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釋迦牟尼、彌勒佛、觀世音菩薩、濟公、達摩……
佛教諸神,究竟如何「崛起」?
他們之間又有哪些「糾葛」?
精彩的傳說故事,帶您一一深入諸神背後的真相!
釋迦牟尼與彌勒佛是什麼關係?!
菩薩身旁的善財童子真能招「財」?!
「濟公」與「瘋僧」是同一個人?!
四大羅漢、十六羅漢、五百羅漢有什麼不同?!
佛教,由外國傳入,是由佛、菩薩、羅漢等組成,事實上多是一些印度之神。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後,其出世精神,深深吸引在苦難中成長的代代華人,為了使信仰普及廣土眾民,宣揚者更是將這些外來的佛神加以中國化。作者精研華夏諸神有年,對於影響國人深遠的佛教諸神之由來、屬性,以及中國化後在華人地區的發展和種種傳說、故事,皆有生動的著墨。
佛教諸神,究竟如何「崛起」?
他們之間又有哪些「糾葛」?
精彩的傳說故事,帶您一一深入諸神背後的真相!
釋迦牟尼與彌勒佛是什麼關係?!
菩薩身旁的善財童子真能招「財」?!
「濟公」與「瘋僧」是同一個人?!
四大羅漢、十六羅漢、五百羅漢有什麼不同?!
佛教,由外國傳入,是由佛、菩薩、羅漢等組成,事實上多是一些印度之神。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後,其出世精神,深深吸引在苦難中成長的代代華人,為了使信仰普及廣土眾民,宣揚者更是將這些外來的佛神加以中國化。作者精研華夏諸神有年,對於影響國人深遠的佛教諸神之由來、屬性,以及中國化後在華人地區的發展和種種傳說、故事,皆有生動的著墨。
目錄
1.前言
2.一、如來佛
3.二、過去七佛
4.三、五方佛
5.四、三世佛(一)
6.五、彌勒佛 布袋和尚
7.六、三世佛(二)
8.七、三身佛
9.八、東方三聖
10.九、密宗歡喜佛
11.一○、四大菩薩
12.一一、文殊
13.一二、普賢
14.一三、觀世音
15.一四、善財童子
16.一五、龍女
17.一六、十二圓覺
18.一七、十大弟子
19.一八、迦葉
20.一九、阿難
21.二○、目連
22.二一、舍利佛
23.二二、須菩提
24.二三、富樓那
25.二四、迦旃延
26.二五、阿那律
27.二六、優婆離
28.二七、羅 羅
29.二八、四大羅漢
30.二九、十六羅漢 十八羅漢 五百羅漢
31.三○、濟公
32.三一、瘋僧
33.三二、達摩
34.三三、慧能
35.三四、惠能
36.三五、二十諸天
37.三六、大梵天王
38.三七、帝釋天
39.三八、金剛密跡
40.三九、大自在天
41.四○、散脂大將
42.四一、大辯才天
43.四二、大功德天
44.四三、堅牢地神
45.四四、菩提樹神
46.四五、摩利支天
47.四六、日宮天子
48.四七、月宮天子
49.四八、鬼子母
50.四九、娑竭龍王
51.五○、四大天王(四大金剛)
52.五一、托塔李天王
53.五二、哪吒
54.五三、韋馱
55.五四、天龍八部
56.五五、大黑天神
57.五六、緊那羅王
58.五七、佛國財神
59.五八、哼哈二將
60.五九、戒神
61.六○、摩尼佛
62.後記
2.一、如來佛
3.二、過去七佛
4.三、五方佛
5.四、三世佛(一)
6.五、彌勒佛 布袋和尚
7.六、三世佛(二)
8.七、三身佛
9.八、東方三聖
10.九、密宗歡喜佛
11.一○、四大菩薩
12.一一、文殊
13.一二、普賢
14.一三、觀世音
15.一四、善財童子
16.一五、龍女
17.一六、十二圓覺
18.一七、十大弟子
19.一八、迦葉
20.一九、阿難
21.二○、目連
22.二一、舍利佛
23.二二、須菩提
24.二三、富樓那
25.二四、迦旃延
26.二五、阿那律
27.二六、優婆離
28.二七、羅 羅
29.二八、四大羅漢
30.二九、十六羅漢 十八羅漢 五百羅漢
31.三○、濟公
32.三一、瘋僧
33.三二、達摩
34.三三、慧能
35.三四、惠能
36.三五、二十諸天
37.三六、大梵天王
38.三七、帝釋天
39.三八、金剛密跡
40.三九、大自在天
41.四○、散脂大將
42.四一、大辯才天
43.四二、大功德天
44.四三、堅牢地神
45.四四、菩提樹神
46.四五、摩利支天
47.四六、日宮天子
48.四七、月宮天子
49.四八、鬼子母
50.四九、娑竭龍王
51.五○、四大天王(四大金剛)
52.五一、托塔李天王
53.五二、哪吒
54.五三、韋馱
55.五四、天龍八部
56.五五、大黑天神
57.五六、緊那羅王
58.五七、佛國財神
59.五八、哼哈二將
60.五九、戒神
61.六○、摩尼佛
62.後記
序/導讀
為人寫神的書(序一)
