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健康好Easy:楊麗華教你成為回春妙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
春秋時代,被稱為當代神醫的扁鵲,已提出「上醫、中醫、下醫」的詮釋,主要強調,病症如果有可能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狀況,就應該提早治療預防;以「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預防學,「下醫」才做臨床的處理與治療。
醫學博士楊麗華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不僅家學淵源,更為父親楊守田醫師正式收徒的第十代弟子,打破祖傳師授「傳子傳媳不傳女」的傳統。長年來臨床經驗豐富,廣受世界各地保健講座邀約,更不斷地提升進修,嘗試以各種好學易懂的保健方式向大家介紹推廣,遵循「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後防復」的古老醫理。
楊醫師深入淺出,自創多首口訣,搭配各類圖表,致力宣導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順應四季天時.根據每日時辰,為自己進行最有效的經絡穴位養護調理,不僅僅為達到「上醫治未病」的養生學,更推崇每個人不只關心家人,更要關愛自己,為自己打造內外的活力與自信!
◎書封設計保健口訣小書簽,隨手保健好Easy
目錄
推薦序 天天人間好時節/心定和尚
推薦序 悅讀養生臻寶/許能貴
推薦序 人身難得今已得 一指神功行三好/趙翠慧
自 序 用一世情 做千秋業/楊麗華
§預防勝於治療 擁抱健康要及時
《黃帝內經》治未病
預防是寶 健康無價
養生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四季常用穴 如意保安康
春:大地回春養肝季
夏:除濕降火調心季
秋:清涼保濕潤肺季
冬:去寒保溫藏精季
§每日15分 健康更加分
百病皆因情緒起
瞭解亞健康 疾病少一半
雙手萬能 保健DIY
天天有經絡 疾病遠離我
身上的照相機──眼睛
每日15 分 免疫再提升
胃不和則臥不安
疏肝又理氣 大眾不憂鬱
十個頸肩九個僵
§人體穴位圖 五運平衡法
十二經循行圖
同身寸法
守田五運平衡法
序/導讀
自序
用一世情 做千秋業
提倡「上醫治未病」預防醫學的我,認真提醒有許多病色的患者:「請注意一下您臉部的紅與熱不是好現象,須留意疾病的出現……」,早期很多人認為我是在「唱衰」!
年近六十,一直以來沒有因為受過任何打擊,就停止或阻礙我對於宣導預防保健講座的熱忱。我明白中國人不喜歡討論生病與死亡的議題,可是我百分之百的確定,這是身為一個人必須要有的「知道」﹗所以在大眾已經飽受疾病威脅的時代,中醫保健醫學、養生課程已逐漸形成一堂不被排斥,並且是大眾非常願意學習的熱門課程,這是大眾的福報!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小時候,在高雄愛河邊的貧民窟裡長大的,父母是一對不被祝福的芋頭與番薯的結合。父母親總是告訴我們要愛父母、敬師長、愛親友、更要愛中醫、要深入經藏……。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何父親每天都耳提面命的要我們愛中醫、要深入經藏!然而父親會懇切的告訴我們:
愛父母、兄弟、姐妹、親友、師長都是一世情,但是發揚中醫、傳承中醫,是千秋萬世的功業,要讓中國醫學的文化能夠不朽。他勉勵我們要擔當醫學重要的傳承人物,了解健康不只身體的治療與管理,也要從心調理,而深入佛門經藏就是最好的修持方法。
我終於明白父親懇切的叮嚀與盼望,人人要健康歡喜,我們一定要傳承中醫經絡與心靈深處修行的大願心。
我曾經困惑過,也曾經日以繼夜的思維過。最後,我終於理出一條將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以言簡意賅、快速理解的方式,讓「人人懂經絡、老少會保健」的全民運動!
我一路走來始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親友百般呵護的幸運寵兒,就在父親無預警的撒手人寰示現中,「無常」讓我飽受悲傷,這是一段痛不欲生的經歷;幸運的在接受佛法沐浴灌溉中,我快速的起死回生。
曾經非常痛恨父親用如此嚴格的方式讓我們體會老病死生的無奈,但最終我們全家人就在佛法的「把握當下、適時放下與提起」之間,頓悟了佛法與醫學的結合,是至高無上的真理。
幾位愛護我的師長們也提醒我,出書時別寫得太過簡略、太過基礎……但我從日常教學中得知,有人反映了中醫醫學及穴位太深奧、太多,因為記不起來、用不到,所以最後一些醫書,會擺上書櫃作為裝飾用!
