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耶穌:宗教重擔的釋放者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360
    4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基督教基督教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董芳苑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前衛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12/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耶穌,這位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無人能比的猶太先知,曾經公開向當時的猶太教徒做如上的宣告。他一方面批判既有宗教的戒律與習俗喪失原本的精神,淪為扼殺信徒生命力的宗教重擔,另一方面為舊傳統注入全新的生命力,所以他的教導簡潔有力,切實又能夠撼動人心,展現真正的宗教精神,並強調以行動來實踐信仰的重要性,無怪乎聽過耶穌教導的群眾,都驚奇他的教訓帶有權威性,跟那些能說不能行的猶太經學士全然不同。
    
本書探討耶穌的誕生、名稱、角色、事工及其偉大的教導,也特別介紹「婦人所生的最偉大先知」施洗約翰的使命與貢獻。此外,關於基督徒組織「教會」的努力與用心、初代教會善士巴拿巴、使徒保羅及新舊約聖經的詮釋等議題,也有相當深入的探討。期望飽受各種宗教重擔及政治意識形態折磨的台灣社會人,能藉由本書所介紹的耶穌歷久彌新的身教言教,重新取回生命的自主權,進而成為「世上的光」與「地上的鹽」,活出精采人生,服務社會,兼善天下。

作者

董芳苑

神學博士
1937年生,台灣台南市人。

學歷:
台灣神學院神學士、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研究、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

經歷:
前台灣神學院宗教學教授、教務長,前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前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兼任教授,前東海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台灣教授協會會員,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兼任教授。

著作:
除《台灣宗教大觀》、《台灣人的神明》、《台灣宗教論集》、《探索基督教信仰》、《耶穌:人類的導師》、《摩西與猶太教》、《宗教學暨神話學入門》、《創造與進化》(以上皆為前衛出版)外,尚有宗教學與民間信仰等專著三十餘部。

目錄

自序

第一部 宗教重擔之釋放者
一 引論:耶穌─宗教重擔的釋放者
二 耶穌誕生之意義
三 耶穌聖名
四 備辦主的路─施洗約翰的偉大使命
五 上主的羊羔
六 耶穌超越人性誘惑
七 揭露「基督」之秘密
八 耶穌的「理想國」
九 大仁君的賓客
十 耶穌論「口」
十一 耶穌的政治關懷
十二 正視「死刑」問題
十三 復活與平安
十四 論「復活」與「永生」

第二部 基督徒與教會
十五 基督徒與教會
十六 巴拿巴的善舉
十七 保羅的祝禱
十八 信徒皆祭司
十九 活在基督裡

附錄
1 基督教經典:《新舊約聖經》
2 聖經解釋問題之探討

序/導讀

自序

古今人類歷史上的偉人之中,受到當今世界近三十億人口奉為信仰對象的猶太先知耶穌(Jesus),可謂首屈一指,無人能比。耶穌之所以受世人所愛戴及尊崇,非僅他被世人奉為「基督教」(Christianity)的開山祖師而已,應該是他的精闢教導深深影響普世人類靈性及社會文化這點。就其社會文化之影響而論,今日一提及「西方文化」(Western Culture)時,就必定和「基督教文化」(Christian Culture)結連。例如“地球村”(Global Village)此一展望普世人類互相依存或為大村落之理念,正是“上主國度”(Kingdom of God)這個“生命共同體”(神為天父,人類都是兄弟姊妹)的基督教義之寫照。十九世紀中葉英國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派遣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 Maxwell, 1836-1921)抵達台灣南部從事醫療佈教,同時引進西式醫療技術。隨後而來的宣教師更引進西式教育、造福盲人及痲瘋患者的人道主義措施,力主廢除男人吸食鴉片及婦女縛腳之劣習,其促進當代台灣社會邁向“理代化”(modernization)之用心及努力,可謂功不可沒,有目共睹!至於影響世人靈性(精神生活)乙事,在時下三大普世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Islam)及「佛教」(Buddhism)之中,也是前者最為凸顯,這點可以從“基督徒”(Christians)佔世界人口近半的數字可以看出來。「基督教」是個三大宗派教團之組合,即「羅馬大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也即華人所稱的「天主教」、「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及十六世紀宗教改革(Reformation)出現的「歸正教會」(Protestant Church or Reformed Church,其自由主義衍生今日眾多的宗派)。由於他們的傳教師不斷宣揚耶穌之理念及影響人類之靈性生活,才會贏得如此眾多的信徒。二十世紀兩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Nobel Peace Prize)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博士(Dr.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他於1952年獲獎)和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1910-1997,她於1979年獲獎,2016年受羅馬大公教會封為聖徒),就是因為耶穌的靈性感召而一生為弱勢之異族人群獻身服務。
    
