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大帝信仰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七章,分別敘述紫微大帝名相源起、神格及所掌職司的演變。紫微之名,源自周代《列子・周穆王篇》以清都紫微宮,為天帝所居。由於位居北方,唐末五代,開始以北帝來稱呼紫微大帝,其神格則由萬星之主,而成為伏魔大帝。宋代並有以紫微大帝為伏魔教主的天心派,此派也稱北帝派。北帝派重視服食三光之氣及步罡法,不僅把內丹煉氣用在罡步中,並將周朝以來三步九跡的禹步,增衍成斗有陽斗、陰斗之分,施用有陽日、陰日之別,更有先舉左足或先舉右足之不同;在施用時,也不是僅用一種罡步,而是多種罡步連用。將禹步法發揮到極致,禹步成為術法的基石,也演變成了無禹步不成術法的地步。
目錄
自 序/01
第一章 紫微大帝神格之形成——兼論周秦兩漢北極星神之衍變/1
摘 要/1
壹、商周司掌天界之天帝及其異稱/1
貳、周代昊天上帝與五方天帝的關係/3
參、昊天上帝與太一神/4
肆、周代昊天上帝所在的北辰(北極)與天帝所居的紫微宮——紫微大帝神格的來源/6
伍、漢代典籍《淮南子》、《史記》中所見的太一與紫微帝座/8
陸、漢代史籍及讖緯書中北辰與紫微的關係——兼論北極與五方天帝的人格化/10
柒、結語/15
第二章 東漢三元三官信仰的形成及相關經典/18
摘 要/18
壹、漢代的三元與三官信仰——以天、地、水為三元說的源起/18
貳、漢魏六朝和三官信仰相關的道經,及三元三官九府考校機構的建立/22
參、天界的考核機構——三官九署百二十曹的建制情形及其衍變/26
肆、紫微大帝天官賜福及元宵燈節的由來/32
伍、紫微大帝財神信仰相關的《太上招財鎮寶妙籙》/39
陸、結語/42
第三章 《南北斗經》中萬星之主的紫微大帝及紫微命盤的形成/45
摘 要/45
壹、東漢時期,昊天上帝(玉帝)與紫微大帝神格的析分/45
貳、東漢三官系統中的紫微大帝神格及居所/46
參、《北斗經》中帶有北辰神格,為北斗九辰之一的紫微大帝/48
肆、《南斗經》中,司掌日月、南北斗,為萬星之主的紫微大帝/50
伍、南北斗經內容及其主司世人魂魄生死說的形成/51
陸、南北斗經星神主司人命生死說的流行/54
柒、三國魏.葛玄《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祕訣》與命盤算命法的形成/55
捌、唐代命盤流年說的盛行/57
玖、今日文獻所見的南北兩派紫微斗數/61
拾、結語/68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北斗九皇及其修煉法門——兼論祭斗科儀及北斗燈儀之影響/69
摘 要/69
壹、魏晉南北朝道書中所見北斗九皇職司/70
貳、魏晉南北朝上清派修煉法門中的北斗九皇與北斗九皇夫人、九皇內妃/74
參、《道藏》及古籍中所見祭祀北斗儀法/85
肆、今人供祭北斗的方式:拜斗與點光明燈/96
伍、結語/101
第五章 漢魏至唐,道經中所見紫微大帝與北帝名相的分合/107
摘 要/107
壹、周世司掌五方天中北方天界的黑帝/107
貳、三國葛玄所傳《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祕訣》中的北帝與七元/109
參、東晉紫微大帝和上清派太微天帝君的關係/110
肆、漢魏六朝紫微大帝與北方黑帝及酆都北帝的關係/115
伍、南北朝末唐初,北方天界黑帝與酆都北帝間神格的轉換——歐陽雯受《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呪妙經》/122
陸、唐末杜光庭《廣成集》中,將紫微大帝和北方黑帝、酆都北帝神格,相混為一/128
柒、結語/136
第六章 宋元紫微大帝伏魔神格的形成與衍變/139
摘 要/139
壹、宋代道經中所見紫微大帝(北帝)的伏魔神格/139
貳、宋初紫微大帝以天蓬、天猷、黑殺、真武四聖為部將說的形成/141
參、唐末五代至宋初所見之北帝伏魔經/143
肆、宋代所見和北帝相關的伏魔道經/148
伍、撰成於元明的《道法會元》中,所見和紫微大帝相關的伏魔經法/155
陸、明代和紫微大帝伏魔神格相關的道經/159
柒、結語/162
第七章 唐末至宋世,北帝伏魔道派及經典科儀的建立/164
