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大滅絕:森林消失了,蟲鳥無所棲息,土壤變得貧瘠,再也難見明月清風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作者不只描述許多人都熟悉的事實,如全球森林正面臨人類的全面攻擊,平均每秒鐘「弭平」兩公畝半;森林消失不但造成許多動植物的絕種,也讓許多山地原住民流離失所;帶來洪水、土石流、山崩等等。本書特點在於從歷史和政治經濟的角度出發,剖析森林消失的來龍去脈。
①歷史方面:作者指出包括伊朗、伊拉克、以色列這些「古文明發祥地」數千年前都是森林茂密的好所在,現在的乾燥荒涼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代價。
②政治方面:作者主要著墨於美國的政商共犯結構,揭發所謂「環境影響評估」的騙局。
③經濟方面,作者指出全球化的結果造成富國剝削貧國資源,讓跨國公司加速剷除貧國的森林。
本書也一一破解許多大企業的說法,像是「森林(紙製品)是可再生資源」、「植林與自然森林一樣可以保護生態」等等。作者認為企業一面利用此類常見迷思來應付環保壓力,一面過度砍伐原始自然森林;雖然他們也因應法規種植一些快速生長的樹種,但砍伐週期過短,樹種又單一,根本無法涵養原始森林的生態。作者呼籲修訂法規,不可再動原始森林、復育森林生態、歸還原住民土地;呼籲讀者正視森林消失的危機、改變生活習慣、減少消費、抵制跨國企業剝削貧國資源的做法。
本書特色
•亞馬遜網站讀者評價四顆星半。
•本書指出問題不在於生態技術面,而在於政治經濟面。此觀點對台灣特別有參考意義。
•本書深入挑戰全球化的主流意識,對於過去台灣遭受關貿協定、WTO衝擊有所印證
•作者自身為保育第一線人士,振臂疾呼,文字情感強烈,對現行體制多所抨擊。
•針對台灣現狀:另外收錄陳玉峰【非序】、金恆鑣導讀(以及各章章末論述)以及李根政【台灣山林的悲歌】。(講台灣山林現狀與森林運動始末,當作附錄)
目錄
關於蠻野心足系列
推薦序一 國土永續政策必備的思維/余範英
推薦序二 對環境保護更深層的認識/夏禹九
推薦序三 找回森林與人及生態的連結/關秉宗
非序 聆聽天籟與澄明本性/陳玉峯
導讀 摧毀自然之基石,起有永續之生命?/金恆鑣
【前言】
【第一章】森林摧毀
【第二章】森林棲居者
【第二章】責任承擔
【第四章】殺害森林
【第五章】造紙毀世界
【第六章】撒謊的護衛
【第七章】不公正的體制
【第八章】舞弊腐敗
【第九章】全球化的真相
【第十章】消耗世界
【第十一章】無效的解決方案
【第十二章】棄絕吉爾伽美什的應許
【附錄】本土篇 台灣山林的悲歌/李根政
序/導讀
前言
森林一直是教我認識和平、多樣性、民主的老師。各式各樣的生命型態,無論是大是小,會動與否,無論棲於地上或地下,無論長著翅膀、腳或葉子,都在森林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森林教我們瞭解,多樣性是和平的先決條件,民主所不可或缺。
我在喜馬拉雅山森林的懷抱之中長大。當該地的農婦發起棲窠(chipko,即擁抱樹木)運動時,我放棄原來的物理研究,轉而投身環境研究及相關行動。
森林一直在印度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人們把森林奉為阿蘭若妮(Aranyani),亦即森林女神,是生命和繁殖力的主要來源。森林被視為群落社會演化的典範,森林的多樣、和諧與自足等特質,已成為印度文明所依循的準則;所謂阿蘭若桑士克利提(aranya samskriti,可粗略譯為「森林文化」)並非原始落後之況,而是自覺的選擇。根據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看法,印度文化的獨特處在於它把林中生活視為文化進展的最高型態,他在《森林學校》(Tapovan)一文寫道:
「當代西方文明係以磚木構築,立基於城市。印度文明之獨特,在於它不由城市而從森林中汲取物質及知性的更新力量。在印度,最好的想法總是從離群索居、神參水木的環境下產生。森林的寧靜助長了人類的知識進展;森林文化推動了印度文化。在森林中崛起的文化不斷受到森林中與時進行著的種種再生過程影響,其中包括不同物種、不同季節、不同形聲味的轉變。於是,多樣性生命或民主多元論此一統合原則乃成為印度文明的基準。
印度思想家不受磚木銅鐵的束縛,他們身居森林之中,與林中生命結成一體。活的森林是他們的庇護所,是他們的食物來源。人類生活與活的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成為知識泉源。在這套知識體系之中,自然不是靜止無生命的。森林中的生活經驗讓人充分理解到,活的自然乃是光與空氣、食物與水的來源。」
作為生命之源,自然被賦予神聖地位;而人類的演化則以人類在知識上、情感上、精神上與自然之步調及模式相契合的能力做為量度標準。因此,森林孕育出一種與自然和諧一體的生態文化,而這正是最根本的生態文化。經由參與森林中的生命而獲得的這種知識,不但是阿蘭若迦(Aranyaka,即《森林書》)的主要內容,也是部落及鄉村社會日常信仰的精髓。作為地球繁殖力與生產力的極致,森林則被賦予另一個象徵型態,即大地之母或槃那杜伽(Vana Durga),或說樹木女神。在孟加拉,她跟席歐拉樹(sheora,學名Trophis aspera)有關聯,也跟婆羅雙樹(sal,學名Shorea robusta)及菩提樹(asvathha,學名Ficus religiosa)有關聯。在庫米拉(Comilla),她被稱作巴曼尼(Bamani);在阿薩姆,她被稱作魯佩斯瓦里(Rupeswari)。在俗民及部落文化裡,樹木和森林被當作槃納狄瓦塔(Vana Devata,即森林之神)奉拜。
但是,森林——我們的神聖母親,教導我們和平與安祥的老師——本身卻逐漸成為戰爭的受難者。這是一場由單一農作心態的暴力所引發的戰爭,該心態把自然視為原料,把生命化為商品,把多樣性當成威脅,把毀滅視作「進步」。在《森林大滅絕》一書裡,戴立克.簡申與喬治.德芮芬向我們展示了我們這些活生生的守護者所遭受的恐怖攻擊,以及我們真正的安祥如何被摧毀。
凡丹納.席瓦(Vandana Shiva)
2003年8月8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