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不是你的錯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1. 大多數人僅要學會基礎的數學、邏輯、統計,三者應獨立成一科,並要了解到這三者與民主具有高度相關
2. 可以不懂或沒興趣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3. 不教怎麼學會數學,而是教你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數學
本書目的
1. 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好不是你的錯,是考試制度及連帶影響的錯誤、以及做出建議方法。
2. 讓學生明白即便懂數學不一定考試拿高分,拿高分也不一定懂數學,但不論懂不懂都不用怕數學,如同不喜歡讀英文也不用怕英文。
3. 建議統計、邏輯要該抽離數學的框架,以免被一概而論的討厭,進而放棄學習。但生活中太需要基礎的統計與邏輯,我們要找出一套解決的方法。
4. 讓學生知道數學真正的意義,就是民主.
5. 建議一套真正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改正國中、高中教學內容、不該是每個人都一模一樣的數學,應該要因材施教,也不要過多的幾何證明,代數練習,要讓人認識到數學對自己有用之處。
波提思三大核心價值
1. 學數學是先學唱歌再看譜,可以不懂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2. 數學不會沒關係,但需要會基礎統計與邏輯
3. 邏輯是民主的基石,邏輯非數學,不必借助數學就能學會邏輯
2. 可以不懂或沒興趣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3. 不教怎麼學會數學,而是教你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數學
本書目的
1. 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好不是你的錯,是考試制度及連帶影響的錯誤、以及做出建議方法。
2. 讓學生明白即便懂數學不一定考試拿高分,拿高分也不一定懂數學,但不論懂不懂都不用怕數學,如同不喜歡讀英文也不用怕英文。
3. 建議統計、邏輯要該抽離數學的框架,以免被一概而論的討厭,進而放棄學習。但生活中太需要基礎的統計與邏輯,我們要找出一套解決的方法。
4. 讓學生知道數學真正的意義,就是民主.
5. 建議一套真正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改正國中、高中教學內容、不該是每個人都一模一樣的數學,應該要因材施教,也不要過多的幾何證明,代數練習,要讓人認識到數學對自己有用之處。
波提思三大核心價值
1. 學數學是先學唱歌再看譜,可以不懂數學,但不需要怕數學
2. 數學不會沒關係,但需要會基礎統計與邏輯
3. 邏輯是民主的基石,邏輯非數學,不必借助數學就能學會邏輯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數學不好是誰的錯與數學恐懼症
1-1 數學不好是考試制度的錯,認識數學恐懼症&先學唱歌,再學看譜
1-2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敢冒險,不敢嘗試錯誤
1-3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誠實、不敢承認失敗、錯誤
第二章 數學教育的嚴重錯誤
2-1 不該發生卻發生的數學教育錯誤
2-2 不要迷信資優數學
2-3 諾貝爾獎告訴我們台灣數學課本需要教改
第三章 數學怎麼學
3-1 建議老師應該怎麼做
3-2 建議課本應該怎麼改
3-3數學要如何先學唱歌再看譜
3-4建議家長與社會改變部分價值觀
3-5如何學習數學,應該借薦芬蘭教育
3-6台灣數學教育往哪走?建議修改數學教綱
第四章 數學與統計、邏輯、哲學、民主
4-1 邏輯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數學、邏輯與民主的關係
4-2 過度的考試制度及家長的行為,造就不民主的社會
4-3 台灣充斥不邏輯的討論,容易被錯誤新聞誤導,怎麼辦
4-4 統計邏輯錯誤,危害民主,嘆!不曾有正確民調與認知
4-5 統計邏輯錯誤,不要再看平均所得,要看中位數所得
4-6 統計邏輯錯誤,空汙中的PM2.5主要來自境外,而不是汽機車與火力發電
4-7 假新聞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妨礙民主
4-8 邏輯非數學,邏輯是哲學與民主的基礎
4-10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有關民主與思考、教育的名言
第五章 結論
5-1 學不好數學的原因、影響、與解決方案
5-2 數學到底該學會什麼、應該要考什麼、如何教改
5-3 淺談世界AI化後對教育的衝擊與改變
5-4 作者感想
第一章 數學不好是誰的錯與數學恐懼症
1-1 數學不好是考試制度的錯,認識數學恐懼症&先學唱歌,再學看譜
1-2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敢冒險,不敢嘗試錯誤
1-3 數學不好的影響,不誠實、不敢承認失敗、錯誤
第二章 數學教育的嚴重錯誤
2-1 不該發生卻發生的數學教育錯誤
2-2 不要迷信資優數學
2-3 諾貝爾獎告訴我們台灣數學課本需要教改
第三章 數學怎麼學
3-1 建議老師應該怎麼做
3-2 建議課本應該怎麼改
3-3數學要如何先學唱歌再看譜
3-4建議家長與社會改變部分價值觀
3-5如何學習數學,應該借薦芬蘭教育
3-6台灣數學教育往哪走?建議修改數學教綱
第四章 數學與統計、邏輯、哲學、民主
4-1 邏輯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數學、邏輯與民主的關係