摘 要/164
壹、五代末宋初北帝太玄道派的建立/164
貳、北宋初饒洞天所建立的北極(紫微大帝)天心正法/165
參、北宋末道書所見北帝與神霄雷法/172
肆、宋元道經中北帝所轄的地祇神將及其科儀術法/173
伍、宋元道經中專治不法鬼神的北帝拷召法及《黑律》制魔靈書/176
陸、結語/180
第八章 宋代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四御神格的定型/182
摘 要/182
壹、序言——由北極紫微垣衍化而來的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陳天皇大帝/182
貳、宋代道書中所見三清四御說之形成/185
參、宋代三清四御中,四御的排序問題/187
肆、元明道書《道法會元》中,三清四御七寶之排序/200
伍、明代道書中三清四御的排序/204
陸、結語/206
第九章 大足石刻中所見的紫微大帝像及石門山10號石窟三皇洞三皇身份的再確認/208
摘 要/208
壹、南宋大足石刻中的紫微大帝/208
貳、石門山10號石窟三皇洞三皇身份的再確認/211
參、結語/216
第十章 紫微大帝所屬之三元考校及專治不法鬼神的鬼律靈書/221
摘 要/221
壹、道藏中所見和紫微大帝相關的經典/221
貳、紫微大帝所轄,三元考校仙聖鬼神善惡功過的龐大機構,及其與司法女神女青的關係/223
參、《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三元考校書末所附鬼神及世人所宜遵守的法律規條/227
肆、專治不法鬼神的《女青鬼律》/230
伍、宋代天心正法派道士所制定的《上清骨髓靈文鬼律》/232
陸、《太上天壇玉格》/238
柒、《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攝邪巫法》/239
捌、《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240
玖、《泰玄酆都黑律儀格》/245
拾、《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詔書天律》/248
拾壹、結語/251
第十一章 紫微大帝及三元三官,賜福赦罪解厄等相關經懺探論——兼述宋代紫微大帝由自然神而衍化成人格神/253
摘 要/253
壹、宋代紫微大帝本生緣經典及紫微大帝由自然神而轉化成人格神的衍變/253
貳、漢至六朝紫微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相關經典/258
參、唐宋後和紫微大帝懺罪祈福相關的道經/263
肆、結語/274
第十二章 宋代紫微大帝伏魔道派——天心正法派的建立及其修行法門/276
摘 要/276
壹、道經所見北帝伏魔緣起及天心派的專屬經典/276
貳、北宋初天心正法派的成立——兼論饒洞天與譚紫霄/279
參、北宋鄧有功、元妙宗二書對天心派的論述/283
肆、饒洞天天心派的傳承法物——三符二印/285
伍、生人任北極驅邪院法官的資格及冠服/289
陸、天心派北極驅邪院新任法官的授籙及傳度科儀/292
柒、天心派道士修行法門,以服食三光正炁為主/294
捌、天心派驅邪院法官所能差遣的官將神吏鬼兵/297
玖、驅邪院法官的升遷制度及命終歸真時的處理方法/298
拾、北宋蘇東坡兄弟文集中所見天心派法的流行/301
拾壹、結語/303
第十三章 南宋天心派支派玉堂派的創立及其影響/305
摘 要/305
壹、北宋末南宋初天心派的變革——天心法支派玉堂派的創立/305
貳、玉堂派與天心派的異同/308
參、宋人筆記中所見玉堂派之靈驗事蹟/309
肆、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對天心法的看法/311
伍、玉堂派所召遣之神將系統/314
陸、結語/317
第十四章 南宋末至元明,《道法會元》中所見天心玉堂派召請地祇神將法門/319
摘 要/319
壹、周秦典籍中的鬼神分類——天神、地祇、人鬼/319
貳、天心派玉堂支派所召請的四類神將/321
參、玉堂派和東嶽泰山天齊仁聖王所轄地祇神將的關係/322
肆、天心玉堂派「地祇」神將名稱源起,兼述虛靖真君與地祇神將之關係/324
