生跟隨基督。
4. 求神激動我們的心,不但渴慕研讀神的話,更能背誦神的話,並且使用神的話語來祝福、提醒和勸勉別人,使聽見的人都得著益處。
5. 求神賜給我們有積極的眼光,在面對所接觸的人群,總能看到別人的優勢,學習欣賞別人、肯定別人,使人得著激勵,進而剛強起來,樂意事奉神。
6. 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每個基督徒都願意在凡事上與耶穌合夥,讓神完全掌權,自己做個忠心的管家。」
7. 奉主耶穌的名宣告:「教會是屬耶穌的,沒有任何分門結黨,依靠耶穌同心合意事奉全能真神,使人得著益處、教會得著復興。」
8. 求神幫助我們把傳福音、領人歸主,成為我們的天國目標,一生努力付出,叫人得著認識神,脫離罪惡的生活,重新建立榮耀的一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