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何懼之有?基督信仰與同志群體的會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2012年由台灣神學院所主辦的雙連講座教牧研習會,主題是「基督教面對同性戀 的態度與觀點」,當時主要邀請了香港和台灣四位基督教倫理學的學者,還有本地的新舊約聖經學、教會歷史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實踐神學的老師以及有實際牧養經驗的牧者來提供多元的觀點和論述,最特別的是還有幾位同志基督徒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信仰經驗,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在台灣第一次和同志群體的會遇和公開對話。
目錄
代序︰不再有無知﹑恐懼和偽善!/鄭仰恩
2012年雙連講座內容回顧與摘要/曾宗盛
祭司典人觀之性別觀──創世記1︰27的實況化詮釋/羅光喜
聖經與「同性性行為」︰舊約的相關經文分析/曾宗盛
同性戀議題的信仰之辯──一個敘事神學的觀點/邱淑嬪
解經是否只有讀「出來」(ex-egesis),不能讀「進去」(eis-egesis)?/蔡銘偉
基督教倫理與同性性行為──一個敘事倫理學觀點/龔立人
從基督教倫理學觀點看同性戀/陳南州
從當代基督教的發展談教會對同性族群的態度/鄭仰恩
從牧養關顧的觀點看同性戀/蔡茂堂
從精神科醫師關顧的觀點看性別認同﹑性別不安與同性戀/林信男
同志關懷這條路/王榮義
同志與多元性別社群的牧養與宣教/張懋禛
跨越邊界的福音﹑突破隔閡的聖靈/曾宗盛
2012年雙連講座內容回顧與摘要/曾宗盛
祭司典人觀之性別觀──創世記1︰27的實況化詮釋/羅光喜
聖經與「同性性行為」︰舊約的相關經文分析/曾宗盛
同性戀議題的信仰之辯──一個敘事神學的觀點/邱淑嬪
解經是否只有讀「出來」(ex-egesis),不能讀「進去」(eis-egesis)?/蔡銘偉
基督教倫理與同性性行為──一個敘事倫理學觀點/龔立人
從基督教倫理學觀點看同性戀/陳南州
從當代基督教的發展談教會對同性族群的態度/鄭仰恩
從牧養關顧的觀點看同性戀/蔡茂堂
從精神科醫師關顧的觀點看性別認同﹑性別不安與同性戀/林信男
同志關懷這條路/王榮義
同志與多元性別社群的牧養與宣教/張懋禛
跨越邊界的福音﹑突破隔閡的聖靈/曾宗盛
序/導讀
摘自〈代序︰不再有無知﹑恐懼和偽善!〉/鄭仰恩
本書的出版延宕了好幾年,因此,需要在此做一些簡要的說明。它的起源是2012年由台灣神學院所主辦的雙連講座教牧研習會,主題是「基督教面對同性戀 的態度與觀點」,當時主要邀請了香港和台灣四位基督教倫理學的學者,還有本地的新舊約聖經學、教會歷史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實踐神學的老師以及有實際牧養經驗的牧者來提供多元的觀點和論述,最特別的是還有幾位同志基督徒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信仰經驗,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在台灣第一次和同志群體的會遇和公開對話。
在講座結束後,很多與會者及友人都很期待本書能夠儘快出版,很遺憾的是,它不但出版延後,內容也未能完整呈現講座的全貌。事實上,在該次雙連講座的進程裡,身為講座的籌劃與主辦者,我已經遭到台神年輕同仁無理且無禮的質疑以及部分與會者的非理性謾罵。對我而言,這些都可以忍受,就當作是同志群體長期遭受排擠和打壓經驗的一部分。比較遺憾的是,當我在邀集與會講師提供文稿以便集結出版時,卻有少部分講師不願意參與,在編輯及出版的過程裡也遭到行政主事者的阻撓。可幸的是,多數的講師仍然願意參與這個出版計劃,讓該講座的豐富內容最後能以專書的形式呈現,以饗讀者大眾。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曾宗盛老師,他不但協助編輯本書,更詳細回顧﹑摘要了2012年雙連講座的主要過程及內容,忠實呈現其原本的歷史面貌。
去年(2018年)二月,普世教會夥伴都讀到一封發自遠方加拿大的悔改函,是由馬偕牧師所出身的加拿大長老教會(PCC)的總會議長彼得‧布許牧師(Rev. Peter Bush)所撰寫。他以總會議長的身份,在參與前一年新組成的「彩虹共融小組」(Rainbow Communion)的聚會並仔細聆聽同志群體(LGBTQI)在教會裡的種種經歷後,邀請全體教會共同對同志族群道歉並表達悔改之意。布許牧師不只是一位擁有牧者心腸及信仰良知的教會領導者,也是一位優異的教會歷史學者。他是前駐台宣教師蘇若蘭牧師(Rev. Jamie Sutherland)的女婿,在任內也曾和師母黛比(Debbie)代表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前來台灣訪問總會事務所及神學院。