伍、南宋末.白玉蟾對天心派的評述/326
陸、玉堂派對地祇神將的美化/327
柒、《道法會元》中所見的地祇神將名諱/333
捌、《道法會元》中召遣地祇神將所用的儀軌術法/335
玖、結語/339
第十五章 南宋末至元明,《道法會元》、《法海遺珠》中所見天心玉堂派召請雷部神將術法/341
摘 要/341
壹、北宋徽宗朝神霄派的興起/341
貳、南宋玉堂派與神霄雷法的關係/343
參、《道法會元》中所見召遣雷部神將之卷目/345
肆、《道法會元》召遣雷部神將的儀軌術法/346
伍、《法海遺珠》中所見召遣雷部神將法門/351
陸、《法海遺珠》召請地祇神之卷目,兼論該書將地祇混同於雷神/354
柒、南宋以來,雷部神將及地祇神將的混稱不別/356
捌、結語/363
第十六章 浙江景寧縣馬仙醮壇中所見的玉堂派壇場科儀/364
摘 要/364
壹、北宋初天心正法派的創立及其教義/364
貳、北宋末南宋初天心派的變革——天心派支派玉堂派的創立及壯大/366
參、天心派及玉堂派壇場所召遣的神將/368
肆、景寧田調緣起——兼述馬仙成仙事蹟/371
伍、景寧民間玉堂派科儀書——普化靖壇《馬氏祭拜科》(迎神祭筵科)所見的馬仙祀壇科儀/374
陸、景寧縣鸕鷀鄉鸕鷀村馬仙祖廟,農曆七月七日夜祭馬仙的玉堂派醮壇科儀/379
柒、景寧縣大均鄉浮傘祠所見玉堂派醮壇——2023年8月22日農曆七月七日馬仙成道日之醮儀/386
捌、結語/393
第十七章 道教禹步(步罡踏斗)源起,及其與北斗七星的關係/395
摘 要/395
壹、序言——禹步與北斗的關係/395
貳、禹步(步罡踏斗)源起/397
參、《抱朴子》中所見三步九跡禹步法/399
肆、道書《太上三元飛星冠禁金書玉籙圖》所見的禹步法/401
伍、《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法及其衍伸/404
陸、魏晉南北朝步罡踏斗法中,遁甲九神與北斗七星神之相合為一/407
柒、唐.李淳風註《太玄金鎖流珠引》所見衣北斗衣、誦咒、捻手訣,配合罡步的法門/416
捌、結語/419
第十八章 宋後天心派禹步法(步罡踏斗)的衍變與創新/421
摘 要/421
壹、宋代禹步法及豁落斗法之衍增/421
貳、北宋末.鄧有功編《上清天心正法》的豁落斗罡/423
參、元妙宗《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祕要》中所見的天心派禹步/425
肆、南宋初.路時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的步罡法門/436
伍、宋代豁落斗法及其衍變——《上清天心正法》、《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祕要》和《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所見豁落斗法的衍變/441
陸、南宋佚名撰《上清北極天心正法》中所見的豁落斗法/443
柒、南宋末.白玉蟾對禹步的看法與評價/448
捌、《道法會元》中的禹步式法及禹步圖/449
玖、結語/458
參考書目/462
序/導讀
自 序
紫微大帝的名號,出自周朝以天上星宿來代表天神,《列子.周穆王篇》說:「(穆)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文中說清都紫微,為天帝所居。《楚辭.遠遊篇》云:「召豐隆使先導兮,問太微之所居。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遠遊〉所說的「太微」、「清都」,即是《列子》的「紫微」、「清都」。《史記.天官書》稱中宮北極星所在為紫宮。紫微大帝的名稱即是由此而來,位居北極,因此而有北極紫微大帝之稱號。西漢末讖緯書《春秋緯》說:「紫微宮為大帝,北極耀魄寶。」 可見漢代已以紫微宮大帝來稱北極星。他在周朝的地位,等同昊天上帝;其後天帝的名號漸多,神格亦漸有高低之別。紫微大帝、昊天上帝、太一等都曾代表天帝,漢代的玉皇也代表天帝。到漢魏六朝後,逐漸將天界大神的階位加以區分,至宋世而有四御之稱,以玉皇大帝、北極紫微大帝、勾陳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為四御,前三者為皇天,後者為后土。四御以玉皇為尊,司掌萬民萬神;紫微大帝為眾星之主,南北斗為其二府,司掌人民生死壽夭及貴賤。四御在三清之下,三清為元始天尊、玉晨大道君、太上老君。三清無為,四御有為。
