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完全指南
由解剖學・運動動作兩大領域專業人士共同執筆,3D彩圖完整呈現各動作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肩膀卡卡舉不起,該如何是好?
由解剖學・運動動作兩大領域專業人士共同執筆
以3D CG彩圖完整呈現,抽象的動作解剖學一看就懂!
肩膀僵硬、肩膀痠痛、五十肩……與肩膀相關的不適,幾乎可說是日常必然的煩惱。
不過,當我們提及這些症狀時所指稱的「肩膀」,具體來說究竟是哪個位置呢?
一般所謂的「肩膀」,是指頸部以下、連接手臂與軀幹的部位。
然而從骨骼構造來看,並沒有名為「肩膀」的骨頭;而在解剖學領域裡,也並未明確定義肩膀的部位。就連東西方對於肩膀範圍的概念,其實也存在大大的不同。
而本書所採觀點,則是從整合的角度出發,將頸根部至肩頭所涵蓋的「肩胛帶」範圍都視為肩膀部位,循序漸進剖析相關知識。
全書架構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解剖學的角度切入,分成【骨骼】、【肌肉】與【運動】三章,集中講解肩胛的基本結構與動作方式;
第二部分延伸前半所授,深入運動學範疇,透過【常見問題與不適】、【肩膀類型確認法】、【矯正運動】與【功能改善運動】四個章節,循序漸進地了解造成不適的原因,由專家指導,搭配真人彩圖示範改善運動的執行方法,提升肌肉的柔軟度。
本書是肩膀結構解剖、不適症狀的預防與改善專書,
無論是醫學領域或醫療從業人員、物理治療師,
還是健身教練、運動指導員與防護員等身體工作者,
這本完全指南都將成為您專業上不可缺少的必備搭擋。
本書特色
◎聚焦肩膀部位,詳細剖析骨骼、關節、肌肉的結構,搭配精美彩圖更易懂。
◎針對東方人常見的肩膀障礙,釐清發生機制,歸納問題點,由專業人士提供改善不適症狀的體操治療法。
◎專章收錄,通過3個動作+5個姿勢檢核點,參照圖片跟著做,初步掌握身體不適的源頭,搭配體操治療更見效。
目錄
◎前言
第1章 構成肩膀的骨骼
‧肩膀的範圍
‧肩胛帶骨骼
‧鎖骨
★專欄① 鎖骨的由來
‧肩胛骨
★專欄② 肩胛骨的由來
‧肩關節骨骼:肱骨
★專欄③ 肱骨的兩個「頸部」
‧與肩膀運動相關的骨骼
‧肩膀的關節 3個解剖性關節與2個功能性關節
★專欄④ 肱骨的2個角度
‧肩帶的演化
★專欄⑤ 性別所帶來的肩寬差
第2章 構成肩膀的肌肉
附著於肩帶骨骼上的肌肉
‧斜方肌
★專欄⑥ 斜方肌的由來
‧菱形肌
‧提肩胛肌
‧前鋸肌
★專欄⑦ 肩胛骨會「騰空」──翼狀肩胛
‧胸小肌
‧鎖骨下肌
‧肩胛舌骨肌
‧胸鎖乳突肌
附著上臂與前臂骨骼的肌肉
‧棘上肌
‧棘下肌
‧肩胛下肌
‧小圓肌
‧大圓肌
‧三角肌
‧喙肱肌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長頭
‧闊背肌
‧胸大肌
其他:與肩膀運動及姿勢維持相關的肌肉
‧椎前肌群
‧斜角肌群
‧枕下肌群
‧固有背肌
‧其他:支撐前頸部的肌肉
舌骨下肌群
‧其他:支撐胸廓的肌肉
後上鋸肌、後下鋸肌
★專欄⑧ 筋膜fascia、muscle fascia之分
第3章 肩膀的運動
‧肩膀的兩種功能
‧肩膀的可動性
‧肩膀的「固定」作用
★專欄⑨ 為什麼小孩的肩膀容易位移?
‧肩帶:鎖骨的運動
‧肩帶:肩胛骨的運動
‧鎖骨+肩胛骨+肱骨的複合運動
★專欄⑩ 使用運動用語要留意
‧功能性關節的運動
‧肩胛肱骨節律
‧起始位置
‧肩膀與呼吸運動
‧肩膀與步行運動
★專欄⑪ 重心移動的訣竅
‧肩膀與運動表現
★專欄⑫ 轉動肩膀其實很難
第4章 肩膀相關須知事項──常見的肩膀問題與不適
‧為什麼會「肩膀僵硬」?
