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事,是神要成就的新事:把心事跟神說,一起踏上與神同行的更新旅程
內容簡介
低谷不是盡頭,而是神預備新事的轉彎。
當你把心事交給神,就是踏上新事的起點。
你是否也正經歷這樣的時刻——
覺得自己被困住、找不到方向?
生活像卡關般重複打轉,好想前進卻一再受挫;
孤單、疲憊、失去熱情,連對禱告和信仰也變得陌生。
其實,那些難以啟齒的心事,
也許正是神邀請你走近祂的開始。
《你的心事,是神要成就的新事》是一份真實而溫柔的同行,
陪你走出心裡的迷霧,重新認識神的心意。
在本書中,廖文華牧師誠實分享生命中的掙扎與突破,
幫助你從「把心事跟神說」開始,
聽見祂對你生命的溫柔心意,並踏出回應的行動。
神沒有忘記你。或許你仍在流淚,但神的工作已經展開。
當你願意把心事交給祂,祂就要親手成就你未曾想過的「新事」。
很多人看見的是正向樂觀的我,
其實,那都是走過低谷、掙扎、考驗的累積。
低谷的掙扎,終將帶領我們進入生命的下一層次;
淚水與痛苦,也將開啟我們通往另一個境界的門。
——廖文華
【專文推薦】
在這本書裡,文華牧師將帶領我們看見如何面對逆境並剛強站立,
以及當迎接神預備的新季節與新事時,怎麼擁有更勇敢堅韌的心。
——腓力.曼都法牧師
耶穌要我們真實,從心裡真實——心靈和誠實——真實的活在神面前,也真實的活在人面前,真實的笑、真實的哭,真實的面對自己!
——寇紹恩牧師
真心推薦
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GMS教會主任牧師
楊錫儒-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 / 寇紹恩-基督之家前主任牧師
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 陳文琦-威盛電子、TVBS董事長
陳俊聖-宏碁集團董事長 / 劉駿豪-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李紹齡-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 連加恩-宏碁智醫董事長
當你把心事交給神,就是踏上新事的起點。
你是否也正經歷這樣的時刻——
覺得自己被困住、找不到方向?
生活像卡關般重複打轉,好想前進卻一再受挫;
孤單、疲憊、失去熱情,連對禱告和信仰也變得陌生。
其實,那些難以啟齒的心事,
也許正是神邀請你走近祂的開始。
《你的心事,是神要成就的新事》是一份真實而溫柔的同行,
陪你走出心裡的迷霧,重新認識神的心意。
在本書中,廖文華牧師誠實分享生命中的掙扎與突破,
幫助你從「把心事跟神說」開始,
聽見祂對你生命的溫柔心意,並踏出回應的行動。
神沒有忘記你。或許你仍在流淚,但神的工作已經展開。
當你願意把心事交給祂,祂就要親手成就你未曾想過的「新事」。
很多人看見的是正向樂觀的我,
其實,那都是走過低谷、掙扎、考驗的累積。
低谷的掙扎,終將帶領我們進入生命的下一層次;
淚水與痛苦,也將開啟我們通往另一個境界的門。
——廖文華
【專文推薦】
在這本書裡,文華牧師將帶領我們看見如何面對逆境並剛強站立,
以及當迎接神預備的新季節與新事時,怎麼擁有更勇敢堅韌的心。
——腓力.曼都法牧師
耶穌要我們真實,從心裡真實——心靈和誠實——真實的活在神面前,也真實的活在人面前,真實的笑、真實的哭,真實的面對自己!
——寇紹恩牧師
真心推薦
腓力.曼都法Philip Mantofa-GMS教會主任牧師
楊錫儒-高雄福氣教會主任牧師 / 寇紹恩-基督之家前主任牧師
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 陳文琦-威盛電子、TVBS董事長
陳俊聖-宏碁集團董事長 / 劉駿豪-得勝者文教創辦人
李紹齡-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 連加恩-宏碁智醫董事長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1章:當你失去熱情時
熱情耗盡前,其實有跡可循
為什麼心中的火焰會慢慢變弱?
靠近神、靠近愛耶穌的人
熱情不是自動的,是我們的選擇與責任
勇敢的火焰
第 2 章:當你迷失方向時
上帝的引導
雲柱與火柱
學會跟隨:雲彩引導中的三個操練
今天,神會怎麼引導我們呢?
我們就是帳幕
聽上帝在說話
早一點開始
第 3 章:當你身處低谷中
必經之路
仍然有盼望
仍然有愛
仍然有老師
持守信仰
我心靈得安
第 4 章:當你感覺被困住時
掙脫的方式—重新盤點人生
六種常見的困境
讚美—突破困局的最強武器
第 5 章:當你感到孤單時
為什麼孤獨感,會讓人如此難受?
為什麼會越努力越孤單?
格格不入的感覺,從哪裡來?
孤獨評估表
給孤獨者的心理學建議
上帝給孤獨者的幫助
走出孤獨後,成為他人的陪伴
第 6 章:當你真的累了
不健康的休息法
休息四心法:讓你真正充電,而不是越休越累
耶穌的休息法
跟耶穌一起休息
從休息中看見更大的神蹟
第 7 章:沒有困難的人生,真的好嗎?
生命中最美的禮物
曠野的禮物
生命的講台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推薦序
前言
第1章:當你失去熱情時
熱情耗盡前,其實有跡可循
為什麼心中的火焰會慢慢變弱?
靠近神、靠近愛耶穌的人
熱情不是自動的,是我們的選擇與責任
勇敢的火焰
第 2 章:當你迷失方向時
上帝的引導
雲柱與火柱
學會跟隨:雲彩引導中的三個操練
今天,神會怎麼引導我們呢?
我們就是帳幕
聽上帝在說話
早一點開始
第 3 章:當你身處低谷中
必經之路
仍然有盼望
仍然有愛
仍然有老師
持守信仰
我心靈得安
第 4 章:當你感覺被困住時
掙脫的方式—重新盤點人生
六種常見的困境
讚美—突破困局的最強武器
第 5 章:當你感到孤單時
為什麼孤獨感,會讓人如此難受?
為什麼會越努力越孤單?
格格不入的感覺,從哪裡來?
孤獨評估表
給孤獨者的心理學建議
上帝給孤獨者的幫助
走出孤獨後,成為他人的陪伴
第 6 章:當你真的累了
不健康的休息法
休息四心法:讓你真正充電,而不是越休越累
耶穌的休息法
跟耶穌一起休息
從休息中看見更大的神蹟
第 7 章:沒有困難的人生,真的好嗎?
生命中最美的禮物
曠野的禮物
生命的講台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序/導讀
前言
看啊,我要行一件新事,
這事現在就要發生,難道你們沒有察覺嗎?
我要在曠野闢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以賽亞書43章19節,當代譯本
這本書是我生命的一段旅程,和學到的一堂課。
過去的我,總是相信樂觀、熱情、信心與努力就可以克服一切的難關。為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越來越高的目標,然後全力朝著目標直奔。成就導向又完美主義的我不只不照顧自己身體,也忙得沒時間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我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陌生,甚至否定自己情緒和情感的重要。
終於,我所長期忽略的反撲了,健康亮起紅燈,經歷burnout (身心耗竭)、失去熱情、迷失方向,感覺自己身處低谷、感到彷彿被困住,既孤單又疲憊不堪。
我再也無法逃避,得要真實的面對心靈,得要承認情緒和情感是神的創造,是神給的禮物和保護,得要讓神在內心做更深的工作。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發現最寶貴的是神,還有我的家庭,與一直在身旁的人們。
漸漸地,我學會放慢腳步,享受過程多過成果,享受關係多過目標,能和家人、和身旁的人們一同歡笑,這就是我最想抵達的目的地。說也奇妙的是,我越面對內在心靈,讓神更新,反而外在有更多突破,離目標變得更近。
記得有次我在一個牧者朋友的教會分享完後,相識多年的師母看著我說:「文華,我覺得你變了,你整個人的質地變得不一樣了。」我看著她笑了,因為她一直都是投注許多心力讓內在情感更健康的人。
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中有一段話:
「暴風雨結束後,你就會忘記自己怎麼撐過去,又是怎麼活下來,實際上,你可能根本都不確定暴風雨是不是真的結束了。但有件事情是肯定的。當你從暴風雨中走出來時,就已經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你了。那正是暴風雨存在的意義。」
和村上春樹不同的是,我知道是誰帶我度過生命中的暴風雨——是主耶穌!但確實如他所說,從暴風雨中走出來時,我真的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我了。
朋友,我們生命中可能都會有狂風巨浪,但是耶穌會平靜這一切,祂會帶領我們度過,抵達夢想的彼岸,而且上岸時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祝福你,將無法背負的重重心事交給神,在祂手中一件件奇妙的新事將要成就。
看啊,我要行一件新事,
這事現在就要發生,難道你們沒有察覺嗎?
