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解構:從大霹靂到黑洞,窺見宇宙的誕生、演化與未來
The Cosmos Explained: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e from its Beginning to Today and Beyond
內容簡介
●作者劉俊初是Podcast節目The LIUniverse with Dr. Charles Liu主持人,風格平易近人
●用簡短的篇幅,呈現宇宙史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用一條獨特的時間軸貫穿全書,讓讀者一目了然,快速掌握自己在宇宙洪流中的位置
邀你踏上波瀾壯闊的宇宙巡禮!讓《宇宙大解構》帶領你穿越時空長河,從大霹靂的瞬間一路走到今日,再望向宇宙的未來。
隨著書頁,你會探索恆星和星系的誕生、太陽系的形成,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如何演化出來,宇宙在遙遠未來的命運,每頁下方都有時間軸,讓你隨時知道自己來到哪個時刻。天文物理學家劉俊初教授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簡單明瞭的插圖和瑰麗絢爛的天文照片,娓娓道出這部兼具宇宙歷史和宇宙科學的精采故事。
現在就打開這本書,從時間的起點出發,一起探索我們這個不斷擴張的宇宙吧。
●用簡短的篇幅,呈現宇宙史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用一條獨特的時間軸貫穿全書,讓讀者一目了然,快速掌握自己在宇宙洪流中的位置
邀你踏上波瀾壯闊的宇宙巡禮!讓《宇宙大解構》帶領你穿越時空長河,從大霹靂的瞬間一路走到今日,再望向宇宙的未來。
隨著書頁,你會探索恆星和星系的誕生、太陽系的形成,了解地球上的生命如何演化出來,宇宙在遙遠未來的命運,每頁下方都有時間軸,讓你隨時知道自己來到哪個時刻。天文物理學家劉俊初教授用淺顯易懂的文字、簡單明瞭的插圖和瑰麗絢爛的天文照片,娓娓道出這部兼具宇宙歷史和宇宙科學的精采故事。
現在就打開這本書,從時間的起點出發,一起探索我們這個不斷擴張的宇宙吧。
目錄
序言
1 第一個百萬兆兆分之一秒
2 大霹靂後五分鐘
3 大霹靂後40萬年
4 大霹靂後4億年
5 大霹靂後40億年
6 46億年前
7 45.6億年前
8 38億年前
9 13億年前
10 17萬年前
11 1969年7月20日
12 宇宙的未來
1 第一個百萬兆兆分之一秒
2 大霹靂後五分鐘
3 大霹靂後40萬年
4 大霹靂後4億年
5 大霹靂後40億年
6 46億年前
7 45.6億年前
8 38億年前
9 13億年前
10 17萬年前
11 1969年7月20日
12 宇宙的未來
序/導讀
序言
起始、過去、現在、未來、終點。人類是時間的生物,受過去和未來約束,又是好奇的動物,總想聽到完整的故事,會不斷追問細節,不停尋找答案,問到滿意的解釋才會罷休;但也只是暫時停住,很快又會找一堆新問題淹沒自己。
想看到故事全貌,又必須了解背後原因,這兩種強烈欲望在想要講述宇宙萬物這個終極故事時會彼此衝撞。宇宙包含所有的空間、物質、能量、時間!你我生命有限,即使以為能再多了解一點宇宙,似乎都有點貪心,更何況一下子要全盤理解所有呢?只存在於此時此刻的我們,真的有希望窺見過去、探知宇宙起源,或是瞭望未來、預見宇宙終局?
了不起的是,人類真的能做到。就像人類寫下歷史給後人讀,宇宙也留存記錄解釋一切,這部科學天書以數學散文和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學詩歌寫成,學會這些語言就能讀懂。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闡釋,宇宙裡每一個時間片段都有起點和終點,宇宙歷史可說是一張龐大的網,由數不清的開始和結束交織而成。我們所在的那條線,從大霹靂和空間擴張,連結到基本力的分離、物質的誕生、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再延續到銀河系、太陽、地球、生命、人類的誕生,始終不曾中斷。因為有科學,我們也能夠看向未來,預測恆星和行星終結,甚至預測黑洞和一切物質本身的終局,也預知即使到那個時候,宇宙仍將繼續存在,於黑暗寂靜中,直到——何時?現在並不知道!儘管目前只能透過鏡片隱約看到未來,不斷進步的科學必將賦予我們愈來愈清晰的眼力,終有一天會知道答案。
至於此時此刻,你在閱讀本書,而我深感榮幸,要和大家分享宇宙的故事。也由於歷來科學家共同努力解釋宇宙,我才能在這裡說書,從宇宙誕生之初說到現今,甚至遙遠的未來。
起始、過去、現在、未來、終點。人類是時間的生物,受過去和未來約束,又是好奇的動物,總想聽到完整的故事,會不斷追問細節,不停尋找答案,問到滿意的解釋才會罷休;但也只是暫時停住,很快又會找一堆新問題淹沒自己。
想看到故事全貌,又必須了解背後原因,這兩種強烈欲望在想要講述宇宙萬物這個終極故事時會彼此衝撞。宇宙包含所有的空間、物質、能量、時間!你我生命有限,即使以為能再多了解一點宇宙,似乎都有點貪心,更何況一下子要全盤理解所有呢?只存在於此時此刻的我們,真的有希望窺見過去、探知宇宙起源,或是瞭望未來、預見宇宙終局?
