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暢銷版】
必學大腦活化術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隨書附贈】逆轉腦霧、抗失智運動圖卡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從臉部特徵、體態、步態,看出大腦是否失衡
	想了解自己的大腦狀態?李政家博士提供自我檢測的方法,不必去醫院照X片或核磁共振影像,就能知道大腦退化的跡象,進而提醒自己從小地方改善,將失衡處的大腦給平衡回來,活化自己的大腦,健康自然好。
	
	自我檢視時可以利用鏡子或親友從旁協助,觀察究竟是右腦還是左腦有不平衡的徵兆,現在就開始吧!
	
	●觀察1:臉部→大腦會直接影響臉部肌肉的張力,可以透過照鏡子或是拍照觀察臉部幾個重要特徵是否有左右差異,就可以得知左右腦的狀態,例如額頭皺紋左右邊不一樣、眉毛一高一低、眼瞼下垂、法令紋一深一淺、舌頭往外伸出時會偏向某側。
	
	●觀察2:體態→頭偏向某側、肩膀一高一低、手臂貼齊腰間時,手肘較為彎曲、大拇指無法和褲子的縫線貼齊、大腿膝蓋或腳掌往外轉。
	
	●觀察3:步態→走路時手臂擺動幅度較小、腳掌下垂,經常被絆倒、原地踏步走時無法維持定點。
	
	☉大腦活化術,挽救弱化、失衡的左右腦
	人體擁有的12對腦神經與腦部不同區塊,各自掌管著不同的功能,藉由外來的刺激與訓練能活化腦神經,因此我們可以針對弱化的大腦區域,或是根據自己想要加強的部分,進行特定活動去刺激腦細胞的活化。
	
	本書分別提供活化左腦及右腦的技巧,找出自己可以持之以恆的項目來做,不久之後將會發現大腦愈來愈靈光,甚至會顯現在五官、體態以及步態上。
	
	如果是右腦弱化,可以透過下列幾種方式活化右側大腦:
	●活化右腦1:使用比較強烈、刺激的味道,透過左邊鼻孔吸入,例如洋蔥。
	●活化右腦2:利用照明光源由左側45度角照射,進入眼睛,透過視神經活化右大腦。
	●活化右腦3:練習只讓聲音從左耳進入,例如耳塞塞右耳,耳機放左耳聽音樂。
	●活化右腦4:左手左腳練習做「畫8字型」的運動。
	●活化右腦5:左手大拇指重複、快速的與其他手指指尖碰觸,同時數數1234、4321。
	
	如果左腦弱化,可以透過下列幾種方式活化左側大腦:
	●活化左腦1:練習右側咀嚼食物,例如口香糖,每次2~3分鐘。
	●活化左腦2:每天練習用右手拿牙刷或電動牙刷刷牙。
	●活化左腦3:聽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例如進行曲、流行樂。
	●活化左腦4:使用精油或是比較芳香的味道,透過左鼻孔吸入,例如薰衣草、水果香味。
	●活化左腦5:利用照明光源由右側45度角照射,進入眼睛,透過視神經活化左大腦。
	
	李博士不僅只談疾病與治療,更多的是致病的原因以及自療的方式,衷心希望本書能讓讀者的觀念更進化,學會不依賴藥物、調整生活、聰明飲食,使自己越來越健康。
	
	本書特色
	
	●旅美行醫20年,也是暢銷書作者的李政家醫學博士,繼《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帶動新一波討論功能神經學的熱潮後,再度為處在疾病邊緣的你我,打造最全面、最專業、立即實踐的啟動大腦平衡身心健康手冊。
	
	●李政家博士集功能神經學、脊骨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我們的影響,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只要生活習慣的小小改變,就能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態,重新掌握自己健康的主導權!
	
	●賴徵瑞(寶島聯播網執行董事)、趙哲暘(台灣牙科睡眠醫學會理事長)、劉仲成(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王羽暄(身心療癒師/台灣行動瑜伽協會創辦人)各界推薦
目錄
	推薦序 
	「凝視」是通過視覺神經直接作用大腦 王羽暄
	「功能神經學」預防身體的退化,延長健康生活 王詩婷
	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的「功能神經學」 趙哲暘
	
	閱讀之前 測一下,你的小毛病,是不是與腦失衡有關?
	
