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電化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Galvani解剖蛙腿、Volta製作電池、Faraday提出電解定律、Nernst發現電位 電化學估算法、Butler整合出電流方程式、Marcus建立電子轉移模型,再加上眾人合力奠定了各種層面的學理基礎,終使電化學成為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技術。尤其進入21世紀後,人類面臨了更嚴峻的能源、資源、汙染、氣候與疾病挑戰,電化學技術恰能在這些領域中發揮特長,因而產生了能源轉換與儲存、資源再利用、金屬防蝕、環境保護、生醫感測等應用,再加上發展已久的金屬冶煉、化學品製造和物件表面加工,使電化學原理深入化工、材料、環工、機械、電子、生醫等工程。然而,創新的應用皆須立足於電化學的基礎原理,以及電化學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書逐步說明了電化學原理、電化學分析和電化學應用,期許讀者能有所收穫,進一步投入電化學的研究,成為具有延伸專長能力的T型人才,或熟稔雙重專長的π型人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近代物理化學史
1-2 電化學之起源
1-3 電化學理論之發展
1-4 電化學之後續進展
1-5 電化學之術語
1-6 氧化與還原
1-7 電化學池
1-8 微電池
1-9 電子導體(I)
1-10 電子導體(II)
1-11 離子導體(I)
1-12 離子導體(II)
1-13 離子導體(III)
1-14 電化學程序
1-15 電化學應用
1-16 電化學研究
第二章 電化學原理
2-1 電雙層
2-2 電化學位能
2-3 金屬與電解液界面
2-4 半導體與電解液界面
2-5 電極電位
2-6 槽電壓
2-7 Nernst 方程式
2-8 離子濃度與電位
2-9 液體接面電壓
2-10 電極程序
2-11 電流與反應
2-12 反應速率
2-13 Butler-Volmer 動力學
2-14 極化
2-15 Tafel 動力學
2-16 多步驟反應動力學
2-17 平行反應動力學
2-18 金屬溶解或腐蝕
2-19 Evans 圖
2-20 濃度極化動力學
2-21 電結晶
2-22 表面鈍化
2-23 產氣反應
2-24 電催化
2-25 Marcus 動力學
2-26 溶液成分的電子能階
2-27 金屬電極的電子能階
2-28 半導體電極界面
2-29 半導體電極之電子轉移
2-30 半導體照光
2-31 光電化學反應
2-32 光電化學池
2-33 輸送現象
2-34 動量輸送
2-35 熱量輸送
2-36 質量輸送
2-37 電荷輸送
2-38 擴散控制系統
2-39 非穩態擴散
2-40 電化學可逆
2-41 對流控制系統
2-42 多孔電極系統
2-43 電流分布
2-44 反應器設計
2-45 批次操作
2-46 連續操作
第三章 電化學分析
3-1 電化學分析原理
3-2 電化學分析方法
3-3 電化學分析系統
3-4 工作電極
3-5 旋轉盤電極
3-6 旋轉盤環電極
3-7 參考電極
3-8 電化學工作站
3-9 電位與電流測量
3-10 穩態極化曲線測量
3-11 腐蝕電位與腐蝕電流測量
3-12 暫態極化曲線測量
3-13 階梯電流分析-(I)反應控制
3-14 階梯電流分析-(II)質傳控制
3-15 控制電量分析
3-16 階梯電位分析—(I)反應控制
3-17 階梯電位分析—(II)質傳控制
3-18 線性掃描伏安法
3-19 循環伏安法—(I)反應控制
3-20 循環伏安法—(II)質傳控制
3-21 溶出伏安法
3-22 脈衝伏安法
3-23 等效電路
3-24 電化學阻抗譜—(I)電荷轉移
3-25 電化學阻抗譜—(II)質量傳送
3-26 電化學阻抗譜—(III)時間常數
3-27 電化學阻抗譜—(IV)數據解析
3-28 電化學雜訊法
3-29 電化學活性面積測量
3-30 電化學電容測量
3-31 擴散係數測量
3-32 電化學原位測量
3-33 電化學原位紅外線光譜分析
3-34 電化學原位拉曼光譜分析
3-35 電化學原位質量分析
3-36 電化學原位掃描探針分析
3-37 掃描電化學顯微鏡
第四章 電化學應用
4-1 電化學冶金
4-2 電解提煉鋁
4-3 電解提煉鋅
4-4 鹼氯工業
4-5 電解水產氫
4-6 光電化學產氫
4-7 電鍍銅
4-8 電鑄
4-9 化學鍍鎳
4-10 陽極氧化鋁
4-11 電泳沉積
4-12 電解拋光
4-13 電化學加工
4-14 腐蝕防制
4-15 陽極保護法
4-16 陰極保護法
4-17 鋅錳電池
4-18 鉛酸電池
4-19 鋰離子電池
4-20 氫燃料電池
4-21 甲醇燃料電池
4-22 金屬空氣電池
4-23 液流電池
4-24 染料敏化太陽電池
4-25 電化學電容
4-26 薄膜蝕刻
4-27 銅製程
4-28 化學機械研磨
4-29 電路板通孔電鍍
4-30 電解回收
4-31 電浮除與電混凝
4-32 電化學降解
4-33 電化學整治土壤
4-34 電透析
4-35 離子選擇電極
4-36 氣體感測器
4-37 離子感測場效電晶體
第五章 總結
5-1 電化學反應器設計
5-2 電化學程序設計
5-3 電化學發展趨勢
附錄
參考資料
序/導讀
自序1
吳永富
