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2.0

  • 95 665
    7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醫療團隊必須合作才能有效率地解決患者病痛,就像手術房內的場景能充分展現有默契的醫療行為!此刻,落實分級醫療及向民眾推動社區厝邊好醫師的觀念,更是台灣醫療改革的里程碑。
全民健保是台灣的亮點,它是所有醫界夥伴們付出心力提供民眾優質醫療服務所營造出的成就,我們在這土地的人民要共同珍惜這資源!

健保署以病人最大利益為價值理念,為了減少病人的重複檢驗檢查、避免重複用藥,規劃「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以加速醫療改革。期待能為所有的醫療人員重塑快樂友善的醫療工作環境,遠離一再惡化的醫療糾紛夢魘!

健保改革日記2.0勾勒了健保署近二年來的各項業務精進改革內容,就像駕駛破冰船來開闢安全的健保航道,祈願民眾、醫療人員與健保署能相互信任、不畏艱難,共同克服各種挑戰!!

目錄

投資健康,投資健保|陳時中部長序 024
行走於人間的實踐者|李伯皇教授序 026
全民健保千頭萬緒,冷靜抽絲剝繭再改革|李伯璋署長序 028

全民健保歷史軌跡since 1995 032

基礎篇
第一章 概論
1 健保必須大破大立|李伯璋 076
2 不要「管中窺豹」看台灣健保|李伯璋|20200828《蘋果日報》論壇 079
3 務實面對醫療生態的人性|李伯璋|20200720《聯合報》健康名人堂 082
4 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李伯璋|20210111《聯合報》健康名人堂 084
5 從新冠肺炎改變就醫行為談起|李伯璋|20200816《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087
6 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李伯璋|20191209《聯合報》健康名人堂 089
7 淺談總額點數與點值|林沁玫、黃瑜盈、洪于淇、劉林義(醫務管理組) 091
8 健保總額點數與點值的迷思|李伯璋|20190829《蘋果日報》論壇 095
9 醫療「五大皆空」是否仍然嚴重?|何承穎、黃信忠(醫務管理組) 098
10 新設立醫院之周圍醫療消長—以健保署台北業務組為例|林鈺馨、許佩真、張志銘(台北業務組) 102
11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之走向|張毓芬、洪于淇、劉林義(醫務管理組) 105
12 分級醫療要成功,最重要是上下轉診制度|陳俐欣、鄭智仁、洪于淇、劉林義(醫務管理組) 109
13 分級醫療 減少醫護過勞|李伯璋|20191013《聯合報》健康名人堂 115
14 尊重藥事專業服務,醫藥分業才能成功|黃偉銓、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117
15 從健保看醫藥分業的推動|李伯璋、董玉芸、張禹斌|201903《全國律師》 120
16 提升臨床藥事照護品質|李伯璋 130
17 全責護理的轉機|李伯璋 132
18 看診不必趴趴走~健保推動以病人為中心之相關整合照護計畫|李伯璋|201904《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134
19 「居家醫療」是高齡化社會的醫療趨勢|黃奕瑄、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142
20 「出院病人」與長照之銜接|鄧家佩、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145
21 「家庭醫師制度」可以做得更好|呂姿曄、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149
22 「2021遠距醫療給付元年」是重要里程碑|黃怡娟、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154
23 健康存摺—專屬您的隨身健康管理師|陳逸嫻、林右鈞、游慧真(醫務管理組) 157
24 健康存摺—強化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及健康知能|陳蔚瀅、趙偉翔、王宗曦(企劃組) 162
25 你我隨身健康管理的好幫手—健康存摺|黃珮綺、李正棠、陳孜瑜、孫浩淳(資訊組) 165
26 我沒有領藥啊!健康存摺為國人健康及健保資源把關|賴文宏、張清雲(高屏業務組) 167
27 健康存摺 全民監督精準查核打擊不法|呂宗翰、吳玉蓮、倪意梅、陳輝發(北區業務組) 169
28 放棄無效醫療,選擇安寧善終|張玉婷、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171
29 健康檢查和全民健保的關係|簡詩蓉、黃信忠(醫務管理組) 176
30 民眾做預防保健,也可同時看病嗎?|洪欀皊、黃紫雲、謝明雪(南區業務組) 181
31 全民健保與商業保險鏈結|吳昕、江姝靚(承保組) 183
32 推動新一波修法 落實健保改革|李佳芬、詹孟樵、王宗曦(企劃組) 187
33 社保司、健保會、爭審會是什麼組織?|李佩菱、李忠懿、廖哲慧、陳真慧(企劃組) 190
34 健保理念向下紮根|陳蔚瀅、郭貞吟、趙偉翔(企劃組) 194
35 全民健保是台灣的驕傲|王玫、李忠懿、王宗曦(企劃組) 198