於是,我摒除了許多同儕的建議,作出三項重要的方向:
一、運用身口意與身心靈的結合,來講述平日養生、保健常用方。
二、一定將家中傳承至今第十一代,獨家臨床保健穴位公開,一起愛中醫,一起為中醫傳承作努力!
三、運用基礎概念,以簡易操作的方式,讓大眾發揮「動手天天作、保健不困難」;老少都能懂得方法,進而獲得健康與美麗。
我一直非常敬業與歡喜的在我的健康工作中,也常想,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贏了全世界又能如何呢?
我對於生長在醫學世家感到無比榮幸,感謝中醫界前輩不吝提攜,許多患者的臨床問題是我們的最佳研習方針。全家人更在精進不懈中,不斷在疾病防變中做最大的努力,就如舍弟楊宗憲醫師,在肩頸疼痛的文明病中,從獨到的祖傳師授專業,及不斷鑽研中,探討出一系列的頸肩病痛的神奇療效,並且積極推廣「健康必須建立在通行無阻的脊椎上」的全民講演;演講指導中,舍弟常說的一句話:「能為大眾服務是我們的福報,也是功德一樁啊!」完全相印了我的心聲。
二〇〇八年起,講座為我帶來省思,聽眾也給了我最好的教育和答案:很多人害怕疾病纏身,也害怕久病床前無親人,害怕因為家人病危而人仰馬翻,甚至傾家蕩產!
但是我非常的明白,沒有人因為預防保健而傾家蕩產的,所以我更加努力,不斷不斷的在一年近三百場的講座中,傾囊相授提醒再提醒,就是要讓「健康」成為生活中最大的保障!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擁有財富與家庭幸福的最佳管道!
感謝許多好友及出版社不斷的鼓勵與督促,要我儘速整理楊家這一套獨門簡易陰陽平衡調理法;讓我最為感動與感謝的,莫過於佛光山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他能堅持並且秉持著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深刻明白佛學與醫學那份心靈與身體都需要修持的平衡,讓我著手從佛教心靈的啟發,關注到現代文明病的預防,在這五濁惡世的時空中,進行了身心具體的護生行動。
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及許多關愛我的法師們、中醫界前輩及我敬愛的中醫導師們,大家的指導與促成,讓我完成了一份淺顯易懂保健宣導的大願心;在過程中,很多醫學界的教授、學長們,也給予了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在此一併言謝。
期盼讀者都能透過本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萬能的雙手認,妥善調理自身的穴位,成為自己身心靈的健康管理者,也共同成為身心健康的宣導者,所謂自覺覺人,自利利人。
自序
用一世情 做千秋業
提倡「上醫治未病」預防醫學的我,認真提醒有許多病色的患者:「請注意一下您臉部的紅與熱不是好現象,須留意疾病的出現……」,早期很多人認為我是在「唱衰」!
年近六十,一直以來沒有因為受過任何打擊,就停止或阻礙我對於宣導預防保健講座的熱忱。我明白中國人不喜歡討論生病與死亡的議題,可是我百分之百的確定,這是身為一個人必須要有的「知道」﹗所以在大眾已經飽受疾病威脅的時代,中醫保健醫學、養生課程已逐漸形成一堂不被排斥,並且是大眾非常願意學習的熱門課程,這是大眾的福報!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小時候,在高雄愛河邊的貧民窟裡長大的,父母是一對不被祝福的芋頭與番薯的結合。父母親總是告訴我們要愛父母、敬師長、愛親友、更要愛中醫、要深入經藏……。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何父親每天都耳提面命的要我們愛中醫、要深入經藏!然而父親會懇切的告訴我們:
愛父母、兄弟、姐妹、親友、師長都是一世情,但是發揚中醫、傳承中醫,是千秋萬世的功業,要讓中國醫學的文化能夠不朽。他勉勵我們要擔當醫學重要的傳承人物,了解健康不只身體的治療與管理,也要從心調理,而深入佛門經藏就是最好的修持方法。
我終於明白父親懇切的叮嚀與盼望,人人要健康歡喜,我們一定要傳承中醫經絡與心靈深處修行的大願心。
我曾經困惑過,也曾經日以繼夜的思維過。最後,我終於理出一條將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以言簡意賅、快速理解的方式,讓「人人懂經絡、老少會保健」的全民運動!