	第一章  健康的大腦,能啟動身心自我療癒
	1-1大腦,決定全身的感知與控制
	●絕大多數的病痛,在大腦弱化處就已現端倪
	●大腦平衡與疾病息息相關
	●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系統,以及所有情緒反應
	●大腦控制生理時鐘、免疫系統
	
	1-2「功能神經學」,助大腦健康一臂之力
	●身體的大小病痛,都烙印在大腦裡
	●身體器官的敏感度、疼痛度及活化
	●功能神經學,為預防醫學的第一把交椅
	
	1-3健腦黃金四要素:強化粒線體、排除干擾、提供氧分、刺激活化
	●回歸自然,強化粒線體:曬太陽、接地、浸冰水或洗冷水澡
	●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藍光、環境荷爾蒙、加工食品
	●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氧氣、葡萄糖和優質油脂
	●持續給予刺激活化:越具挑戰性,大腦越強大
	
	1-4活化大腦利器:善用腦神經系統特性
	●善用神經可塑性,重建大腦連結
	●基於神經同源性,可利用特定遠端部位達成活化效果
	●認識神經代謝容忍度,才不會適得其反
	
	1-5左右腦無時無刻都在變動、找平衡
	●依賴科技產品,反而會弱化大腦
	●性格特質,其實是來自於左右腦發展不均
	●透過臉部、身體平衡和步態,可以判斷左右腦失衡程度
	
	1-6健康第一步,認識大腦發展進化
	●原始腦:先天預設,行為經驗也難改變
	●舊腦:掌控喜怒哀樂,也對氣味、聲音、光線敏感
	●新腦:全方位且有智慧
	
	1-7層層分工縝密的大腦神經系統
	●感覺接受器:接收全身色香味觸痛等訊號傳遞
	●周邊神經系統:感覺與運動神經的傳令兵
	●脊髓:受損後無法再生,反射能力的前線指揮官
	●腦幹:處理所有神經訊息的中繼站
	●中腦:主要功用在於增強交感神經訊號
	●橋腦:增強副交感神經訊號
	●延腦:人體主要生命中樞
	●小腦:扮演訊號中繼站、整合與協調角色
	●前庭小腦:處理身體平衡與空間定位功能
	●脊髓小腦:穩定脊椎核心肌群穩定與同側肢體協調性
	●大腦小腦:協同大腦處理認知功能的進行
	●基底核:動作、意念和情緒的紅綠燈
	●丘腦:過濾視覺與聽覺的通道
	●前額葉:具理性思考能力,人與動物最大的差異所在
	●頂葉:感知外界互動的資訊處裡窗口
	●顳葉:掌管理解力、記憶力、視覺力
	●枕葉:不會看成顛倒黑白影像的幕後功臣
	●邊緣系統:懷念媽媽味道的情緒記憶樞紐
	【大腦小教室】
	長期吃抗憂鬱藥,竟平衡變差、行動不便
	駝背、畏光、怕吵,都是中腦退化徵兆
	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神經,可能引發偏頭痛、肩頸痠痛
	
	第二章 大腦養生術
	2-1大腦一怕缺氧、二怕缺糖
	●供氧不足,造成的全身病症多;缺糖導致蛋白質堆積,傷害大腦神經元
	
	2-2飲食要抓得住大腦的營養喜好
	●大腦不愛精製澱粉和精製糖,最愛好油
	●Omega-6跟Omega-3黃金比例1:1
	●Omega-6和Omega-3的作用機制
	
	2-3慢性過敏原,傷腦於無形
	●吃錯了,身體會自我攻擊,誘發發炎反應
	●腸漏症、腦漏症是腸腦連缐的機制失靈
	●血液和肌力測試,都能找出食物慢性過敏原
	
	2-4吃喝用竟然都中傷大腦
	●開心吃吃吃喝喝的背後,潛藏健康大危機:食物人工色素/阿斯巴甜/黃麴毒素/味精
	●日常生活用品傷腦不自知,宛如慢性中毒:甲醛/苯/重金屬/氟化物/塑化劑
	
	2-5現代人造光電,傷腦又傷身
	●人造電磁波,造成細胞退化的恐怖敵人
	●人造光源,讓人類健康黯淡無光
	●3C產品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超乎想像!
	●放鬆眼部肌肉,改善3C產品的健康影響
	
	2-6運動、紓壓、生酮都很好,更大推間歇性斷食
	●運動:健康強度一分
	●紓解壓力:健康強度二分
	●低碳水高油脂飲食:健康強度三分
	●生酮飲食:健康強度四分
	●間歇性斷食:健康強度五分
	【大腦小教室】
	大腦也怕糖太多
	火鍋湯頭不能喝的秘密
	活化大腦的眼球跳視運動
	