我要在曠野闢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以賽亞書43章19節,當代譯本
這本書是我生命的一段旅程,和學到的一堂課。
過去的我,總是相信樂觀、熱情、信心與努力就可以克服一切的難關。為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越來越高的目標,然後全力朝著目標直奔。成就導向又完美主義的我不只不照顧自己身體,也忙得沒時間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我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陌生,甚至否定自己情緒和情感的重要。
終於,我所長期忽略的反撲了,健康亮起紅燈,經歷burnout (身心耗竭)、失去熱情、迷失方向,感覺自己身處低谷、感到彷彿被困住,既孤單又疲憊不堪。
我再也無法逃避,得要真實的面對心靈,得要承認情緒和情感是神的創造,是神給的禮物和保護,得要讓神在內心做更深的工作。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發現最寶貴的是神,還有我的家庭,與一直在身旁的人們。
漸漸地,我學會放慢腳步,享受過程多過成果,享受關係多過目標,能和家人、和身旁的人們一同歡笑,這就是我最想抵達的目的地。說也奇妙的是,我越面對內在心靈,讓神更新,反而外在有更多突破,離目標變得更近。
記得有次我在一個牧者朋友的教會分享完後,相識多年的師母看著我說:「文華,我覺得你變了,你整個人的質地變得不一樣了。」我看著她笑了,因為她一直都是投注許多心力讓內在情感更健康的人。
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中有一段話:
「暴風雨結束後,你就會忘記自己怎麼撐過去,又是怎麼活下來,實際上,你可能根本都不確定暴風雨是不是真的結束了。但有件事情是肯定的。當你從暴風雨中走出來時,就已經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你了。那正是暴風雨存在的意義。」
和村上春樹不同的是,我知道是誰帶我度過生命中的暴風雨——是主耶穌!但確實如他所說,從暴風雨中走出來時,我真的不再是當時走進去的那個我了。
朋友,我們生命中可能都會有狂風巨浪,但是耶穌會平靜這一切,祂會帶領我們度過,抵達夢想的彼岸,而且上岸時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祝福你,將無法背負的重重心事交給神,在祂手中一件件奇妙的新事將要成就。
試閱
01
當你失去熱情時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馬太福音12:20)
大約十年前,有一段時間我的狀態是這樣:
早上醒來卻完全不想起床,更不想出門上班,只想窩在家裡。好不容易拖著疲憊的身體出門,卻提不起勁處理工作,結果事情一拖再拖,待辦事項越積越多。看到堆積如山的工作清單,就更不想面對了,心情好阿雜(鬱悶)。
有許多決定等著我做,無數的email和電話需要回覆,還有不少約要赴。然而,每次與人見面都讓我感到疲憊不堪。我心裡只想著一件事:耍廢,什麼都不做。
好不容易熬到假日,通常我放假時都會蠻早起的,大概八點左右就醒了。但醒來後,我並沒有馬上起床。躺在床上滑著手機,看著YouTube影片,一晃就是半小時、一個小時過去。我不想起身,只想維持這種懶散的狀態,多停留一會兒。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晚上。工作結束回到家,雖然已經累到不行,我還忍不住拿起手機滑一滑,甚至願意為它犧牲睡眠,其實也不是在看什麼多重要或精彩的內容。
就這樣,我躺在床上滑著手機,眼皮越來越沉,幾度差點睡著,結果手一滑,「碰!」手機直接砸在臉上,那種痛可真不是開玩笑的(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一定懂我在說什麼)。不僅是報復性滑手機,那段時間我還特別愛吃各種垃圾食物,像是洋芋片、冰淇淋這類的,根本停不下來。
你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嗎?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我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其中一個朋友突然分享他的近況,居然跟我的情況一模一樣!聽到他的分享後,我也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狀態,雖然一開始還有些猶豫,因為這不是我平常敢對別人提起的事情。
他聽了我的分享後,看著我說:「文華,以我對你的了解,你應該是burn out(身心耗竭)了。」他的話讓我恍然大悟,才意識到自己因為長期壓力過大、缺乏休息,已經把自己逼到了極限。我就像一條被拉得過緊的橡皮筋,早已疲乏不堪。
從那之後,我決定採取一些行動,刻意安排休息,並尋求專業的協助,幫助自己一步步走出身心耗竭的狀態。
***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失去熱情和動力的時候。你不需要覺得丟臉、害怕,更不用試圖隱藏;也不需要在神面前硬撐出一個完美形象,催眠自己說:「我沒事」、「我靠主剛強」、「我信心滿滿」、「我一直都很火熱!」彷彿信仰生活就該永遠處在沸點。
其實,對許多服事神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自己冷淡了。但這是很正常的過程,因為生命中總會遇到困難、意外和壓力,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內在,不論我們多麼不願意它發生。
你要知道,burn out不是犯罪。
聖經裡有許多屬神的人,也曾陷入低潮、失去熱情。
像先知以利亞,當時他身處於邪惡的亞哈王朝。他禱告讓天三年半不下雨,又在迦密山上獨自一人挑戰四百五十位巴力的假先知並戰勝他們。但這一切卻沒有讓亞哈王回心轉意,反而引來王后耶洗別的追殺。
這樣的衝擊,加上長途逃命的疲憊,讓以利亞徹底崩潰、心力交瘁。他在曠野中倒在一棵樹下,連求生的力氣都沒有,只想一了百了。他對神說:「那些跟隨祢的先知全都被殺了,現在只剩我一個,我到底還在撐什麼?我為祢拼到這個地步,結果連命都保不住,還不如死了算了。」
又像彼得,耶穌被捕前他還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絕不會背棄主,但當危險真的來臨,他連續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彼得的信心在壓力下崩潰,他對自己極度失望,甚至放棄使徒身份,回去當起漁夫。
這兩人都曾失望到離神而去,但神沒有放棄他們,反而主動呼喚,使他們再次站起來、重新得力。
因此,當你感到冷淡或失去動力時,不需要假裝沒事。誠實面對,是重拾熱情的第一步。
熱情耗盡前,其實有跡可循
當我們對工作失去熱情,上班會變得非常痛苦。你開始一心只想下班,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不停看時鐘,心裡想著:「午餐時間到了嗎?可以下班了沒?」原本有趣的事情變得枯燥乏味,連基本的工作內容都讓人提不起勁。
對未來失去熱情時,生活開始變得一成不變、毫無期待,找不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對人失去熱情時,會不想與人互動,連開口說話都覺得累,連笑容也要用「擠」的;甚至會開始對人產生煩躁感,不管是員工、同事,還是最親近的另一半或孩子,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動不動就想發脾氣。
有時候,這份冷淡也會慢慢滲入我們與神的關係。以前一想到要聚會就滿心期待,敬拜、禱告也讓人感到喜樂與滿足,但現在卻提不起勁。敬拜時容易分心,禱告也變得越來越短,心很難再像從前那樣安靜下來,好好與神對話。服事更是明顯的轉變——過去總是搶著舉手說「我來!」,現在卻常常心想:「還是找別人吧,我真的沒力了。」
你是否也在這些情況中,看見了一點自己的影子?