十八世紀末,一件蛙腿抖動的意外開啟了電化學的研究,追根究柢的伏打掌握了電化學現象的本質,站在伏打肩膀上的戴維則發現了諸多元素,但是他更重大的發現卻是一位書店裝訂工送來的演講筆記。後來這份筆記的整理者謙和且深遠地衝擊了人類文明,他整合了化學、電學和磁學,為後世的電力與通訊鋪上軌道。愛因斯坦的書房中,長期懸掛著他的畫像,表彰後世的崇敬;英國的西敏寺內,牛頓的墓地旁,原本也為他留下一塊地,但他婉拒此般殊榮,僅向妻子言及,他以前只是鐵匠的兒子和書店的學徒,以後在墓碑上不需任何尊稱,只要刻上麥克.法拉第。
法拉第最受人推崇的表現包括他的洞察能力、實證能力與推廣能力,儘管沒有深厚的學理基底,但仍可自建體系,產生創見。他對科學教育的普及化貢獻卓著,透過定期系列演講,展示科學研究成果,拉近人類與自然的距離。筆者謹遵前人的步伐,期望透過本書的撰寫,將電化學的沿革與發展、原理與應用、工具與方法,採取類似塗鴉的圖解型式,仿造傳統課堂的講桌黑板,描繪電化學的內涵,闡釋電化學的因果。每一單元搭配一張簡圖,視覺化地組織內容,不僅期望讀者能快速理解,也希冀讀者能延伸視野,終而見樹也見林。
本書承襲了分別著重於電化學之原理、分析和應用的國外巨著, 包括Newman 與Thomas-Alyea 撰寫的《Electrochemical Systems》、Bard 與Faulkner撰寫的《Electrochemical Methods》、Pletcher 與Walsh 撰寫的《Industrial Electrochemistry》。在有限的篇幅下,本書整合了上述三本巨著的精華,並且引入近期的研究方法與成果,相信書中內容能涵蓋開天闢地的伏打電池與現已普及的鋰離子電池,闡述之中發展出的材料科學、熱力學、動力學和分析化學。
在大學的講堂中,主要傳授求知方法和學理架構,本書參照前人的思維,從伽凡尼的猜想,到伏打的思辨,再進入戴維的應用,終而邁入法拉第的深化,期盼讀者從中獲益。另因科技演進刺激了今日的我們,必須思考永續發展的議題,在聯合國提出的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至少有5 項關聯到電化學,故期勉未來投入相關研究的讀者,除了追求真理、提升效能,也應利用電化學技術,促進環境永續。愛因斯坦早已提及:「關心人類和我們的命運,始終是所有科技努力的目標,在你的圖表與方程式中,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謹獻芻言共勉。
自序2
林律吟
綜觀眾多訪間出版的電化學書籍,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包含電化學原理、電化學工業和電化學分析。於書籍當中作者已針對此三種面相提出解說,有效推動了電化學的教學和發展。總結來說,電化學的理論面涉及材料科學、熱力學、動力學和輸送現象。而電化學的應用面則包含化學工業、材料工業、機械工業、電子工業、環境工程和生醫工程等領域。另外,在實際應用電化學技術時,亦需整合程序設計和電腦輔助工程。因此,現代的研發工作無論是在實驗室或產業界進行,皆需使用精密的儀器和對應的分析方法,才能深入探究議題並且有效提升產能。
有鑑於此,本書於第一個核心當中,將會闡述電化學理論。首先將探討電極和電解液的界面,再深入研究界面的電子轉移過程,以及控制此過程的因素和方法。藉由掌握電化學基本原理,才能進入應用面的深入探討。本書於第二個核心當中,將會介紹電化學的分析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有充分認識與運用實驗工具,並加以執行分析測試,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擴展技術應用的前景。現代電化學方法已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本書於第三個核心中,將逐一介紹電化學技術的應用。相信透過實際案例的介紹,可更容易驗證電化學原理的實用性。然而,礙於篇幅,本書主要目標仍設定於閱後快速掌握電化學的入門概念,並進一步簡化前述的原理、分析與應用,以精要地羅列成本書的第二到第四章。除了上述介紹的內容之外,為了讓讀者能更清楚電化學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五章亦提供相關說明,希冀讀者閱後能描繪電化學發展的輪廓與藍圖,並由此開創新局。
回想本人初次接觸電化學,是在就讀台大化工系大學三年級進行專題研究時,之後於求學與工作生涯發展中,電化學與本人的關係更為密不可分。身為電化學研究領域的學者,除了平時鑽研與教授電化學相關課程,也逐漸萌生推廣電化學的動機。藉由本次機會撰寫一本整合電化學知識的專書,希冀能分享本人有限的所知所學,提供讀者相關知識與經驗,共同利用電化學解決現今社會面臨的諸多挑戰,例如能源、資源、汙染、氣候和健康問題。善用電化學技術可在諸多議題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藉由能源轉換與儲存、資源再利用、金屬防蝕、環境保護和生醫感測等方式,研發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總結而言,預先理解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至關重要,希冀本書能作為讀者應對挑戰與推陳出新的堅固基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