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舒適圈大挑戰:宣教士的生活與工作
Encountering Missionary Life and Work: Preparing for Intercultural Ministry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幫助未來的宣教士在諸多改變、選項、不確定性當中,為他們的生活及事工做好準備。包括如何清楚神的呼召,選擇宣教機構,深入何謂文化,做好行前預備,等。其中除了基本原則,也有案例討論,是每一位思考從事短期或長期宣教的人都需要閱讀的一本書。
住在自己國家,與同語言、同文化、同信仰的人相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主耶穌基督卻要我們跨出舒適圈,跨出本國、或本族群與本文化,去到外國、或另一個族群與另一個文化,成為一個跨文化的宣教士,向萬民傳福音,直達到地極的族群。
要成為一個跨文化的宣教士,不論是短期、長期、兼職,或全職,都需要禱告、回應並預備。本書兩位作者皆是多年的宣教士,願意幫助未來的宣教士在諸多改變、選項、不確定性當中,為他們的生活及事工做好準備。書中提到如何清楚神的呼召,選擇宣教機構,深入何謂文化,做好行前預備等等。其中除了基本原則,也有案例討論,是每一位思考從事短期或長期宣教的人都需要閱讀的一本書。
住在自己國家,與同語言、同文化、同信仰的人相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主耶穌基督卻要我們跨出舒適圈,跨出本國、或本族群與本文化,去到外國、或另一個族群與另一個文化,成為一個跨文化的宣教士,向萬民傳福音,直達到地極的族群。
要成為一個跨文化的宣教士,不論是短期、長期、兼職,或全職,都需要禱告、回應並預備。本書兩位作者皆是多年的宣教士,願意幫助未來的宣教士在諸多改變、選項、不確定性當中,為他們的生活及事工做好準備。書中提到如何清楚神的呼召,選擇宣教機構,深入何謂文化,做好行前預備等等。其中除了基本原則,也有案例討論,是每一位思考從事短期或長期宣教的人都需要閱讀的一本書。
名人推薦
聯合推薦:
「湯姆‧史蒂芬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寫的書平易近人,有學者的深度、廣度,又有過來人親身經歷作為後盾,言之有物,很值得學習。……他跟另一位作者露易絲合寫這本教科書……讓人覺得這本書很有可讀性。華人宣教的對象終究還是要跨出「福音出中華」的一步,向華民以外的萬族萬民傳福音,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經驗,應當是智慧的第一步。」
華神宣教學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邱顯正 博士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曾是長期在前線服事的宣教士……所累積的經驗,是關於如何把宣教的熱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動,這些經驗是寶貴的資源。」
Radius宣教訓練中心亞洲總幹事——陳維恩 牧師
「湯姆‧史蒂芬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寫的書平易近人,有學者的深度、廣度,又有過來人親身經歷作為後盾,言之有物,很值得學習。……他跟另一位作者露易絲合寫這本教科書……讓人覺得這本書很有可讀性。華人宣教的對象終究還是要跨出「福音出中華」的一步,向華民以外的萬族萬民傳福音,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經驗,應當是智慧的第一步。」
華神宣教學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邱顯正 博士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曾是長期在前線服事的宣教士……所累積的經驗,是關於如何把宣教的熱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動,這些經驗是寶貴的資源。」
Radius宣教訓練中心亞洲總幹事——陳維恩 牧師
目錄
推薦序1 台灣人參與普世宣教的預備 邱顯正
推薦序2 把宣教的熱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動 陳維恩
序
導論
第一篇 換幕
第1 章 銘記過往
第2 章 關鍵概念及用語
第二篇 進入禾場之前的準備
第3 章 作決定與神的旨意
第4 章 靈性塑造
第5 章 個人的準備
第6 章 服事的準備
第7 章 通往跨文化宣教的途徑
第8 章 尋找你的位置
第9 章 準備出發
第三篇 禾場上的準備
第10 章 文化為何
第11 章 在文化中悠然自得
第12 章 學習文化及語言
第四篇 宣教士及其生活
第13 章 女性宣教士
第14 章 宣教士家庭
第15 章 宣教的危機
第16 章 返國
第17 章 下一步?
