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2023年春季,美國的德魯神學院開設了「監獄事工」這一課程,學習者(不論是社會工作者,還是衛理公會的預備役牧師)在課堂中無不感慨此事工的複雜性。他們意識到:原來服務人不僅僅是去給予人心中的想要,更要像耶穌在2000年前進入這個監獄般的世界那樣,發現並供應被罪捆綁的人靈魂深處真正的需要。相比監獄外的人,在監獄中的被監禁者會更容易產生羞恥感,同時也更缺乏對未來的異象。當太多令人唏噓的案例(彷彿即興演奏中的錯音)被討論分析,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設想─「何不將敬拜讚美與爵士樂帶進美國的監獄?」
音樂敬拜對我而言不僅是對上帝的讚美,更是對敬拜者的呼召與對其內心的操練。被監禁者需要一個聲音來告訴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的呼召是什麼。而「去敬拜」是一個以信任為前提的邀請,它的潛在含義是「無論你之前做了什麼,你有多麼地破碎,你都有機會被神使用。無論世界如何拒絕你,那將你的名字銘刻在手上的神,仍然與你同在。」正如馬可福音 2:17所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敬拜的過程是合一的過程,雖然被監禁者因著羞恥感使他們無法與人連結,但是在音樂敬拜中,他們可以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是基督的肢體,而不同的肢體有著不同的功用。就像一個敬拜團隊有領導者、有不同樂器的演奏者、有不同音域的演唱者。被監禁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試著認識自己,並跨出與人連結的第一步。
如果說音樂敬拜象徵著呼召,那麼爵士即興則預表著福音對生命的更新。爵士樂的精髓是即興演奏,每個人都可以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被看到、被連結(這是每個被監禁者,甚至這個社會上所有被忽視的人群所需要的)。同時,爵士樂是恢復性的,它並不要求演奏者做到準確無誤,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出錯是難免的。爵士樂的戲劇性就在於對「出錯」音符的解決。在爵士樂的音樂術語中,沒有「wrong note」,取而代之的是「passing Tone」。這並不代表錯音不存在,只是不用錯音自我論斷,以免陷在錯誤中難以離開。
以passing tone來取代wrong note的內在邏輯是:「你演奏了一個不悅耳的音符,如果只是停在那裏不知所措,那這個音符就只是一個錯音。但如果你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在跌倒的地方站起來,往下演奏,那個『錯音』將成為經過音,為你的即興演奏增加戲劇性。」因此,承認「錯音」,並對其作出恢復性的回應,使音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爵士音樂的魅力所在。事實上,對於爵士樂即興演奏者來說,最可怕的並非演奏了不正確的音符,而是因自己的錯音悔恨、羞恥,從而在音樂中迷失。迷失會使得他們很難找到樂隊此刻正演奏到哪一個樂段,於是就開始胡亂表達,不知所措。對於正處於迷失狀態的即興演奏者,一般樂隊中有經驗的樂手,會引用主題旋律,來提示對方此刻樂隊在音樂中所在的位置,好讓音樂進行下去。這對於被監禁者,或者那些陷在自己羞恥感中的人意味著:他們雖然經歷過犯、經歷迷失,但是卻可以有一個機會將自己的過犯變為經歷,並找到對的方向。
如果把使徒彼得的人生比做爵士樂,那麼彼得三次不認耶穌的經歷(路加福音22:56-62),就像是他在即興演奏中出現的錯誤音符。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彼得面對著難以想像的羞恥與迷失,他沒有辦法繼續「演奏音樂」,因為他再也找不到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穌對彼得的「樂隊領袖式」引導可以被分為三步驟,即:找回主題、轉化錯音、進入呼召。約翰福音21章3-7節1記載的耶穌復活後向門徒第三次顯現的方式,幾乎重演了彼得(曾叫西門)起初被耶穌呼召的場景(路加福音5:3-10)2,透過這樣的方式,耶穌再度幫助彼得找回了自己生命的「主題旋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