★專欄⑬ 為何肌束與肌腱會扭轉?
‧放任肩膀僵硬會如何?
‧如何治好肩膀僵硬?
‧肩膀傷害與運動
‧肩膀傷害與年齡增長
‧肩膀與減肥
‧如何避免肩膀受傷
★專欄⑭ 歐美人不會肩膀僵硬?
第5章 肩膀的類型與確認法
‧肩膀與姿勢
‧姿勢確認
1. 左右肩高度確認(正面站姿)
2. 耳朵與肩膀的位置確認(側面站姿)
3. 耳朵與肩膀的位置確認(臥姿)
4. 肩胛骨高度與展開程度確認(背面站姿)
5. 肩胛骨浮起程度確認(背面)
‧動作確認
1. 是否能雙手併攏舉高?
2. 肩胛骨是否能靠攏?
3. 是否能背後握手?
★專欄⑮ 不想肩膀僵硬,就要提升肌肉柔軟度
第6章 各種肩膀類型的運動
1. 聳肩型
2. 垂肩型
3. 斜肩型──單肩上提
4. 斜肩型──上半身扭轉
5. 駝背/肩胛骨八字型
6. 肩胛骨非對稱型
7. 動作確認1【雙手合掌高舉】時,手臂無法貼近耳朵(手肘彎曲),手臂會往前伸
8. 動作確認2【靠攏肩胛骨】時,肩胛骨無法靠攏
9.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上面的手無法往下彎
10.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下面的手無法往上彎
11. 動作確認3【背後握手】時,上面的手無法往下彎,下面的手也無法舉高
第7章 肩功能改善運動
‧什麼是放鬆?
‧什麼是肌力強化?
‧什麼是伸展?
1. 提肩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2. 壓肩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3. 靠攏肩胛骨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4. 展開肩胛骨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5. 活動上臂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6. 與肩膀活動度及姿勢維持相關的肌肉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7. 呼吸肌肉的運動
──放鬆、肌力強化、伸展
附錄
‧肩膀的運動一覽(圖解)
‧與肩膀運動相關的肌肉一覽
‧肩功能改善運動一覽
‧參考文獻
序/導讀
前言
本書《肩胛完全指南》,是繼2012年發行的《骨盆完全指南》(暫譯)後,「運動器官」解說系列的第二本專書。與《骨盆完全指南》一樣,本書在初期企劃與實際編撰內容時,都希望讀者能夠從書中所提供的觀點,多面向掌握與運動相關的「肩膀」,並運用所學知識,思考人體動作。
本書很努力地想列出與「肩膀」相關的各種內容,在編撰時卻發現遇到的第一個問題竟是「肩膀應該如何定義」,這或許也可以當成每個人在認知上的落差。
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肩膀」,以橫向(額狀面)來說,介於頸根部至肩頭(肩峰),前後(矢狀面)的話則是指肩胛棘(後面)至鎖骨(前面)區域,相當於頸部位置。這個區域包含了斜方肌、棘上肌、提肩胛肌,這些都是出現「肩膀僵硬」時,會按摩舒緩的對象肌肉。如果將範圍擴及至「廣義的肩膀僵硬」,那麼整片斜方肌、肩胛骨、脊柱相對應於背部的「肩胛部」或「頸部」之不適感,也都會被歸類為「肩膀僵硬」。
反觀西方人認知的「肩膀」,卻是解剖學上關節囊包覆肩關節(肩胛骨及肱骨)時,皮膚相對應的區域範圍,這也意味著三角肌才是「肩膀區域」,遠比日本人認知的範圍來得小。由於觀念上的差異,導致雙方對肩膀的定義不同,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才出現了「只有日本人才會肩膀僵硬」的說法。
日文中,肩胛骨的漢字寫作「肩甲」,唸作「かた」。其實在還沒決定要編撰本書之前,我就對日文的「肩胛骨」一詞相當感興趣,甚至希望能有機會推出簡單以「肩胛骨」命名的書籍。直接音讀「肩甲」的話會唸作「けんこう」,也是「健康」的日文發音。
期待本書除了是能夠累積知識的「健康」解剖書之外,也能是「肩膀」的輕鬆讀物,讓不同的讀者作為手邊的參考書多加運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