紫微大帝因位居北方,易和北帝有所聯想;周世五方天帝中,司掌北方天界的黑帝,也稱北帝;東晉上清派,司掌北方酆都地獄,以伏魔為主的北陰酆都太帝,簡稱北帝;三者神名皆可簡稱北帝,名稱易相混淆,而神格則截然不同。
到唐末五代及宋初,便開始以北帝來稱呼紫微大帝,紫微大帝擁有北方黑帝及北陰酆都太帝的神格,以伏魔為主。紫微大帝的駕前有天蓬、天猷、黑殺、真武四大元帥,皆是伏魔元帥。而除了紫微大帝(北帝)的伏魔神格及事蹟外,在宋代又有專門以北帝術法為主的派門天心派、玉堂派產生。
天心派,也稱天心正法派,或北帝派,創自北宋太宗朝的饒洞天。自稱傳自太上老君,與正一派同源。此派以北帝(紫微大帝)為伏魔之祖,以伏魔驅邪為職司,正因為北帝(紫微大帝)居北極,北極為天之中心,所以稱為天心派。天心派以服食日月星三光之炁,用符、籙、咒、印、手訣及罡步來行法。到了南宋初,路時中撰《上三天玄元玉堂大法》,改革天心派,稱為玉堂派,將服食日月星三光之炁擴大成鬱儀結璘飛奔日月法門,以及用雷法內煉來度化亡魂。
天心派和玉堂派都非常重視罡步,罡步也稱步罡踏斗、禹步。禹步在周朝已存在,原始的禹步為三步九跡。到了魏晉南北朝,禹步法逐漸增衍,《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第四》說當時的禹步法有九十餘種。但今所見魏晉南北朝的禹步法,僅有數種而已。
宋代天心派及玉堂派,把三步九跡的步罡踏斗複雜化。禹步法在宋代以後,依夏至後和冬至後,而步罡法有別。冬至後由天英(貪狼)入,由天蓬(破軍)出;夏至後,則由天蓬(破軍)入,由天英(貪狼)出。除要按不同的月日時,分別向不同方位來取罡炁外,二十四節氣時,更須配合存思 十二神,以手訣及咒語,來行罡步。而在眾多斗罡之中,宋人最愛豁落斗,此斗有陰斗、陽斗之分,施用有陰日、陽日之別。宋後,禹步成為道教術法的總基石,已到了無禹步不成術法的地步。
本書之撰寫因緣,係2023年2月蒙澎湖紫微宮翁啟鏡董事長之邀訪該宮,並討論撰寫紫微大帝信仰事宜而撰寫,歷經將近一年的搜集文獻及田野調史料而撰成此書,謹致謝忱。
蕭登福謹序於2023年11月11日臺中大里
試閱
第一章 紫微大帝神格之形成——兼論周秦兩漢北極星神之衍變
摘 要
天上地位最高的神祇,簡稱天帝,周朝郊天所祀的天帝為昊天上帝,戰國時稱為太一,秦始皇時太一最尊,太一主司萬神,其下為天一及地一。天一主天神,地一主地祇,太一在天一、地一之上。
周世已以天上星宿來表象天神,北極星代表昊天上帝,也是太一;至於天帝所居之處,《列子.周穆王篇》稱為清都紫微宮,《史記.天官書》即稱中宮北極星所在為紫宮。
戰國時《甘公星經》將北極人格化,稱為耀魄寶,西漢讖緯書沿承其說,並由北極星擴及五方天帝、北斗等神,皆各有名諱。漢代讖緯書中,紫微宮大帝、紫微大帝室之名稱皆已出現,參照周秦以來史書中所見的變化,紫微大帝的神格是由北極星所在稱為紫微宮演化而來,紫微宮的主人,即是紫微大帝。《明史.卷五十.禮志四.諸神祠》,尚書周洪謨等談到明英宗正統年間,以「北極中天星主紫微大帝」,「正統初,建紫微殿,設像祭告」,是英宗時認為紫微大帝即是周代的昊天上帝。
關鍵字:北極 北辰 紫微大帝 萬星之主
壹、商周司掌天界之天帝及其異稱
中國的歷史雖可追溯久遠,但較有文獻可徵的,當為商周以下。在鬼神信仰方面,以天帝為最高主宰,司掌天神、地祇、人鬼。天帝也簡稱天。
《爾雅.釋天》說:「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天之主管即是天帝,天帝的異稱有:皇天、帝、上帝、昊天上帝、上天、蒼天等等,是自然界的最高主宰,在商周文獻中極為常見。商代甲骨片中將天帝稱之為帝。
商代以大自然之神祇及祖靈崇信為主,大自然之神祇分天界日月星神及大地山川之神,人鬼以祖靈為主。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上冊.殷代之天神崇拜》談到甲骨文中所見殷商之天神崇拜對象有:帝(天帝)、日神、月神、星神、雲神、虹神、風神、四方神等,在天帝方面,甲文中稱為「帝」。依甲文所見,天帝的權柄為:令雨、授年、降暵、保王、授佑、降若(善)及降不若、降禍、降災;換言之,天帝管轄晴雨、乾旱、年收成(豐收)、保護君王、庇佑人民、降福降禍、降善降災等獎賞及懲罰人民的權柄。帝為天界最高的神祇,商代已有以祖先配天,在帝左右的觀念存在,甚且也有以祭帝禮來祭祀自己祖先的情形出現。
