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宛如一曲爵士:在即興的人生中演奏福音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藍調、Bebop、搖擺樂、Bossa Nova……
這些旋律與福音之間究竟藏著怎樣的關聯?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場音樂與靈性的旅程,
透過多種爵士風格、音樂家的生命故事與個人經歷,
編織出聖經中的饒恕、智慧,以及面對苦難的深刻意涵;
同時也透過即興的節奏與音符的碰撞,
探討福音如何悄然轉化生命,
將饒恕與智慧的真理悠然呈現於心。
當你輕觸這些輕柔而感性的文句,
如同參與一場人生的即興演奏,
逐步品味福音賦予生命的美與自由。
在這趟旅程中,我們不僅重新認識了爵士,
重新發現了福音,也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
這些旋律與福音之間究竟藏著怎樣的關聯?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場音樂與靈性的旅程,
透過多種爵士風格、音樂家的生命故事與個人經歷,
編織出聖經中的饒恕、智慧,以及面對苦難的深刻意涵;
同時也透過即興的節奏與音符的碰撞,
探討福音如何悄然轉化生命,
將饒恕與智慧的真理悠然呈現於心。
當你輕觸這些輕柔而感性的文句,
如同參與一場人生的即興演奏,
逐步品味福音賦予生命的美與自由。
在這趟旅程中,我們不僅重新認識了爵士,
重新發現了福音,也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
目錄
推薦序一 信仰、生活與文化的共鳴之作
推薦序二 一首音符與福音的交響曲.
推薦序三 在跳躍音符下探索真我
自序 一場迷失與歸屬的信仰之旅
第一樂章 生活本身就是爵士樂
Wrong note ?不,是passing Tone
饒恕帶來改變.
第二樂章 起源─處於進行時的探索
水的比喻
根源的理解
第三樂章 爵士樂的生命旅程與流行審美
搖籃裏的搖擺樂
Bebop ─一位青年(名為「爵士樂」)的自我證明
冷爵士(Cool Jazz)─自我證明後的反思
Bossa nova的流行
你爵的它士,它就是
堅持藝術還是迎合大眾?
變與不變
第四樂章 Call and answer
學會等待
一種線條的美
第五樂章 寫給爵士樂手─學習者的一封信
智慧與謙卑
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you
拿掉你的自我中心
第六樂章 完美主義與掌控欲
掌控出自恐懼
完美的音樂在哪裡?
第七樂章 人生的兩種演奏方式
視奏式的人生
即興式的人生
第八樂章 血統悖論
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自由的節奏與共鳴
第九樂章 屬七和弦與十字架
從罪的奴僕到神的兒女
十字架道路通往救贖
屬七和弦的解決與出埃及
替代屬七和弦與基督神人二性
回應與省思
推薦序二 一首音符與福音的交響曲.
推薦序三 在跳躍音符下探索真我
自序 一場迷失與歸屬的信仰之旅
第一樂章 生活本身就是爵士樂
Wrong note ?不,是passing Tone
饒恕帶來改變.
第二樂章 起源─處於進行時的探索
水的比喻
根源的理解
第三樂章 爵士樂的生命旅程與流行審美
搖籃裏的搖擺樂
Bebop ─一位青年(名為「爵士樂」)的自我證明
冷爵士(Cool Jazz)─自我證明後的反思
Bossa nova的流行
你爵的它士,它就是
堅持藝術還是迎合大眾?
變與不變
第四樂章 Call and answer
學會等待
一種線條的美
第五樂章 寫給爵士樂手─學習者的一封信
智慧與謙卑
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you
拿掉你的自我中心
第六樂章 完美主義與掌控欲
掌控出自恐懼
完美的音樂在哪裡?
