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與我者之間: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與跨文化對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徐頌贊的學術論文集,收錄了從2013 年到2019年創作和發表的學術文章,以及主題相關的報刊文章、演講稿和紀念文。總體而言,這些文字都是圍繞「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和跨文化對話」這一核心議題而展開。雖然,這些文章的論述風格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內在的關懷是相通的。這份相通的關懷,就是將基督教與中華文化與社會的關係,視為「他者」與「我者」的關係。它們同時是彼此的「他者」,各從對方身上汲取經驗和他者視角,展開融「他者」入「我者」的交涉過程,進而形塑出新的實踐主體──「漢語基督教」。
圍繞「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和跨文化對話」這個核心,作者試圖從中國與西方、本土與全球、傳統與現代等角度,來分析基督教在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中的本土生成與演變,包括跨文化交流、融合民間生活、塑造知識階層、參與公共社會等方面的經驗,並且從歷史、文學、宗教學、人類學的跨學科維度,分為四個部分來反思基督教的中國社會處境和跨文化對話。
圍繞「漢語基督教的本土實踐和跨文化對話」這個核心,作者試圖從中國與西方、本土與全球、傳統與現代等角度,來分析基督教在華人社會文化脈絡中的本土生成與演變,包括跨文化交流、融合民間生活、塑造知識階層、參與公共社會等方面的經驗,並且從歷史、文學、宗教學、人類學的跨學科維度,分為四個部分來反思基督教的中國社會處境和跨文化對話。
目錄
推薦序:再一次的跨越/ⅩⅠ
自序:我研究基督教的初心與反思/ⅩⅢ
壹、文本與詮釋:基督信仰的跨文化對話
明清之際的跨文化對話:以利瑪竇《二十五言》為中心/3
佛耶對話的「慾望」議題:以《成唯識論》卷五與《保羅書信》的對讀為例/35
貳、詩歌與社群:基督教本土化的內在理路
「漢語讚美詩」的生成:以中國基督教的本土化為視野/59
唱新歌與宗教動員: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的互動生成/77
塑造福音景觀:當代中國的福音歌手、選秀讚美詩與廣場歌隊/103
參、局內與局外:政教關係與本土實踐
中國家庭教會知識分子的社群認同與象徵建構:以成都為例/123
密契與聖約:華人敬虔傳統的民主化詮釋/145
「呼喊」的生成與演變:以一九八〇年代的浙江地區為例/171
肆、隨筆與演講:在中國處境理解「信仰」
當中國人的現代處境和信仰相遇/197
自由花栽於彼岸土:宗教改革的東亞迴響/209
共戴此天:天主教耶穌會與中華文化的碰撞與對話/213
人是被光照的微塵:紀念蔡彥仁教授(1956-2019)/231
對話徐頌贊:中西文化比較視野裡的「宗教」與「學術」問題/243
後記:在風險世界裡,走向「他者」與「我者」的互動/259
參考文獻/263
自序:我研究基督教的初心與反思/ⅩⅢ
壹、文本與詮釋:基督信仰的跨文化對話
明清之際的跨文化對話:以利瑪竇《二十五言》為中心/3
佛耶對話的「慾望」議題:以《成唯識論》卷五與《保羅書信》的對讀為例/35
貳、詩歌與社群:基督教本土化的內在理路
「漢語讚美詩」的生成:以中國基督教的本土化為視野/59
唱新歌與宗教動員: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的互動生成/77
塑造福音景觀:當代中國的福音歌手、選秀讚美詩與廣場歌隊/103
參、局內與局外:政教關係與本土實踐
中國家庭教會知識分子的社群認同與象徵建構:以成都為例/123
密契與聖約:華人敬虔傳統的民主化詮釋/145
「呼喊」的生成與演變:以一九八〇年代的浙江地區為例/171
肆、隨筆與演講:在中國處境理解「信仰」
當中國人的現代處境和信仰相遇/197
自由花栽於彼岸土:宗教改革的東亞迴響/209
共戴此天:天主教耶穌會與中華文化的碰撞與對話/213
人是被光照的微塵:紀念蔡彥仁教授(1956-2019)/231
對話徐頌贊:中西文化比較視野裡的「宗教」與「學術」問題/243