那顆失去熱情的心,就像蛋糕上的小蠟燭,被風一吹就搖來晃去,只剩下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彷彿下一秒就要熄滅了。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樣的低潮,不需要氣餒。聖經上有一段經文這樣說:「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這裡的「他」,指的就是耶穌。
耶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你心中那微弱的火焰,祂不讓它熄滅。為什麼?因為祂愛你。祂在乎你裡面所有的火——你對工作的熱情、對未來的期待、對生活的渴望、對服事的初心,也包括你對人的愛、對家人的牽掛。你的一切,祂都放在心上。即使這個世界遺忘了你,耶穌仍深愛著你。
非洲行醫、以愛心與奉獻聞名的史懷哲醫生曾說:「每個人生命中,總有一段時間,我們內心的火焰會熄滅。然後因著與另一個人的相遇而再次燃起。我們都應該感謝那些重新點燃內在之靈的人。」
所以我想讓你知道——熱情和動力低落,真的很正常。不需要硬撐、也不用假裝一切都很好。連那麼有愛心的史懷哲醫生都懂這種感覺,更何況是你和我呢?
為什麼心中的火焰會慢慢變弱?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突然失去熱情,而是被一點一滴耗損,甚至自己都沒察覺。像是生活中的某些經歷、外界的環境、人與人的摩擦,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火焰是如何一點一點被削弱的。
1. 外在影響
聖經有一句話提到:「很多人原本對神、對人充滿熱情,但因為眼前的環境,看見太多罪惡、不義、不公的事,心中的愛就漸漸冷卻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想像有一天你騎車時,眼前有人車禍倒在地上,你很想幫忙,但心裡突然冒出一個聲音:「萬一我伸手扶他,他卻誤會是我撞的怎麼辦?」
這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有些人因為想幫助受傷者,結果卻被誤會、被誣陷,甚至惹上麻煩。長期下來,這樣的經驗會讓人不敢再伸出援手。又或者,詐騙新聞太多,接起陌生電話都戰戰兢兢,變得不再相信人。看著新聞上接連不斷的戰爭、天災、性侵、家暴、虐童……久而久之,我們的心也麻木了,只把這些當作「又一起社會事件」。
我還記得,過去每次看到虐童新聞時,常會感到憤慨,無法理解怎麼有人能對天真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竟然是被親生父母虐待。那時候我曾對神說:「我要成立一個機構,幫助這些受虐的孩子!」
但很特別的是,就在我寫下這段內容準備與你分享的時候,上帝溫柔地提醒我:「文華,你還記得那份憤怒和憐憫嗎?現在再看到這些新聞時,你是不是只是覺得很難過,然後就這樣過去了?但你還沒開始真正做什麼來幫助他們。」
有一次,一位在慈善機構服事的朋友分享,他們為孩子們舉辦營會,其中一個活動是玩潑水遊戲。大家玩得很開心,但就在這時,有個穿著白色T恤的孩子衣服濕透了,意外露出背上明顯的鞭打痕跡。他們立刻警覺,經過處理,成功將孩子從受虐環境中救出來。若不是那場潑水遊戲,他們可能還察覺不到這孩子的處境。
我們是不是也因為看太多這類新聞、聽太多令人心痛的故事,而讓心中的火慢慢熄掉了呢?
還有一種狀況常出現在教會裡。有些人對信仰冷淡,並不是因為神改變了,而是因為他們曾敬重、信任的牧者或領袖出現問題,甚至跌倒。看著他們的軟弱,有些人也開始懷疑、動搖,甚至跟著遠離信仰。
我想對你說一句話: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別人做錯了,他需要向神交帳,這是他和神之間的事;但你不需要因此讓自己的心也受傷、冷淡,甚至失去與神的關係。你的信仰,不是建立在人的表現上,而是在那位永遠不改變的神身上。
2. 沒有加柴
沒有柴,火就會熄滅。我們心中的熱情和渴望也一樣,需要不斷添柴,才能持續燃燒。那我們需要加什麼樣的「柴」呢?
神的話
上帝的話,比朋友的建議、自我鼓勵,甚至勵志書籍都更有力量——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當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經歷屬靈爭戰時 ,我會更積極地讀神的話。因為我知道,每當我們越接近神的心意、越靠近祂要做的美事時,魔鬼的攻擊也會越猛烈。
有一段時間,我所在的教會裡,許多全職同工的家庭和身體都在經歷屬靈爭戰。我深刻感受到:我需要更多神的話作為武器,來支撐自己,也為教會爭戰。所以回到家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閱讀聖經。
我讀聖經有個小習慣:會拿著三色筆,一邊畫線、一邊寫筆記。紅筆標記重要的話語,藍筆寫下當下的感動與應用。每次讀經,都像是在為心靈「充電」,心裡重新被點燃、有了力量。
聖經中有一段記載,耶穌復活後曾向門徒顯現。起初他們沒認出祂。但當他們聽耶穌講解聖經,開始感受到那熟悉的「心裡火熱」——正是他們從前跟隨耶穌時的感覺。他們因此認出,眼前的這位就是復活的主。直到今天,神的話依然有這樣的能力,當我們越靠近耶穌、越多領受祂的話語,心裡的火就會越燒越旺。
禱告
除了神的話,禱告也是讓我們心中的火持續燃燒的關鍵。禱告就像在燒柴,每一天,我們都在面對工作壓力、家庭責任、人際關係的張力……這些都可能慢慢耗盡我們裡面的熱情。如果沒有定期添柴、加火,心中的那把火,很容易就在忙碌和疲憊中熄滅。
請不要把禱告當成一種宗教儀式或例行公事,試著用新的眼光看待它,讓禱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敬拜
敬拜,是我們向神表達愛、將焦點重新對準祂的時刻。在這段時間裡,許多壓抑的情緒和重擔會被釋放,心也重新被提升,感覺神離我們好近,彷彿就在眼前。
神的同在會讓我們重新得力。每一次來到祂面前的敬拜,不論是在主日聚會中,還是個人與祂獨處的時刻,都是為生命「添柴」的機會。
別人的鼓勵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感到灰心、沒力氣,卻因為某個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簡單的鼓勵,整個人就像被重新點燃了一樣?
我們口中說出來的話真的有力量。哪怕只是一句鼓勵,也可能在關鍵時刻成為別人心中的一根柴。特別是當你先被神的話點燃,你也會有力量去為你的配偶、孩子、朋友添柴,幫助他們重新得力。
其實,我們生命中可以「加柴」的方式還有很多:一段獨處的時光、一句真誠的禱告、一本好書、一段預言、甚至一張天父小卡……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為我們心裡的火添柴。
我們需要這些,不是為了履行什麼宗教責任或義務,而是因為我們的生命真的需要這些柴,才能持續產生動力。
靠近神、靠近愛耶穌的人
前面提到,我們內心的熱情就像火焰一樣。但你知道嗎?神自己就是火!
聖經直接說:「我們的神乃是烈火。」
施洗約翰也曾這樣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約翰所說的,就是還未開始公開服事的耶穌。當時約翰呼召人悔改、接受水的洗禮,而耶穌則是用「聖靈」跟「火」為人們施洗。
那麼,火的洗禮代表什麼?
火,一旦被點燃,接觸到可燃的物質就會燃燒直到焚盡。神的火也會焚燒我們生命中那些不屬於祂的東西──包括負面的思想、自卑、傷痛、怒氣、過去的傷害,甚至綑綁我們的癮頭。祂能將這些從我們生命中一一除去。
當火焚燒時,連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也會被高溫徹底消滅,因此神的火不只焚盡,更帶來潔淨,使我們的生命變得純淨而自由。
除了潔淨外,神的火也帶來動力與熱情。既然神是火,當我們靠近祂時,怎麼可能不被祂點燃?靠近祂,一定會感受到那份熱度,原本快熄滅的火也會再次旺起來。
在聖經最後一卷書中,使徒約翰描述他所見的耶穌:「眼目如同火焰。」 這不是詩意的形容,當我們靠近耶穌,當我們注視祂的面,那雙如火的眼睛會深深觸動我們,使我們生命跟著燃燒起來。這其實也是一個提醒:當我們對神變得冷淡、對祂的作為失去感動,那往往是內心遠離神的訊號。因為一個真正親近耶穌的人,生命一定會被祂的火點燃。當我們真實地親近祂,就會越來越想把生命交給祂、更渴望愛祂,更多想要跟別人分享祂。這就是從祂而來的愛火,自然且真實。
美國伯特利教會的牧師比爾・強森(Bill Johnson)曾說過一句話:「耶穌基督是最完美的神學。」(Jesus Christ is the perfect theology)
光有神學知識,不代表一個人真的認識耶穌、愛耶穌。有些人口才很好、神學頭頭是道,經文倒背如流,腦中裝滿理論,卻對傳福音和服事上帝毫無熱情。如果一個人沒有被神的火燃燒,不論他多有頭銜、多有學問,我寧願選擇離他遠一點。
反而那些服事火熱、喜愛傳福音、充滿對神的愛的人,會讓我更想親近。因為他們身上的熱度,常常代表他們更深經歷過耶穌。我渴望的是靠近瓦斯爐被點燃,而不是靠近冷凍庫讓自己的火熄掉。
但有個奇怪的現象:許多基督徒卻偏愛「蹭冷凍庫」——不自覺地被那些遠離神、離開教會、停止服事的人吸引,喜歡聽他們講述內幕和八卦,卻沒發現,越靠近冷凍庫,自己的心也會跟著變冷。
所以,現在你會選擇靠近誰?