附錄
參考書目列表
推薦序2 把宣教的熱情凝聚成有效的行動 陳維恩
序
導論
第一篇 換幕
第1 章 銘記過往
第2 章 關鍵概念及用語
第二篇 進入禾場之前的準備
第3 章 作決定與神的旨意
第4 章 靈性塑造
第5 章 個人的準備
第6 章 服事的準備
第7 章 通往跨文化宣教的途徑
第8 章 尋找你的位置
第9 章 準備出發
第三篇 禾場上的準備
第10 章 文化為何
第11 章 在文化中悠然自得
第12 章 學習文化及語言
第四篇 宣教士及其生活
第13 章 女性宣教士
第14 章 宣教士家庭
第15 章 宣教的危機
第16 章 返國
第17 章 下一步?
附錄
參考書目列表
序/導讀
推薦序 1
台灣人參與普世宣教的預備
1997年,我從華神道學碩士畢業,牧會三年後,主後2000年,跟妻子金克宜帶著兩歲半的兒子慕迪,還有四個月大的女兒慕言,踏上跨文化宣教的道路,後來又生了老三慕川,一家五口從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開始我們的宣教旅程。在那之前,其實無論教會或神學院課堂上都很少提到海外宣教的預備,華神基本上以培養牧會、神學教育的人才為主,海外宣教並非主流。想走跨文化宣教道路的人,只能自求多福。然而靠主恩典,到了2018年的統計,華神2800位左右的校友當中,約有7%投入海外宣教的行列,差強人意。台灣因為1989年才解除戒嚴,很多海外宣教的投入都是從90年代之後,才慢慢起飛。
還好,我和克宜都有過海外留學、跨文化生活的經驗,我們加入的差會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歷史悠久、有相當周全的行前訓練、工場訓練、支持的系統也很健全,讓我少了孤單摸索、求助無門的窘境。有些台灣的宣教前輩,憑著堅強的毅力,在工場上事奉超過三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值得敬佩。然而,其他的人就不見得那麼幸運;有些人上工場不到一個任期,就打包回家,留下受傷的內心,覺得自己很失敗,相當可惜,其實未必全都是他們個人的軟弱問題。因為跨文化宣教要動員的系統很龐大,遠超想像。有些教會,連什麼叫差會都不知道,憑著一腔熱血,就差人上陣;這種現象在中國大陸,更是普遍。缺乏裝備與後援部隊,傷亡率自然高得嚇人。
我自己剛上工場的時候,只有兩個獨立小教會、還有些個人有限的財務支持,我的父母兄弟都未信主,不但不能支持我,反而是我很大的心理負擔,要背負他們的誤解與背後的責難,誰來向他們傳福音?隨著忠心事奉的年日多起來,有更多工場上的故事可以講,有更多人認識我們,包括母會、友會、校園同工、華神校友、宣教中心等等的支持,才能堅持走到今天,這些都是神數算不盡的恩典。而現在台灣的宣教環境、資訊的取得,已不可同日而語。不少宣教前輩回來設立差會的台灣辦公室,大大提昇宣教類型的多樣性;教會內的宣教意識,也愈來愈蓬勃。
2017年回來華神任教,想寫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本就是想從台灣的角度出發,寫一個台灣人參與普世宣教的預備、呼召與異象、宣教士的工作與生活、在離家萬里外的工場上如何維持屬靈活力、語言文化學習的途徑、宣教士家人的關顧等等論及跨文化事奉的書。但是教學、研究、會議、輔導學生、週末講道、差傳年會、參與華人宣教運動等,讓我提筆寫書的時間一再延後,我就著手選定一些跟宣教教育有關的書籍,跟橄欖華宣合作,一本一本的出。從翻譯開始,先解決宣教教科書缺乏的問題,再進一步邀請華人宣教同道提筆寫作合乎國情、文化處境的中文教科書。
湯姆‧史蒂芬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寫的書平易近人,有學者的深度、廣度,又有過來人親身經歷作為後盾,言之有物,很值得學習。美中不足的是,他舉的例子主要是美國人的處境與考量。然而,他跟另一位作者露易絲合寫這本教科書卻是個絕配。序言中說道:「他們兩人的個性、觀點及經驗都不一樣。湯姆是德國後代;露易絲的祖先是愛爾蘭人。湯姆的實地經驗主要跟菲律賓的部落有關;露易絲大多在葡萄牙及巴西的城鎮服事……露易絲在神學及宣教教育活躍了五十年之久。湯姆奠基於南加州宣教文化,露易絲則沈浸在中西部的宣教文化。」 光是這樣的組合,就讓人覺得這本書很有可讀性。華人宣教的對象終究還是要跨出「福音出中華」的一步,向華民以外的萬族萬民傳福音,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經驗,應當是智慧的第一步。