第七樂章 人生的兩種演奏方式
視奏式的人生
即興式的人生
第八樂章 血統悖論
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自由的節奏與共鳴
第九樂章 屬七和弦與十字架
從罪的奴僕到神的兒女
十字架道路通往救贖
屬七和弦的解決與出埃及
替代屬七和弦與基督神人二性
回應與省思
序/導讀
推薦序
信仰、生活與文化的共鳴之作
《生命宛如一曲爵士》是一部充滿靈感的作品,既有深度的神學思考,又不乏幽默和感性。如果你是一位對生活、信仰和文化充滿好奇的基督徒,這本書絕對會為你打開新的視野,並帶來許多令人莞爾的驚喜。
作者巧妙地將基督徒最真實的生活體驗與即興創作的爵士樂交織在一起。爵士樂不同於一絲不苟的交響樂,不需要對每個音符精準把握。它更專注於自我表達:你是怎樣的人,就會流露出怎樣的旋律。自我表達並非自私,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獨特的節奏來服務他人。
在爵士樂的世界裡,沒有真正的「錯音」,只有意外的「經過音」。因此,我們不必急於修正人生的意外,只需轉念一想,就能與上帝這位天才爵士樂手一起演出一場無需排練的即興演奏。讀到這部分,我幾乎忍不住想為自己曾經的「經過音」鼓掌了。
正是這樣,書中所表達的藍調精神─「藍調是一場慶典」─讓人不禁莞爾一笑。即便是在親人逝去的喪禮上,也能在充滿喜樂的氛圍中彈奏音樂。這不僅精準描繪出基督徒坦然面對苦難的態度,更展示了基督徒內心深處的那份盼望。
談到基督徒如何回應文化,這本書進一步告訴我們,福音並不隸屬於某一種文化,正如爵士樂並不僅僅屬於黑人文化。福音能夠超越地域、語言和民族的界限,在任何文化中生根發芽。
無論你是在面對生活的「錯音」,還是在尋求文化中的福音立足點,這本書都會帶給你即興的靈感與信仰的韻味。
陸尊恩
美國基督使者協會門徒培育資源中心主任
信仰、生活與文化的共鳴之作
《生命宛如一曲爵士》是一部充滿靈感的作品,既有深度的神學思考,又不乏幽默和感性。如果你是一位對生活、信仰和文化充滿好奇的基督徒,這本書絕對會為你打開新的視野,並帶來許多令人莞爾的驚喜。
作者巧妙地將基督徒最真實的生活體驗與即興創作的爵士樂交織在一起。爵士樂不同於一絲不苟的交響樂,不需要對每個音符精準把握。它更專注於自我表達:你是怎樣的人,就會流露出怎樣的旋律。自我表達並非自私,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獨特的節奏來服務他人。
在爵士樂的世界裡,沒有真正的「錯音」,只有意外的「經過音」。因此,我們不必急於修正人生的意外,只需轉念一想,就能與上帝這位天才爵士樂手一起演出一場無需排練的即興演奏。讀到這部分,我幾乎忍不住想為自己曾經的「經過音」鼓掌了。
正是這樣,書中所表達的藍調精神─「藍調是一場慶典」─讓人不禁莞爾一笑。即便是在親人逝去的喪禮上,也能在充滿喜樂的氛圍中彈奏音樂。這不僅精準描繪出基督徒坦然面對苦難的態度,更展示了基督徒內心深處的那份盼望。
談到基督徒如何回應文化,這本書進一步告訴我們,福音並不隸屬於某一種文化,正如爵士樂並不僅僅屬於黑人文化。福音能夠超越地域、語言和民族的界限,在任何文化中生根發芽。
無論你是在面對生活的「錯音」,還是在尋求文化中的福音立足點,這本書都會帶給你即興的靈感與信仰的韻味。
陸尊恩
美國基督使者協會門徒培育資源中心主任
試閱
2023年春季,美國的德魯神學院開設了「監獄事工」這一課程,學習者(不論是社會工作者,還是衛理公會的預備役牧師)在課堂中無不感慨此事工的複雜性。他們意識到:原來服務人不僅僅是去給予人心中的想要,更要像耶穌在2000年前進入這個監獄般的世界那樣,發現並供應被罪捆綁的人靈魂深處真正的需要。相比監獄外的人,在監獄中的被監禁者會更容易產生羞恥感,同時也更缺乏對未來的異象。當太多令人唏噓的案例(彷彿即興演奏中的錯音)被討論分析,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設想─「何不將敬拜讚美與爵士樂帶進美國的監獄?」
音樂敬拜對我而言不僅是對上帝的讚美,更是對敬拜者的呼召與對其內心的操練。被監禁者需要一個聲音來告訴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的呼召是什麼。而「去敬拜」是一個以信任為前提的邀請,它的潛在含義是「無論你之前做了什麼,你有多麼地破碎,你都有機會被神使用。無論世界如何拒絕你,那將你的名字銘刻在手上的神,仍然與你同在。」正如馬可福音 2:17所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敬拜的過程是合一的過程,雖然被監禁者因著羞恥感使他們無法與人連結,但是在音樂敬拜中,他們可以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是基督的肢體,而不同的肢體有著不同的功用。就像一個敬拜團隊有領導者、有不同樂器的演奏者、有不同音域的演唱者。被監禁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試著認識自己,並跨出與人連結的第一步。
如果說音樂敬拜象徵著呼召,那麼爵士即興則預表著福音對生命的更新。爵士樂的精髓是即興演奏,每個人都可以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被看到、被連結(這是每個被監禁者,甚至這個社會上所有被忽視的人群所需要的)。同時,爵士樂是恢復性的,它並不要求演奏者做到準確無誤,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出錯是難免的。爵士樂的戲劇性就在於對「出錯」音符的解決。在爵士樂的音樂術語中,沒有「wrong note」,取而代之的是「passing Tone」。這並不代表錯音不存在,只是不用錯音自我論斷,以免陷在錯誤中難以離開。