第二章 保費收入及部分負擔
1 健保收入來源|賴逸琳、楊小娟(財務組) 2016
2 健保加保資格及保費計算|黃建強、游千慧、李仁輝(承保組) 208
3 旅外國人返國立即參加健保,公平嗎?|趙子婷、林佳凌、曾麗娟/黃建強、游千慧、李仁輝(北區業務組、承保組) 211
4 健保職業工會預警管理現曙光|簡文娜、王琳斐(中區業務組) 218
5 監測「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取巧抵換|邱品傑、林麗娟(南區業務組) 222
6 全民健保的保險費率怎麼算?|楊雅惠、張晃禎、楊小娟(財務組) 224
7 2021年調整的最新費率能撐多久?|高承駿、楊小娟(財務組) 227
8 健保法的部分負擔是什麼?怎麼收?|吳佳頻、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229
9 小幅調整部分負擔,引導民眾落實分級醫療|李伯璋、張禹斌、韓佩軒、張作貞、呂姿曄(醫務管理組) 234

第三章 醫療服務提供
1 什麼是健保總額支付制度?|劉立麗、洪于淇、劉林義(醫務管理組) 240
2 全民健保的支付制度有哪些?|楊秀文、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244
3 支付標準怎麼訂?怎麼修?|楊瑜真、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248
4 召募醫事人員投入偏鄉,補足人力不足問題|崔允馨、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252
5 守護弱勢、就醫無礙|謝沛鈞、馮嘉柔(承保組) 255
6 「IDS計畫」彌補「山地離島」之醫療不足|崔允馨、張作貞、韓佩軒(醫務管理組) 258
7 偏鄉離島醫療|廖敏欣、王珮琪、莫翠蘭(台北業務組) 263
8 到醫療最需要的地方|李佩菱、李忠懿、宋瑞蛟、王宗曦(企劃組) 268
9 全民健保撐起罕病照護保護傘|葉若涵、連恆榮、張惠萍(醫審及藥材組) 271
10 國人失智症攀升,如何部署照護給付|李佩真、林右鈞、游慧真(醫務管理組) 274
11 洗腎的另種選擇|賴昱廷、洪于淇、劉林義(醫務管理組) 277
12 看得懂的品質指標,醫療服務品質比一比|陳琴、許明慈(醫審及藥材組) 281
13 什麼是自主管理?攤扣?斷頭?它是良藥嗎?|劉玉娟、張温温、李純馥、林純美、林淑華、李名玉(六分區業務組組長) 283
14 務實面對醫院財務報表|李伯璋|20210331《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91