中國究竟有沒有宗教,這話不好說,但沒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發達成熟了的,維繫全民族的形而上的精神生活那樣的宗教,卻是事實。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優點還是缺點?說來話長,這裡且不討論。但是,無宗教不等於無神,不信仰任何宗教者不等於無神論者,卻是要辨明的。證據就是,過去中國是一個多神的國家。中國民間-其實不僅是民間,差不多可以說過去天子至於庶人,往往不信仰任何宗教,卻迷信著許許多多的神靈,其起源,其形成,其演變,非常複雜,有土生的,也有外來的,有來自某一宗教的,也有來自原始信仰的,也有純粹世俗創造的,其性質狀況也千變萬化,有天神地祇人鬼,有花妖木魅,有物怪精變,有有名有姓的也有無名無姓的,有形象明確的也有形象模糊的,有遠在高天幽冥的也有雜處人間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既是大致「有序」,而又是相當「無序」的,總數究竟多少,誰也說不上來。過去中國人一向就生活在同這些神靈極為密切的關係中。所謂關係,概括起來就是福和禍兩大類,人們對神的態度基本上就祈福和避禍,都是非常實利的。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一作一息,大至開山破土,婚喪嫁娶,小至出門訪友,在家沐浴,甚至夫婦之私,幾乎都要選時日,擇方位,迎福神,避凶神-或者說是要迎神之喜,避神之怒,因為許多神都是既作威又作福的,講究拘忌到極其煩瑣的程度。
怎麼辦?有效方法之一,是逕行清理。中國傳統信仰的那麼多神靈,如果能夠逐一弄清楚,它是如何起源,如何演變的,最終大家都會看見,原來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神靈的作威作福的一切本領,原來都是人類賦予它的,是人類在現實中痛感自己不具有便在幻想中安到神靈身上的。那麼,這一頭,神的尊嚴便會日漸遞落,那一頭,人的尊嚴也會日漸恢復了。這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有豐富的學識,尤其需要有通達的識見和科學的方法。近年來,這方面的研究逐漸開展,也已經出版一些論著,而馬書田先生這部《華夏諸神》,我覺得是很好的一種。
怎麼好法?請看,關於「三清」,他說:
道教是我國傳統的宗教。道教為爭取更多的信徒,與外來的佛教相抗衡,在崇拜偶像和經書典籍諸方面,都要與佛教見高低。儘管道徒們費盡氣力,盡力去編,但終究還是有限,於是走了「捷徑」。樹立偶像,有些模仿佛教,闡明教義,編寫經書,不惜「借用」佛教內容。當然,漢化了的佛教借用中國傳統的語言,其中不免有一些道教的東西為我所用。這就叫「互通有無」吧。
佛教的大雄寶殿裡,擺著三世佛或三身佛,道教的宮觀大殿裡,也就來個「三清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人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即老子。「三清」又指這三位天尊所居住的三清天、三清境。
道教最初尊老子為祖師,以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為經典。但後來道徒們覺得只老子一人不夠用了,比不上三世佛氣派,於是又編出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仍為最高神之一,但已屈尊第三把交椅。
我們從這三段文字,已經可以看出四個特點:一、有宏觀的眼界。二、有明晰的條理。 三、有可讀的文字。四、不動聲色,而已寓揭露於輕妙諧婉的敘述之中。接著可以看他展開論證之中所引用的書目達二十來種。
由此可以窺見他宏觀的眼界,又是從博覽和精研而來,並不是徒作放言高論。我舉個例子,因為這是開卷之首,以免有故意挑好的來說之嫌。其實書中更為典型的例子還多得很,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有民俗學的根柢,從這個角度來研究諸神的起源演變,更能處處探照出神後面的人,探照出凝聚在神裡面的人的喜懼厭惡之投影。作者又熟悉與諸神有關的人世歷史上的朝章國典,掌故逸聞,故事傳奇,博收約取,娓娓道來,既增趣味,擴知識,更是把神放在人間生活裡來研究。凡此,都是由強烈的人文主義的精神而來的,我以為這是此書最可貴的地方。
我對此書所討論的問題很感興趣,願意向廣大讀者推薦說:這是一部為人寫神的好書。
舒蕪 一九八八年十月卅一日,於碧空樓。