商代的帝(天帝),周朝稱為皇天、昊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尚書.武成篇》說:「告于皇天、后土。」文中以「皇天」和「后土」相配並立,皇天即上天,后土則為大地。《尚書.舜典》云:「肆類于上帝。」《墨子.天志上》說:「以祭祀於上帝鬼神。」文中稱天帝為「上帝」。《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稱之為昊天上帝。《易經.益卦》說:「王用享于帝。」《左傳.成公十年》:「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論語.堯曰篇》:「敢昭告於皇皇后帝。」《離騷》云:「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以上的「帝」,即是天帝。又,《墨子.天志中》說:「天子為暴,天能罰之。」《楚辭.遠遊》:「命天閽其開關兮,排閶闔而望予。」天帝也簡稱為「天」。
上述文中的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皆是指天界之最高主宰天帝而言。天帝除掌理天神、地祇外,亦兼掌人鬼,有關天帝之探討,請參見筆者《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上篇第一章〈先秦冥界思想探述〉一文。
天帝既為天界最高神祇的稱呼,但周代所說的天帝,除昊天上帝外,又有五方天帝,二者都可稱之為天帝,其關係究竟如何呢?
貳、周代昊天上帝與五方天帝的關係
商代甲骨片將天帝稱為帝,因為是司掌天界,所以後代世人用天帝來稱呼他。
周代天界最大的天神,依然稱為天帝,此外,並有五方天帝各司一方天之說。因而有昊天上帝與五方天帝,皆司掌天界。《周禮》以為司掌整個天界的天帝是昊天上帝,其臣佐則是五方天帝,各司掌一方之天。帝王郊天所祀即是昊天上帝。戰國時,把天帝稱為太一;秦皇、漢武受其影響,皆認為太一之下,為司掌五方天界的為五帝。
周代有關祭祀天帝的祀儀,在《周禮》中有詳細的記載。周代的郊天所祀天帝,以昊天上帝為主,在冬至;其臣屬為五方天帝。
周代分別有祭祀昊天上帝及五方天帝的記載,二者主持之人的官階及祭祀所在之地皆有別,顯出昊天上帝與五帝,二者階位有高低之分。周代的郊天,以祭昊天上帝為主,祭於都城外南郊圓丘;五方帝祭於四郊。祭昊天上帝的郊天,據《周禮.春官》,是由大宗伯主持;兆四郊的祭五方帝,則由小宗伯主持。周王在郊天及祭方帝所穿的服裝則相同。《周禮.春官.司服》:「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與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周代記載郊天及祭五方天帝較詳盡之史料,約如下。
《周禮.春官.大宗伯》:
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周禮.春官.小宗伯》云:
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掌五禮之禁令,與其用等。辨廟祧之昭穆,辨吉凶之五服、車旗、宮室之禁。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上引,大宗伯之職主「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四類,亦如之。」祭昊天上帝在都城南郊,在冬至日,設圓丘以祭昊天上帝。《禮記.祭法》說:「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周禮.天官.大宰》載祀五帝及「祀大神示」之法,五帝為青、赤、黃、白、黑五帝,分處東、南、中、西、北五方,祭祀五方天帝在東西南北四方郊外,所謂:「兆五帝於四郊」,祭祀的時間分別在四季。而「祀大神示」,則是指昊天上帝而言。
