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為讓讀者能迅速有效吸收,本書採用圖解方式,探討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及其所導致之極端劇烈天氣,隨時隨地不斷發生之嚴峻課題,如風暴、洪水、熱浪、乾旱甚至複合型氣候災難等事件,無論窮國或富國人民,任何人甚至地球上生物都無法從氣候災難免疫。作者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將所學相關知識,提供給社會菁英尤其青年學子參考,期能對地球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目錄
	作者序
	第1章 認識地球大氣的奧祕
	1-1 地球大氣的組成特殊,含有氧氣和臭氧層
	1-2 地球大氣的垂直結構(1):對流層頂不斷往上升平流層則變薄
	1-3 地球大氣的垂直結構(2):中氣層與增溫層
	1-4 高層大氣與磁層:人類活動不僅改變地球甚至宇宙環境
	
	第2章 地球大氣能量來源探祕
	2-1 太陽輻射變化與地球自轉關係
	2-2 太陽輻射因臭氧層保護地球免於受紫外線傷害
	2-3 地球大氣及地表能量收支平衡
	2-4 入射太陽輻射緯度分布
	2-5 地球大氣及地表輻射
	2-6 地球輻射平衡溫度與地表平均溫度不同是溫室效應所致
	
	第3章 大氣汙染與地球環境破壞
	3-1 部分微量氣體會破壞臭氧層及發生溫室效應
	3-2 大氣中的細懸浮微粒能產生區域性氣候變遷影響人體健康
	3-3 繞極衛星觀測澳洲火積雲與RADRFIRE野火應對系統
	3-4 2019年PM2.5汙染導致歐盟30.7萬人過早死亡
	3-5 空氣汙染物來源與人體健康
	3-6 光化學煙霧使臭氧濃度升高易引起哮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3-7 酸雨會使土壤酸化水質汙染影響人類健康
	3-8 臭氧層破壞加強溫室效應使氣候異常更加惡化
	
	第4章 探討地球氣候如何變化
	4-1 了解地球的氣候系統
	4-2 地球氣候變化史
	4-3 地球氣候形成因素
	4-4 世界氣候常用的分類法
	4-5 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外在因素
	4-6 太陽黑子數與地表氣候間有無關係?小冰河期會再臨嗎?
	4-7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升溫幅度為全球平均的兩倍
	4-8 超級火山噴發二氧化硫進入平流層可使地球氣溫下降
	4-9 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加速暖化趨勢
	4-10 砍除熱帶雨林地表溫度將上昇3℃,非洲居民正遭遇飢荒衝擊
	4-11 海洋對氣候變化扮演穩定作用,唯暖化使溫鹽環流趨緩危機
	4-12 聖嬰年時我國冬暖、春雨多、夏颱少
	4-13 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人為因素:PM的吸收特性影響全球暖化
	4-14 人類不斷增加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暖化危機
	4-15 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氣候模式: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
	4-16 全球過度暖化已危及地球上生命
	4-17 人造溫室氣體主要來源
	4-18 全球前五大最高碳排放國家
	4-19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氣候協定
	4-20 全球暖化與氣候危機
	
	第5章 全球暖化跡證
	5-1 北極地區異常升溫冰架不斷崩裂
	5-2 南極地區不斷創高溫,冰架崩裂成大冰山
	5-3 極端氣溫導致每年近500萬人死亡,北極熊接連失去棲地
	5-4 北半球冰雪面積縮減,北極航線通行
	5-5 北極林木線北移並出現野火,海床出現41個深坑
	5-6 全球海平面上升危機,臺灣亦不能倖免
	5-7 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揭露全球暖化衝擊且持續發生
	5-8 海洋熱浪威脅海洋生物生存危機
	5-9 2021年7月為142年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
	5-10 南北兩極首次同時出現異常高溫,近十年最嚴重沙塵暴襲北京
	
	第6章 全球暖化顯現氣候災難樣態
	6-1 全球氣候大災難窮國富國都遭殃
	6-2 全球氣候大災難造成嚴重傷亡事件
	6-3 全球高溫嚴重野火事件頻傳
	6-4 劇烈熱帶風暴威力增強
	6-5 劇烈暴風雪襲擊中東及中美各國損失慘重
	6-6 日本沿海水溫上升襲日颱風增強
	6-7 亞馬遜雨林嚴重被破壞,巴西連年爆發大規模洪災
	6-8 氣候危機不放過溫室氣體排放量極少非洲國家
	6-9 暖化危機逼近國門,氣候天災成家常便飯
	6-10 全球暖化無可避免多重複合型氣候災難,宜建立有效調適策略
	
