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
王爺信仰是臺灣漁業文化的重要儀式之一,其中王船為整個民俗祭典中重要的主角,一艘艘王船在火焰中航向神域,承載著漁民們的虔祈遊往天河。
漁村出生的林良太師傅,人稱「太師」,青年學藝由木造漁船(人船)到王船(神船),一生與「船」密不可分──不變的是其專業、細膩、專注的職人精神,使其足跡與作品遍布全臺。而精細美麗的王船,是為了燃燒而誕生,製造過程更包含深刻的民俗、禁忌、儀式及迎送等知識。為介紹並保存此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及傳承船藝技術,本書透過太師的生命歷程、造船工序及技藝特色;也藉太師的作品,遊覽臺灣王爺信仰地區的祭典活動與轉變。
本書特色
王船祭是臺灣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燒王船」更是重頭戲,但精美的王船大多隨著祭典的尾聲而燒化無痕。本書收錄大量林良太先生的王船作品影像,可讓大眾一窺林良太先生浩瀚的王船世界。
而王船製作的意義,除了王爺信仰的儀軌外,還有傳統木殼船藝的工法保存,彌足珍貴。本書藉由王船師林良太先生的生涯速寫,側面記錄了王船工藝發展傳承,與各地王爺信仰的演變。並搭配精美插圖,展現太師其人溫暖踏實的風韻。
目錄
總序――開啟高雄文史工作的另一新頁
臺灣王船的見本櫥――黃文博
片刻凝視,恆存感恩!――戴文鋒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王船民俗由來與脈絡系統分類
第二章 與船結下不解之緣――家庭背景與學藝生涯
第一節 數代以漁業維生的家庭背景
第二節 船廠學徒――航裕造船廠開啟木殼漁船技術
第三節 師承糊紙師傅「老乞伯仔」的王船製作
第三章 林良太的造船工序與技藝特色
第一節 王船工序――以西港慶安宮為例
第二節 王船技藝特色
第四章 班底團隊與承製王船之地域分布
第一節 「船隊」――王船木作班底與彩繪團隊
第二節 「船域」──承製王船之地域分布
第三節 承製王船之地域分布分析
第五章 結論
徵引書目
附錄
序/導讀
總序
開啟高雄文史工作的另一新頁
文化是人類求生存過程中所創造發明的一切積累,歷史則是這段過程記載。每個地方所處的環境及其面對的問題皆不相同,也必然會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與歷史,因此文史工作強調地方性,這是它與國史、世界史的差異所在。
高雄市早期在文獻會的主導下,有部分學者與民間專家投入地方文史的調查研究,也累積不少成果。唯較可惜的是,這項文史工作並非有計畫的推動,以致缺乏連貫性與全面性;調查研究成果也未有系統地集結出版,以致難以保存、推廣與再深化。
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各個行政區的地理、族群、產業、信仰、風俗等差異更大,全面性的文史工作有必要盡速展開,也因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歷史博物館策劃「高雄文史采風」叢書,希望結合更多的學者專家與文史工作者,有計畫地依主題與地區進行調查研究與書寫出版,以使高雄的文史工作更具成效。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不是地方志書的撰寫,也不等同於地方史的研究,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其一、文史采風不在書寫上層政治的「大歷史」,而在關注下層社會的「小歷史」,無論是一個小村落、小地景、小行業、小人物的故事,或是常民生活的風俗習慣、信仰儀式、休閒娛樂等小傳統文化,只要具有傳統性、地方性與文化性,能夠感動人心,都是書寫的範圍。
其二、文史采風不是少數學者的工作,只要對地方文史充滿熱情與使命感,願意用心學習與實際調查,都可以投身其中。尤其文史工作具有地方性,在地人士最瞭解其風土民情與逸聞掌故,也最適合從事當地的文史采風,這是外來學者所難以取代的。
其三、文史采風不等同於學術研究,書寫方式也與一般論文不同,它不需要引經據典,追求「字字有來歷」;而是著重到田野現場進行實際的觀察、採訪與體驗,再將所見所聞詳實而完整的記錄下來。
如今,這套叢書再添戴文鋒教授《太師與王船──燃燒一瞬間的美》專書出版,為高雄的文史工作開啟另一新頁。期待後續有更多有志者加入我們的行列,讓這項文史工作能穩健而長遠的走下去。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總編輯
謝貴文
導論
片刻凝視,恆存感恩!
當本案啟動計畫時,開啟並影響林良太王船人生之路的兩位恩師均已離世,無法留下「漁船界」與「王船界」兩位大師級的口述歷史,一是航裕造船廠陳拐岸(1927-2014),一是糊紙師傅「老乞伯仔」徐典才(1903-1984),令人惋惜。幸好陳拐岸之妻陳王翠女士與子陳瑞宗先生願意接受訪談並提供照片,徐典才之子徐江海也願意將所聞所知毫不保留的告訴筆者,讓林良太何以會從一位漁船造船師轉變成為王船造船師,轉折人生之謎有了得以解開的機會。
本研究之完成,特別感謝研究助理劉靜雯小姐的協助,林良太口述訪談之文字記錄與整理、王船照片之拍攝與蒐羅、各宮廟主委耆老之訪談,她出力甚多。而長期對於叔叔林良太的王船工藝加以記錄、保存與推廣的林育徵小姐,更是本書訪談的重要報導人。
委託承製王船的相關寺廟管理人或負責人如高雄永安天文宮管理人洪正忠先生、西港慶安宮總務組長謝武昌老師、新吉保安宮總幹事林福生、西港慶安宮文宣組曾福樹組長及各宮廟主委、宮廟耆老,安平「港興造船廠」老闆陳金龍提供寶貴人生造船經驗與口述資料,長期配合林良太王船彩繪施作的傳統彩繪師曹天助、鐘銀樹,他們工作中與王船接觸超過半世紀,也都是我重要訪談對象,豐富了本書的口述內容。
葉瓊霞老師、莊永清老師、楊家祈老師協助校對潤稿,鍾宛君、黃士豪、楊孟欣在文編、美編與插畫繪製的用心,我心存感謝。另外,對於林良太王船技藝有長期觀察記錄的民俗文化工作者黃文博校長(本書大部分的照片都是由他提供,也感謝他願意為本書寫序)、民俗廟會影像紀錄者與民俗文化工作者黃文皇老師、陳宏田老師、張耘書老師、翁進忠老師、林錫田老師、歐財榮老師、楊家祈老師、呂韻如小姐、李孟芳小姐、施良達導演、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黃巧惠科長等人提供影像紀錄與許多他們珍藏的照片。其實這些「實體」王船早已隨著王醮「遊天河」而化成灰燼,如今能所存留下來就只是這些「影像」,因此對我而言鏡頭下每一張「影像」都彌足珍貴,因為這些「影像」如同人體大腦保留了對過去一定程度的記憶,一旦記憶喪失時,文字描述有可能難以到位,當然有了這些「影像」記憶,我的書寫也未必然能夠到位,但至少能讓我稍微寬心的是,當自己書寫能力不足時,讀者可能會因為一張張充滿張力的「影像」而暫時轉移焦點。
因此,只要每次片刻凝視「影像」,心底總是對於影像紀錄者與提供者恆存感恩。謝謝您們無私地奉獻給閱讀大眾!
戴文鋒
2019年9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