周代郊天祀昊天上帝,到了戰國後太一神的信仰逐漸興起,甚至以太一神為天界最高主宰,於是太一即是昊天上帝。
參、昊天上帝與太一神
天帝而外,「太一」神之名,在戰國之世,亦已出現。屈原《楚辭.九歌》以東皇太一為眾神之首。而《鶡冠子》、《韓非子》均提到太一神。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宋玉〈高唐賦〉:
有方之士,羡門高谿、上成鬱林、公樂聚穀;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
《鶡冠子.泰鴻篇》:
泰一者,執大同之制,調泰鴻之氣,正神明之位者也。故九皇受傅,以索其然之所生……九皇殊制,而政莫不效焉,故曰泰一。
《鶡冠子.泰錄篇》:
天有九鴻,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成於泰始之未,見不詳事於名理之外;范無形,嘗無味,以要名理之所會。
《韓非子.飾邪篇》:
初時者,魏數年東鄉攻盡陶、衛,數年西鄉以失其國,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非數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台,非數年在東也。故曰:龜策鬼神不足舉數,左右背鄉不足以專戰。
以上述所列文獻看來,太一神的出現,當在戰國的中末期。太一也常被寫作泰一、太乙。雖然在《韓非子.飾邪篇》中看不出他的特殊地位,甚且地位不高。但在《楚辭.九歌》中卻極為突出。《九歌》是九首祭祀天神、地示時所用的歌詞。由其內容,可以看出當時的祭神是歌、樂、舞三者相配合的,所保留下來的歌詞,即是我們今日所見的《九歌》。而在九首的祀神曲中,「東皇太一」被列為第一篇,位在東君(日神)、雲中君(雲神),河伯、湘君湘夫人、大小司命之上,且歌詞首句云:「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既以「上皇」稱太一,可見其在天神中的地位必不低。太一除見於戰國文獻外,也見於出土戰國器物上。
1960年湖北荊門漳河車橋戰國墓出土銅戈,上有坐姿神人,雙足分踏日月,戈上有銘文「太歲辟兵」四字,李零及李學勤,均有專文研究,稱之為「太歲辟兵」戈。戈上之坐姿神人,李零、李學勤等認為是太一神, 李學勤《四海尋珍》〈台北古越閣所藏青銅器叢談.神人紋劍〉頁130說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帛書《辟兵圖》:「帛書上的神像,標名為太一,坐姿戴冠,胯下有三龍,左右又有數神,文字中明述避兵之事。」 李氏即用以證明戈上的神人為太一神。二人所言的太歲辟兵戈,見右附圖。戰國時出現此戈,筆者以為在兵戰上,難免會遭遇到面迎太歲而出兵的情形,為了避禁太歲,所以便抬出了更高神格的「太一」來壓制太歲,因此在兵器上雕刻太一神像,寫上「太歲辟兵」,便可不懼太歲的沖破。
由於戰國之世,太一神的出現,於是而有太一、天一、地一之說。太一是天界最高主宰,天一主司天神,地一主司地祇。《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時,宰相王綰等人奏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泰」字通「太」,泰皇即是太一。太一生天生地,所以泰皇在天皇、地皇之上。到了漢代,太一主宰天界之說更盛,《史記.孝武本紀》載薄忌向武帝奏祠太一之方:
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大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
上引文中的「天一、地一、泰一」,即是秦始皇時王綰所說的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且太一為最高級天神,不僅在秦始皇時如此,戰國時應已如此。由於周世太一神最尊高,在天、地神之上,所以作戰時抬出了太一神來壓制太歲,這樣的話,縱使須面迎太歲而作戰,亦可不須避忌,而戰國時的「太歲辟兵」戈便因此而生。