	第三章  大腦平衡力
	3-1兒童大腦發展重點在強化腦神經網絡
	●左右腦各司其職,右腦有全身控制力
	●大腦發展不是指腦細胞增加
	●大腦發展先右再左,左右腦宜輪替強化
	●小孩多體驗、多嘗試,有助腦神經形成更多元網絡
	
	3-2用原始反射檢查大腦發展的軌跡
	●非典型原始反射:觀察大腦發展是否有問題的指標
	●原始反射殘留現象:大腦發展應該有的特定殘留痕跡
	
	3-3五種原始反射:測測看,及早發現大腦發展問題
	●張力迷路反射檢測:平衡感、節奏感跟空間感
	●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手眼協調、過動、閱讀障礙
	●不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步態不協調、頸腰與髖關節異常
	●彎曲回縮反射:嚴重者脊椎、腦幹迴路出問題
	●嘉蘭軀幹反射:尿床、坐立難安、容易脊椎側彎
	
	3-4原始反射整合運動,預防病痛、改善過動
	●張力迷路反射整合運動:手腳平飛/雙手環抱雙腿
	●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整合運動:四足跪姿的牛式/四足跪姿貓式
	●不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整合運動:轉頭及單側抬手腳/轉頭踏步
	●彎曲反射整合運動:手腳按摩
	●嘉蘭反射整合運動:海星運動
	●嘉蘭反射整合運動:背部刺激
	
	3-5殘留肌力反射做不到,三種運動能改善
	●五種殘留肌力張力測試不過的調校運動:上肢整合運動/下肢整合運動/全身整合運動
	
	3-6大腦失衡,用看得就知道
	●從臉部、體態、步態,看出左右腦平衡狀態
	
	3-7大腦活化術,挽救弱化、失衡的左右腦
	●刺激左右腦活化術,刺激弱化的對策,才能強化弱邊大腦
	●活化右腦,從身體左側做起:嗅吸刺激味道/手指運動/聽古典音樂或蟲嗚鳥叫聲
	●活化左腦,從身體右側做起:嗅吸芳香味道/手腳畫八運動/玩桌遊、打麻將
	
	第四章  活化腦幹,自律神經不失調
	4-1自律神經失控,是身體在求救!
	●自律神經系統宛如身體的自動駕駛系統
	●自律神經不平衡,莫名所以的疾病易上身
	
	4-2對自律神經的認識,不要落伍了!
	●不受控制的自律神經,訊息接受仍要經過大腦
	●多層迷走神經理論,開啟自律神經治療新視野
	
	4-3五種自律神經樣貌
	●狀態一:舊迷走神經表現:眼神呆滯、容易恍神、易感到疼痛、憂鬱傾
序/導讀
	推薦序
	
	瑜伽的凝視法,通過視覺神經直接作用大腦
	王羽暄(身心療癒師/台灣行動瑜伽協會創辦人)
	
	因為拍攝示範動作而結識李博士,著實受益良多。拍攝過程中,經由李博士的解說,讓我更深刻明白,為什麼瑜伽教學的體位法中,經常需要搭配眼神的「凝視」,甚至有時候某一個特定的凝視,就是一項體位法,原來這些種種,都是通過視覺神經直接作用於大腦。
	
	腦部,一直是我所關注的部位。瑜伽的練習,需要放下大腦,但在體位法的練習,需要靠大腦支配肢體,以達到完成各種不同的姿勢。瑜伽經的第一章「瑜伽是放下大腦的開始」,這裡的放下大腦,指的是停止所有的思想與念頭,而同時做到大腦的平衡與活化,我想這就是連結身心靈的第一步。
	
	我在之前的著作《瑜伽睡眠》中提過,身體部位的大小是依照大腦對應細胞的數量來決定,例如手部位占較大部分,也因為占較多數量,所以相對的也會比較敏感,而腰背、大腿雖然占身體的面積很大,但是對應到的大腦細胞數量較少,也就相對的比較不敏感。
	
	真正的健康,是需要達到「身心靈」三者之間的平衡。李博士在書中分享了許多簡單易做的活化大腦練習,例如眼球跳視運動、鬥雞眼運動,這些對於無法練習瑜伽,但卻壓力大、身心失衡,甚至受傷的朋友們,都有很大的幫助。
	
	很榮幸能為李博士的新書推薦與拍攝示範動作,相信這本淺顯易懂的《腦癒力》,能幫助我們每個人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平衡大腦、消除疾病與焦慮。
	