是那種讓你更渴望親近神、更有信心去分享祂愛的人,還是讓你對人失望、對教會冷感的人?
有一次到南部服事時,我帶著大女兒同行。服事前,我正安靜預備信息,那間教會的牧師和師母便陪著我女兒聊天、聽她分享學校的事、還順便教她功課。
聊著聊著,師母突然說了一句話,讓我忍不住豎起耳朵聽得特別專心。她對我女兒說:「師母跟妳講哦,如果有人對妳說:『我看妳現在很火熱、很愛主,我以前也跟妳一樣,不過……』那妳不要聽他後面講什麼。」
這個「不過……」的後續,你應該可以想像,大多是不火熱了、失望了、退後了。
師母接著說:「妳應該直接回他一句:『那你應該跟以前一樣才對啊,怎麼可以把起初的愛丟掉呢?』」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提醒和教導。無論對你說這句話的人,過去有多成功、多有影響力,我們都不需要因為他心冷了,就讓自己的火熱也跟著降溫。相反的,我們可以為他禱告,求神再次點燃他心裡的火;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守住自己裡面的火焰,不讓它熄滅。
熱情不是自動的,是我們的選擇與責任
我們之所以分享這些讓心中的火持續燃燒的方法,是因為我們真的很需要神的火。
一百多年前,有位極度被神大大使用的英國復興家叫撒母耳・查德威克(Samuel Chadwick),他曾說過:「沒有神的火,一切都失去意義;有了神的火,其他的就不再重要了。」
我們或許擁有知識、地位、財富、頭銜,但如果缺少從神而來的火,這一切就失去了意義。相反地,即使此刻我們一無所有,只要裡面有神的火,那也沒關係,其他的一切,遲早會被補上。
就像愛火一樣,想像一對夫妻住在豪宅裡,有好車、有高薪、有人人稱羨的人脈,但兩人之間早已沒有彼此的熱情與愛,那麼這段婚姻即使看起來體面,實際上卻是冷淡又空洞的。反之,一對生活拮据、得省吃儉用過生活的夫妻,只要彼此相愛、願意溝通、共同努力,他們就有希望跨越眼前的困難。
你希望和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冷冰冰的,還是熱騰騰的?
人與人的聚集,其實只有兩種可能:冰凍在一起,或是融化在一起。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會知道,除了地上的家庭,我們還有屬靈的家,就是教會。
一位美國佈道家曾說過:「教會的合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冰凍在一起,一種是被聖靈的火融化在一起。」
你可能看過冷凍庫裡的水餃,有時會幾顆黏在一起,這就是「冰凍的合一」;但如果你看過剛出爐、夾著融化起司的熱吐司,那就是另一種「被熱度融合」的畫面。
教會若失去對神的熱情、對傳福音的渴望,或拒絕踏出舒適圈,那就容易變成一座冷凍庫;但若願意被神的火點燃、彼此連結、甘心服事,我們就會像那融化在一起的熱吐司,擁有真實又有溫度的合一。因此,我們要追求「被火融化在一起」,而不是「冷冷地黏在一起」。
***
讓火焰越燒越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如果一個丈夫對妻子失去了戀愛的感覺,不應該怪罪對方不再保持身材、少了體貼和浪漫;真正該做的,是自己主動加柴,把內心的愛火重新點燃。
其實,生命中很多事情也是一樣。保羅曾對他深愛的門徒提摩太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當初保羅為提摩太按手,將屬靈的恩賜傳遞給他;但之後,要讓這份恩賜持續挑旺,保持炙熱,就是提摩太自己的責任了。
如果換成現代情境,就像我送你一支最新款的iPhone,你雖然開心收下,卻一直沒拆封,還是繼續用著舊手機。只有當你啟用這支手機,或是像中國大陸的用詞——「激活」它(activate),才能享受到手機的功能和便利。恩賜也是這樣──光是擁有還不夠,必須主動去「激活、使用」,而且持續運用,才能在生命中真正發揮出果效。
英文聖經的直譯是指要「煽風點火」(Fan into a flame and rekindle the fire) 。就像中秋烤肉生火一樣,火種點著後,還需要不斷搧風,火才會越燒越旺。而這個搧風的動作,沒人能替我們做,我們得自己來。
在學生時代,我讀過一本對我影響很深的書,叫做《追尋神》(The God Chasers)。作者湯米・田尼(Tommy Tenney)說過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火不會降在空的祭壇上。祭壇上必須有祭物,火才會降下來。如果你渴望上帝的火,就必須願意成為祂的燃料。」
聖經也提到:「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着,不可熄滅。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燒柴,並要把燔祭擺在壇上,在其上燒平安祭牲的脂油。」 最應該放在祭壇上的祭物,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有些人習慣把別人擺上祭壇,他們的禱告像是在「火烤」(roasting)他人,滿是批評和指責。這樣燃燒在心裡的,不是神的火,而是怒火。他們會說:「主啊,請祢審判我的主管,讓他來向我認錯!」、「主啊,讓我的孩子知道,是他該向我道歉!」但其實,神真正渴望的祭物,通常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若我們不願意將自己獻上,即使神的火降下來,也沒有可燃的材料。所以當你渴望被神的火點燃,不妨先問問自己:我願意將自己擺上嗎?我願意先成為改變的起點嗎?我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內心狀態負責,讓心持續保持火熱?