實務篇
第四章 醫療服務更全面
1 透過大數據管理 健保改革不停歇|李伯璋|20191020《蘋果日報》論壇 296
2 好不容易生了一次病,健保卻不給付!?|李伯璋 299
3 醫療費用申報制度有改革的空間|陳世卿、林右鈞、游慧真(醫務管理組) 301
4 整合院所上傳檢驗檢查資料與費用申報資料|魏長麒、林右鈞、游慧真(醫務管理組) 304
5 「復健」與「骨科」爭執點|陳邦誠、陳蕙玲(台北業務組) 310
6 訂定合理的「眼科」白內障手術管理規範|蔡金玲、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315
7 從呼吸器使用看健保資源配置|李伯璋|20201020《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321
8 社會接受安寧緩和醫療,降低呼吸器依賴照護|吳曼均、吳佩寧、賴阿薪(南區業務組) 323
9 終結監所疥瘡—協請醫師全面篩檢|曾奕舜、郭碧雲(南區業務組) 325
10 精神醫療照護的趨勢是走向社區化|許博淇、陳依婕、蔡翠珍(醫務管理組) 327
11 上消化道內視鏡止血法異常管理|李敬慧、王素惠、羅亦珍(東區業務組) 331
12 神經外科醫師執行術式與申報一致嗎?|李敬慧、王素惠、羅亦珍(東區業務組) 333
13 牌在人不在—負責藥事人員非於開業藥局加保(掛牌)|呂淑汝、楊臨宜、王珮琪(台北業務組) 336
14 髓捐之愛‧怎麼申報?|王素惠、羅亦珍(東區業務組) 338
15 偏鄉老醫師特約管控與密醫查核|董村鋒、石惠文(東區業務組) 340
16 人在國外就醫,可以請健保幫忙付費?|林妏芯、林右鈞、游慧真(醫務管理組) 342
17 海外就醫要謹慎、健保核退費用有上限|李伯璋|202001《消費者報導雜誌》 346
18 腦中風病患頻繁轉院的問題與省思|吳秀蘭、蔡宜珊、曹麗玲、謝明珠(北區業務組) 351
19 直接做電腦斷層(CT)好嗎?|盧珮茹、曹麗玲、謝明珠(北區業務組) 354
20 執行多次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有效嗎?|郭玟伶、吳佩寧、賴阿薪(南區業務組) 357

第五章 藥品實務
1 藥價怎麼訂?怎麼調整藥價?|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62
2 實施藥費總額支出目標制(DET)宏觀調控藥費|林裕能、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65
3 什麼是藥品給付協議(MEA)?|林裕能、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69
4 運用醫療科技再評估(HTR),提升藥品特材給付效益|劉詩婷、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72
5 運用台灣真實世界數據(RWD),藥品特材效益見真章|林宜潔、王碧雪、葉若涵、何小鳳、陳昌志、連恆榮、張淑雅、張惠萍、黃育文(醫審及藥材組) 374
6 實施前瞻式評估(Horizon Scanning)來編足新藥預算|羅惠文、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78
7 以病人為中心,促進並擴大病友參與藥品收載程序|劉詩婷、涂巧玲、連恆榮(醫審及藥材組) 380

序/導讀

全民健保千頭萬緒,冷靜抽絲剝繭再改革

2019年健保署出版《走上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記載個人自擔任健保署長以來,和同仁對當時健保制度的現況所做的改革努力及一些看法。書籍四刷4,000本,應是出版量算高的政府出版品。再經過兩年的任職及深度研究觀察,覺得有必要再次匯編健保政策的資訊,向醫療人員與社會各界報告。

我常在思考,每年與醫界談好的健保費用支出,每年持續成長,但是點值卻永遠不會一點一元,醫界對打折扣的醫療給付,始終相當不滿,其背後就是就醫人次增加,造成醫療點數增加,正是問題的關鍵。西醫門診就醫人次一年就成長近600萬人次,這是可觀的數字。以現有的醫療人力,只要就醫次數不降,「血汗醫院」的現象就難以改善。其實,就醫次數高低對醫院管理者及醫師的影響是向民眾收取自費的機會,由2018年收入超過2億的醫院財務報表分析,來自醫務且非健保收入平均占了23.48%;另外,對診所來說就是不屬於健保範疇的掛號費現金收入。因此,就醫次數很難下降的原因,不只來自民眾,醫師心態的原因更難處理,點值要一點一元,難上加難。

