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星象:流傳千年的文化傳承×連接天地人生的哲學巨作,當星座遇上易經,兩者會擦出什麼火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星座」與「易經」
一個是源遠流長了幾千年的文化傳承
一個是連接天地人生、時域和空域的哲學巨作
「黃道十二星座」常常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許多人透過星座分析他人的性格與行為,甚至作為交往對象的參考,
星座的由來是什麼?它是一種迷信或某種權力的象徵?
天干地支、六十四卦、陰陽五行論……
中國傳統的信仰文化可謂目不暇給,
古人用其通曉天命、卜吉凶,並延伸出獨特的哲學觀,
想要探究一個民族的信仰,必須先讀懂整個歷史背景!
你或許覺得奇怪,星座看似毫無根據,怎麼能與天文學扯上關係?
如果能夠透過星座判斷性格,那世界上不就只有十二種人了?
《易經》是遠古時代的產物,用它來占卜、算命真的可靠嗎?
今天就讓我們把枯燥乏味的理論丟到一邊,一起來聊聊星座的八卦,探索那些流傳已久、神祕又難以用科學解釋的星象文化!
【星座分類二三四,關於屬性的那些事】
.陰陽屬性
占星術認為,十二個星座中,其實是有六個能量點,佐以一陰一陽的對稱性發展,形成了十二個星座,每一對星座都互相含有「對宮」的隱藏性特色,而這也反映了這個宇宙的實像;任何對立的事物間,都有其共通的本質。
陽性星座→積極、主動、樂觀、進取
陰性星座→消極、被動、悲觀、內斂
.季節屬性
將十二個星座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為四個三星座小組(基本星座、固定星座、變動星座),在任何一件事情的流程中,都需要有開創性的人才、整體發展的人才以及研究企劃的人才。這三種人各自在不同的時空擔任重要角色,缺一不可。
基本星座(誕生者)→勇於行動,喜歡指揮別人,希望自己居於領導地位。
固定星座(守護者)→性格固執,比較不願意接受變化,整個人生的行為都和情緒有密切關係。
變動星座(改變者)→聰明、反應快、讀書成績名列前茅,喜歡跟著潮流走,觀念總是新而易變,重視不同意見的整合。
.物質屬性
從占星術的眼光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由火、土、風、水四個元素所組成的。每個人的體內都有這四種元素,只是多寡比例不同而已。任何事物從人的眼光看去,都是由這四大元素組成的。
火象星座→行動力強、肌肉發達
土象星座→物欲重、實踐力強
風象星座→愛講話、愛交朋友
水象星座→重感情、直覺性強
【透過《易經》六十四卦,窺探自然界中的天人關係】
《易經》強調「知天」,即了解、掌握自然界規律的變化。
《易經》以其特有的卦象系統,概括地表現出自然界的複雜變化,然後讓人根據自然界變化的規律,去了解自己目前的處境,設計自己應該採取的行動。
《易經》六十四卦的整體排列所展現的宇宙變化,可以用來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陰陽遞轉,顯示春夏秋冬、二十四個節氣;也可以用來描述天象的變化,把斗轉星移囊括其中。
【星座與《易經》,反映出人類對自我存在的不確定】
.人類在多數時間裡,把靈魂和肉體託付給「上帝」
原始人類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時,往往依賴於自身的「本能」,
即便隨著科技進步,我們有了更多處理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在尚未習得或掌握方法前,我們還是如同祖先一樣依賴本能,
而「信仰」和「信仰文化」便是人類本能在文化中的具體展現。
.人類最早的信仰,從何而來?
有人說:信仰就是西方人說的宗教,華人社會稱為「天道人倫」。
而重新探討信仰的定義,會發現它與「本能」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信仰其實是一個人的「三觀」,與信奉宗教、參加某組織並不等同,
一個人的信仰是時刻存在的,並且會隨著環境和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性地分析了星座文化的屬性和它的趣味性,以及為什麼許多人知道它並沒有什麼根據卻仍舊喜歡它。對於《易經》,則結合了四書五經和《黃帝內經》的內容,闡述它們所代表的華夏精神的內涵,並表述出這些民族經典中所包含的天文學意義。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自從2003年在學校裡為學生開設「天文知識基礎」的通識課以來,我注意到星座知識一直是很受關注的。實際上,最早開課時,我的教學計畫裡並不存在關於「星座」和「外星人(UFO)」的內容。為什麼沒有?因為我不相信!
如果你相信星座,那你可以寫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全世界最新的人口統計是70億人左右,黃道星座有12個,兩個數字除一下,每個星座差不多有6億人!閉上眼睛想一下——全世界有那麼多的人和你一樣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適合做一樣的工作、適合交一樣的朋友?
再說說外星人。霍金先生說得對,別去找什麼外星人(UFO)了,人類找到他們的那一天,就是人類的滅亡之日!為什麼?因為我們相距至少4.3光年,即便搭乘光速飛船,也要4.3年才能飛到地球來,那他們的能力和技術該高出人類多少倍?
可是我的學生說:「老師您是不相信的,但許多人還是半信半疑呀!如果您能說服大家都不相信,那您就是我們最敬佩的老師。」好吧!為了這一光榮的稱號,我開始為學生們講「星座」,講「外星人」。這本書裡講「星座」,目的當然也是讓大家明白,他們只是興趣,只是娛樂。我接觸的那些學生們實際上也是這樣說的:玩玩而已,符合自己就信,不符合就說——這沒有根據!
那《易經》有科學的影子嗎?算命有什麼道理嗎?這個我們最好是從文化層面和古人所處的社會及自然環境去考慮、去了解,我們說科學所研究的就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存在以及它們的規律。怎樣了解呢?當然要去實踐。
《易經》最早出現於遠古時代,人們認識自然和社會的方法極其有限,這一點從《易經》本身的演進過程也能看得出來。最早是「伏羲畫卦」,怎麼畫的?照著天地的模式;然後是眾多「大神」解卦;最後是孔夫子按照儒家的哲學思想,寫出《十翼》來全面地闡述《易經》存在的意義。這就是一個人類認識世界從直觀到主觀再到客觀的過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易經》是一個人類系統性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起碼算是一個「定性的」認知過程。
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演進,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圖騰」。「圖騰」是各民族的「崇拜物」,圖騰物實際上都是人類的希冀之物,是把人類的勞動成果理想化、無限擴大化。植物的圖騰比如葫蘆的多籽、動物的圖騰比如龍的行走如飛等,都含有人類的希望在其中。
總之,相對於宇宙、相對於大自然,人類還是渺小的。過去人們常說「人定勝天」,在得到教訓之後,現在提倡「人和大自然的融合」。那麼,渺小的我們,有沒有什麼強大的地方呢?當然有,那就是信念,堅持不懈的信念就是「信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