在台灣社會人一言及「宗教」(Religions),都異口同聲以“各個宗教都在勸善”做為回應。事實上,各個宗教所勸的“善”(goodness)均不盡相同。就如:「基督教」強調“善用生命,與神(造物主)同工”為至善。「伊斯蘭教」力主“順從安拉(真主),奉行聖戰”為至善。「佛教」則以“慈悲為懷,不可殺生”為至善。問題是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宗教」也會害人!例如:「波斯教」(Zoroastrianism)的天葬傳統,影響環境衛生。「猶太教」(Judaism)的選民意識,製造種族仇恨。「印度教」(Hinduism)的種姓制度(Brahmins、Shyastria、Vaisya、Sudra)及寡婦殉葬劣習,扼殺人道主義。「耆那教」(Jainism)的極端禁慾主義行止,近乎慢性自殺。「錫克教」(Sikhism)之好戰性格,導致歷史上多次生靈塗炭。「儒教」(Religious Confucianism)宗法社會之家庭主義,養成華人同姓相容、異性相斥的自私自利性格。「道教」(Religious Taoism)之利用神鬼及驅使神鬼法術,導致華人社會充滿迷信。「神道教」(Shintoism)的放任傳統,使日本社會出現眾多良莠不齊的新教門。再加上「伊斯蘭教」“聖戰”教義之誤用所引發的恐怖主義(terrorism),而使今日世界不得安寧。「佛教」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行為宿命主張,使信眾漠視自己生命(在「六道輪迴」的生命均是苦的)而因此一生消極。這些事實均害人不淺,又阻礙現代社會進步。其實「基督教」也有令人詬病之處,那就是宗派林立又互相詆毀,教耶穌於今日看了也會搖頭!為此,教內人士的口頭禪是:“宗教(基督教)是真,人(指教職人員及信徒)是假的”,聞之極盡諷刺。的確制度化的基督教宗派是不能救人的,真正能拯救人者只有耶穌,唯有他才是“宗教重擔”之釋放者。
   
這本以《耶穌—宗教重擔的釋放者》為書名之拙作,其實書名僅是一篇本書之引論。其他文章的內容均在介紹耶穌一生作為及強調耶穌教導之於人類的重要性。書中內容分為兩大部份及兩篇附錄。第一部份:「宗教重擔之釋放者」一共收錄十四篇文章,分別探討耶穌之誕生、名稱(尤其是「基督」之稱號)、角色、事工及其偉大的教導。其中特別介紹其開路先鋒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之使命及貢獻,因此耶穌稱他為“婦人所生的最偉大先知”(見:馬太十一:9-11,路加七:28)。第二部份:「基督徒與教會」也有五篇文章,分別強調耶穌做為宗教重擔釋放者之具體回應,就是基督徒組織“教會”(Ecclesia,指團契,而不是一座建築物)之努力及用心。而巴拿巴(Barnabas)這位初代教會之善士,正是協助使徒保羅(Paul)將「基督教」推向國際,能夠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及歐洲(Europe)立足的大功勞者。而使徒保羅是將基督教教義系統化的第一人,他的“祝禱”呈現三位一體論(父、子、聖神之神觀),其呼籲基督徒務要“活在基督裡”(in Christ)之教導,也成為“信徒皆祭司”的宣教基礎。至於「附錄」這部份則收錄:〈基督教經典:《新舊約聖經》〉及〈聖經解釋問題之探討〉兩篇文章,目的不外介紹「基督教」經典之形成及內容,以及基督徒學者如何解釋經典之用心。
    
