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腦神經科權威
朱迺欣博士潛心探索打坐對大腦的影響
《打坐與腦》為朱迺欣醫師在立緒文化出版腦神經科學系列的經典著作,於2010年出版,本書為第二版印行,紀念朱醫師逝世周年。
朱醫師多年潛心於佛禪學,探索打坐對腦神經的影響,實踐愛因斯坦的名言:「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致力於宗教與科學融合的研究。
※
目前,打坐已風行全世界。研究打坐,不但順應世界潮流,也能幫助我們瞭解心靈在大腦的運作,以及主觀經驗的一些腦機制。打坐可以說是「心靈的探針」。
腦是心識(mind)的器官,打坐是心靈的訓練,牽涉到腦的運作。所以,腦與打坐應是息息相關。這表示,如果我們想瞭解打坐,必須認識我們的腦。
廿一世紀是腦的世紀,我們必須探索腦的奧祕,包括認識我們自己,瞭解心識是什麼,情緒何等重要,智慧如何培養。我們正處在「心靈革命」的時代,打坐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因為它提供人類探索心靈的探針。
做為現代人,我們必須瞭解腦;把腦的知識變成常識。如此,我們才能安然處在「心靈」革命中。我們期望,我們因而能獲得心靈的平靜、快樂和滿足。
※
坐禪是靜坐冥想(meditation),華語傾向用打坐。雖然目前打坐風行世界,「禪與腦」對打坐本身,似乎未做深入探討,例如:打坐的歷史背景、打坐的方法、打坐的派別、打坐的原因、打坐的好處等。打坐的這些問題,我相信,應該是一般民眾想知道的。
剛好,我自己對打坐有興趣,也有一些經驗,對打坐的科學文獻也有所涉獵。經過再三思索,我把想要寫的,定在打坐的腦科學研究,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有千年歷史的東方心靈鍛鍊。
不可否認,我對打坐和打坐的作用,有個人的一些見解,把它稱為偏見(bias)也可以。因為我喜歡歷史,我往往從歷史的角度觀察與分析;因為我也是腦科學的研究者,我也往往從腦科學的角度探討。
與其他科普書籍比較,此書有一個特徵,即在敘述實驗發現或結果時,往往直接引用報告的表或圖,顯示實驗的「本來面目」,然後用通俗的語言說明或解釋。我衷誠希望,此項新嘗試能讓讀者產生親身感受的經驗,如同禪宗所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朱迺欣〈自序 腦科學看打坐的「本來面目」〉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朱迺欣教授是台灣神經醫學界輩分崇高且備受尊重的前輩。這是他以身為一位神經科學家及神經內科醫學專家及自身的體認所撰寫的一本非常深入淺出從腦科學觀點來看「禪」的專書。
個人一直從事腦造影(Brain Imaging)科技催生下的現代認知神經科學及臨床人腦科學與醫學已近二十年,所閱讀過之專刊專書與科普著作不知凡幾,卻深深感動於迺欣教授寫這本書的心力用意之深,更能預見本書所將帶給後進的啟發。——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所長 謝仁俊教授 推薦
朱醫師在〈自序〉中謙稱:「這本書可說是《禪與腦》的補充(supplement),或是它的同伴。」但是此書也能自成一家之言,它更能從東方文化與西方科學相比對的角度,依照腦科學發展史的順序,評介各種精闢與啟發性的議題,內容條理分明,文筆深入淺出,不僅可供學術界學者、具修行經驗者之利用,也可作為一般大眾的入門指南。——法鼓佛教學院校長 惠敏法師 推薦
目錄
〈序言〉
01推薦序/釋惠敏
人成即佛成:心=腦×眾生2
02推薦序/謝仁俊
禪與腦≠禪與心
03自序/朱迺欣
腦科學看打坐的「本來面目」
I 前言
01 築起科學與宗教的橋樑
02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03 打坐是東方文化和宗教的特色
04 打坐風行世界
II 打坐
01 打坐是什麼?
02 為什麼想要打坐?