4-2 過度的考試制度及家長的行為,造就不民主的社會
4-3 台灣充斥不邏輯的討論,容易被錯誤新聞誤導,怎麼辦
4-4 統計邏輯錯誤,危害民主,嘆!不曾有正確民調與認知
4-5 統計邏輯錯誤,不要再看平均所得,要看中位數所得
4-6 統計邏輯錯誤,空汙中的PM2.5主要來自境外,而不是汽機車與火力發電
4-7 假新聞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也是妨礙民主
4-8 邏輯非數學,邏輯是哲學與民主的基礎
4-10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有關民主與思考、教育的名言
第五章 結論
5-1 學不好數學的原因、影響、與解決方案
5-2 數學到底該學會什麼、應該要考什麼、如何教改
5-3 淺談世界AI化後對教育的衝擊與改變
5-4 作者感想
序/導讀
數學恐懼症在全世界都是一個常見的課題,而大多數的處理方式,都是以引發興趣為主,然而未必有效,但其中以芬蘭與瑞典的教育方式較為成功,因此在面對數學恐懼症大家紛紛掀起了「芬蘭熱」。然而台灣只注重到「引發興趣」的外觀,用「快樂學習」一詞來包裝,卻沒有注意到數學學習的核心本質是什麼?芬蘭是用「少即是多」的教育,也就是「寧可少些也要透澈」的方式,並佐以重視語言與數學的教育方針,而數學是以引發興趣為主,更重要的是降低考試制度的不良影響。但台灣因考試的升學制度幾乎都與芬蘭的方式背道而馳,也就難怪我們的數學能力一直沒有起色。
台灣的數學教育相對歐美其它國家還有一個劣勢,台灣的數學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升學的一道門檻,對於他們而言不管數學有用還是無用,考完就忘記。即便有用也會認為是科學家與數學家的事,因此不會去思考數學的內涵。而歐美的價值觀相對於台灣,文憑與過度學習的情況不會那麼嚴重,學生會以未來需求來加強應該念的內容,對於數學的恐懼不會因考試而加深一層,因為他們知道哪些數學自己用得上,不像台灣是強調有備無患,最後發現只是浪費生命。換言之,數學教育對於台灣學生只是口頭上的有用,而非實際有用。因此國外相對於台灣若能改善課本就應能拿到不錯的成效,但台灣還要改善考試制度,才能改善延伸下去的不良影響,如:明星學校、家長與社會的價值觀、老師與課本、因考試制度變得無趣的課本與習題及考題..等。所以台灣有必要打破國高中的考試制度,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打造社區化國高中的制度,僅需保留考大學是考試制度即可(芬蘭就是如此),讓學生可以念該念的書,節省時間。
台灣的課本因考試制度的影響,缺乏數學的人文、歷史、藝術及真實應用,讓數學變得相當枯燥且無趣,使學生難以有興趣,或是有興趣的人也因無趣的教綱,導致在國中接觸過多的代數運算與幾何證明後,就對數學沒有興趣。同時台灣的教育並沒有點出懂數學精神才能容易理解邏輯與民主,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也沒有把邏輯、統計兩者抽離出數學,導致大家混淆成一團,因討厭數學連帶兩者都不願意接觸,但殊不知基礎統計與邏輯,是判斷社會言論,降低口水戰、增加效率,也是民主社會進步重要的一環。因此修正數學課綱、與有趣的課本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事務。
希望台灣的未來可以有正確的教育環境、升學制度、課本、教綱、師資、價值觀,讓每個人可以不懂數學,或對數學沒興趣,但不需要怕數學。並讓數學、統計、邏輯能力提升,學到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數學,最後讓台灣更加民主、邏輯、進步、更有效率。
台灣的數學教育相對歐美其它國家還有一個劣勢,台灣的數學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升學的一道門檻,對於他們而言不管數學有用還是無用,考完就忘記。即便有用也會認為是科學家與數學家的事,因此不會去思考數學的內涵。而歐美的價值觀相對於台灣,文憑與過度學習的情況不會那麼嚴重,學生會以未來需求來加強應該念的內容,對於數學的恐懼不會因考試而加深一層,因為他們知道哪些數學自己用得上,不像台灣是強調有備無患,最後發現只是浪費生命。換言之,數學教育對於台灣學生只是口頭上的有用,而非實際有用。因此國外相對於台灣若能改善課本就應能拿到不錯的成效,但台灣還要改善考試制度,才能改善延伸下去的不良影響,如:明星學校、家長與社會的價值觀、老師與課本、因考試制度變得無趣的課本與習題及考題..等。所以台灣有必要打破國高中的考試制度,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打造社區化國高中的制度,僅需保留考大學是考試制度即可(芬蘭就是如此),讓學生可以念該念的書,節省時間。
台灣的課本因考試制度的影響,缺乏數學的人文、歷史、藝術及真實應用,讓數學變得相當枯燥且無趣,使學生難以有興趣,或是有興趣的人也因無趣的教綱,導致在國中接觸過多的代數運算與幾何證明後,就對數學沒有興趣。同時台灣的教育並沒有點出懂數學精神才能容易理解邏輯與民主,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也沒有把邏輯、統計兩者抽離出數學,導致大家混淆成一團,因討厭數學連帶兩者都不願意接觸,但殊不知基礎統計與邏輯,是判斷社會言論,降低口水戰、增加效率,也是民主社會進步重要的一環。因此修正數學課綱、與有趣的課本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事務。
希望台灣的未來可以有正確的教育環境、升學制度、課本、教綱、師資、價值觀,讓每個人可以不懂數學,或對數學沒興趣,但不需要怕數學。並讓數學、統計、邏輯能力提升,學到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數學,最後讓台灣更加民主、邏輯、進步、更有效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