	第7章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危機之可能轉機
	7-1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協會中各國達成重要承諾
	7-2 企業領袖承諾
	7-3 中國推動雙碳目標節能,我國研發新科技減碳
	7-4 世界各國相繼堆動碳價制度
	7-5 非洲與中國沙漠造林
	7-6 COP26通過甲烷承諾決議,企業興起沼氣發電綠金
	7-7 企業日漸發展減緩氣候變遷之產品
	7-8 各國推動碳關稅制度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7-9 我國農林魚業預計2040年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
	7-10 澳洲研究藍碳固碳速度與效率是陸地森林的6~10倍
	
	參考文獻
	索 引
序/導讀
序
作者於1987年服務於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期間,有幸蒙國科會資助赴日本東京大學進修3年,再自費延長半年後獲理學博士學位,進修期間,美籍日裔氣象博士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曾多次回東大演講,他是2021年三位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者之一,真鍋博士研發氣候模式以模擬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如何導致地表升溫之議題,現年已逾90歲的真鍋淑郎,自1960年代起即開始研究溫室效應問題,1969年率先發表「大氣、海洋結合模型」,被美國媒體稱為「溫室效應之父」。
真鍋博士氣候模式在東大也有助教及研究生用來研究,我也聽過真鍋他們演講幾次,雖抱有高度興趣,但不適合本人申請國科會出國研究飛航氣象之目的。回國後因緣際會曾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兼課講授「全球氣候變遷」課程,感於國內教材貧乏,乃申請教育部國立編譯館補助,編輯《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一書,完成後於2011年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發行。2012年6月發行初版2刷並銷售一空,教育部乃改發行電子版,並含點字書。由於近年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極端氣候更加劇烈與頻繁,作者乃常思考重新再編輯相關著作,希望喚起各界更加重視,並曾多次為文發表「習近平的中國新時代亟需治理污染三高」之類媒體社論,希望喚起排碳第一大國能節制。
將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的目標仍有機會實現,但這扇窗目前正迅速關閉中。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最新評估,全球已暖化升溫1.1℃,已明顯頻繁招致全球極端天候災難,美國NOAA宣布2021年7月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格拉斯哥突破議程(Glasgow Breakthroughs Agenda)將加速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之間的合作,以更快地實現氣候目標,其中以能源、電動汽車、航運和大宗商品領域的合作理事會和對話將有助於兌現承諾。
以臺灣為例,世界銀行在一份針對各國天然災害風險的評估報告中,曾將我國列入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就是約有73%的臺灣人同時面臨3種以上的自然災害威脅。但臺灣在未來綠色革命時代佔盡優勢,很有潛力從資訊科技邁入能源科技,如果轉變成綠色環保科技島,生產商品更能獲得認同,全球氣候暖化氣候災難是臺灣的危機也可能是轉機。其實異常劇烈氣候造成災難全球隨時隨地上演,影響全球各地日益嚴重,導致的衝擊已成為全球高度關切議題,不論貧富,沒有人能從劇烈氣候天災的影響免疫。
解決全球暖化與氣候劇烈變遷議題,需利用氣候資源協助節能減碳,為讓國人能體認氣候劇烈變遷的嚴峻課題,建議政府與社會各界儘速從小培養國人減碳愛地球觀念,尤其大學各學科如何將地球永續觀念融入課程,使成為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成為拯救地球菁英,實踐社會責任人才。
作者約兩年前就想將拙著《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一書改版,唯因近年與死神擦身而過兩次,身體健康亮紅燈陸續出狀況,無法順利完成所願;目前健康狀況和緩許多,利用在家療養期間加速趕稿才得以完成;衷心感謝家人不離不棄細心照顧、更該感謝慈濟、榮總及臺大醫院醫療團隊為作者多次住院期間,不眠不休全力搶救,以及冥冥中無形力量助我渡過生死難關,並完成本書的心願。也要感謝五南文化事業機構工作團隊,克服萬難,完成本書最繁雜且艱困的繪圖與製表工作。
最後要感謝所有教過我氣象學的老師們,尤其在日本三年半期間,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氣象部門的三位老師,淺井槷雄博士、木村龍治博士及吉崎正憲博士,耐心指導我完成博士論文與氣象學知識。
本書雖有七篇共68章,讀者若因太忙可以挑選喜好篇章先閱讀,有空後慢慢再細讀全書,最後希望讀者閱後,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更加了解,對所從事之工作、研究與日常生活都能獲得實質助益,尤其對緩解地球危機能有所幫助甚至獲得轉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