在周朝,天子郊天為祀昊天上帝,其臣佐為五方天帝,到戰國時以太一神取代昊天上帝,其臣屬亦為五方天帝。漢武帝郊天所用的壇場即以太一和五方天帝來序列,見《史記.封禪書》。於是昊天上帝和太一,便成了同一神之異稱。西漢成帝後,在郊天上又改回以昊天上帝為主。
肆、周代昊天上帝所在的北辰(北極)與天帝所居的紫微宮——紫微大帝神格的來源
天神遠在天上,以星斗為表象,每一顆星代表一位天神,這種情形在周代已如此。那麼昊天上帝或太一,究指何星?天帝之所居,究竟在何處呢?據《論語.為政第二》說: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集解義疏》梁.皇侃義疏云:
北辰者,北極紫微星也。所,猶地也。眾星,謂五星及二十八宿以下之星也。
南北朝時梁.皇侃已用「北極紫微星」,來稱呼北辰、把紫微星和北極連在一起,稱北極為紫微星。皇侃「北極紫微星」一語,應是沿承先秦列子、屈原及漢.司馬遷史記稱北極星所在為紫宮而來。
《列子.周穆王篇》說:「(穆)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又,《楚辭.遠遊篇》云:「召豐隆使先導兮,問太微之所居。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遠遊〉所說的「太微」、「清都」,即是《列子》的「紫微」、「清都」。而據東漢.王逸《楚辭》注語所說,太微(紫微)是帝庭所在,清都則為天皇之居所。
「紫微」既是天帝所在處,那麼它究竟是在天上的何處呢?《史記.天官書》說:
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後句四星:末大星,正妃:餘三星,後宮之屬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
據《史記》所言,則「紫微」其處,是以天極星為主星,配上周圍近二十個星宿所組成的。天極星即是北極星;也是《論語.為政篇》所說的「北辰」,《爾雅.釋天》說:「北極謂之北辰。」北極星即是北辰之異稱,春秋時已把它當作天界的中心,也用它來象徵天界最高的神祇。北極星,西洋屬於小熊星座,古人以為它是不動的,所以《論語》才有「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說法。但近世天文學家認為它也是在移動中,只是差數極其微小。今人蔡章獻《星空一年.四月星空》說北極星「每年向北極接近15秒角,至2102年,更接近27分37秒的位置,然後漸次離開,待一萬二千年後,便由織女擔任北極星了。」 由於北極星移動差數極微,古人誤以為它是不動,因此除以它來判斷方位外,並把它當作天界的中心。
《列子.周穆王篇》、《楚辭.遠遊篇》及《史記.天官書》都說天帝所居是紫微宮,宮中之天帝雖然周世稱為昊天上帝,戰國或稱太一,在周世尚無直接把北極稱為紫微大帝,但世人常以職司及宮名來稱呼主司其事者,則紫微宮,宮中之主人稱大帝,所以紫微大帝之名便呼之欲出。而紫微大帝和北極星的信仰,自然有極密切的關係。西漢末讖緯書《春秋緯》說:「紫微宮為大帝,北極耀魄寶。」 可見漢代已以紫微宮大帝來稱北極星,漢代讖緯書有關北極紫微的論述甚多,將於下節來討論它。而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在解釋《論語》「北辰居其所」時,也直接把北極稱為「北極紫微星」,可見北極和紫微的關係,自戰國以來,經漢歷六朝,一直未變。紫微是帝庭所在,其神自然也是天界之至尊大神。
由北極衍變出來的天界大神,最早為昊天上帝與太一,其後又由此衍生了玉皇上帝、紫微大帝、天皇勾神大帝等神。昊天上帝與太一,在戰國後被視為同一神之異名,秦始皇及漢武帝祀太一,以取代《周禮》祀昊天上帝的郊天。昊天上帝到了漢代讖緯書,又衍生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陳天皇大帝等神祇,這三位神祇或由天界最高神祇之異名而產生,或因天帝所在的紫微宮而得名。道教以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天皇大帝代表皇天,以后土皇地祇代表后土,合稱四御,其位階在三清教主之後。三清四御為道教天界的最高領導者,三清無為,四御為實際之領導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