了不起的是,人類真的能做到。就像人類寫下歷史給後人讀,宇宙也留存記錄解釋一切,這部科學天書以數學散文和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學詩歌寫成,學會這些語言就能讀懂。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闡釋,宇宙裡每一個時間片段都有起點和終點,宇宙歷史可說是一張龐大的網,由數不清的開始和結束交織而成。我們所在的那條線,從大霹靂和空間擴張,連結到基本力的分離、物質的誕生、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再延續到銀河系、太陽、地球、生命、人類的誕生,始終不曾中斷。因為有科學,我們也能夠看向未來,預測恆星和行星終結,甚至預測黑洞和一切物質本身的終局,也預知即使到那個時候,宇宙仍將繼續存在,於黑暗寂靜中,直到——何時?現在並不知道!儘管目前只能透過鏡片隱約看到未來,不斷進步的科學必將賦予我們愈來愈清晰的眼力,終有一天會知道答案。
至於此時此刻,你在閱讀本書,而我深感榮幸,要和大家分享宇宙的故事。也由於歷來科學家共同努力解釋宇宙,我才能在這裡說書,從宇宙誕生之初說到現今,甚至遙遠的未來。
試閱
宇宙誕生了
關於誕生,母親會說那是很重要的事,像奇蹟般,而且亂糟糟的。
生命的初始瞬間本應是一系列活動,會按照可預測的事件順序發生,但經常也會天降意外帶來極度混亂,不存在的東西一眨眼就出現了——而歷史從此改寫。
時間的誕生,同樣擁有上述特性,只是它有個狂野華麗的開場,遠非人類小生命呱呱墜地可以比擬。在萬物起源之初,宇宙的生命始於一場刺眼、爆炸般的擴張:大霹靂。物理定律預測,這種擴張的速率應該會一路持平,然而說時遲那時快,一股能量不知從哪裡憑空出現,讓宇宙膨脹到幾乎面目全非。在時空的緻密能量中,初生的模式逐漸形成並固定下來。最後宇宙的擴張終於又回歸平穩——但從此之後,宇宙的大小、形狀、特徵、歷史,都在這場誕生過程中發生一去不回頭的轉變。
不過,人類生命和宇宙生命如何開始,仍有一件事大不相同。人類嬰兒還在胎兒、胚胎或囊胚階段時,統管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的自然律已經存在,然而宇宙沒有出生前的階段,沒有「之前」,究竟是什麼讓時間滴滴答答開始走了起來?萬物都有根源。還是說未必如此?宇宙真的能生於虛無?
雖然難以理解,但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超脫時間與空間。要理解宇宙起源於既有物理定律並不適用的環境下,實在困難,但這也許就是解釋這個問題最合理、甚至是唯一的方式。我們對於現實和可能的情況所知有限,所以不妨再次借用人類自身的誕生過程來類比。就像胎兒是在子宮中孕育成形,是否也有一個超越四維時空的多重宇宙,提供一些條件孕育出我們的宇宙?有某個事件,或許是一組事件和條件,促使某個特殊細胞成長、增殖,最終發育成獨一無二的人,那麼又會是怎樣的事件或條件,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宇宙?
以人類面臨過最難解的一些謎團當作宇宙時間軸的起點,真是再恰當不過。我們不畏艱難,盡所能運用歷經數百年探究自然界而發展出來的科學工具及方法,去追溯宇宙時間的開端。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出的問題比得到的答案還要多,但這沒什麼好意外的,因為人類已經走到可探索的邊界。(摘自第1章〈第一個百萬兆兆分之一秒〉)
關於誕生,母親會說那是很重要的事,像奇蹟般,而且亂糟糟的。
生命的初始瞬間本應是一系列活動,會按照可預測的事件順序發生,但經常也會天降意外帶來極度混亂,不存在的東西一眨眼就出現了——而歷史從此改寫。
時間的誕生,同樣擁有上述特性,只是它有個狂野華麗的開場,遠非人類小生命呱呱墜地可以比擬。在萬物起源之初,宇宙的生命始於一場刺眼、爆炸般的擴張:大霹靂。物理定律預測,這種擴張的速率應該會一路持平,然而說時遲那時快,一股能量不知從哪裡憑空出現,讓宇宙膨脹到幾乎面目全非。在時空的緻密能量中,初生的模式逐漸形成並固定下來。最後宇宙的擴張終於又回歸平穩——但從此之後,宇宙的大小、形狀、特徵、歷史,都在這場誕生過程中發生一去不回頭的轉變。
不過,人類生命和宇宙生命如何開始,仍有一件事大不相同。人類嬰兒還在胎兒、胚胎或囊胚階段時,統管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的自然律已經存在,然而宇宙沒有出生前的階段,沒有「之前」,究竟是什麼讓時間滴滴答答開始走了起來?萬物都有根源。還是說未必如此?宇宙真的能生於虛無?
雖然難以理解,但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超脫時間與空間。要理解宇宙起源於既有物理定律並不適用的環境下,實在困難,但這也許就是解釋這個問題最合理、甚至是唯一的方式。我們對於現實和可能的情況所知有限,所以不妨再次借用人類自身的誕生過程來類比。就像胎兒是在子宮中孕育成形,是否也有一個超越四維時空的多重宇宙,提供一些條件孕育出我們的宇宙?有某個事件,或許是一組事件和條件,促使某個特殊細胞成長、增殖,最終發育成獨一無二的人,那麼又會是怎樣的事件或條件,才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宇宙?
以人類面臨過最難解的一些謎團當作宇宙時間軸的起點,真是再恰當不過。我們不畏艱難,盡所能運用歷經數百年探究自然界而發展出來的科學工具及方法,去追溯宇宙時間的開端。到目前為止,我們提出的問題比得到的答案還要多,但這沒什麼好意外的,因為人類已經走到可探索的邊界。(摘自第1章〈第一個百萬兆兆分之一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