「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是我一直掛在心中的改革理念,也是我的改革核心重點。我認為「部分負擔」可以改變民眾及醫師的醫療行為,當調高部分負擔,預計民眾「逛醫院」的心態會大幅降低,將會降低就醫人次,減少醫療點數,間接也調高醫療點值,醫護人員做同樣醫療行為可以拿到較合理的醫療報酬。

我改革第二重點就是「科技化的健保」,原先「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NHI MediCloud System),可共享病人用藥資訊、檢驗檢查,也獲得醫界好評,該系統和「健保IC卡」在2020年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TOCC」及「口罩販售平台」發揮很大功能。尤其隨著科技發展與創新突破,人工智慧(簡稱AI)浪潮席捲全世界的同時,健保大數據及醫療影像有利於激發AI在醫療的應用,與疾病照顧服務的轉型,健保資料庫發展的各類創新及應用與「健康存摺」同時發展,使健康照護與醫療解決方案源源不絕地產生,讓全體國民受惠。

我也要特別提到「遠距醫療」,台灣擁有堅強且厚實的資訊科技,可以透過資通訊網路技術開創智慧遠距醫療模式,讓醫療照護沒有距離的隔閡。另外,「居家醫療」也是醫療新趨勢,我們鼓勵醫事人員投入居家醫療團隊的行列,並將「健保IC卡」改為「虛擬健保卡」的新科技引進「居家醫療」,迅速逐步建立新的健保管理模式。

我改革第三重點就是「將醫療帶向新的經濟模式」,以精準醫療為例,由於癌症領域治療的進步,如何善用藥物的精準醫療已成為癌症治療的趨勢,與傳統醫療相比,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若透過生物標記的檢測來將病人分群後,選擇有效的藥物給與治療,達到「對症下藥」的目的。它不僅可以節省無效的用藥花費,更可避免病人承受副作用的風險,由於健保和醫療密不可分的關係,藉由制度引進新藥、新特材、新醫療技術,同時也間接幫助台灣生技醫療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的改革重點是「不合時宜的健保支付標準及制度」,二十多年來,隨著醫療技術、器材設備的日益精進,而病人的臨床表現也日益複雜,治療時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對增多,也更專業,因此必須更務實面對不合時宜的健保支付標準及制度,除要回應醫療從業人員的投入,也考量醫療體系的健全發展,我們會持續檢視醫療支付標準的合理性,提供民眾高醫療的服務品質。

我從一位外科教授,到擔任醫院院長、再到健保署長的經歷,我觀察到健保還有諸多改革空間,但不能躁進,也不是一蹴可幾,畢竟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程序。我每天都把今天當做署長職務的最後一天,思考擘畫健保改革的藍圖並加以落實,積極與健保署同仁及醫界的伙伴們,共同為民眾、為台灣盡一份心力,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本書提出諸多見解及改革重點,祈請各界不吝指教。

李伯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署長
成大醫學院外科學科 教授


投資健康,投資健保

中央健康保險署在2019年5月出版《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發行後引起許多醫藥衛生界人士及民眾的注意,因為從書中可以瞭解健保署在過去幾年間做了哪些改革的工作;如今,接續出版《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2.0》,希望讓社會大眾更瞭解健保署是如何運作、精進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健保業務,進而共同珍惜台灣的健保。

回顧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我們看到歐美部分國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失利,醫療量能瀕臨崩盤,這一方面暴露他們基礎醫療的防線沒有做好,另一方面就是當欠缺健康保險提供可近性高的就醫環境時,人民因怕高昂的醫療費用不敢就醫,造成防疫的破口、健康甚至生命的剝奪。反觀台灣,因為全民享有健保作為防疫最堅強的後盾,就醫可近性極高,而且各項醫療量能在水準之上,一旦確認染疫,在國家預算支應及醫護人員的努力付出照顧下,染疫病患都能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並使得疫情獲得相當有效的控制。不過,由於醫療科技進步與人口老化等因素,健保每年支出高於收入的成長,近年來累積提存的安全準備金將不足填補未來收支差額,因而在全民健保收支連動的原則下,2020年底行政院核定衛福部所提健保費率的調整方案,由原來的4.69%提高到5.17%,藉由全民共同的分擔,穩健了健保的財務,維護健保繼續提供妥善的醫療服務,全民成就了健保,成為彼此的堅強後盾。