做為宗教重擔釋放者的耶穌之教導,到底對台灣社會之各種宗教加諸於信徒的重擔有何啟示?因為耶穌在世時曾經公開向當代的猶太教徒做如此之宣告(見:馬太十一:28-30):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昔日耶穌的呼籲,對時下台灣社會各種宗教所加諸於信徒的重擔適用嗎?這類問題委實需要探討及回應。台灣有中國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現在已被本土民進黨政府取代)主導的政治宗教:「國家儒教」及「三民主義教」,兩者加諸於台灣人民的精神重負,就是反民主政治的“新皇帝崇拜”及封建帝制時代的“忠孝教條”。「台灣民間信仰」加諸於民間信眾的重擔,就是迷信鬼神、受制於落伍禮俗、又受道士、法師、童乩、尪姨的巫術所左右。再加上「儒教」與「道教」影響下的“命運天定宿命論”,以及「佛教」那種行為造業的“命運自造宿命論”,導玫宗教人個個都成為“命運”的奴隸,難得有樂觀人生及苦得起的積極人生。至於耶穌的教導是“容易的軛”及“輕省的擔子”之理由,均見之於《馬太福音書》(五章至七章)的「山上寶訓」內容。因為他大膽批判「猶太教」的傳統教條成為信徒持守的日常生活之重擔,因此提出一個輕省的“上主國度”(上主為父親,人類都是兄弟姊妹)此一“生命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之理念。從此耶穌不但成為「猶太教」的改革者,也是各種宗教重擔之釋放者。
    
將這本書題獻給台北市永樂長老教會的韓顯壽先生伉儷,係出於筆者的一份誠摯之敬意。韓先生早年留學德國,是一位熱處理工程之科技專家。回到台灣即創立高力熱處理科技股份公司,被董事會任命為董事長。後又經營燃料電池工具之生產,如同前者一樣均相當成功。最可貴者,就是他對基督教信仰之奉行以及其敬業精神。韓先生始終善待員工,又默默行善不為人知。夫人鄭美惠女士早年參與永樂教會之開拓,現為永樂教會執事(曾經被選為長老卻婉拒就任)。上主祝福韓先生伉儷的家庭,他們兩子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又有六位內外孫兒。次子韓偉炫牧師原為美國德州太空中心(NASA)科學家,後獻身為宣教師,現在主導亞洲地區宣教事工。由此可見,韓先生伉儷的基督化家庭,的確足為台灣基督徒之模範。
    