後記:在風險世界裡,走向「他者」與「我者」的互動/259
參考文獻/263
序/導讀
推薦序
再一次的跨越
今年四月,頌贊要我為他這本論文集寫序時,我腦海中立即想到Boundary–crossing「跨界」這兩個字,相信在形容他對學術的追求上,是很適切的描述。頌贊是一位大陸年輕學者,跨海來台灣念書,他在台灣期間,除了在校認真學習,獲得老師佳評外,還相當積極的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此書中的幾篇文章就是他在台期間的作品。
我也在幾次的演講與學術會議中與他見過面,有過一些交往。所以後來宗教研究所邀請我擔任他的碩論口試委員時,我也很高興地接受,曾詳細閱讀他的碩論文稿,並提供一些意見。(此碩論後來也出版成專書:《中國加利利的歌聲: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這本論文集再一次顯示頌贊的「跨界」精神。其中文章的主題,從耶穌會的耶儒接觸到耶佛對話,從漢語讚美詩到當代的迦南詩歌,中間雖然有較軟性的文章,但是也有較敏感的當代大陸政教關係的議題,可以看到他保持一個多元寬廣的研究精神,沒有把自己侷限在單一的領域。事實上,在他碩論口試時,口試委員曾提出他用了不只一個研究方法切入論述,是否會顯得專業分歧與不夠深入,但是彥仁兄堅持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只要在方法學上無誤,碩論是可以採用多元的論述。
頌贊的另一個「跨界」,就是在他嚴謹的學術研究外,還有許多深具感性的新詩創作。記得當年他將詩集傳給我時,我非常訝異他有這麼多感情豐富的作品。事實上他不止具感性還處事細膩,彥仁兄曾告訴我,他與頌贊曾經一起進行過田野調查,對於頌贊辦事的細心與安排印象深刻。借用胡適所說的,「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頌贊的「跨界」精神,就是「博」的底子,期望他可以在「博」與「精」上面繼續充實,相信未來能在教會研究上開拓出新的路徑。特以此文為賀。
王成勉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榮休教授
2020 年7月於台北大直
再一次的跨越
今年四月,頌贊要我為他這本論文集寫序時,我腦海中立即想到Boundary–crossing「跨界」這兩個字,相信在形容他對學術的追求上,是很適切的描述。頌贊是一位大陸年輕學者,跨海來台灣念書,他在台灣期間,除了在校認真學習,獲得老師佳評外,還相當積極的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此書中的幾篇文章就是他在台期間的作品。
我也在幾次的演講與學術會議中與他見過面,有過一些交往。所以後來宗教研究所邀請我擔任他的碩論口試委員時,我也很高興地接受,曾詳細閱讀他的碩論文稿,並提供一些意見。(此碩論後來也出版成專書:《中國加利利的歌聲: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這本論文集再一次顯示頌贊的「跨界」精神。其中文章的主題,從耶穌會的耶儒接觸到耶佛對話,從漢語讚美詩到當代的迦南詩歌,中間雖然有較軟性的文章,但是也有較敏感的當代大陸政教關係的議題,可以看到他保持一個多元寬廣的研究精神,沒有把自己侷限在單一的領域。事實上,在他碩論口試時,口試委員曾提出他用了不只一個研究方法切入論述,是否會顯得專業分歧與不夠深入,但是彥仁兄堅持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只要在方法學上無誤,碩論是可以採用多元的論述。
頌贊的另一個「跨界」,就是在他嚴謹的學術研究外,還有許多深具感性的新詩創作。記得當年他將詩集傳給我時,我非常訝異他有這麼多感情豐富的作品。事實上他不止具感性還處事細膩,彥仁兄曾告訴我,他與頌贊曾經一起進行過田野調查,對於頌贊辦事的細心與安排印象深刻。借用胡適所說的,「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頌贊的「跨界」精神,就是「博」的底子,期望他可以在「博」與「精」上面繼續充實,相信未來能在教會研究上開拓出新的路徑。特以此文為賀。
王成勉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榮休教授
2020 年7月於台北大直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