中國究竟有沒有宗教,這話不好說,但沒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發達成熟了的,維繫全民族的形而上的精神生活那樣的宗教,卻是事實。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優點還是缺點?說來話長,這裡且不討論。但是,無宗教不等於無神,不信仰任何宗教者不等於無神論者,卻是要辨明的。證據就是,過去中國是一個多神的國家。中國民間-其實不僅是民間,差不多可以說過去天子至於庶人,往往不信仰任何宗教,卻迷信著許許多多的神靈,其起源,其形成,其演變,非常複雜,有土生的,也有外來的,有來自某一宗教的,也有來自原始信仰的,也有純粹世俗創造的,其性質狀況也千變萬化,有天神地祇人鬼,有花妖木魅,有物怪精變,有有名有姓的也有無名無姓的,有形象明確的也有形象模糊的,有遠在高天幽冥的也有雜處人間的,它們之間的關係既是大致「有序」,而又是相當「無序」的,總數究竟多少,誰也說不上來。過去中國人一向就生活在同這些神靈極為密切的關係中。所謂關係,概括起來就是福和禍兩大類,人們對神的態度基本上就祈福和避禍,都是非常實利的。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一作一息,大至開山破土,婚喪嫁娶,小至出門訪友,在家沐浴,甚至夫婦之私,幾乎都要選時日,擇方位,迎福神,避凶神-或者說是要迎神之喜,避神之怒,因為許多神都是既作威又作福的,講究拘忌到極其煩瑣的程度。
怎麼辦?有效方法之一,是逕行清理。中國傳統信仰的那麼多神靈,如果能夠逐一弄清楚,它是如何起源,如何演變的,最終大家都會看見,原來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神靈的作威作福的一切本領,原來都是人類賦予它的,是人類在現實中痛感自己不具有便在幻想中安到神靈身上的。那麼,這一頭,神的尊嚴便會日漸遞落,那一頭,人的尊嚴也會日漸恢復了。這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有豐富的學識,尤其需要有通達的識見和科學的方法。近年來,這方面的研究逐漸開展,也已經出版一些論著,而馬書田先生這部《華夏諸神》,我覺得是很好的一種。
怎麼好法?請看,關於「三清」,他說:
道教是我國傳統的宗教。道教為爭取更多的信徒,與外來的佛教相抗衡,在崇拜偶像和經書典籍諸方面,都要與佛教見高低。儘管道徒們費盡氣力,盡力去編,但終究還是有限,於是走了「捷徑」。樹立偶像,有些模仿佛教,闡明教義,編寫經書,不惜「借用」佛教內容。當然,漢化了的佛教借用中國傳統的語言,其中不免有一些道教的東西為我所用。這就叫「互通有無」吧。
佛教的大雄寶殿裡,擺著三世佛或三身佛,道教的宮觀大殿裡,也就來個「三清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人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即老子。「三清」又指這三位天尊所居住的三清天、三清境。
道教最初尊老子為祖師,以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為經典。但後來道徒們覺得只老子一人不夠用了,比不上三世佛氣派,於是又編出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仍為最高神之一,但已屈尊第三把交椅。
我們從這三段文字,已經可以看出四個特點:一、有宏觀的眼界。二、有明晰的條理。 三、有可讀的文字。四、不動聲色,而已寓揭露於輕妙諧婉的敘述之中。接著可以看他展開論證之中所引用的書目達二十來種。
由此可以窺見他宏觀的眼界,又是從博覽和精研而來,並不是徒作放言高論。我舉個例子,因為這是開卷之首,以免有故意挑好的來說之嫌。其實書中更為典型的例子還多得很,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有民俗學的根柢,從這個角度來研究諸神的起源演變,更能處處探照出神後面的人,探照出凝聚在神裡面的人的喜懼厭惡之投影。作者又熟悉與諸神有關的人世歷史上的朝章國典,掌故逸聞,故事傳奇,博收約取,娓娓道來,既增趣味,擴知識,更是把神放在人間生活裡來研究。凡此,都是由強烈的人文主義的精神而來的,我以為這是此書最可貴的地方。
我對此書所討論的問題很感興趣,願意向廣大讀者推薦說:這是一部為人寫神的好書。
舒蕪 一九八八年十月卅一日,於碧空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