03 打坐的最大影響在腦
04 瑜伽
05 超覺靜坐
06 佛教
07 道教
08 打坐派別的比較
09 為什麼雙盤坐?
10 靜坐在安靜腦
11 打坐的不良副作用
12 結語
III 認識我們的腦
01 人腦的特殊性
02 人類的神經系統
03 大腦皮質
04 邊緣系統
05 情緒
06 腦幹
07 清醒與睡眠
08 神經傳導物質系統
09 注意的神經網路
10 結語
IV 意識與自我意識
01 意識
02 自我和自我意識
03 「自我」的建立
04 自我意識與腦的發展
05 結語
V 打坐的腦科學研究
01 意識革命
02 認知科學革命
03 打坐的身心變化
04 打坐的腦波研究
05 打坐的神經造影研究
06 結語
VI 打坐的展望
01 打坐在求「靜」和求「定」
02 實驗假象
03 打坐研究任重道遠
04 結語
誌謝
參考文獻
序/導讀
自序
人腦科學看打坐的「本來面目」
朱迺欣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因緣有二位貴人:一位是我的神經學老師奧斯汀(James H. Austin)教授;另一位是法鼓佛教學院副校長杜正民教授。
2007年,遠流出版了奧斯汀教授的經典著作《禪與腦》。我有榮幸把它編譯成濃縮版,由八十萬字縮減為二十萬字。雖然中文版的風評不錯,卻有些人抱怨,內容過於學術性,不容易懂,也不好念。
同年十一月,奧斯汀教授訪台,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熱心支持,安排他為該院第一屆大師講座演講。因此,我有機會與杜副校長碰面。當我們閒談時,我提到有人覺得《禪與腦》難念,杜副校長馬上說:「以你的背景,你自己也可以寫一本類似《禪與腦》的書,不過要比較通俗,比較深入淺出。」
後來,我對《禪與腦》做一番思考。它是學術水準相當高的巨作,文獻的收集鉅細靡遺,又有奧斯汀教授的很多推想和假設。可惜,此書並非一般人皆能消化瞭解。對我來說,比起我曾翻譯的《尋找腦中幻影》,此書的翻譯難度,可說難上加難。
坐禪是靜坐冥想(meditation),華語傾向用打坐。雖然目前打坐風行世界,《禪與腦》對打坐本身,似乎未做深入探討,例如:打坐的歷史背景,打坐的方法,打坐的派別,打坐的原因,打坐的好處等。打坐的這些問題,我相信,應該是一般民眾想知道的。
剛好,我自己對打坐有興趣,也有一些經驗,對打坐的科學文獻也有所涉獵。經過再三思索,我把想要寫的,定在打坐的腦科學研究,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有千年歷史的東方心靈鍛鍊。
不可否認,我對打坐和打坐的作用,有個人的一些見解,把它稱為偏見(bias)也可以。因為我喜歡歷史,我往往從歷史的角度觀察與分析;因為我也是腦科學的研究者,我也往往從腦科學的角度探討。
與其他科普書籍比較,此書有一個特徵。此書在敘述實驗發現或結果時,往往直接引用報告的表或圖,顯示實驗的「本來面目」,然後用通俗的語言說明或解釋。我衷誠希望,此項新嘗試能在讀者產生親身感受的經驗,如同禪宗所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要感謝奧斯汀教授,如果我沒有翻譯《禪與腦》,我不會寫此書。這本書可說是《禪與腦》的補充(supplement),或是它的同伴,但是它的目標和對象,略有不同。這本書是通俗的科普,對象是有興趣的一般讀者。所以,此書的敘述,雖然沒有《禪與腦》的深度和嚴謹,但它比較容易念,也有一定的學術性。
打坐是東方特色的心靈訓練,也可說是西方腦科學研究心靈的一種探針。雖然靜坐冥想被認為起源於吠陀印度教,最近文獻顯示,此種心靈鍛鍊可能由印度和中國獨自平行發展出來。我們應該以此項文化遺產為榮,因而想從腦科學的角度,窺探它的奧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