	推薦序
	
	「功能神經學」預防身體的退化,延長健康生活
	王詩婷(仁馨樂活園區執行長/光田綜合醫院策略長)
	
	身為一位熱血的馬拉松跑者,我對工作及運動充滿熱情,三百六十五天不是工作就是參加馬拉松、越野賽或單車活動,永遠不覺得累。二○一九年,因騎乘公路車摔傷、腦出血後,我每天睡二十小時,且陸續出現很多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及運動規劃。
	
	生病過程中很無助,因為台灣完全沒有腦損傷/腦震盪的復健醫療資源,但我發現美國「功能神經學Functional Neurology」這個專業領域,成功幫助很多腦受傷的病人。就是這個契機,讓我關注到李博士的第一本書《疾病,從大腦失衡開始》。
	
	很開心李博士出第二本書跟大家分享更多功能神經知識,也很榮幸受邀撰寫《腦癒力》推薦文,看到書裡提到受傷後一直困擾我的「腦霧」症狀時,我相當激動,感覺終於有人以科學角度詮釋腦霧症狀,而且還提供具體對策。書中提到,受傷後常會伴隨的「焦慮」,是因為視覺與前庭系統失調,並提供「緩解焦慮的前庭系統與眼球調校運動」來降低大腦過度敏感、緩解焦慮。
	
	無論是在醫院或長照,我的工作都是不斷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治療及照顧。
	
	近年,醫界開始朝向「全人醫療」,一個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的醫療照顧,但西醫講求有效率的症狀診斷及治療,現在機器人手術、AI技術診斷或價值上萬的癌症藥物,加上台灣醫療越來越強調次專科訓練,真正的「全人醫療」其實很難做到。如果西醫能夠結合功能神經學,或許能夠真正達到個別化、全人全方位的健康照顧。
	
	「功能神經學」對多數台灣人來說,仍是個相當陌生的名詞,瞭解它的理論與運用,不僅止於對創傷或疾病的治癒有所幫助,更能幫助到健康生活觀念的建立與養成,很多文明病或慢性疾病的產生,都與科技進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 影響大腦失衡導致人體自癒能力弱化所造成。
	
	在人口急速老化的台灣,照顧的需求越來越大,現今的我們更應該花時間在延長健康的生活,預防身體的退化或提早退化,我認為「功能神經學」可以幫我們達到這個目標。很開心李博士把美國的「功能神經學」帶回來與台灣人分享,這真是台灣人健康的一大福音。
	
	推薦序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趙哲暘(台灣牙科睡眠醫學會理事長)
	
	初次拜訪李博士,就深深地崇拜其熟稔功能神經學診斷與治療的技巧,再看其搭配過敏與應用肌肉動力學的肌力測試,竟然可以在不用打針吃藥的狀況下改善病人的肢體疼痛。
	
	後來,多次看到有脊骨醫師專業背景的李博士透過功能神經學幫助病人改善體態與肢體疼痛,內心就非常期望李博士能推廣相關技術來幫助病人。沒想到,在第一本書大賣不久,李博士就將技術整理成書,個人在第一時間深入閱讀,對李博士推廣相關技術的熱誠與文稿編寫的用心,感到非常敬佩。
	
	身體健康離不開大腦的控管,例如糖尿病與控管內分泌的腦下垂體的密切關聯,適當的足墊改變大腦本體感覺,可以進而調控體態,甚至常見的打鼾也是腦幹功能低下,導致控管舌頭與咽喉的舌咽與舌下腦神經功能異常。
	
	在此同時,同區域的迷走腦神經勢必功能異常,而導致五臟六腑功能失調,例如打鼾的病人往往伴隨胃食道逆流、尿失禁、甚至心血管疾病大增。李博士在書中特別為讀者解說負責自律神經功能的迷走神經最新五大功能,也特別用專章的方式,提供大家平常自我保健的方法,從頭到腳,簡單易懂。
	
	嚴格來說,身體所有的疾病,無一不與腦功能相關。對我個人專業來說,牙齒咬合與上下顎骨發育都與大腦功能息息相關,社會進步卻帶來過度精緻的食物導致口顎系統發育不良,舌頭功能也因此弱化,在在都影響頭顱的發展,進而影響大腦功能,這也是小兒出現睡眠呼吸中止也同時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情緒、容易憂鬱、甚至學習能力變差。
	
	本書在李博士的巧思之下,將原本艱澀的腦科學透過生活化的方式展現在大家眼前,不僅是我們醫療或是學術研究專業的寶典,相信也是一般民眾自我評估與改善大腦甚至身體健康的寶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