這本立足於基督教信仰之作品得以和讀者見面,必須在此感謝前衛出版社長林文欽先生之接納以及該社工作團隊的協助。此外尚有林素清女士和吳欣郿女士之

試閱

自序

古今人類歷史上的偉人之中,受到當今世界近三十億人口奉為信仰對象的猶太先知耶穌(Jesus),可謂首屈一指,無人能比。耶穌之所以受世人所愛戴及尊崇,非僅他被世人奉為「基督教」(Christianity)的開山祖師而已,應該是他的精闢教導深深影響普世人類靈性及社會文化這點。就其社會文化之影響而論,今日一提及「西方文化」(Western Culture)時,就必定和「基督教文化」(Christian Culture)結連。例如“地球村”(Global Village)此一展望普世人類互相依存或為大村落之理念,正是“上主國度”(Kingdom of God)這個“生命共同體”(神為天父,人類都是兄弟姊妹)的基督教義之寫照。十九世紀中葉英國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派遣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 Maxwell, 1836-1921)抵達台灣南部從事醫療佈教,同時引進西式醫療技術。隨後而來的宣教師更引進西式教育、造福盲人及痲瘋患者的人道主義措施,力主廢除男人吸食鴉片及婦女縛腳之劣習,其促進當代台灣社會邁向“理代化”(modernization)之用心及努力,可謂功不可沒,有目共睹!至於影響世人靈性(精神生活)乙事,在時下三大普世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Islam)及「佛教」(Buddhism)之中,也是前者最為凸顯,這點可以從“基督徒”(Christians)佔世界人口近半的數字可以看出來。「基督教」是個三大宗派教團之組合,即「羅馬大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也即華人所稱的「天主教」、「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及十六世紀宗教改革(Reformation)出現的「歸正教會」(Protestant Church or Reformed Church,其自由主義衍生今日眾多的宗派)。由於他們的傳教師不斷宣揚耶穌之理念及影響人類之靈性生活,才會贏得如此眾多的信徒。二十世紀兩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Nobel Peace Prize)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博士(Dr.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他於1952年獲獎)和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1910-1997,她於1979年獲獎,2016年受羅馬大公教會封為聖徒),就是因為耶穌的靈性感召而一生為弱勢之異族人群獻身服務。

在台灣社會人一言及「宗教」(Religions),都異口同聲以“各個宗教都在勸善”做為回應。事實上,各個宗教所勸的“善”(goodness)均不盡相同。就如:「基督教」強調“善用生命,與神(造物主)同工”為至善。「伊斯蘭教」力主“順從安拉(真主),奉行聖戰”為至善。「佛教」則以“慈悲為懷,不可殺生”為至善。問題是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宗教」也會害人!例如:「波斯教」(Zoroastrianism)的天葬傳統,影響環境衛生。「猶太教」(Judaism)的選民意識,製造種族仇恨。「印度教」(Hinduism)的種姓制度(Brahmins、Shyastria、Vaisya、Sudra)及寡婦殉葬劣習,扼殺人道主義。「耆那教」(Jainism)的極端禁慾主義行止,近乎慢性自殺。「錫克教」(Sikhism)之好戰性格,導致歷史上多次生靈塗炭。「儒教」(Religious Confucianism)宗法社會之家庭主義,養成華人同姓相容、異性相斥的自私自利性格。「道教」(Religious Taoism)之利用神鬼及驅使神鬼法術,導致華人社會充滿迷信。「神道教」(Shintoism)的放任傳統,使日本社會出現眾多良莠不齊的新教門。再加上「伊斯蘭教」“聖戰”教義之誤用所引發的恐怖主義(terrorism),而使今日世界不得安寧。「佛教」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行為宿命主張,使信眾漠視自己生命(在「六道輪迴」的生命均是苦的)而因此一生消極。這些事實均害人不淺,又阻礙現代社會進步。其實「基督教」也有令人詬病之處,那就是宗派林立又互相詆毀,教耶穌於今日看了也會搖頭!為此,教內人士的口頭禪是:“宗教(基督教)是真,人(指教職人員及信徒)是假的”,聞之極盡諷刺。的確制度化的基督教宗派是不能救人的,真正能拯救人者只有耶穌,唯有他才是“宗教重擔”之釋放者。