***
聖經中有段故事非常精彩,故事的主角是約瑟。
約瑟從小深受父親雅各的寵愛,這讓哥哥們心生嫉妒。有一天,在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聯手陷害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卻謊稱他被野獸咬死。當父親得知這個消息時,悲痛萬分。
到了埃及,約瑟先是在一戶人家當奴隸,後來又因被誣陷而入獄。然而,即使處境艱難,神仍與他同在。最終,他因為解夢的恩賜受到法老器重,被提拔為埃及宰相,地位僅次於法老。
多年後,約瑟的家鄉迦南地遭遇嚴重饑荒,他的哥哥們在走投無路之下來到埃及求糧,卻不知道眼前這位埃及權貴就是他們當年出賣的弟弟。約瑟一眼就認出他們,最終向他們表明身分,並選擇饒恕。
法老因著對約瑟的喜愛,歡迎他全家搬來埃及居住,並願意與他們分享一切資源。於是,約瑟預備豐富的禮物,請哥哥們回去接父親來。他為旅途準備了糧食、新衣服,還特別為親弟弟便雅憫準備了三十五公斤的銀子和五套衣服。至於父親雅各,他更是用十頭公驢載著埃及最好的出產品,以極其尊榮的方式迎接他來到埃及。
當雅各從兒子們口中聽見約瑟還活著,聖經中描述他「心裡冷淡麻木,因為他不相信他們。」 。
為什麼雅各會冷淡麻木?因為他失去了最愛的兒子。他早已在心裡認定約瑟已死,這份絕望讓他無法再相信什麼。
有時候,我們也會像雅各一樣,因為曾經的失望,開始不再相信神會在我們的職場帶來改變;不再相信祂能翻轉我們的財務困境;甚至不再相信祂能修復我們的家庭關係。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誠實面對內心的狀態。冷淡麻木的背後,其實是我們已經不再相信了。即使是一個屬神的人,在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和失去時,他的心也是會受傷的;若沒有處理,失望和絕望就會慢慢累積,停留在生命裡。
回到約瑟的故事。當哥哥們說出約瑟還活著時,雅各完全無法相信;但當他看見約瑟派來的車輛與滿載禮物,他的心甦醒了,並說:「我的兒子約瑟還在,我要去看看他。」
神讓雅各重新得回他所愛的兒子,也讓他的心恢復信心。
今天,不論你正在經歷什麼樣的痛苦,無論絕望多深,神都能介入、翻轉一切。祂能像當年對雅各那樣,使我們冰冷的心再次甦醒,讓我們重新相信、重新有盼望。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段經文嗎?馬太福音的作者其實引用了舊約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必信實地帶來正義。祂不灰心也不沮喪,直到祂在地上設立正義。眾海島都仰望祂的訓誨。」
這是先知以賽亞對耶穌的預言——一位即使面對困難也不灰心、不沮喪的救主。當我們更多被祂的火焰充滿,也能學像祂那樣堅定,不被環境擊倒,直到看見改變真的發生。
這個改變可能是任何你正面對的難題:家人信主、職場突破、財務翻轉、教會復興……無論什麼情況,都別讓那團屬神的火熄滅。耶穌沒有放棄,我們也不必放棄。
勇敢的火焰
幾年前的聖誕節,我們教會特別舉辦了一場戲劇佈道會。那次活動吸引了許多新朋友,每一場會堂兩層樓幾乎座無虛席。除了精彩的戲劇,每場聚會結束時,都會安排簡短的信息分享、決志呼召和為人們禱告的環節。
還記得某一場戲劇開始前,當晚負責分享信息的傳道突然衝進我的辦公室,手上拿著講章,神情嚴肅地說有件事想和我討論。我心想:「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問講章會不會太晚了點?」
他打開講稿,用手指著其中一段說:「文華哥,我今晚會講到『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我在禱告的時候,一直有個很強烈的感動——今晚的觀眾裡,有一個人是看不見的。我能不能在聚會最後邀請他出來,為他禱告?」
我看著他的眼睛,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可以啊,為什麼不行?」
當晚戲劇結束後,傳道站上台,分享那段經文。講到「瞎眼的得看見」時,他停頓下來,環視全場,然後說:「我們當中有一位朋友,你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神今天要醫治你。我想為你禱告。」
我抬頭看向其他傳道人,只見有人已經低頭開始禱告,心裡大概在想:「主啊,這也太硬了吧……」
全場一片靜默,沒有人舉手。但台上的傳道並沒有放棄,他堅定地繼續說:「我知道你就在我們當中。如果你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現在可以走出來,我在這裡等你。」
突然,六樓有一個人舉起手來,傳道立刻邀請她上台。那一刻,整個會場的空氣彷彿凝結了,許多基督徒已經低下頭開始禱告。
她走上台後,傳道問:「妳幾歲?」
她回答:「18歲,高三。」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不見的?」
「小學的時候,有一盞燈掉下來打到我,一隻眼睛就看不見了,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完全像失明一樣。」
傳道還特別請她遮住另一隻眼睛測試,確認是真的看不到。
他說:「好,我先為妳禱告。」
禱告完後,他問:「妳看到了嗎?」
女孩遲疑了一下:「呃……看到。」
傳道追問:「妳確定嗎?」
她回:「不太確定。」
此時,全場的氣氛幾乎凍結。
傳道堅定地說:「沒關係,我再為妳禱告一次,妳一定會得醫治的。」
這時,會場四周的人全都開始為她禱告,我也低下頭,一起同心祈求。
第二次禱告後,傳道走到舞台邊,說:「好,我們來測試一下。妳把原本能看見的那隻眼睛遮住,用那隻看不見的看看我比了什麼數字。」
結果不管傳道比什麼數字,她都答對了,她真的看見了!
後來才知道,這位女孩是來自另一間教會的基督徒,當晚特地來看戲劇。沒想到,神就在那天晚上醫治了她。
這神蹟不是那位傳道做的,是上帝親自成就的!其實每位基督徒都有可能行出醫治的神蹟,關鍵在於我們心中有沒有那一把熾熱的火焰。
在那位傳道身上,有一種勇敢不退縮、為神無懼的火焰。但太多時候,我們卻被「如果不成功怎麼辦?」、「萬一丟臉呢?」、「別人拒絕我怎麼辦?」這些顧慮攔住,讓心中的火漸漸熄滅。
說實話,那晚當傳道在台上呼召「瞎眼得看見」時,我的信心也動搖了。我心裡想,可能根本沒有人會出來;就算有人出來,也不一定會發生什麼事。但這次的經歷讓我深刻發現,自己對於神能行神蹟的那團火,早已不知不覺變弱了。也因為這位傳道的勇氣與信心,我親眼看見神的作為,我的心再次被喚醒,火焰重新點燃。
你是否也渴望那從神而來的火呢?
當你覺得失去力量、熱情被掏空、被情緒困住、對生活提不起勁時,請記得,神一直都在。祂渴望幫助你,讓你心中的火持續燃燒,活在盼望與喜樂中,像祂的心一樣永不止息。
讓我們一起來到神面前,讓祂親自點燃你的心吧!
當你失去熱情時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馬太福音12:20)
大約十年前,有一段時間我的狀態是這樣:
早上醒來卻完全不想起床,更不想出門上班,只想窩在家裡。好不容易拖著疲憊的身體出門,卻提不起勁處理工作,結果事情一拖再拖,待辦事項越積越多。看到堆積如山的工作清單,就更不想面對了,心情好阿雜(鬱悶)。
有許多決定等著我做,無數的email和電話需要回覆,還有不少約要赴。然而,每次與人見面都讓我感到疲憊不堪。我心裡只想著一件事:耍廢,什麼都不做。
好不容易熬到假日,通常我放假時都會蠻早起的,大概八點左右就醒了。但醒來後,我並沒有馬上起床。躺在床上滑著手機,看著YouTube影片,一晃就是半小時、一個小時過去。我不想起身,只想維持這種懶散的狀態,多停留一會兒。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晚上。工作結束回到家,雖然已經累到不行,我還忍不住拿起手機滑一滑,甚至願意為它犧牲睡眠,其實也不是在看什麼多重要或精彩的內容。
就這樣,我躺在床上滑著手機,眼皮越來越沉,幾度差點睡著,結果手一滑,「碰!」手機直接砸在臉上,那種痛可真不是開玩笑的(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一定懂我在說什麼)。不僅是報復性滑手機,那段時間我還特別愛吃各種垃圾食物,像是洋芋片、冰淇淋這類的,根本停不下來。
你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嗎?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我參加一個朋友的聚會。其中一個朋友突然分享他的近況,居然跟我的情況一模一樣!聽到他的分享後,我也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狀態,雖然一開始還有些猶豫,因為這不是我平常敢對別人提起的事情。
他聽了我的分享後,看著我說:「文華,以我對你的了解,你應該是burn out(身心耗竭)了。」他的話讓我恍然大悟,才意識到自己因為長期壓力過大、缺乏休息,已經把自己逼到了極限。我就像一條被拉得過緊的橡皮筋,早已疲乏不堪。
從那之後,我決定採取一些行動,刻意安排休息,並尋求專業的協助,幫助自己一步步走出身心耗竭的狀態。
***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失去熱情和動力的時候。你不需要覺得丟臉、害怕,更不用試圖隱藏;也不需要在神面前硬撐出一個完美形象,催眠自己說:「我沒事」、「我靠主剛強」、「我信心滿滿」、「我一直都很火熱!」彷彿信仰生活就該永遠處在沸點。
其實,對許多服事神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自己冷淡了。但這是很正常的過程,因為生命中總會遇到困難、意外和壓力,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內在,不論我們多麼不願意它發生。
你要知道,burn out不是犯罪。
聖經裡有許多屬神的人,也曾陷入低潮、失去熱情。
像先知以利亞,當時他身處於邪惡的亞哈王朝。他禱告讓天三年半不下雨,又在迦密山上獨自一人挑戰四百五十位巴力的假先知並戰勝他們。但這一切卻沒有讓亞哈王回心轉意,反而引來王后耶洗別的追殺。
這樣的衝擊,加上長途逃命的疲憊,讓以利亞徹底崩潰、心力交瘁。他在曠野中倒在一棵樹下,連求生的力氣都沒有,只想一了百了。他對神說:「那些跟隨祢的先知全都被殺了,現在只剩我一個,我到底還在撐什麼?我為祢拼到這個地步,結果連命都保不住,還不如死了算了。」
又像彼得,耶穌被捕前他還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絕不會背棄主,但當危險真的來臨,他連續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彼得的信心在壓力下崩潰,他對自己極度失望,甚至放棄使徒身份,回去當起漁夫。
這兩人都曾失望到離神而去,但神沒有放棄他們,反而主動呼喚,使他們再次站起來、重新得力。
因此,當你感到冷淡或失去動力時,不需要假裝沒事。誠實面對,是重拾熱情的第一步。
熱情耗盡前,其實有跡可循
當我們對工作失去熱情,上班會變得非常痛苦。你開始一心只想下班,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不停看時鐘,心裡想著:「午餐時間到了嗎?可以下班了沒?」原本有趣的事情變得枯燥乏味,連基本的工作內容都讓人提不起勁。
對未來失去熱情時,生活開始變得一成不變、毫無期待,找不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對人失去熱情時,會不想與人互動,連開口說話都覺得累,連笑容也要用「擠」的;甚至會開始對人產生煩躁感,不管是員工、同事,還是最親近的另一半或孩子,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動不動就想發脾氣。
有時候,這份冷淡也會慢慢滲入我們與神的關係。以前一想到要聚會就滿心期待,敬拜、禱告也讓人感到喜樂與滿足,但現在卻提不起勁。敬拜時容易分心,禱告也變得越來越短,心很難再像從前那樣安靜下來,好好與神對話。服事更是明顯的轉變——過去總是搶著舉手說「我來!」,現在卻常常心想:「還是找別人吧,我真的沒力了。」
你是否也在這些情況中,看見了一點自己的影子?