但健保制度要永續經營,除了收支要能夠平衡,相關制度與措施也必須與時俱進,近期已責成健保署就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等方面,著手進行檢討,啟動必要的強化措施及改革規劃,包括國人關心的旅外國人權利義務、補充保險費計費的合理性、就醫部分負擔等,也會持續督促健保署藉由整合醫療資源進行有效運用,透過雲端系統促進醫療資源分享,同時抑制醫療資源不當耗用,減少浪費。另外還將進行四至六年的「全民健保中長期改革計畫」,針對健保給付、支付制度與健康照護體系進行改革,整合公共衛生體系與健保資源,期以全面性地提升國人的醫療照護品質。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宣示:為增進國民健康,辦理全民健康保險。因此國人的健康提升,才是全民健保真正的目標,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健保署身為全民健保的法定保險人,擔負著重責大任。期許本書的出版,能達到健保署希望讓民眾正確認識健保的目的,更期許經由健保署的努力,能讓民眾認知到投資健保就是投資健康,獲得全民對健保的支持,同心協力攜手共創全民受益的健保永續。健保署,任重而道遠。

陳時中
衛生福利部部長


行走於人間的實踐者

時間過得很快,李伯璋教授接任健保署署長已四年多了,於兩年前彙集各方對於健保制度的期待及他帶領健保團隊的改革作為,出版《走向雲端 病醫雙贏—健保改革日記》一書,聽到周遭同僚每每談起健保署近年來的各項改善措施,也談論書中的精華,也令我與有榮焉。這次再次匯聚健保近來的改革作為與未來努力方向,本書分為基礎篇、實務篇及健保查核小故事,由具備實務工作經驗的健保同仁自行撰寫,敍明健保運作的機制,讓一般民眾及醫界工作者能了解健保運作模式;另外,亦論述在醫療服務、藥品、特殊醫材及審查領域與時俱進的努力成果;最後一章節「健保查核小故事」則是以輕快的風格,建立讀者珍惜健保資源的觀念。

全球2020年在COVID-19的肆虐之下,對於民生、經濟造成莫大的損失,亦全然改變世人的生活型態。台灣在政府機敏的領導之下,仍能維持安居樂業、他國稱羨的生活步調,實屬不易。健保署在這場疫情中,提供了最佳的資訊戰力,讓「健保卡」成為旅遊地圖的縮影,亦是購買醫用口罩的必備入場門票。在這個過程中,李伯璋教授儘管身體健康出現警訊,仍於安排、妥處公務後,才赴院開刀治療。在健康恢復期,紛至沓來的特材自費差額上限、暫付補付款、社區藥局中藥調劑費、健保費調漲…等等棘手議題,幸而在有效率的領導方向下,帶領健保團隊齊心努力,並在與外界多溝通後逐漸克服難關。身為李伯璋教授的長兄六十餘年來,看著他秉持父母教導踏實努力做事,公務為先,坦白說內心是有一絲感傷,但看著他能有機會追求他的理想來付出心力也為他高興。

政府多年來為健保的永續經營,做了多次變革及總體檢,身為醫界長期的工作者,樂見政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持續地往健保制度面改革的方向邁進,對於源頭進行管理,在制度上的調整,期待可以發揮槓桿作用,未來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能即早健全健保體制,建立民眾、醫界能彼此信賴的醫療環境,這是台灣轉化醫療生態最重要的關鍵時刻,尤其期待各方要揚棄本位主義,顧及政府的負擔、民眾的福祉及醫療人員的付出回饋,讓健保的政策能得到三贏。

李伯皇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46920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760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