這本以《耶穌—宗教重擔的釋放者》為書名之拙作,其實書名僅是一篇本書之引論。其他文章的內容均在介紹耶穌一生作為及強調耶穌教導之於人類的重要性。書中內容分為兩大部份及兩篇附錄。第一部份:「宗教重擔之釋放者」一共收錄十四篇文章,分別探討耶穌之誕生、名稱(尤其是「基督」之稱號)、角色、事工及其偉大的教導。其中特別介紹其開路先鋒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之使命及貢獻,因此耶穌稱他為“婦人所生的最偉大先知”(見:馬太十一:9-11,路加七:28)。第二部份:「基督徒與教會」也有五篇文章,分別強調耶穌做為宗教重擔釋放者之具體回應,就是基督徒組織“教會”(Ecclesia,指團契,而不是一座建築物)之努力及用心。而巴拿巴(Barnabas)這位初代教會之善士,正是協助使徒保羅(Paul)將「基督教」推向國際,能夠在小亞細亞(Asia Minor)及歐洲(Europe)立足的大功勞者。而使徒保羅是將基督教教義系統化的第一人,他的“祝禱”呈現三位一體論(父、子、聖神之神觀),其呼籲基督徒務要“活在基督裡”(in Christ)之教導,也成為“信徒皆祭司”的宣教基礎。至於「附錄」這部份則收錄:〈基督教經典:《新舊約聖經》〉及〈聖經解釋問題之探討〉兩篇文章,目的不外介紹「基督教」經典之形成及內容,以及基督徒學者如何解釋經典之用心。

做為宗教重擔釋放者的耶穌之教導,到底對台灣社會之各種宗教加諸於信徒的重擔有何啟示?因為耶穌在世時曾經公開向當代的猶太教徒做如此之宣告(見:馬太十一:28-30):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昔日耶穌的呼籲,對時下台灣社會各種宗教所加諸於信徒的重擔適用嗎?這類問題委實需要探討及回應。台灣有中國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現在已被本土民進黨政府取代)主導的政治宗教:「國家儒教」及「三民主義教」,兩者加諸於台灣人民的精神重負,就是反民主政治的“新皇帝崇拜”及封建帝制時代的“忠孝教條”。「台灣民間信仰」加諸於民間信眾的重擔,就是迷信鬼神、受制於落伍禮俗、又受道士、法師、童乩、尪姨的巫術所左右。再加上「儒教」與「道教」影響下的“命運天定宿命論”,以及「佛教」那種行為造業的“命運自造宿命論”,導玫宗教人個個都成為“命運”的奴隸,難得有樂觀人生及苦得起的積極人生。至於耶穌的教導是“容易的軛”及“輕省的擔子”之理由,均見之於《馬太福音書》(五章至七章)的「山上寶訓」內容。因為他大膽批判「猶太教」的傳統教條成為信徒持守的日常生活之重擔,因此提出一個輕省的“上主國度”(上主為父親,人類都是兄弟姊妹)此一“生命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之理念。從此耶穌不但成為「猶太教」的改革者,也是各種宗教重擔之釋放者。

將這本書題獻給台北市永樂長老教會的韓顯壽先生伉儷,係出於筆者的一份誠摯之敬意。韓先生早年留學德國,是一位熱處理工程之科技專家。回到台灣即創立高力熱處理科技股份公司,被董事會任命為董事長。後又經營燃料電池工具之生產,如同前者一樣均相當成功。最可貴者,就是他對基督教信仰之奉行以及其敬業精神。韓先生始終善待員工,又默默行善不為人知。夫人鄭美惠女士早年參與永樂教會之開拓,現為永樂教會執事(曾經被選為長老卻婉拒就任)。上主祝福韓先生伉儷的家庭,他們兩子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又有六位內外孫兒。次子韓偉炫牧師原為美國德州太空中心(NASA)科學家,後獻身為宣教師,現在主導亞洲地區宣教事工。由此可見,韓先生伉儷的基督化家庭,的確足為台灣基督徒之模範。

這本立足於基督教信仰之作品得以和讀者見面,必須在此感謝前衛出版社長林文欽先生之接納以及該社工作團隊的協助。此外尚有林素清女士和吳欣郿女士之打字及排版,也得在此表達謝忱。惟願拙作能夠喚起台灣基督徒及教外宗教人之省思,並且期望各位社會先進的指正,是以為序。

董芳苑謹識
2016年9月23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801810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9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