那顆失去熱情的心,就像蛋糕上的小蠟燭,被風一吹就搖來晃去,只剩下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彷彿下一秒就要熄滅了。
如果你正在經歷這樣的低潮,不需要氣餒。聖經上有一段經文這樣說:「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這裡的「他」,指的就是耶穌。
耶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你心中那微弱的火焰,祂不讓它熄滅。為什麼?因為祂愛你。祂在乎你裡面所有的火——你對工作的熱情、對未來的期待、對生活的渴望、對服事的初心,也包括你對人的愛、對家人的牽掛。你的一切,祂都放在心上。即使這個世界遺忘了你,耶穌仍深愛著你。
非洲行醫、以愛心與奉獻聞名的史懷哲醫生曾說:「每個人生命中,總有一段時間,我們內心的火焰會熄滅。然後因著與另一個人的相遇而再次燃起。我們都應該感謝那些重新點燃內在之靈的人。」
所以我想讓你知道——熱情和動力低落,真的很正常。不需要硬撐、也不用假裝一切都很好。連那麼有愛心的史懷哲醫生都懂這種感覺,更何況是你和我呢?
為什麼心中的火焰會慢慢變弱?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突然失去熱情,而是被一點一滴耗損,甚至自己都沒察覺。像是生活中的某些經歷、外界的環境、人與人的摩擦,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火焰是如何一點一點被削弱的。
1. 外在影響
聖經有一句話提到:「很多人原本對神、對人充滿熱情,但因為眼前的環境,看見太多罪惡、不義、不公的事,心中的愛就漸漸冷卻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想像有一天你騎車時,眼前有人車禍倒在地上,你很想幫忙,但心裡突然冒出一個聲音:「萬一我伸手扶他,他卻誤會是我撞的怎麼辦?」
這不是假設,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有些人因為想幫助受傷者,結果卻被誤會、被誣陷,甚至惹上麻煩。長期下來,這樣的經驗會讓人不敢再伸出援手。又或者,詐騙新聞太多,接起陌生電話都戰戰兢兢,變得不再相信人。看著新聞上接連不斷的戰爭、天災、性侵、家暴、虐童……久而久之,我們的心也麻木了,只把這些當作「又一起社會事件」。
我還記得,過去每次看到虐童新聞時,常會感到憤慨,無法理解怎麼有人能對天真的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竟然是被親生父母虐待。那時候我曾對神說:「我要成立一個機構,幫助這些受虐的孩子!」
但很特別的是,就在我寫下這段內容準備與你分享的時候,上帝溫柔地提醒我:「文華,你還記得那份憤怒和憐憫嗎?現在再看到這些新聞時,你是不是只是覺得很難過,然後就這樣過去了?但你還沒開始真正做什麼來幫助他們。」
有一次,一位在慈善機構服事的朋友分享,他們為孩子們舉辦營會,其中一個活動是玩潑水遊戲。大家玩得很開心,但就在這時,有個穿著白色T恤的孩子衣服濕透了,意外露出背上明顯的鞭打痕跡。他們立刻警覺,經過處理,成功將孩子從受虐環境中救出來。若不是那場潑水遊戲,他們可能還察覺不到這孩子的處境。
我們是不是也因為看太多這類新聞、聽太多令人心痛的故事,而讓心中的火慢慢熄掉了呢?
還有一種狀況常出現在教會裡。有些人對信仰冷淡,並不是因為神改變了,而是因為他們曾敬重、信任的牧者或領袖出現問題,甚至跌倒。看著他們的軟弱,有些人也開始懷疑、動搖,甚至跟著遠離信仰。
我想對你說一句話: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別人做錯了,他需要向神交帳,這是他和神之間的事;但你不需要因此讓自己的心也受傷、冷淡,甚至失去與神的關係。你的信仰,不是建立在人的表現上,而是在那位永遠不改變的神身上。
2. 沒有加柴
沒有柴,火就會熄滅。我們心中的熱情和渴望也一樣,需要不斷添柴,才能持續燃燒。那我們需要加什麼樣的「柴」呢?
神的話
上帝的話,比朋友的建議、自我鼓勵,甚至勵志書籍都更有力量——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當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經歷屬靈爭戰時 ,我會更積極地讀神的話。因為我知道,每當我們越接近神的心意、越靠近祂要做的美事時,魔鬼的攻擊也會越猛烈。
有一段時間,我所在的教會裡,許多全職同工的家庭和身體都在經歷屬靈爭戰。我深刻感受到:我需要更多神的話作為武器,來支撐自己,也為教會爭戰。所以回到家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閱讀聖經。
我讀聖經有個小習慣:會拿著三色筆,一邊畫線、一邊寫筆記。紅筆標記重要的話語,藍筆寫下當下的感動與應用。每次讀經,都像是在為心靈「充電」,心裡重新被點燃、有了力量。
聖經中有一段記載,耶穌復活後曾向門徒顯現。起初他們沒認出祂。但當他們聽耶穌講解聖經,開始感受到那熟悉的「心裡火熱」——正是他們從前跟隨耶穌時的感覺。他們因此認出,眼前的這位就是復活的主。直到今天,神的話依然有這樣的能力,當我們越靠近耶穌、越多領受祂的話語,心裡的火就會越燒越旺。
禱告
除了神的話,禱告也是讓我們心中的火持續燃燒的關鍵。禱告就像在燒柴,每一天,我們都在面對工作壓力、家庭責任、人際關係的張力……這些都可能慢慢耗盡我們裡面的熱情。如果沒有定期添柴、加火,心中的那把火,很容易就在忙碌和疲憊中熄滅。
請不要把禱告當成一種宗教儀式或例行公事,試著用新的眼光看待它,讓禱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敬拜
敬拜,是我們向神表達愛、將焦點重新對準祂的時刻。在這段時間裡,許多壓抑的情緒和重擔會被釋放,心也重新被提升,感覺神離我們好近,彷彿就在眼前。
神的同在會讓我們重新得力。每一次來到祂面前的敬拜,不論是在主日聚會中,還是個人與祂獨處的時刻,都是為生命「添柴」的機會。
別人的鼓勵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感到灰心、沒力氣,卻因為某個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簡單的鼓勵,整個人就像被重新點燃了一樣?