以passing tone來取代wrong note的內在邏輯是:「你演奏了一個不悅耳的音符,如果只是停在那裏不知所措,那這個音符就只是一個錯音。但如果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往下演奏,那個『錯音』將成為經過音,為你的即興演奏增加戲劇性。」因此,承認「錯音」,並對其作出恢復性的回應,使音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爵士音樂的魅力所在。事實上,對於爵士樂即興演奏者來說,最可怕的並非演奏了不正確的音符,而是因自己的錯音悔恨、羞恥,從而在音樂中迷失。迷失會使得他們很難找到樂隊此刻正演奏到哪一個樂段,於是就開始胡亂表達,不知所措。對於正處於迷失狀態的即興演奏者,一般樂隊中有經驗的樂手,會引用主題旋律,來提示對方此刻樂隊在音樂中所在的位置,好讓音樂進行下去。這對於被監禁者,或者那些陷在自己羞恥感中的人意味著:他們雖然經歷過犯、經歷迷失,但是卻可以有一個機會將自己的過犯變為經歷,並找到對的方向。
如果把使徒彼得的人生比做爵士樂,那麼彼得三次不認耶穌的經歷(路加福音22:56-62),就像是他在即興演奏中出現的錯誤音符。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彼得面對著難以想像的羞恥與迷失,他沒有辦法繼續「演奏音樂」,因為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對彼得的「樂隊領袖式」引導可以被分為三步驟,即:找回主題、轉化錯音、進入呼召。約翰福音21章3-7節1記載的耶穌復活後向門徒第三次顯現的方式,幾乎重演了彼得(曾叫西門)起初被耶穌呼召的場景(路加福音5:3-10)2,透過這樣的方式,耶穌再度幫助彼得找回了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
音樂敬拜對我而言不僅是對上帝的讚美,更是對敬拜者的呼召與對其內心的操練。被監禁者需要一個聲音來告訴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的呼召是什麼。而「去敬拜」是一個以信任為前提的邀請,它的潛在含義是「無論你之前做了什麼,你有多麼地破碎,你都有機會被神使用。無論世界如何拒絕你,那將你的名字銘刻在手上的神,仍然與你同在。」正如馬可福音 2:17所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敬拜的過程是合一的過程,雖然被監禁者因著羞恥感使他們無法與人連結,但是在音樂敬拜中,他們可以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是基督的肢體,而不同的肢體有著不同的功用。就像一個敬拜團隊有領導者、有不同樂器的演奏者、有不同音域的演唱者。被監禁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試著認識自己,並跨出與人連結的第一步。
如果說音樂敬拜象徵著呼召,那麼爵士即興則預表著福音對生命的更新。爵士樂的精髓是即興演奏,每個人都可以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被看到、被連結(這是每個被監禁者,甚至這個社會上所有被忽視的人群所需要的)。同時,爵士樂是恢復性的,它並不要求演奏者做到準確無誤,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出錯是難免的。爵士樂的戲劇性就在於對「出錯」音符的解決。在爵士樂的音樂術語中,沒有「wrong note」,取而代之的是「passing Tone」。這並不代表錯音不存在,只是不用錯音自我論斷,以免陷在錯誤中難以離開。
以passing tone來取代wrong note的內在邏輯是:「你演奏了一個不悅耳的音符,如果只是停在那裏不知所措,那這個音符就只是一個錯音。但如果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往下演奏,那個『錯音』將成為經過音,為你的即興演奏增加戲劇性。」因此,承認「錯音」,並對其作出恢復性的回應,使音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爵士音樂的魅力所在。事實上,對於爵士樂即興演奏者來說,最可怕的並非演奏了不正確的音符,而是因自己的錯音悔恨、羞恥,從而在音樂中迷失。迷失會使得他們很難找到樂隊此刻正演奏到哪一個樂段,於是就開始胡亂表達,不知所措。對於正處於迷失狀態的即興演奏者,一般樂隊中有經驗的樂手,會引用主題旋律,來提示對方此刻樂隊在音樂中所在的位置,好讓音樂進行下去。這對於被監禁者,或者那些陷在自己羞恥感中的人意味著:他們雖然經歷過犯、經歷迷失,但是卻可以有一個機會將自己的過犯變為經歷,並找到對的方向。
如果把使徒彼得的人生比做爵士樂,那麼彼得三次不認耶穌的經歷(路加福音22:56-62),就像是他在即興演奏中出現的錯誤音符。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彼得面對著難以想像的羞恥與迷失,他沒有辦法繼續「演奏音樂」,因為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對彼得的「樂隊領袖式」引導可以被分為三步驟,即:找回主題、轉化錯音、進入呼召。約翰福音21章3-7節1記載的耶穌復活後向門徒第三次顯現的方式,幾乎重演了彼得(曾叫西門)起初被耶穌呼召的場景(路加福音5:3-10)2,透過這樣的方式,耶穌再度幫助彼得找回了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