我一路走來始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親友百般呵護的幸運寵兒,就在父親無預警的撒手人寰示現中,「無常」讓我飽受悲傷,這是一段痛不欲生的經歷;幸運的在接受佛法沐浴灌溉中,我快速的起死回生。
曾經非常痛恨父親用如此嚴格的方式讓我們體會老病死生的無奈,但最終我們全家人就在佛法的「把握當下、適時放下與提起」之間,頓悟了佛法與醫學的結合,是至高無上的真理。
幾位愛護我的師長們也提醒我,出書時別寫得太過簡略、太過基礎……但我從日常教學中得知,有人反映了中醫醫學及穴位太深奧、太多,因為記不起來、用不到,所以最後一些醫書,會擺上書櫃作為裝飾用!
於是,我摒除了許多同儕的建議,作出三項重要的方向:
一、運用身口意與身心靈的結合,來講述平日養生、保健常用方。
二、一定將家中傳承至今第十一代,獨家臨床保健穴位公開,一起愛中醫,一起為中醫傳承作努力!
三、運用基礎概念,以簡易操作的方式,讓大眾發揮「動手天天作、保健不困難」;老少都能懂得方法,進而獲得健康與美麗。
我一直非常敬業與歡喜的在我的健康工作中,也常想,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贏了全世界又能如何呢?
我對於生長在醫學世家感到無比榮幸,感謝中醫界前輩不吝提攜,許多患者的臨床問題是我們的最佳研習方針。全家人更在精進不懈中,不斷在疾病防變中做最大的努力,就如舍弟楊宗憲醫師,在肩頸疼痛的文明病中,從獨到的祖傳師授專業,及不斷鑽研中,探討出一系列的頸肩病痛的神奇療效,並且積極推廣「健康必須建立在通行無阻的脊椎上」的全民講演;演講指導中,舍弟常說的一句話:「能為大眾服務是我們的福報,也是功德一樁啊!」完全相印了我的心聲。
二〇〇八年起,講座為我帶來省思,聽眾也給了我最好的教育和答案:很多人害怕疾病纏身,也害怕久病床前無親人,害怕因為家人病危而人仰馬翻,甚至傾家蕩產!
但是我非常的明白,沒有人因為預防保健而傾家蕩產的,所以我更加努力,不斷不斷的在一年近三百場的講座中,傾囊相授提醒再提醒,就是要讓「健康」成為生活中最大的保障!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擁有財富與家庭幸福的最佳管道!
感謝許多好友及出版社不斷的鼓勵與督促,要我儘速整理楊家這一套獨門簡易陰陽平衡調理法;讓我最為感動與感謝的,莫過於佛光山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他能堅持並且秉持著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深刻明白佛學與醫學那份心靈與身體都需要修持的平衡,讓我著手從佛教心靈的啟發,關注到現代文明病的預防,在這五濁惡世的時空中,進行了身心具體的護生行動。
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及許多關愛我的法師們、中醫界前輩及我敬愛的中醫導師們,大家的指導與促成,讓我完成了一份淺顯易懂保健宣導的大願心;在過程中,很多醫學界的教授、學長們,也給予了最大的鼓勵與支持,在此一併言謝。
期盼讀者都能透過本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萬能的雙手認,妥善調理自身的穴位,成為自己身心靈的健康管理者,也共同成為身心健康的宣導者,所謂自覺覺人,自利利人。
試閱
聆聽身體的聲音
千萬不能已經生病了才想到要看病、找醫生!雖然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並不代表您的身體沒有毛病!
家中的電器用品,平時除了要妥善使用,更需要時時保養;就連鍋碗瓢盆,都要天天洗淨;那麼,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呢?
光是身體外在清潔足夠嗎?我們有沒有關照到身體內在的臟腑有無汙垢、血管是否通暢、氣脈有沒有卡卡的?我們都聽見它們求救的訊號了嗎?與我們時刻不離的身體,您是否聆聽過它從內部發出的不舒適的吶喊?您是否每天抽點時間與它做深層的對話呢?您是否聽到它正在泣訴:「我每天吃苦耐勞,主人卻從未注意到我的付出;我疼痛、受傷時,主人不但沒有一句安慰,還說著風涼話:『真是無路用哪』……」
有人形容身體是一個臭皮囊,但請您認真想想,它的「臭」,誰是元凶?