我們口中說出來的話真的有力量。哪怕只是一句鼓勵,也可能在關鍵時刻成為別人心中的一根柴。特別是當你先被神的話點燃,你也會有力量去為你的配偶、孩子、朋友添柴,幫助他們重新得力。
其實,我們生命中可以「加柴」的方式還有很多:一段獨處的時光、一句真誠的禱告、一本好書、一段預言、甚至一張天父小卡……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為我們心裡的火添柴。
我們需要這些,不是為了履行什麼宗教責任或義務,而是因為我們的生命真的需要這些柴,才能持續產生動力。
靠近神、靠近愛耶穌的人
前面提到,我們內心的熱情就像火焰一樣。但你知道嗎?神自己就是火!
聖經直接說:「我們的神乃是烈火。」
施洗約翰也曾這樣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約翰所說的,就是還未開始公開服事的耶穌。當時約翰呼召人悔改、接受水的洗禮,而耶穌則是用「聖靈」跟「火」為人們施洗。
那麼,火的洗禮代表什麼?
火,一旦被點燃,接觸到可燃的物質就會燃燒直到焚盡。神的火也會焚燒我們生命中那些不屬於祂的東西──包括負面的思想、自卑、傷痛、怒氣、過去的傷害,甚至綑綁我們的癮頭。祂能將這些從我們生命中一一除去。
當火焚燒時,連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也會被高溫徹底消滅,因此神的火不只焚盡,更帶來潔淨,使我們的生命變得純淨而自由。
除了潔淨外,神的火也帶來動力與熱情。既然神是火,當我們靠近祂時,怎麼可能不被祂點燃?靠近祂,一定會感受到那份熱度,原本快熄滅的火也會再次旺起來。
在聖經最後一卷書中,使徒約翰描述他所見的耶穌:「眼目如同火焰。」 這不是詩意的形容,當我們靠近耶穌,當我們注視祂的面,那雙如火的眼睛會深深觸動我們,使我們生命跟著燃燒起來。這其實也是一個提醒:當我們對神變得冷淡、對祂的作為失去感動,那往往是內心遠離神的訊號。因為一個真正親近耶穌的人,生命一定會被祂的火點燃。當我們真實地親近祂,就會越來越想把生命交給祂、更渴望愛祂,更多想要跟別人分享祂。這就是從祂而來的愛火,自然且真實。
美國伯特利教會的牧師比爾・強森(Bill Johnson)曾說過一句話:「耶穌基督是最完美的神學。」(Jesus Christ is the perfect theology)
光有神學知識,不代表一個人真的認識耶穌、愛耶穌。有些人口才很好、神學頭頭是道,經文倒背如流,腦中裝滿理論,卻對傳福音和服事上帝毫無熱情。如果一個人沒有被神的火燃燒,不論他多有頭銜、多有學問,我寧願選擇離他遠一點。
反而那些服事火熱、喜愛傳福音、充滿對神的愛的人,會讓我更想親近。因為他們身上的熱度,常常代表他們更深經歷過耶穌。我渴望的是靠近瓦斯爐被點燃,而不是靠近冷凍庫讓自己的火熄掉。
但有個奇怪的現象:許多基督徒卻偏愛「蹭冷凍庫」——不自覺地被那些遠離神、離開教會、停止服事的人吸引,喜歡聽他們講述內幕和八卦,卻沒發現,越靠近冷凍庫,自己的心也會跟著變冷。
所以,現在你會選擇靠近誰?
是那種讓你更渴望親近神、更有信心去分享祂愛的人,還是讓你對人失望、對教會冷感的人?
有一次到南部服事時,我帶著大女兒同行。服事前,我正安靜預備信息,那間教會的牧師和師母便陪著我女兒聊天、聽她分享學校的事、還順便教她功課。
聊著聊著,師母突然說了一句話,讓我忍不住豎起耳朵聽得特別專心。她對我女兒說:「師母跟妳講哦,如果有人對妳說:『我看妳現在很火熱、很愛主,我以前也跟妳一樣,不過……』那妳不要聽他後面講什麼。」
這個「不過……」的後續,你應該可以想像,大多是不火熱了、失望了、退後了。
師母接著說:「妳應該直接回他一句:『那你應該跟以前一樣才對啊,怎麼可以把起初的愛丟掉呢?』」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提醒和教導。無論對你說這句話的人,過去有多成功、多有影響力,我們都不需要因為他心冷了,就讓自己的火熱也跟著降溫。相反的,我們可以為他禱告,求神再次點燃他心裡的火;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守住自己裡面的火焰,不讓它熄滅。
熱情不是自動的,是我們的選擇與責任
我們之所以分享這些讓心中的火持續燃燒的方法,是因為我們真的很需要神的火。
一百多年前,有位極度被神大大使用的英國復興家叫撒母耳・查德威克(Samuel Chadwick),他曾說過:「沒有神的火,一切都失去意義;有了神的火,其他的就不再重要了。」
我們或許擁有知識、地位、財富、頭銜,但如果缺少從神而來的火,這一切就失去了意義。相反地,即使此刻我們一無所有,只要裡面有神的火,那也沒關係,其他的一切,遲早會被補上。
就像愛火一樣,想像一對夫妻住在豪宅裡,有好車、有高薪、有人人稱羨的人脈,但兩人之間早已沒有彼此的熱情與愛,那麼這段婚姻即使看起來體面,實際上卻是冷淡又空洞的。反之,一對生活拮据、得省吃儉用過生活的夫妻,只要彼此相愛、願意溝通、共同努力,他們就有希望跨越眼前的困難。
你希望和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冷冰冰的,還是熱騰騰的?
人與人的聚集,其實只有兩種可能:冰凍在一起,或是融化在一起。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會知道,除了地上的家庭,我們還有屬靈的家,就是教會。
一位美國佈道家曾說過:「教會的合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冰凍在一起,一種是被聖靈的火融化在一起。」
你可能看過冷凍庫裡的水餃,有時會幾顆黏在一起,這就是「冰凍的合一」;但如果你看過剛出爐、夾著融化起司的熱吐司,那就是另一種「被熱度融合」的畫面。
教會若失去對神的熱情、對傳福音的渴望,或拒絕踏出舒適圈,那就容易變成一座冷凍庫;但若願意被神的火點燃、彼此連結、甘心服事,我們就會像那融化在一起的熱吐司,擁有真實又有溫度的合一。因此,我們要追求「被火融化在一起」,而不是「冷冷地黏在一起」。
***
讓火焰越燒越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如果一個丈夫對妻子失去了戀愛的感覺,不應該怪罪對方不再保持身材、少了體貼和浪漫;真正該做的,是自己主動加柴,把內心的愛火重新點燃。
其實,生命中很多事情也是一樣。保羅曾對他深愛的門徒提摩太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當初保羅為提摩太按手,將屬靈的恩賜傳遞給他;但之後,要讓這份恩賜持續挑旺,保持炙熱,就是提摩太自己的責任了。
如果換成現代情境,就像我送你一支最新款的iPhone,你雖然開心收下,卻一直沒拆封,還是繼續用著舊手機。只有當你啟用這支手機,或是像中國大陸的用詞——「激活」它(activate),才能享受到手機的功能和便利。恩賜也是這樣──光是擁有還不夠,必須主動去「激活、使用」,而且持續運用,才能在生命中真正發揮出果效。
英文聖經的直譯是指要「煽風點火」(Fan into a flame and rekindle the fire) 。就像中秋烤肉生火一樣,火種點著後,還需要不斷搧風,火才會越燒越旺。而這個搧風的動作,沒人能替我們做,我們得自己來。
在學生時代,我讀過一本對我影響很深的書,叫做《追尋神》(The God Chasers)。作者湯米・田尼(Tommy Tenney)說過一句讓我至今難忘的話:「火不會降在空的祭壇上。祭壇上必須有祭物,火才會降下來。如果你渴望上帝的火,就必須願意成為祂的燃料。」
聖經也提到:「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着,不可熄滅。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燒柴,並要把燔祭擺在壇上,在其上燒平安祭牲的脂油。」 最應該放在祭壇上的祭物,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有些人習慣把別人擺上祭壇,他們的禱告像是在「火烤」(roasting)他人,滿是批評和指責。這樣燃燒在心裡的,不是神的火,而是怒火。他們會說:「主啊,請祢審判我的主管,讓他來向我認錯!」、「主啊,讓我的孩子知道,是他該向我道歉!」但其實,神真正渴望的祭物,通常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若我們不願意將自己獻上,即使神的火降下來,也沒有可燃的材料。所以當你渴望被神的火點燃,不妨先問問自己:我願意將自己擺上嗎?我願意先成為改變的起點嗎?我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內心狀態負責,讓心持續保持火熱?