華神宣教學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
邱顯正博士
台灣人參與普世宣教的預備
1997年,我從華神道學碩士畢業,牧會三年後,主後2000年,跟妻子金克宜帶著兩歲半的兒子慕迪,還有四個月大的女兒慕言,踏上跨文化宣教的道路,後來又生了老三慕川,一家五口從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開始我們的宣教旅程。在那之前,其實無論教會或神學院課堂上都很少提到海外宣教的預備,華神基本上以培養牧會、神學教育的人才為主,海外宣教並非主流。想走跨文化宣教道路的人,只能自求多福。然而靠主恩典,到了2018年的統計,華神2800位左右的校友當中,約有7%投入海外宣教的行列,差強人意。台灣因為1989年才解除戒嚴,很多海外宣教的投入都是從90年代之後,才慢慢起飛。
還好,我和克宜都有過海外留學、跨文化生活的經驗,我們加入的差會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歷史悠久、有相當周全的行前訓練、工場訓練、支持的系統也很健全,讓我少了孤單摸索、求助無門的窘境。有些台灣的宣教前輩,憑著堅強的毅力,在工場上事奉超過三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點滴在心頭,值得敬佩。然而,其他的人就不見得那麼幸運;有些人上工場不到一個任期,就打包回家,留下受傷的內心,覺得自己很失敗,相當可惜,其實未必全都是他們個人的軟弱問題。因為跨文化宣教要動員的系統很龐大,遠超想像。有些教會,連什麼叫差會都不知道,憑著一腔熱血,就差人上陣;這種現象在中國大陸,更是普遍。缺乏裝備與後援部隊,傷亡率自然高得嚇人。
我自己剛上工場的時候,只有兩個獨立小教會、還有些個人有限的財務支持,我的父母兄弟都未信主,不但不能支持我,反而是我很大的心理負擔,要背負他們的誤解與背後的責難,誰來向他們傳福音?隨著忠心事奉的年日多起來,有更多工場上的故事可以講,有更多人認識我們,包括母會、友會、校園同工、華神校友、宣教中心等等的支持,才能堅持走到今天,這些都是神數算不盡的恩典。而現在台灣的宣教環境、資訊的取得,已不可同日而語。不少宣教前輩回來設立差會的台灣辦公室,大大提昇宣教類型的多樣性;教會內的宣教意識,也愈來愈蓬勃。
2017年回來華神任教,想寫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本就是想從台灣的角度出發,寫一個台灣人參與普世宣教的預備、呼召與異象、宣教士的工作與生活、在離家萬里外的工場上如何維持屬靈活力、語言文化學習的途徑、宣教士家人的關顧等等論及跨文化事奉的書。但是教學、研究、會議、輔導學生、週末講道、差傳年會、參與華人宣教運動等,讓我提筆寫書的時間一再延後,我就著手選定一些跟宣教教育有關的書籍,跟橄欖華宣合作,一本一本的出。從翻譯開始,先解決宣教教科書缺乏的問題,再進一步邀請華人宣教同道提筆寫作合乎國情、文化處境的中文教科書。
湯姆‧史蒂芬是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寫的書平易近人,有學者的深度、廣度,又有過來人親身經歷作為後盾,言之有物,很值得學習。美中不足的是,他舉的例子主要是美國人的處境與考量。然而,他跟另一位作者露易絲合寫這本教科書卻是個絕配。序言中說道:「他們兩人的個性、觀點及經驗都不一樣。湯姆是德國後代;露易絲的祖先是愛爾蘭人。湯姆的實地經驗主要跟菲律賓的部落有關;露易絲大多在葡萄牙及巴西的城鎮服事……露易絲在神學及宣教教育活躍了五十年之久。湯姆奠基於南加州宣教文化,露易絲則沈浸在中西部的宣教文化。」 光是這樣的組合,就讓人覺得這本書很有可讀性。華人宣教的對象終究還是要跨出「福音出中華」的一步,向華民以外的萬族萬民傳福音,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經驗,應當是智慧的第一步。
華神宣教學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
邱顯正博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