在這裡,我要很鄭重的請您每日適當的與自己的身體對話,並且要認真的「秀秀」這個為我們做牛做馬、任勞任怨的軀殼;每天抽出半小時問候它:「您還好嗎?有需要我為您服務的嗎?」
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什麼樣的服務呢?很簡單。泡個腳、按個肩、順一順大小腿;家人相互對「百病之源」的脊椎拍一拍、擦一擦天然的順氣乳液,喚醒沉睡較久的血液……看起來好像都是一些小動作,卻是預防重於治療的最大呼籲,也是中醫幾千年來對於「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在還沒有生病時,或者只出現一些小小的疾病時,就先把問題解決了,這是中醫學防患於未然的重要貢獻。
未病、既病、病後養生觀念
現在,我把這種東方不敗的「治未病」傳統醫理,運用最言簡意賅的方式向大家介紹。
中醫「治未病」思想,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文獻除了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更指出一個組織及企業的領導者,在創業之初就必須有謀慮而後動的決策,並且做出最佳的安排與規劃,讓整個體制在起跑之初,就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願景與目標,所以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以「治未亂,而不治已亂」的邏輯作為經營模式。「治未病」的概念,主要是指中醫「養生防病」和「欲病早治」,係屬養生延年的範疇。預防的涵義,是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主動適應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增強自身的體質,在未病的情況下積極防禦,避免發展到欲病狀態,這是一個人從健康變成不健康之間重要的轉折關鍵。
另一方面,中醫論述強調「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正氣是發病與否的內在依據,任何致病因素,只有作用在人體,當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發生紊亂,就會導致疾病發生。因此《黃帝內經》中明白敘述,當人體充滿著正氣時,就不容易被邪氣干擾而產生疾病,即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最佳證明。因此「預防疾病」在臨床醫學上,首重養生、維護正氣,防患於未然,如此一來不易發病,或雖病亦不重矣。
中醫在「治未病」的領域中,還包括了三個目標:「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概說如下:
一、未病先防
重在養生,包括了自然之道、調養精神情志、鍛鍊體魄、合理飲食、經絡保健幾個方面需要互通互用。特別在自然之道中一提《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運用,說明順應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起居能順應四時的更迭,如: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能如此在庭院裡放鬆心情散步,舒緩身體循環,則足以使神志隨生髮之氣舒暢。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當不要厭惡白天太長,宜穩定身心情緒,應使腠理宣統,使陽氣疏泄於外。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定要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內守,不急、不躁、不悲。「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冬日裡,應當等到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涼保持溫暖,不讓皮膚開張出汗而頻繁耗傷陽氣。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未發生疾病之前,採取各種措施,做好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在《丹溪心法》中提及,未病先防著重在提高免疫能力,防止病邪侵襲,每個人應該在沒有疾病時,積極防治疾病的產生。這是中醫學在預防疾病「治未病」思想中對人類健康提出的最大貢獻。
二、既病防變
有了疾病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並可預防臟腑組織病變而加重其病情。「善醫者,知病勢之盛而必傳也,預為之防」,這是中醫思想的具體體現。比如說,糖尿病是現代人的流行病之一,其實這個疾病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治療,其併發症才是真正可怕及難以處理的地方。如果患者沒有足夠的預防保健意識,再加上沒有重視「既病防變」的思想與行動,就可能導致因糖尿病而滋生的併發症。透過我們對「既病防變」的瞭解之後,就知道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要掌握好方法,這也是生病後,必須避免併發症的重要覺醒工程。
三、病後防復
指病癒或病情穩定之後,得防止它再復發。在生活中、情緒上,一個人必須擁有健康的主導權,很多人動不動就感冒,反覆發作,這就是沒有做好「病後防復」的工作。我們必須在康復醫療中,讓臟腑組織功能儘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癒、病不復發的目的。我們經常看見許多中風的患者,其身心靈及生活作息改變之後,其他病情都有逐漸降低的比率;反觀病後依舊不肯作任何調整的患者,往往只能在每況愈下的生活中苟延殘喘。這也正是我在作病後防復時最積極推廣的重要觀念。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