我們知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加拿大有兩個夥伴教會,一個是加拿大長老教會,一個是加拿大聯合教會(UCC),後者神學立場開放,早於1988年就已通過接納同志基督徒可以擔任牧者的決定,相對的,神學立場較為保守的前者則抱持仍未接納的態度,至今也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般,持續為教會如何接納同志群體進行對話﹑辯論且掙扎著。如今,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於去年發表此一道歉/悔改函,可以說象徵著一個重要起步,那就是教會願意從過去對同志群體帶著不理解,誤解﹑錯解,偽善的心態走出,重新以尊重﹑聆聽﹑真實理解且關懷的態度來與他們互動,相處,也努力讓教會成為一個開放﹑安全﹑歡迎且接納眾人的地方。深深期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能成為一個去除恐同及偽善心態的教會,儘管對於同志封牧及同性婚姻仍未達成共識,但在對待同志群體的態度上能學習基督的心。事實上,這也是當初台神舉辦該次雙連講座的主要精神所在。
本書的出版延宕了好幾年,因此,需要在此做一些簡要的說明。它的起源是2012年由台灣神學院所主辦的雙連講座教牧研習會,主題是「基督教面對同性戀 的態度與觀點」,當時主要邀請了香港和台灣四位基督教倫理學的學者,還有本地的新舊約聖經學、教會歷史學、精神醫學、心理諮商、實踐神學的老師以及有實際牧養經驗的牧者來提供多元的觀點和論述,最特別的是還有幾位同志基督徒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的信仰經驗,可以說是基督信仰在台灣第一次和同志群體的會遇和公開對話。
在講座結束後,很多與會者及友人都很期待本書能夠儘快出版,很遺憾的是,它不但出版延後,內容也未能完整呈現講座的全貌。事實上,在該次雙連講座的進程裡,身為講座的籌劃與主辦者,我已經遭到台神年輕同仁無理且無禮的質疑以及部分與會者的非理性謾罵。對我而言,這些都可以忍受,就當作是同志群體長期遭受排擠和打壓經驗的一部分。比較遺憾的是,當我在邀集與會講師提供文稿以便集結出版時,卻有少部分講師不願意參與,在編輯及出版的過程裡也遭到行政主事者的阻撓。可幸的是,多數的講師仍然願意參與這個出版計劃,讓該講座的豐富內容最後能以專書的形式呈現,以饗讀者大眾。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曾宗盛老師,他不但協助編輯本書,更詳細回顧﹑摘要了2012年雙連講座的主要過程及內容,忠實呈現其原本的歷史面貌。
去年(2018年)二月,普世教會夥伴都讀到一封發自遠方加拿大的悔改函,是由馬偕牧師所出身的加拿大長老教會(PCC)的總會議長彼得‧布許牧師(Rev. Peter Bush)所撰寫。他以總會議長的身份,在參與前一年新組成的「彩虹共融小組」(Rainbow Communion)的聚會並仔細聆聽同志群體(LGBTQI)在教會裡的種種經歷後,邀請全體教會共同對同志族群道歉並表達悔改之意。布許牧師不只是一位擁有牧者心腸及信仰良知的教會領導者,也是一位優異的教會歷史學者。他是前駐台宣教師蘇若蘭牧師(Rev. Jamie Sutherland)的女婿,在任內也曾和師母黛比(Debbie)代表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前來台灣訪問總會事務所及神學院。
我們知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加拿大有兩個夥伴教會,一個是加拿大長老教會,一個是加拿大聯合教會(UCC),後者神學立場開放,早於1988年就已通過接納同志基督徒可以擔任牧者的決定,相對的,神學立場較為保守的前者則抱持仍未接納的態度,至今也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般,持續為教會如何接納同志群體進行對話﹑辯論且掙扎著。如今,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於去年發表此一道歉/悔改函,可以說象徵著一個重要起步,那就是教會願意從過去對同志群體帶著不理解,誤解﹑錯解,偽善的心態走出,重新以尊重﹑聆聽﹑真實理解且關懷的態度來與他們互動,相處,也努力讓教會成為一個開放﹑安全﹑歡迎且接納眾人的地方。深深期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能成為一個去除恐同及偽善心態的教會,儘管對於同志封牧及同性婚姻仍未達成共識,但在對待同志群體的態度上能學習基督的心。事實上,這也是當初台神舉辦該次雙連講座的主要精神所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