***
聖經中有段故事非常精彩,故事的主角是約瑟。
約瑟從小深受父親雅各的寵愛,這讓哥哥們心生嫉妒。有一天,在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聯手陷害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卻謊稱他被野獸咬死。當父親得知這個消息時,悲痛萬分。
到了埃及,約瑟先是在一戶人家當奴隸,後來又因被誣陷而入獄。然而,即使處境艱難,神仍與他同在。最終,他因為解夢的恩賜受到法老器重,被提拔為埃及宰相,地位僅次於法老。
多年後,約瑟的家鄉迦南地遭遇嚴重饑荒,他的哥哥們在走投無路之下來到埃及求糧,卻不知道眼前這位埃及權貴就是他們當年出賣的弟弟。約瑟一眼就認出他們,最終向他們表明身分,並選擇饒恕。
法老因著對約瑟的喜愛,歡迎他全家搬來埃及居住,並願意與他們分享一切資源。於是,約瑟預備豐富的禮物,請哥哥們回去接父親來。他為旅途準備了糧食、新衣服,還特別為親弟弟便雅憫準備了三十五公斤的銀子和五套衣服。至於父親雅各,他更是用十頭公驢載著埃及最好的出產品,以極其尊榮的方式迎接他來到埃及。
當雅各從兒子們口中聽見約瑟還活著,聖經中描述他「心裡冷淡麻木,因為他不相信他們。」 。
為什麼雅各會冷淡麻木?因為他失去了最愛的兒子。他早已在心裡認定約瑟已死,這份絕望讓他無法再相信什麼。
有時候,我們也會像雅各一樣,因為曾經的失望,開始不再相信神會在我們的職場帶來改變;不再相信祂能翻轉我們的財務困境;甚至不再相信祂能修復我們的家庭關係。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誠實面對內心的狀態。冷淡麻木的背後,其實是我們已經不再相信了。即使是一個屬神的人,在面對生命中的痛苦和失去時,他的心也是會受傷的;若沒有處理,失望和絕望就會慢慢累積,停留在生命裡。
回到約瑟的故事。當哥哥們說出約瑟還活著時,雅各完全無法相信;但當他看見約瑟派來的車輛與滿載禮物,他的心甦醒了,並說:「我的兒子約瑟還在,我要去看看他。」
神讓雅各重新得回他所愛的兒子,也讓他的心恢復信心。
今天,不論你正在經歷什麼樣的痛苦,無論絕望多深,神都能介入、翻轉一切。祂能像當年對雅各那樣,使我們冰冷的心再次甦醒,讓我們重新相信、重新有盼望。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那段經文嗎?馬太福音的作者其實引用了舊約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必信實地帶來正義。祂不灰心也不沮喪,直到祂在地上設立正義。眾海島都仰望祂的訓誨。」
這是先知以賽亞對耶穌的預言——一位即使面對困難也不灰心、不沮喪的救主。當我們更多被祂的火焰充滿,也能學像祂那樣堅定,不被環境擊倒,直到看見改變真的發生。
這個改變可能是任何你正面對的難題:家人信主、職場突破、財務翻轉、教會復興……無論什麼情況,都別讓那團屬神的火熄滅。耶穌沒有放棄,我們也不必放棄。
勇敢的火焰
幾年前的聖誕節,我們教會特別舉辦了一場戲劇佈道會。那次活動吸引了許多新朋友,每一場會堂兩層樓幾乎座無虛席。除了精彩的戲劇,每場聚會結束時,都會安排簡短的信息分享、決志呼召和為人們禱告的環節。
還記得某一場戲劇開始前,當晚負責分享信息的傳道突然衝進我的辦公室,手上拿著講章,神情嚴肅地說有件事想和我討論。我心想:「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現在問講章會不會太晚了點?」
他打開講稿,用手指著其中一段說:「文華哥,我今晚會講到『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我在禱告的時候,一直有個很強烈的感動——今晚的觀眾裡,有一個人是看不見的。我能不能在聚會最後邀請他出來,為他禱告?」
我看著他的眼睛,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可以啊,為什麼不行?」
當晚戲劇結束後,傳道站上台,分享那段經文。講到「瞎眼的得看見」時,他停頓下來,環視全場,然後說:「我們當中有一位朋友,你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神今天要醫治你。我想為你禱告。」
我抬頭看向其他傳道人,只見有人已經低頭開始禱告,心裡大概在想:「主啊,這也太硬了吧……」
全場一片靜默,沒有人舉手。但台上的傳道並沒有放棄,他堅定地繼續說:「我知道你就在我們當中。如果你有一隻眼睛看不見,現在可以走出來,我在這裡等你。」
突然,六樓有一個人舉起手來,傳道立刻邀請她上台。那一刻,整個會場的空氣彷彿凝結了,許多基督徒已經低下頭開始禱告。
她走上台後,傳道問:「妳幾歲?」
她回答:「18歲,高三。」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看不見的?」
「小學的時候,有一盞燈掉下來打到我,一隻眼睛就看不見了,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完全像失明一樣。」
傳道還特別請她遮住另一隻眼睛測試,確認是真的看不到。
他說:「好,我先為妳禱告。」
禱告完後,他問:「妳看到了嗎?」
女孩遲疑了一下:「呃……看到。」
傳道追問:「妳確定嗎?」
她回:「不太確定。」
此時,全場的氣氛幾乎凍結。
傳道堅定地說:「沒關係,我再為妳禱告一次,妳一定會得醫治的。」
這時,會場四周的人全都開始為她禱告,我也低下頭,一起同心祈求。
第二次禱告後,傳道走到舞台邊,說:「好,我們來測試一下。妳把原本能看見的那隻眼睛遮住,用那隻看不見的看看我比了什麼數字。」
結果不管傳道比什麼數字,她都答對了,她真的看見了!
後來才知道,這位女孩是來自另一間教會的基督徒,當晚特地來看戲劇。沒想到,神就在那天晚上醫治了她。
這神蹟不是那位傳道做的,是上帝親自成就的!其實每位基督徒都有可能行出醫治的神蹟,關鍵在於我們心中有沒有那一把熾熱的火焰。
在那位傳道身上,有一種勇敢不退縮、為神無懼的火焰。但太多時候,我們卻被「如果不成功怎麼辦?」、「萬一丟臉呢?」、「別人拒絕我怎麼辦?」這些顧慮攔住,讓心中的火漸漸熄滅。
說實話,那晚當傳道在台上呼召「瞎眼得看見」時,我的信心也動搖了。我心裡想,可能根本沒有人會出來;就算有人出來,也不一定會發生什麼事。但這次的經歷讓我深刻發現,自己對於神能行神蹟的那團火,早已不知不覺變弱了。也因為這位傳道的勇氣與信心,我親眼看見神的作為,我的心再次被喚醒,火焰重新點燃。
你是否也渴望那從神而來的火呢?
當你覺得失去力量、熱情被掏空、被情緒困住、對生活提不起勁時,請記得,神一直都在。祂渴望幫助你,讓你心中的火持續燃燒,活在盼望與喜樂中,像祂的心一樣永不止息。
讓我們一起來到神面前,讓祂親自點燃你的心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